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林雪涅很认真地看向路德维希,并说道:“我当然知道,完全的新闻自由是不存在的。任何时候它都不会存在。所以我会掌握好这个度。我没法把我想说的每一句话都说出来,但我会尽可能的让我的文字里不存在谎言。这个世界上的真实有很多,有很多是我不能说的,但总有一些是我能说的。”
听到这里,路德维希就一把从曼弗雷德的手里抢回那份稿子,似乎是想在今晚就好好看看林雪涅所说的“会为她所供职的报社负起责任”到底是怎么一个负责任!
被抢走了稿子的曼弗雷德倒也不生气,而是凑了过去,想要跟着路德维希把这篇稿子再看一遍。
数分钟后,把这篇稿子越是看到后面就越是看得慢而认真的亲王殿下终于承认,这样的一篇稿子乍一看起来虽然令人惊骇,却也的确不会让德国当局甚至是盖世太保去找她的麻烦。并且,这还应当是一篇看起来十分过瘾的文章。
但无论如何,他都感觉到自己应该重新认识一遍他的这位朋友。
这位在大学时代同时学习了日耳曼文学和哲学的朋友。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态度太过严厉了一些,因此路德维希只能在林雪涅等待他给出一句评价或是总结的时候有些尴尬地说道:
“哲学家都是这样的吗?”
显然,在路德维希的少年时代,他总是会被身边的有人灌输许多有关哲学家的奇怪认知。就好比克劳斯就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那些研究哲学的坏家伙总是把像我这样在战场上流血的士兵玩弄在鼓掌之间。】
而现在,他的朋友,明明应该是一个弱质女流的林雪涅却写出了这样一篇观念新颖且绝对超前,文字幽默且老辣,却偏偏还不越线的文章。
因此,他在绝对的出乎意料之后,似乎把林雪涅头上的那顶时而有时而无的“哲学系毕业生”的帽子改换成了“哲学家”。
所以,路德维希口中的“哲学家都是这样的吗?”指的到底是哪样?
林雪涅自行理解了一下,在觉得自己应该已经领会了精神之后留有些许余地地回答道:“浪漫派应该不是。”
接着,曼弗雷德又抢在路德维希再次开口前向她问道:“雪涅,你说你不会在文章里说全部的真话。所以,如果你能够说出全部的真话,刚刚我读出来的那句话还会是这样的吗?”
“不会。如果全部都说真话,那就很羞辱人了。如果被英国或者法国的报纸引用了,那样盖世太保就真的该来找我的麻烦了。”说罢,林雪涅在曼弗雷德被她的这句话逗得大笑起来,而路德维希也有些撑不住那张格外严肃的脸的时候思索了片刻,然后说道:
“现阶段内政混乱的法国人其实并不想打这一仗,就算他们实在是被逼无奈打算出兵了,英国人也会拉他们一把,让法国人可以在借了一把力后很顺从地退回来。然后两个大国就可以互相推卸责任。法国人说,‘我们不打,是因为英国人不让我们打’。英国人则说,‘我们不打,是法国人告诉我们他们不愿意打’。实际上,自诩正义又站在道德顶峰的两大战胜国只是都顺从了自己的内心,仅此而已。”
在林雪涅说完了这段话之后,曼弗雷德和路德维希都沉默了。
片刻后,曼弗雷德表示:“的确是很羞辱人……”
而路德维希则问她:“这是你对于未来形势的判断吗?”
当然不,这不是林雪涅对于未来形势的判断,而是她基于历史所作出的分析以及推断。事实上,她并非路德维希所以为的那样从现在向未来推断,而是从未来向过去进行推断。
于是她只能这样回答路德维希。
——“这是我个人的推论和看法。”
第147章 chapter 148
【这是我个人的推论和看法。】
在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回答后, 路德维希又看向了林雪涅所写的那篇稿子的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然后他就把那句话读了出来:“在现在的欧洲, 没有人想打仗。”
当这名在德国的空军部拥有中尉军衔的一线部队军官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他竟是有些想要向眼前的这个女孩询问她对于这件事的真正看法。
于是他问道:“告诉我, 你真是这么想的吗?”
