329
小西一听,急忙挥手阻止了手下,那几个败将被重新拖到了小西面前,小西问他们:“你们可想好了,要是这次再失败,那就要连你们的家小都被处死的了,值得这样做吗?”
“主公,我们想好了,愿意签下生死状!”那些败将一看有活命的机会,当时就顾不得国内的家小如何了,急忙答应道。
于是,这几个败将签下来了生死状,小西再拨给他们各自二千人马,让他们攻打平壤城,如果能够攻入城中,那此前的罪责一并勾销,否则就是全家诛灭,并且没收在国内的所有领地。
这个方案对小西来说是稳赚不赔的,那几个败将要是打赢了,他就能拿下平壤城,这个功绩可不一样,太阁大人一高兴,说不定会封他为朝鲜王也未可知的,而且这里的地盘比在日本那里的领地大了不少,自己在这里照样可以做土皇帝的。
要是他们失败了,嘿嘿,那就对不住了,生死状已经签了,到时候他只要让人拿着这张纸去收领地即可,至于他们的家小的结局,那就看他小西的心情如何了。
这时候,小西才真正感觉到掌控人生死的快感了,想想这个,甚是兴奋,催促手下败将立即出发开拔,朝平壤城猛攻而来。
这些倭将知道,这次必须要冲入平壤城内才能幸免族灭身死,所以都拼了老命了,点齐两千人马后,倭将立即分成多路,朝南城门而来,他们以为,明军将火炮和弓弩集中在东城,那南城和西城方向就没有这么多的火炮和弓弩了,拼着老命冲杀上去,或许能攻入城中。
这些倭将还真是让他们押对了宝,城内军民,包括一贯谨慎的陆兵,都没料到,这些倭寇会马上发起攻击,此刻正是城内军兵换防之际,当望楼上的瞭望兵突然发现有一群倭军出现在城下后,立即发出了报警鼓声,都是整个城池响起来急促的鼓点声,信号烟火立即燃烧起来,各城头垛口上烟雾升腾,火光冲天。
南城危急,陆兵急忙让罗宾带着手下驰援南城,就在他将这个命令发出去后,就又接到了急报,另外一队倭寇正在猛攻西城,西城守将是原李朝四品统制将军,竟然在战斗中阵亡,西城好几处城墙被倭军攻入,急需要火速增援。
陆兵这时候才觉得事情麻烦了,这批倭寇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如此凶悍,南城和西城是目前城防最为薄弱之处,他们是如何得知这些绝密消息的?难道自己手下出现了内奸?或者是李讼手下的官员和将兵里出现了奸细?
现在来不及彻查这些内奸了,挡住倭军攻城最要紧,他命令李杲继续坚守东城,自己带着几个护卫骑马来刘虎和黄安平他们的营地里来,当面向他们宣布抗击倭军的命令。端端正正的坐在中军大帐里开军事会议是肯定来不及的了。
李讼一听手下太监说倭军已经进入了南城,吓得又哆嗦起来,急忙带着几个太监骑马来找陆兵,发现陆兵正去城头,便赶了过来。
陆兵找到刘虎,对他说道:“倭军的报复太快了,从这次他们的攻城人马数量上来看,应该不是他们的主力在攻城,或许是昨天那几个我们的手下败将为了保命而发起的攻击,如果真是那样,那我们倒是不必惊慌,守住城池即可。”
“陆大人,让我带人去南城,肯定能夺回来!”刘虎一听有倭军进城来了,急得不行,急忙要求带兵去把南城给抢回来。
“南城我让罗宾的铁甲军去了,西城有黄安平夫妇他们在,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你还是先在这里呆着,估计还有更为危险的事情发生,你可是我手里的最后一张王牌,岂能是随便就能亮出来的?”陆兵觉得此事没有那样简单,这批倭军胆敢如此发起袭击,其背后肯定有倭军主力等着的,所以决不能让倭军占据任何一个城门,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要抢回来的,否则一旦城门大开,外面的倭军主力蜂拥而入的话,那好不容易从倭军手里抢来的平壤城又将重新落入倭军之手,这次抗倭援朝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将以明军士兵而告终了。
在陆兵的部署中,无论外面形势如何恶化,但他始终坚持要留下来一只战斗力最强的队伍当做预备队的了,没有这个预备队,是要出大篓子的。
而刘虎听得自己将成为预备队后,心情很不高兴,嚷嚷道:“陆大人,为什么要选我们当预备队呢?预备队我都当了好几次,啥时候让罗宾和黄安平他们也过过这个瘾头啊?”
