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唐师傅,难道真的有人暗助俺答?还送粮食?若真是如此,朕必夷其三族!”
一贯好脾气的隆庆真的怒了,唐毅反倒没急着下结论。
“陛下,俺答一路抢掠,夺来一些漕粮也不奇怪。不过……”唐毅脸色阴沉下来,“所有漕粮从天津出来,都会加盖新的标记,俺答军中的却没有,也就是说这些粮食从海路运到天津,就没有发出来。突然跑到了俺答军中,肯定是与法不合的。”
其实粮食出现在俺答军中,也可能是官吏私下里售卖漕粮,恰巧被俺答抢走,当然了,盗窃漕粮也是大罪过。
不过盗卖漕粮,一来数量不会很大,二来也要改换包装,以防被发现,故此,只能说有人私下里和俺答勾结的概率非常大。
隆庆渐渐冷静下来,他百思不解,“唐师傅,蒙古人两百年间,不断入寇,杀我百姓,掠我财富,攻我城池,害我同胞,所作所为,天理不容,为何偏偏有人数典忘祖,不惜勾结异族,朕实在是想不明白。”
“先生可能给朕解惑?”隆庆一脸渴望。
唐毅叹口气,无奈笑笑,“陛下,有些事情不是臣该说的,只是您问到了,臣又不能不说。”
隆庆见唐毅为难,急忙一摆手,把那些太监宫女都赶到了宫外,只剩下君臣两个。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世间的事情,左右都离不开一个利字,利益当头,祖宗道义,值不了几个钱的。”
“太祖爷北赶大元,成祖爷五征蒙古。自大明立国以来,就采取对草原封锁的战略,严禁盐、茶、粮食、布匹、铜、铁等物资流入草原。前几十年,的确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蒙古人大步后退,生活水平比起元朝一落千丈,甚至不如成吉思汗的时候。连铁质的刀剑,锅具都严重匮乏。那段时间对草原来说,是最难熬的。不过随着土木堡一役,大明惨败,转攻为守。世人都看得出来,双方都难以消灭对方,只能共存下去。这时候一些奸商就窥见了商机,他们大肆走私草原缺少的物资,赚取暴利。只是草原的金银有限,后来他们发觉蒙古人别的本事没有,却可以抢掠,抢掠到的金银细软,珠宝玉器,又没有什么用,正好低价卖给奸商,奸商拿这些东西,到内地出售,换取粮食布匹,再卖给蒙古人,赚两头的暴利……”
听着唐毅的话,一副近乎完美的发财大计,勾画了出来。
隆庆当然听得明白,这一套方法肥了奸商,可是苦了百姓,坑了大明,敢情每年来抢掠的蒙古鞑子,竟然是给大明境内的某些商人赚钱打工,真是够讽刺的!
“岂有此理,朕一定要彻查,要杀个干干净净。”
“陛下稍安勿躁!”
“唐师傅,这些人如此误国害民,朕如何能安得下来?”隆庆红着眼睛道。
“呵呵,陛下,凡事必有因果,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唐毅笑道:“当年齐桓公听说国内有许多放贷为生的食利者,他们利息极高,很多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齐桓公就想把这些人都给杀了,不过管仲却不这么看,他把这些食利者找了过来,经过一番商讨,把利息压了下来。”
隆庆思量一下,若有所思道:“好像师傅在东南,就是这么做的。”
唐毅点点头,“陛下,杀了旧的一批食利者,还会产生新的食利者,您杀光了一批奸商,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就像是韭菜一样,无穷无尽。俗话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关口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这些人甘心情愿,背叛祖宗,也要和蒙古人做生意!”
“请先生明示!”隆庆虚心请教。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根子还在朝廷的战略,军制,以及经济上面。臣前面提到过,由于我大明无力进取,造成了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没法消灭谁,才给了奸商往来穿梭,大捞其利的机会。而且人生性贪图利益,要想限制贸易,钳制草原,不是一道令子就行的,边墙这边一匹布五两银子,翻过长城,就能卖到十五两,二十两,如此差距,难免不会黄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
隆庆钻研过唐学,对于商业的事情非常熟悉,心有所悟。
“先生,那军制又是怎么影响的?”
“陛下,说这个只怕又要得罪太祖爷了。”
隆庆嬉笑道:“先生当年可不这么胆小啊,朕还记得您说过祖宗都是为了后辈儿好,不会故意为难后人的,您说是吧?”