对此, 林雪涅只是点头。
接着, 路德维希就又问道:“哪怕是我们德国呢?我们也不想打仗?”
对于路德维希的这个问题, 林雪涅的回答显得很模棱两可,她说:“路德维希,你应该比我更清楚现在的德国有没有能力发动这样一场战争。”
可还不等路德维希就林雪涅的这句话说些什么,一旁的曼弗雷德就已经很诚实地脱口而出道:“我们没有。我们也就在空军方面有一点优势。在海军和陆军上,我们现在简直差了一大截。”
当曼弗雷德说出这句话的时候, 军衔还比他高上一级的路德维希简直恨铁不成钢,并狠狠地瞪了好友一眼。这让明明还比他大了一岁的曼弗雷德感到很委屈,并试图为自己辩解道:“这又不是什么军事机密。”
而一旁的林雪涅则立马举起手来十分配合地表示:“我什么都没有听到, 也绝对不会把这些写进文章里的。”
这让路德维希看了看自己的同住人,又看了看林雪涅,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先教育哪一个!又因为现在的时间都已经接近凌晨四点了, 于是今晚他似乎也只能先和自己的同住人一起上楼,回去睡觉, 一切都等到明天睡醒之后再说了!
对于他的这一决定,曼弗雷德和林雪涅当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但是在路德维希带着林雪涅的稿子走到门口的时候, 他还是转头看向林雪涅,并对她说道:“我也希望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无论如何,这个‘现在’都不会持续太久。”
闻言, 林雪涅向亲王殿下十分郑重地点了点头。
而后,路德维希又在说晚安之前说出了他那半带着威胁性质的话语:“我会盯着你们报社的‘约阿希姆’的,以后他发表的每篇文章我都会仔细阅读。一旦我发现有什么出格的地方,我会去找‘他’的麻烦。”
这句话简直要让林雪涅猝不及防的一下子笑出声来。但末了,她还是在对上路德维希那充满威胁意味的目光时再次郑重点头,并说出她的保证:“是的,我保证,‘约阿希姆’一定不会有让你找上门的机会。”
这样之后,路德维希才收起了那张看起来凶巴巴的表情,并用更为轻柔的声音说道:“晚安。”
“晚安。”早安就已经等在了门口的曼弗雷德也和林雪涅这样说道。
于是林雪涅也向这两位绅士道了晚安,并目送着他们走上楼去,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楼梯的尽头才关上房门。
由于这个星期六她实在是睡得太晚了,当她再次醒来的时候,那居然已经是中午了。但这样的感觉倒也不赖,并且还让她觉得还想再赖一会儿。在起床之后,她给自己做了一份早午餐,并直到下午才吃完那些,在伸了几个懒腰后她就开始洗昨天拍的那些照片。
这是1938年的8月,二战史上著名的“慕尼黑危机”也早已进入了它的前奏部分。
它是那么的著名,又是那么的重要,几乎可以称之为从和平年代进到二战争端的一个分水岭。即便是在近一个世纪之后,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普通民众都依旧知道这次危机究竟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但是大部分的人,甚至可以说是绝大部分的人,他们都只知道在这场危机之中,纳粹德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向欧洲“讨要”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可事实上,这当然是一件可以称得上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关键事件。并且当你越是深入了解有关这起危机的全过程,你就越会明白它的结果并不是基于英国与法国的愚蠢,而是基于纳粹德国的最高领袖阿道夫·希特勒对整个欧洲局势精确到可怕的把握。
可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的风暴中心,林雪涅却并不觉得害怕或是恐惧。她甚至也已经不那么的抗拒明天的到来。这或许是因为她已经知晓了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
那就好像是一场死亡,当你距离它还很遥远的时候,你会恐惧。可当你就游走在它的边缘,仿佛随时都会与之相撞并被它夺走生命时,你反而会十分坦然。
这没什么可怕的,反正它很快就要到来。
这没什么可怕的,反正你已经只剩下这些时间。
在这样的时候,比起恐惧,珍惜眼前的每一秒会更重要。
1938年9月12日,
德国柏林。
对于地处偏北的柏林来说,即便是七八月的盛夏季节,他们也不曾感受到过多的炎热。而当时间进入到了九月时,空气中就已经带上了许多的凉爽。
