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说本事,滚滚长江都拦不住他们四人。要紧时候,他们谁都能横渡长江天堑。然而已经说出的谎言,不能被天堑所推翻,这四人互相隐瞒,反而谁也显不出渡江的本事来,都得倚靠渡船,才能横渡天堑。
说着话,就见一群人慌忙迎上前来,领头的是个高大肥胖的壮汉,才见他三两步走上前来,掏绸布轻拭鬓角,满脸堆笑,稽首道:“吴老板!吴大善人!在下江南小户赵学义,久闻吴老板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这都是商路套话,吴景辰也随口答道:“多得赵老板急公好义,解我燃眉之急,吴某感激不尽。”
赵学义名字里带这个“义”,平日里也以义人自居,听他一句“急公好义”,真如三伏天喝了碗冰镇樱桃酪一般,既舒服又受用,这才连道不敢,笑道:“要说仁义,谁也比不得黔州巨贾。人都说‘为富不仁’,黔州巨贾却是大仁大义。百年修得同船渡,在下能与吴老板结缘,实乃三生有幸!吴老板,请!”
话音未落,赵学义就引着几人上船,安排奴仆把马车也载到船上,一路殷切,客气得不同寻常,直叫吴景辰心中生疑,暗想这赵老板是否热情太过,连带着他的伙计奴仆都礼数周全,瞧他们看自己的眼神,竟有三分敬意,实在不同寻常。
生怕遇上了挖点子的歹人,担心他船行江心将自己洗劫一空,吴景辰便打算试试这位赵老板的口风,才道:“赵老板这一船粮食,可谓是救了黔州父老的性命。天灾人祸,还有你这样八方聚义的人物,可见黔州气数不绝,尚有一线生机。”
他这话一说出口,赵学义就转头愣愣瞧着他,盯得他浑身发毛,正要开口,就听赵学义叹道:“吴老板羞煞我也!赵某惭愧!我不过倒卖陈粮,将本求利,赚的是同行血汗,哪里当得起这‘义’字!商人逐利,如同蚊蝇趋血,满身铜臭,哪敢与吴老板相比!”
这番话愈发奇怪,才听崔华霍道:“黔州灾情如火,米价水涨船高,也属应该,赵老板何必自轻?陈粮在别处无人问津,在黔州却救得百姓性命,赵老板奔走辛苦,也是功德无量!”
“唉……这位兄台,你也是忠厚之辈!在吴老板面前,赵某不敢称功德;倒卖米粮的生意,哪能与黔州巨贾散尽家财,卖米熬粥,赈济百姓的大义之举相比?惭愧,惭愧!黔州巨贾,才是我辈商人楷模!”
此言一出,众人俱是一惊,才晓得这位赵老板崇敬有加,原来是黔州的巨贾做下大义之举!听他这么说,黔州富商广收米粮,竟不是为了囤积倒手获利,而是为着周济家乡父老,自掏腰包,保民养地!
在商言商,天底下做生意的,都盼着一文钱能赚回五文十文来,绝没有甘愿亏本的。往小处说,商人逐利乃是为己,唯有人人逐利,这行才得延续,万古不绝;往大处说,将本求利,也是利国利民,总要有一个由头推着,才有人东买西卖,南入北出,互通有无,连带养活手下一众奴仆,以及沿途诸多客栈,乃至于举国钱粮运转。
黔州虽遭天灾,往昔却是商家重地。其地盛产井盐,更有苗民织物,借着水路便利,每年都能生出无穷利润,才成就三十六路富商,数位敌国巨贾。如今这些富商巨贾,竟能背弃本能,昭告天下,苦求米粮,不为囤积,不求倒手,宁愿倾家荡产,也要保住乡邻,试以一己之身,与天灾人祸相抗,赌一个人定胜天,也要护住家乡百姓,纵是散尽万金,也心甘情愿。
自虞夏商周以降,华夏三千年来,就鲜有这等重义轻利的商贾。三百六十行里,商贾还在农户之下,全因其逐利无义,不讲仁德,纵是耕田种地,都占个顺应天时,远胜商贾,不让官宦。现如今黔州巨商昭显仁义,便叫天下商贾齐齐动容,赵学义这样的小贩,也愿远走千里,辛苦将陈年旧粮送去,助他们一臂之力,顺便赚些钱花。
行有行规,规矩不能废辍。黔商舍己为民,救民于水火,各地商贩却难以免俗。故因此,有黔州三十六路巨富发话,举国上下的商贾尽皆响应,才能将陈米卖出十倍价钱,运往黔州。如此,既应了将本求利的道理,也做了解民倒悬的善事,可谓道义俱得,忠孝两全。