“虎子,你难道又忘记以前我跟你说的话了吗?看事情要长远,要看大局,不能光盯着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预备队怎么了?还别说,这次预备队碰到的立功机会要比前锋和中军都要多得多了,你要是不干,可以退下来,我让黄安平来干,行不行?”陆兵有些怒了,说话的声调也有些高了起来。
刘虎一听陆兵发怒了,急忙连连摆手道:“末将遵命就是了!请陆大人不要动怒!”
南城守将也是李朝军官,他跟李杲一样,都是校尉级别的军官,因为没有钱财疏通上层,在李朝军中干了二十年,还是个小校尉而已,本来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却突然发生了变故,大批倭军入侵,原先他的那些上司要么死了,要么跑了,这样一来,他跟着李讼一路从王京跑到了鸭绿江边,因为护驾有功,权才一下子就从校尉升到了副将,带两千军兵镇守南门。
权才很珍惜这次机会,当他看到跟他差不多经历的金达和黄权成在这次收复平壤的战斗中被王上赏识,连升三级,已经成为了参将之后,心里更加想着要再立战功升上去了。
所以这次当他接到手下汇报,有大批倭军正在疯狂的攻打南城之后,就急忙带着几个亲信护卫赶到了南城的最前线。
但敌军数量实在太多,尽管权才带着手下拼命抵挡,想尽办法阻挡敌寇进城,但终究还是寡不敌众,在南门处被大批倭军士兵团团围住。
尽管深陷重围,身边的士兵只有十来个而已,围上来的倭军足足有百余人,且权成和部下均已经身负重伤,但依然死战不退。
权成浑身都是鲜血,手中长刀已经折断,但却见他捡起来身边阵亡部下的兵器,依然一边高呼,一边战斗着,这个情景看得围困上来的倭将都大为震撼,暗暗佩服这位高丽勇士,竟然还在死战。
不知道是哪位倭将下令,不得对这些高丽死士放箭,而且要活捉他们,这样一来百余倭军虽然围住了权成他们,但由于权成和手下拼命抵挡,这些倭军一时间无法将权成和手下解决掉,双方陷入了苦战。
但权成和手下毕竟已经负伤,且已经苦战多时,体力消耗极大,有几个部下已经拿不动兵器,直接瘫在地上喘着粗气了,而对面围上来的倭军密密麻麻的,照这个样子下去,他们也快支撑不住了,肯定落得个被倭军活捉的下场。
权成自知这次要战死在这里了,他挣扎着掏出来身上的一颗烟火,朝附近丢了出去,他没有想着能够用这个烟火引来城内的援军,而是要告诉城内的友军,他和手下没有向敌军屈服,战死沙场乃是一个军人的最好归宿,死在这里他无怨无悔。
就在权成和手下打算跟倭军同归于尽的当口,突然城内杀过来一彪人马,这些人马个个盔甲护身,连战马上也披着厚重的铁甲,过来的声响就像一声声闷雷一般,连脚下的大地都在颤动不已。
刚才还在得意的倭将看得城内突然杀来这些铁甲军骑兵,当时就脸色大变,这家伙此前曾经在城下碰到过这些重甲骑兵的,那写重甲骑兵的杀伤力让他记忆深刻,现在一看,这些铁甲军又来了,当时就立即下令鸣金收兵,立即撤退。
附近的倭军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后,立即掉头朝城外而跑,但前面的倭军却没有收到撤退的消息,还在跟权成他们一直在搏斗,就这样直到罗宾带着的铁甲军出现在他们前面,这些倭军才刚刚发现,城内有援军过来了。
当他们看到这些明军全身被铁甲包裹,连胯下战马都披着铁甲,一个个的似铁塔样矗立在那里,暴雨后刚刚出来的阳光照射在铁甲上,发出来一道道刺眼的反光,照得这些倭军士兵心惊胆战,开始有些害怕和惊慌了。
但他们的几个倭将还想死撑,回头一瞧,大部队竟然已经无影无踪,城墙缺口处只剩下来他们着百余人马了,当时就慌张了起来,二话不说,调头朝朝城外跑来。
罗宾一挥手,顿时一阵枪声轰然响起,火铳齐射起来的架势还是很大的,硝烟弥漫,白烟滚滚,一下子就将十多个逃跑的倭军打死在当地。
小西一听,急忙挥手阻止了手下,那几个败将被重新拖到了小西面前,小西问他们:“你们可想好了,要是这次再失败,那就要连你们的家小都被处死的了,值得这样做吗?”