这本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
起码,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柏林人是这样认为的。
可林雪涅却知道她正在经历的这一天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大事。此时的她就好像正在经历一场只有她一个人知道的读秒倒数一样,那让她根本就没法在办公室里,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专心于她的工作。
于是她开始整理起自己这阵子拍摄的习作。这当中不禁有她在室内拍摄的静物、人物,还有她带着照相机去到室外拍摄的人物与建筑。当她把那些照片分门别类地放进照片册的时候,她看到了那张由曼弗雷德给她和路德维希拍的“合照”。
但是如果一定要说的话,用双人照来称呼这张照片会比合照更为贴切。
那是因为,在这张照片中,林雪涅和路德维希并非刻板地并排坐在那里,抑或是笔笔直地站在那里。
在这张照片里,无论是林雪涅还是路德维希都展现出了与这个年代的照相馆里流行的“端正感”全然不同的俏皮与自然。
照片中的林雪涅一手放在身前,轻搭在自己的肋部。她的另外一条手臂则被这只手的手背托着,转而轻捻自己的一束发丝,她甚至还歪着脑袋,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而路德维希则站在她的身旁,眉宇间依旧流露出了一种不耐烦的感觉,却无论是他的嘴角还是眼睛里都是带着笑意的。并未穿着空军军服的亲王殿下按照林雪涅所建议的那样,45度角侧身对着镜头,并且就这样看着林雪涅。
由于给他们拍出了这张照片的曼弗雷德根本就还没掌握“面对倒着的画面还可以好好构图”的高超技巧,因此这张照片拍得其实有些歪。
但林雪涅却很喜欢这张照片。
很喜欢很喜欢。
似乎她即便是在2020年,化着精致的妆容在单反相机的镜头底下也没有被拍得那么好看过。
正当林雪涅把这张照片拿起来看的时候,她的一名男同事经过了她的身边,并且也看到了她手里的这张照片。
由于那位男同事的身材很是高大,因此当他站在坐着的林雪涅身边时,即便是注意力全在照片上的林雪涅也不会注意不到他。
于是林雪涅很快抬起头,在弄不清对方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要和她说的时候首先向人打招呼道:“下午好?”
“下午好。”
那名男同事显然是没想到林雪涅会就这样和他打起招呼来,因此他在也和林雪涅说出了一句“下午好”就显出了些许的尴尬了,仿佛在思考自己的下一句话该说些什么。
就在林雪涅等了一会儿也没等到对方的下文,并打算就此继续自己手上的事时,她听到对方问她:“请原谅,照片上的那位绅士……”
“嗯?”
“他是你的男友吗?他看起来……很帅气,很好。”
当听到一周有六天都能见到的这位同事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语时,林雪涅脸上的表情还真的不知道该说是奇妙还是古怪。
但那并不影响她很快就告诉对方:“不,他不是。”
可那位看起来还有些笨拙的男同事却似乎并不相信。然后,林雪涅才意识到这或许真的很容易让人误会。
在这样一个普通人想要拍照还需要特意去一趟照相馆的年代,年轻男女除了会和他们的家庭成员一起拍照之外,似乎也就只有在对方是自己的未婚妻未婚夫或是妻子丈夫时才会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中。
于是林雪涅只能先带着说不出的好笑向对方解释道:“他不是我的男友。他是……我的邻居。”
在和自己的这位同事说起路德维希是自己的什么人时,林雪涅犹豫了一下。
这或许是因为路德维希的长相。他的外表十分出众,并且光凭一张黑白照片都可以看出他绝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日耳曼人。更重要的是,他的举手投足之间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贵族气质。
在这样的一个敏感时节,她并不想在自己供职的报社十分高调地让人知道,她和这样一个有着贵族血统的日耳曼人有着如此亲密的关系。这或许会给她和路德维希他们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可是她的这位男同事显然并不相信林雪涅的说法。但就在林雪涅试图和对方继续解释并说服他的时候,报社里的宁静被打破了。
一名刚刚得到了重要消息的记者脚步踉跄着冲上楼来,并大声说道:“大新闻!希特勒先生刚刚在纽伦堡的党代会上发表了演讲!”