唐毅点点头,“那好,臣就放肆一次,太祖爷推行军户制度,养百万大军,不需耗费朝廷粮饷,自给自足,当年或许不错,可是推行了久了,弊端丛生,已经由利变为害。首先军籍世袭,官职世袭,一个人能不能成为武将,不是看他懂多少兵法,立多少功劳,文采如何,武艺如何,而是看他的爹是谁。没了选拔,固然有些特例,比如戚继光,但是大多数的将门子弟都是废物点心,不堪一用,以庸才领兵,边军战斗力日益下降,也就不足为奇。而且长久的世袭,互相联姻,形成了将门集团,对他们来说,维持荣华富贵才是最重要的,假如敌人被消灭了,他们又如何向朝廷伸手要银子?故此这些人把功夫用在了投机钻营,保住位置上,杀敌报国都扔到了九霄云外。”
唐毅说的还算客气,实际上不少将门和商人都勾结在了一起,大家一起走私,一起捞钱,甚至当俺答来了,他们拿出一笔物资,贿赂俺答,不费一兵一卒,把瘟神送走。更有甚者,向俺答购买人头,然后再向朝廷报捷请赏。唐毅做过宣大总督,对于这些一百多年的陋习,当初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过眼下时机日趋成熟,唐毅抛了出来,至少要拿到隆庆的支持。
“真没想到,我大明边军,竟是如此可恶!唐师傅,您以为该如何改革九边,革除弊端?”
“内调外养,一起下手。”唐毅干脆说道:“对内也改革军户制度,让武将能像文官一样,流动起来,有了源头活水,有了上升空间,自然投机钻营的就少了。逐步变世兵为募兵,历年的战斗,已经证明了,严格的训练,精挑细选的强兵,足以战胜蒙古骑兵。要大胆反击,收服河套,还要夺下漠南地区,尽量北赶蒙古,解除北疆的压力。”
唐毅见宫里挂着他送来的地图,主动走了过来。隆庆急忙跟着,聆听唐毅的设想。
“北方游牧民族战斗力强,边患压力大,但是呢,草原贫瘠,产出有限,无法承载大量的人口。臣以为在重创蒙古人之后,立刻言和,利用分封,加上经济文化,弱化蒙古人的战斗力,最终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至于南方……”唐毅一指南洋广大区域。
“这些地方水热充足,条件优越,撒一把种子,就能收获粮食,偏偏当地土著极为落后,战斗力低下,几乎不值一提。攻打南洋,一本万利,而且我们的农民能站住脚,只要经营几十年,这些地方都会变得和中原无异,成为炎黄子孙的又一乐土……”
从边防,聊到了整个战略,北方积极防守,南方积极进攻,最终的目的是要打造出一个大明盛世……隆庆被老师勾勒出来的图景彻底打动了。
如果真能开辟出南洋,自己绝对能青史留名,甚至会和古往今来,最优秀的君王并驾齐驱。想到这里,隆庆就激动地战栗。
唐毅从来不是一个只会讲故事的人,他真正的本事是把梦想变为现实。
要想经略南洋,就要把军费的重点从九边转移,要想减轻九边的负担,就要彻底打垮俺答。
唐毅虽然认为走私的奸商是有产生的原因,他却一点不能原谅这些人。
敢出卖天良,出卖祖宗,出卖同胞,吃人血馒头,就要付出代价!
唐毅开出了三个药方,第一是增加募兵,逐步裁撤军户,消除军籍,整军经武,发动反攻;第二,在占据绝对优势之后,开边贸易,鼓励双方商人往来,互通有无……隆庆有些迷糊,怎么又要和蒙古人做生意了?
“陛下,开边的道理和东南开海一样,利益驱使,贸易是无法阻止的,与其走私,不如进行正规的贸易,朝廷可以控制数量,控制交易内容,凡是有利于增加蒙古人战力的,我们一概不卖,相反,我们还能够大量收购牛羊,收购羊毛,不知不觉间,让蒙古人少养战马,多养牛羊,久而久之,他们的威胁自然就降低了!”
“哈哈哈,唐师傅果然厉害!”
隆庆伸出了两个大拇指,赞叹道:“有唐师傅运筹帷幄,解决边患有望啊!对了,这第三条是什么?”
“当然是严查奸商,严查败类!”唐毅变得杀气腾腾,兜了一个大圈子,话题又回到了最初。
“依臣所见,如今不只是奸商,还有九边的将门,同鞑子有往来勾结,甚至蔓延到了科甲出身的朝廷命官,如果不严惩一批人,为何能威慑宵小?而且有这帮人通风报信,把朝廷的动向都告诉敌人,又如何能扫平草原,安定北方?”