“主公,我们想好了,愿意签下生死状!”那些败将一看有活命的机会,当时就顾不得国内的家小如何了,急忙答应道。
于是,这几个败将签下来了生死状,小西再拨给他们各自二千人马,让他们攻打平壤城,如果能够攻入城中,那此前的罪责一并勾销,否则就是全家诛灭,并且没收在国内的所有领地。
这个方案对小西来说是稳赚不赔的,那几个败将要是打赢了,他就能拿下平壤城,这个功绩可不一样,太阁大人一高兴,说不定会封他为朝鲜王也未可知的,而且这里的地盘比在日本那里的领地大了不少,自己在这里照样可以做土皇帝的。
要是他们失败了,嘿嘿,那就对不住了,生死状已经签了,到时候他只要让人拿着这张纸去收领地即可,至于他们的家小的结局,那就看他小西的心情如何了。
这时候,小西才真正感觉到掌控人生死的快感了,想想这个,甚是兴奋,催促手下败将立即出发开拔,朝平壤城猛攻而来。
这些倭将知道,这次必须要冲入平壤城内才能幸免族灭身死,所以都拼了老命了,点齐两千人马后,倭将立即分成多路,朝南城门而来,他们以为,明军将火炮和弓弩集中在东城,那南城和西城方向就没有这么多的火炮和弓弩了,拼着老命冲杀上去,或许能攻入城中。
这些倭将还真是让他们押对了宝,城内军民,包括一贯谨慎的陆兵,都没料到,这些倭寇会马上发起攻击,此刻正是城内军兵换防之际,当望楼上的瞭望兵突然发现有一群倭军出现在城下后,立即发出了报警鼓声,都是整个城池响起来急促的鼓点声,信号烟火立即燃烧起来,各城头垛口上烟雾升腾,火光冲天。
南城危急,陆兵急忙让罗宾带着手下驰援南城,就在他将这个命令发出去后,就又接到了急报,另外一队倭寇正在猛攻西城,西城守将是原李朝四品统制将军,竟然在战斗中阵亡,西城好几处城墙被倭军攻入,急需要火速增援。
陆兵这时候才觉得事情麻烦了,这批倭寇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如此凶悍,南城和西城是目前城防最为薄弱之处,他们是如何得知这些绝密消息的?难道自己手下出现了内奸?或者是李讼手下的官员和将兵里出现了奸细?
现在来不及彻查这些内奸了,挡住倭军攻城最要紧,他命令李杲继续坚守东城,自己带着几个护卫骑马来刘虎和黄安平他们的营地里来,当面向他们宣布抗击倭军的命令。端端正正的坐在中军大帐里开军事会议是肯定来不及的了。
李讼一听手下太监说倭军已经进入了南城,吓得又哆嗦起来,急忙带着几个太监骑马来找陆兵,发现陆兵正去城头,便赶了过来。
陆兵找到刘虎,对他说道:“倭军的报复太快了,从这次他们的攻城人马数量上来看,应该不是他们的主力在攻城,或许是昨天那几个我们的手下败将为了保命而发起的攻击,如果真是那样,那我们倒是不必惊慌,守住城池即可。”
“陆大人,让我带人去南城,肯定能夺回来!”刘虎一听有倭军进城来了,急得不行,急忙要求带兵去把南城给抢回来。
“南城我让罗宾的铁甲军去了,西城有黄安平夫妇他们在,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你还是先在这里呆着,估计还有更为危险的事情发生,你可是我手里的最后一张王牌,岂能是随便就能亮出来的?”陆兵觉得此事没有那样简单,这批倭军胆敢如此发起袭击,其背后肯定有倭军主力等着的,所以决不能让倭军占据任何一个城门,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要抢回来的,否则一旦城门大开,外面的倭军主力蜂拥而入的话,那好不容易从倭军手里抢来的平壤城又将重新落入倭军之手,这次抗倭援朝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将以明军士兵而告终了。
在陆兵的部署中,无论外面形势如何恶化,但他始终坚持要留下来一只战斗力最强的队伍当做预备队的了,没有这个预备队,是要出大篓子的。
而刘虎听得自己将成为预备队后,心情很不高兴,嚷嚷道:“陆大人,为什么要选我们当预备队呢?预备队我都当了好几次,啥时候让罗宾和黄安平他们也过过这个瘾头啊?”