一时间,这个楼层里的所有报社工作人员都看向了刚刚赶回来的那名记者。那名记者的头发显得有些凌乱,并且在这个已经十分凉爽的日子里,他的汗水还沿着额头一直滑落。
“他说要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大举进攻。”
那句话就仿佛是在寂静无声的房间里掉落在地上的一根针。在数次深呼吸的时间后,这间报社里变得嘈杂起来。
有几名桌子上摆放着打字机的人起身走向这名记者;有人打起了电话,向自己所认识的消息来源者打电话确认具体情况;还有人干脆就在此时另起一张纸,就好像林雪涅一样,仿佛得到了一个确切指令那样直接飞快地敲动起摆放在自己面前的打字机。
这是因为,他们早在这个消息真正传来之前就已经知道近来的局势究竟是有多么的一触即发。于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在这件事终于发生的时候,他们开始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告诉柏林城的民众们。以文字的形式。
9月的柏林,起风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就要写到1938年的慕尼黑危机了。虽然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英国和法国在这次历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实在是蠢得让我们感到难以理解,可这件事其实真的可以说是波澜壮阔,如果以慕尼黑危机为主题,从上帝视角出发描述当时所发生的所有足以左右时局的大事,那简直都可以拍一部电视剧了,因为电影的俩小时根本说不完。
但我现在能动用的,可以展现这次历史事件的人物实在是不够,而且我又不能上帝视角出发写出一堆堆的历史人物。所以……我就只是尽力吧,能还原冰山一角也是好的。
第148章 chapter 149
听到这里,路德维希就一把从曼弗雷德的手里抢回那份稿子,似乎是想在今晚就好好看看林雪涅所说的“会为她所供职的报社负起责任”到底是怎么一个负责任!
被抢走了稿子的曼弗雷德倒也不生气,而是凑了过去,想要跟着路德维希把这篇稿子再看一遍。
数分钟后,把这篇稿子越是看到后面就越是看得慢而认真的亲王殿下终于承认,这样的一篇稿子乍一看起来虽然令人惊骇,却也的确不会让德国当局甚至是盖世太保去找她的麻烦。并且,这还应当是一篇看起来十分过瘾的文章。
但无论如何,他都感觉到自己应该重新认识一遍他的这位朋友。
这位在大学时代同时学习了日耳曼文学和哲学的朋友。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态度太过严厉了一些,因此路德维希只能在林雪涅等待他给出一句评价或是总结的时候有些尴尬地说道:
“哲学家都是这样的吗?”
显然,在路德维希的少年时代,他总是会被身边的有人灌输许多有关哲学家的奇怪认知。就好比克劳斯就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那些研究哲学的坏家伙总是把像我这样在战场上流血的士兵玩弄在鼓掌之间。】
而现在,他的朋友,明明应该是一个弱质女流的林雪涅却写出了这样一篇观念新颖且绝对超前,文字幽默且老辣,却偏偏还不越线的文章。
因此,他在绝对的出乎意料之后,似乎把林雪涅头上的那顶时而有时而无的“哲学系毕业生”的帽子改换成了“哲学家”。
所以,路德维希口中的“哲学家都是这样的吗?”指的到底是哪样?