一贯好脾气的隆庆真的怒了,唐毅反倒没急着下结论。
“陛下,俺答一路抢掠,夺来一些漕粮也不奇怪。不过……”唐毅脸色阴沉下来,“所有漕粮从天津出来,都会加盖新的标记,俺答军中的却没有,也就是说这些粮食从海路运到天津,就没有发出来。突然跑到了俺答军中,肯定是与法不合的。”
其实粮食出现在俺答军中,也可能是官吏私下里售卖漕粮,恰巧被俺答抢走,当然了,盗窃漕粮也是大罪过。
不过盗卖漕粮,一来数量不会很大,二来也要改换包装,以防被发现,故此,只能说有人私下里和俺答勾结的概率非常大。
隆庆渐渐冷静下来,他百思不解,“唐师傅,蒙古人两百年间,不断入寇,杀我百姓,掠我财富,攻我城池,害我同胞,所作所为,天理不容,为何偏偏有人数典忘祖,不惜勾结异族,朕实在是想不明白。”
“先生可能给朕解惑?”隆庆一脸渴望。
唐毅叹口气,无奈笑笑,“陛下,有些事情不是臣该说的,只是您问到了,臣又不能不说。”
隆庆见唐毅为难,急忙一摆手,把那些太监宫女都赶到了宫外,只剩下君臣两个。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世间的事情,左右都离不开一个利字,利益当头,祖宗道义,值不了几个钱的。”
“太祖爷北赶大元,成祖爷五征蒙古。自大明立国以来,就采取对草原封锁的战略,严禁盐、茶、粮食、布匹、铜、铁等物资流入草原。前几十年,的确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蒙古人大步后退,生活水平比起元朝一落千丈,甚至不如成吉思汗的时候。连铁质的刀剑,锅具都严重匮乏。那段时间对草原来说,是最难熬的。不过随着土木堡一役,大明惨败,转攻为守。世人都看得出来,双方都难以消灭对方,只能共存下去。这时候一些奸商就窥见了商机,他们大肆走私草原缺少的物资,赚取暴利。只是草原的金银有限,后来他们发觉蒙古人别的本事没有,却可以抢掠,抢掠到的金银细软,珠宝玉器,又没有什么用,正好低价卖给奸商,奸商拿这些东西,到内地出售,换取粮食布匹,再卖给蒙古人,赚两头的暴利……”
听着唐毅的话,一副近乎完美的发财大计,勾画了出来。
隆庆当然听得明白,这一套方法肥了奸商,可是苦了百姓,坑了大明,敢情每年来抢掠的蒙古鞑子,竟然是给大明境内的某些商人赚钱打工,真是够讽刺的!
“岂有此理,朕一定要彻查,要杀个干干净净。”
“陛下稍安勿躁!”
“唐师傅,这些人如此误国害民,朕如何能安得下来?”隆庆红着眼睛道。
“呵呵,陛下,凡事必有因果,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唐毅笑道:“当年齐桓公听说国内有许多放贷为生的食利者,他们利息极高,很多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齐桓公就想把这些人都给杀了,不过管仲却不这么看,他把这些食利者找了过来,经过一番商讨,把利息压了下来。”
隆庆思量一下,若有所思道:“好像师傅在东南,就是这么做的。”
唐毅点点头,“陛下,杀了旧的一批食利者,还会产生新的食利者,您杀光了一批奸商,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就像是韭菜一样,无穷无尽。俗话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关口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这些人甘心情愿,背叛祖宗,也要和蒙古人做生意!”
“请先生明示!”隆庆虚心请教。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根子还在朝廷的战略,军制,以及经济上面。臣前面提到过,由于我大明无力进取,造成了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没法消灭谁,才给了奸商往来穿梭,大捞其利的机会。而且人生性贪图利益,要想限制贸易,钳制草原,不是一道令子就行的,边墙这边一匹布五两银子,翻过长城,就能卖到十五两,二十两,如此差距,难免不会黄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
隆庆钻研过唐学,对于商业的事情非常熟悉,心有所悟。
“先生,那军制又是怎么影响的?”
“陛下,说这个只怕又要得罪太祖爷了。”
隆庆嬉笑道:“先生当年可不这么胆小啊,朕还记得您说过祖宗都是为了后辈儿好,不会故意为难后人的,您说是吧?”