“虎子,你难道又忘记以前我跟你说的话了吗?看事情要长远,要看大局,不能光盯着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预备队怎么了?还别说,这次预备队碰到的立功机会要比前锋和中军都要多得多了,你要是不干,可以退下来,我让黄安平来干,行不行?”陆兵有些怒了,说话的声调也有些高了起来。
刘虎一听陆兵发怒了,急忙连连摆手道:“末将遵命就是了!请陆大人不要动怒!”
南城守将也是李朝军官,他跟李杲一样,都是校尉级别的军官,因为没有钱财疏通上层,在李朝军中干了二十年,还是个小校尉而已,本来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却突然发生了变故,大批倭军入侵,原先他的那些上司要么死了,要么跑了,这样一来,他跟着李讼一路从王京跑到了鸭绿江边,因为护驾有功,权才一下子就从校尉升到了副将,带两千军兵镇守南门。
权才很珍惜这次机会,当他看到跟他差不多经历的金达和黄权成在这次收复平壤的战斗中被王上赏识,连升三级,已经成为了参将之后,心里更加想着要再立战功升上去了。
所以这次当他接到手下汇报,有大批倭军正在疯狂的攻打南城之后,就急忙带着几个亲信护卫赶到了南城的最前线。
但敌军数量实在太多,尽管权才带着手下拼命抵挡,想尽办法阻挡敌寇进城,但终究还是寡不敌众,在南门处被大批倭军士兵团团围住。
尽管深陷重围,身边的士兵只有十来个而已,围上来的倭军足足有百余人,且权成和部下均已经身负重伤,但依然死战不退。
权成浑身都是鲜血,手中长刀已经折断,但却见他捡起来身边阵亡部下的兵器,依然一边高呼,一边战斗着,这个情景看得围困上来的倭将都大为震撼,暗暗佩服这位高丽勇士,竟然还在死战。
不知道是哪位倭将下令,不得对这些高丽死士放箭,而且要活捉他们,这样一来百余倭军虽然围住了权成他们,但由于权成和手下拼命抵挡,这些倭军一时间无法将权成和手下解决掉,双方陷入了苦战。
但权成和手下毕竟已经负伤,且已经苦战多时,体力消耗极大,有几个部下已经拿不动兵器,直接瘫在地上喘着粗气了,而对面围上来的倭军密密麻麻的,照这个样子下去,他们也快支撑不住了,肯定落得个被倭军活捉的下场。
权成自知这次要战死在这里了,他挣扎着掏出来身上的一颗烟火,朝附近丢了出去,他没有想着能够用这个烟火引来城内的援军,而是要告诉城内的友军,他和手下没有向敌军屈服,战死沙场乃是一个军人的最好归宿,死在这里他无怨无悔。
就在权成和手下打算跟倭军同归于尽的当口,突然城内杀过来一彪人马,这些人马个个盔甲护身,连战马上也披着厚重的铁甲,过来的声响就像一声声闷雷一般,连脚下的大地都在颤动不已。
刚才还在得意的倭将看得城内突然杀来这些铁甲军骑兵,当时就脸色大变,这家伙此前曾经在城下碰到过这些重甲骑兵的,那写重甲骑兵的杀伤力让他记忆深刻,现在一看,这些铁甲军又来了,当时就立即下令鸣金收兵,立即撤退。
附近的倭军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后,立即掉头朝城外而跑,但前面的倭军却没有收到撤退的消息,还在跟权成他们一直在搏斗,就这样直到罗宾带着的铁甲军出现在他们前面,这些倭军才刚刚发现,城内有援军过来了。
当他们看到这些明军全身被铁甲包裹,连胯下战马都披着铁甲,一个个的似铁塔样矗立在那里,暴雨后刚刚出来的阳光照射在铁甲上,发出来一道道刺眼的反光,照得这些倭军士兵心惊胆战,开始有些害怕和惊慌了。
但他们的几个倭将还想死撑,回头一瞧,大部队竟然已经无影无踪,城墙缺口处只剩下来他们着百余人马了,当时就慌张了起来,二话不说,调头朝朝城外跑来。
罗宾一挥手,顿时一阵枪声轰然响起,火铳齐射起来的架势还是很大的,硝烟弥漫,白烟滚滚,一下子就将十多个逃跑的倭军打死在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