林雪涅自行理解了一下,在觉得自己应该已经领会了精神之后留有些许余地地回答道:“浪漫派应该不是。”
接着,曼弗雷德又抢在路德维希再次开口前向她问道:“雪涅,你说你不会在文章里说全部的真话。所以,如果你能够说出全部的真话,刚刚我读出来的那句话还会是这样的吗?”
“不会。如果全部都说真话,那就很羞辱人了。如果被英国或者法国的报纸引用了,那样盖世太保就真的该来找我的麻烦了。”说罢,林雪涅在曼弗雷德被她的这句话逗得大笑起来,而路德维希也有些撑不住那张格外严肃的脸的时候思索了片刻,然后说道:
“现阶段内政混乱的法国人其实并不想打这一仗,就算他们实在是被逼无奈打算出兵了,英国人也会拉他们一把,让法国人可以在借了一把力后很顺从地退回来。然后两个大国就可以互相推卸责任。法国人说,‘我们不打,是因为英国人不让我们打’。英国人则说,‘我们不打,是法国人告诉我们他们不愿意打’。实际上,自诩正义又站在道德顶峰的两大战胜国只是都顺从了自己的内心,仅此而已。”
在林雪涅说完了这段话之后,曼弗雷德和路德维希都沉默了。
片刻后,曼弗雷德表示:“的确是很羞辱人……”
而路德维希则问她:“这是你对于未来形势的判断吗?”
当然不,这不是林雪涅对于未来形势的判断,而是她基于历史所作出的分析以及推断。事实上,她并非路德维希所以为的那样从现在向未来推断,而是从未来向过去进行推断。
于是她只能这样回答路德维希。
——“这是我个人的推论和看法。”
第147章 chapter 148
【这是我个人的推论和看法。】
在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回答后, 路德维希又看向了林雪涅所写的那篇稿子的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然后他就把那句话读了出来:“在现在的欧洲, 没有人想打仗。”
当这名在德国的空军部拥有中尉军衔的一线部队军官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他竟是有些想要向眼前的这个女孩询问她对于这件事的真正看法。
于是他问道:“告诉我, 你真是这么想的吗?”
对此, 林雪涅只是点头。
接着, 路德维希就又问道:“哪怕是我们德国呢?我们也不想打仗?”
对于路德维希的这个问题, 林雪涅的回答显得很模棱两可,她说:“路德维希,你应该比我更清楚现在的德国有没有能力发动这样一场战争。”
可还不等路德维希就林雪涅的这句话说些什么,一旁的曼弗雷德就已经很诚实地脱口而出道:“我们没有。我们也就在空军方面有一点优势。在海军和陆军上,我们现在简直差了一大截。”
当曼弗雷德说出这句话的时候, 军衔还比他高上一级的路德维希简直恨铁不成钢,并狠狠地瞪了好友一眼。这让明明还比他大了一岁的曼弗雷德感到很委屈,并试图为自己辩解道:“这又不是什么军事机密。”
而一旁的林雪涅则立马举起手来十分配合地表示:“我什么都没有听到, 也绝对不会把这些写进文章里的。”
这让路德维希看了看自己的同住人,又看了看林雪涅,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先教育哪一个!又因为现在的时间都已经接近凌晨四点了, 于是今晚他似乎也只能先和自己的同住人一起上楼,回去睡觉, 一切都等到明天睡醒之后再说了!