唐毅点点头,“那好,臣就放肆一次,太祖爷推行军户制度,养百万大军,不需耗费朝廷粮饷,自给自足,当年或许不错,可是推行了久了,弊端丛生,已经由利变为害。首先军籍世袭,官职世袭,一个人能不能成为武将,不是看他懂多少兵法,立多少功劳,文采如何,武艺如何,而是看他的爹是谁。没了选拔,固然有些特例,比如戚继光,但是大多数的将门子弟都是废物点心,不堪一用,以庸才领兵,边军战斗力日益下降,也就不足为奇。而且长久的世袭,互相联姻,形成了将门集团,对他们来说,维持荣华富贵才是最重要的,假如敌人被消灭了,他们又如何向朝廷伸手要银子?故此这些人把功夫用在了投机钻营,保住位置上,杀敌报国都扔到了九霄云外。”
唐毅说的还算客气,实际上不少将门和商人都勾结在了一起,大家一起走私,一起捞钱,甚至当俺答来了,他们拿出一笔物资,贿赂俺答,不费一兵一卒,把瘟神送走。更有甚者,向俺答购买人头,然后再向朝廷报捷请赏。唐毅做过宣大总督,对于这些一百多年的陋习,当初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过眼下时机日趋成熟,唐毅抛了出来,至少要拿到隆庆的支持。
“真没想到,我大明边军,竟是如此可恶!唐师傅,您以为该如何改革九边,革除弊端?”
“内调外养,一起下手。”唐毅干脆说道:“对内也改革军户制度,让武将能像文官一样,流动起来,有了源头活水,有了上升空间,自然投机钻营的就少了。逐步变世兵为募兵,历年的战斗,已经证明了,严格的训练,精挑细选的强兵,足以战胜蒙古骑兵。要大胆反击,收服河套,还要夺下漠南地区,尽量北赶蒙古,解除北疆的压力。”
唐毅见宫里挂着他送来的地图,主动走了过来。隆庆急忙跟着,聆听唐毅的设想。
“北方游牧民族战斗力强,边患压力大,但是呢,草原贫瘠,产出有限,无法承载大量的人口。臣以为在重创蒙古人之后,立刻言和,利用分封,加上经济文化,弱化蒙古人的战斗力,最终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至于南方……”唐毅一指南洋广大区域。
“这些地方水热充足,条件优越,撒一把种子,就能收获粮食,偏偏当地土著极为落后,战斗力低下,几乎不值一提。攻打南洋,一本万利,而且我们的农民能站住脚,只要经营几十年,这些地方都会变得和中原无异,成为炎黄子孙的又一乐土……”
从边防,聊到了整个战略,北方积极防守,南方积极进攻,最终的目的是要打造出一个大明盛世……隆庆被老师勾勒出来的图景彻底打动了。
如果真能开辟出南洋,自己绝对能青史留名,甚至会和古往今来,最优秀的君王并驾齐驱。想到这里,隆庆就激动地战栗。
唐毅从来不是一个只会讲故事的人,他真正的本事是把梦想变为现实。
要想经略南洋,就要把军费的重点从九边转移,要想减轻九边的负担,就要彻底打垮俺答。
唐毅虽然认为走私的奸商是有产生的原因,他却一点不能原谅这些人。
敢出卖天良,出卖祖宗,出卖同胞,吃人血馒头,就要付出代价!
唐毅开出了三个药方,第一是增加募兵,逐步裁撤军户,消除军籍,整军经武,发动反攻;第二,在占据绝对优势之后,开边贸易,鼓励双方商人往来,互通有无……隆庆有些迷糊,怎么又要和蒙古人做生意了?
“陛下,开边的道理和东南开海一样,利益驱使,贸易是无法阻止的,与其走私,不如进行正规的贸易,朝廷可以控制数量,控制交易内容,凡是有利于增加蒙古人战力的,我们一概不卖,相反,我们还能够大量收购牛羊,收购羊毛,不知不觉间,让蒙古人少养战马,多养牛羊,久而久之,他们的威胁自然就降低了!”
“哈哈哈,唐师傅果然厉害!”
隆庆伸出了两个大拇指,赞叹道:“有唐师傅运筹帷幄,解决边患有望啊!对了,这第三条是什么?”
“当然是严查奸商,严查败类!”唐毅变得杀气腾腾,兜了一个大圈子,话题又回到了最初。
“依臣所见,如今不只是奸商,还有九边的将门,同鞑子有往来勾结,甚至蔓延到了科甲出身的朝廷命官,如果不严惩一批人,为何能威慑宵小?而且有这帮人通风报信,把朝廷的动向都告诉敌人,又如何能扫平草原,安定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