对于他的这一决定,曼弗雷德和林雪涅当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但是在路德维希带着林雪涅的稿子走到门口的时候, 他还是转头看向林雪涅,并对她说道:“我也希望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无论如何,这个‘现在’都不会持续太久。”
闻言, 林雪涅向亲王殿下十分郑重地点了点头。
而后,路德维希又在说晚安之前说出了他那半带着威胁性质的话语:“我会盯着你们报社的‘约阿希姆’的,以后他发表的每篇文章我都会仔细阅读。一旦我发现有什么出格的地方,我会去找‘他’的麻烦。”
这句话简直要让林雪涅猝不及防的一下子笑出声来。但末了,她还是在对上路德维希那充满威胁意味的目光时再次郑重点头,并说出她的保证:“是的,我保证,‘约阿希姆’一定不会有让你找上门的机会。”
这样之后,路德维希才收起了那张看起来凶巴巴的表情,并用更为轻柔的声音说道:“晚安。”
“晚安。”早安就已经等在了门口的曼弗雷德也和林雪涅这样说道。
于是林雪涅也向这两位绅士道了晚安,并目送着他们走上楼去,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楼梯的尽头才关上房门。
由于这个星期六她实在是睡得太晚了,当她再次醒来的时候,那居然已经是中午了。但这样的感觉倒也不赖,并且还让她觉得还想再赖一会儿。在起床之后,她给自己做了一份早午餐,并直到下午才吃完那些,在伸了几个懒腰后她就开始洗昨天拍的那些照片。
这是1938年的8月,二战史上著名的“慕尼黑危机”也早已进入了它的前奏部分。
它是那么的著名,又是那么的重要,几乎可以称之为从和平年代进到二战争端的一个分水岭。即便是在近一个世纪之后,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普通民众都依旧知道这次危机究竟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但是大部分的人,甚至可以说是绝大部分的人,他们都只知道在这场危机之中,纳粹德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向欧洲“讨要”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可事实上,这当然是一件可以称得上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关键事件。并且当你越是深入了解有关这起危机的全过程,你就越会明白它的结果并不是基于英国与法国的愚蠢,而是基于纳粹德国的最高领袖阿道夫·希特勒对整个欧洲局势精确到可怕的把握。
可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的风暴中心,林雪涅却并不觉得害怕或是恐惧。她甚至也已经不那么的抗拒明天的到来。这或许是因为她已经知晓了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
那就好像是一场死亡,当你距离它还很遥远的时候,你会恐惧。可当你就游走在它的边缘,仿佛随时都会与之相撞并被它夺走生命时,你反而会十分坦然。
这没什么可怕的,反正它很快就要到来。
这没什么可怕的,反正你已经只剩下这些时间。
在这样的时候,比起恐惧,珍惜眼前的每一秒会更重要。
1938年9月12日,
德国柏林。
对于地处偏北的柏林来说,即便是七八月的盛夏季节,他们也不曾感受到过多的炎热。而当时间进入到了九月时,空气中就已经带上了许多的凉爽。
这本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
起码,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柏林人是这样认为的。
可林雪涅却知道她正在经历的这一天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大事。此时的她就好像正在经历一场只有她一个人知道的读秒倒数一样,那让她根本就没法在办公室里,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专心于她的工作。
于是她开始整理起自己这阵子拍摄的习作。这当中不禁有她在室内拍摄的静物、人物,还有她带着照相机去到室外拍摄的人物与建筑。当她把那些照片分门别类地放进照片册的时候,她看到了那张由曼弗雷德给她和路德维希拍的“合照”。
但是如果一定要说的话,用双人照来称呼这张照片会比合照更为贴切。
那是因为,在这张照片中,林雪涅和路德维希并非刻板地并排坐在那里,抑或是笔笔直地站在那里。
在这张照片里,无论是林雪涅还是路德维希都展现出了与这个年代的照相馆里流行的“端正感”全然不同的俏皮与自然。
照片中的林雪涅一手放在身前,轻搭在自己的肋部。她的另外一条手臂则被这只手的手背托着,转而轻捻自己的一束发丝,她甚至还歪着脑袋,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而路德维希则站在她的身旁,眉宇间依旧流露出了一种不耐烦的感觉,却无论是他的嘴角还是眼睛里都是带着笑意的。并未穿着空军军服的亲王殿下按照林雪涅所建议的那样,45度角侧身对着镜头,并且就这样看着林雪涅。
由于给他们拍出了这张照片的曼弗雷德根本就还没掌握“面对倒着的画面还可以好好构图”的高超技巧,因此这张照片拍得其实有些歪。
但林雪涅却很喜欢这张照片。
很喜欢很喜欢。
似乎她即便是在2020年,化着精致的妆容在单反相机的镜头底下也没有被拍得那么好看过。
正当林雪涅把这张照片拿起来看的时候,她的一名男同事经过了她的身边,并且也看到了她手里的这张照片。
由于那位男同事的身材很是高大,因此当他站在坐着的林雪涅身边时,即便是注意力全在照片上的林雪涅也不会注意不到他。
于是林雪涅很快抬起头,在弄不清对方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要和她说的时候首先向人打招呼道:“下午好?”
“下午好。”
那名男同事显然是没想到林雪涅会就这样和他打起招呼来,因此他在也和林雪涅说出了一句“下午好”就显出了些许的尴尬了,仿佛在思考自己的下一句话该说些什么。
就在林雪涅等了一会儿也没等到对方的下文,并打算就此继续自己手上的事时,她听到对方问她:“请原谅,照片上的那位绅士……”
“嗯?”
“他是你的男友吗?他看起来……很帅气,很好。”
当听到一周有六天都能见到的这位同事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语时,林雪涅脸上的表情还真的不知道该说是奇妙还是古怪。
但那并不影响她很快就告诉对方:“不,他不是。”
可那位看起来还有些笨拙的男同事却似乎并不相信。然后,林雪涅才意识到这或许真的很容易让人误会。
在这样一个普通人想要拍照还需要特意去一趟照相馆的年代,年轻男女除了会和他们的家庭成员一起拍照之外,似乎也就只有在对方是自己的未婚妻未婚夫或是妻子丈夫时才会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中。
于是林雪涅只能先带着说不出的好笑向对方解释道:“他不是我的男友。他是……我的邻居。”
在和自己的这位同事说起路德维希是自己的什么人时,林雪涅犹豫了一下。
这或许是因为路德维希的长相。他的外表十分出众,并且光凭一张黑白照片都可以看出他绝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日耳曼人。更重要的是,他的举手投足之间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贵族气质。
在这样的一个敏感时节,她并不想在自己供职的报社十分高调地让人知道,她和这样一个有着贵族血统的日耳曼人有着如此亲密的关系。这或许会给她和路德维希他们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可是她的这位男同事显然并不相信林雪涅的说法。但就在林雪涅试图和对方继续解释并说服他的时候,报社里的宁静被打破了。
一名刚刚得到了重要消息的记者脚步踉跄着冲上楼来,并大声说道:“大新闻!希特勒先生刚刚在纽伦堡的党代会上发表了演讲!”
一时间,这个楼层里的所有报社工作人员都看向了刚刚赶回来的那名记者。那名记者的头发显得有些凌乱,并且在这个已经十分凉爽的日子里,他的汗水还沿着额头一直滑落。
“他说要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大举进攻。”
那句话就仿佛是在寂静无声的房间里掉落在地上的一根针。在数次深呼吸的时间后,这间报社里变得嘈杂起来。
有几名桌子上摆放着打字机的人起身走向这名记者;有人打起了电话,向自己所认识的消息来源者打电话确认具体情况;还有人干脆就在此时另起一张纸,就好像林雪涅一样,仿佛得到了一个确切指令那样直接飞快地敲动起摆放在自己面前的打字机。
这是因为,他们早在这个消息真正传来之前就已经知道近来的局势究竟是有多么的一触即发。于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在这件事终于发生的时候,他们开始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告诉柏林城的民众们。以文字的形式。
9月的柏林,起风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就要写到1938年的慕尼黑危机了。虽然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英国和法国在这次历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实在是蠢得让我们感到难以理解,可这件事其实真的可以说是波澜壮阔,如果以慕尼黑危机为主题,从上帝视角出发描述当时所发生的所有足以左右时局的大事,那简直都可以拍一部电视剧了,因为电影的俩小时根本说不完。
但我现在能动用的,可以展现这次历史事件的人物实在是不够,而且我又不能上帝视角出发写出一堆堆的历史人物。所以……我就只是尽力吧,能还原冰山一角也是好的。
第148章 chapter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