就这样,一众商贾齐心发力,买尽了周遭方圆千里的粮食,叫孙老倌没有稻米下锅,绝了他那鸡油饭的生意,却也救活黔州一众百姓,有意无意,助他们熬过天灾。
如此一来,才叫赵学义对吴景辰佩服非常。始终他自称黔州商人,便也在三十六路富商之内,无论他本心如何,都要遵从地方规矩,买米救民,广开善门。这等慈善仁义之士,走到哪都该受万民敬仰,赵学义舍弃几石粮食,助他们渡江赴黔,不过是聊表寸心,尽仁义之道而已,倒不全是为了生意。
想通此节,吴景辰不由暗叹,心道华夏子孙,万古不灭,上应天灾,下对地险,全是靠一个“忠孝仁义”,靠一个“人情冷暖”,靠一个“道德规矩”。天生莫焕之那等祸国妖孽,就要生黔商那般济世圣人。善恶相交,阴阳相持,才是天地存续,人道不绝的根本原因,根本道理。
天不灭,道亦不灭。他突然领悟,人世间这股浩然正气,万古长青,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固有莫焕之舍己害人,难免黔州官贪敛欺心,可与此同时,也有自己居庙堂之高直言进谏,更有黔商处江湖之远倾力保民。华夏永存,原不靠善恶相持,此消彼长,而是天心人心,仁善永胜过贪欲。
宗主谓“道在西南”,或许正是如此。
一念至此,吴景辰喟然颔首,真心道:“大仁大义,吾心向往之。此番赴黔,正是为助诸位一臂之力!”
赵学义闻言鼓舞,赞道:“吴老板果有大义,令吾辈愧不能及!在下略备薄酒,请吴老板上座!”
当即,赵学义张罗着招待几人赴宴,席间又对黔商一通盛赞。吴景辰等人听着,也能感觉到他的心意真诚,便从同行盛赞中,晓得黔商道义,心中也十分佩服。
不多时,米粮装船完毕,将那船半截都压在水里,这就稳稳当当,顺流而下,朝着下游对岸驶去。到得日头西斜,晚霞初挂,一行人才到得对岸码头,眼瞧天色已晚,赵学义便不急着卸粮,不住挽留吴景辰等人在船上安歇,明日一早再走。
吴景辰哪能再等,连连道谢告辞,临行前再谢赵学义,叮嘱道:“赵老板,你乃是性情中人,得你之助,渡河赶路,吴某感激不尽。我有句话,你千万牢记:这一路多走山川,少涉江河,遇事且忍,莫动刀兵,必得平安。”
一语尽,四人驱车远去,留下赵学义琢磨着这几句话,念念叨叨,突然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黔州乃巫楚之地,吴老板莫非会玄学道理?”
不管那粮商如何纠结,吴景辰他们早在夜幕降临前赶赴最近的驿站,一路上崔华霍也是感慨,直说地方上的商人重情重义,不像京中商贾,个个唯利是图。
吴景辰闻言轻笑,才道:“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你瞧着义气豪爽,原是他有心结交,码头上诸多苦力,可见他施舍毫厘?全靠着菖蒲能言,你我才得了方便。”
他这话说得口冷,却也道出了实情,崔华霍知他脾性,只听他最后交代赵学义那几句话,就晓得他承情,也做回报。那番话若是旁人说来,自然一文不值,可从太常少卿嘴里说出,便是金玉良言,字字珠玑,真能救命的。
菖蒲咯咯笑着,道:“其实郎君抖个官威,一码头船只便予取予求,妾身雕虫小技,不敢居功呢。听赵老板说,黔州巨贾多仁义,妾身也想瞧瞧,寻个值得托付之人。”
“哈,如此甚好!菖蒲蕙质兰心,谁得了你,便是前世修来的造化!你愿委身下嫁,倒是便宜了那些富商,也不枉他们出资保民,算得上善有善报了。”
高尝修一听这话,浑身一个激灵,暗道谁要娶了师姐这等蛊婆,才真是前世造孽,迎她进门,便是请进来一尊瘟神,哪是福报,根本是报应!
这话他只敢想想,自不能说出嘴来。吴景辰见他发愣,以为他再为黔州之事担心,就安慰道:“黔州出了圣贤一般的商贾,百姓的日子就还有希望。”
话虽如此,吴景辰自己却不信,只暗道黔州要何等水深火热,才会逼得富商巨贾都出资保民。要晓得善财难舍,善门难开,好端端地,谁会抛出金山银山来替朝廷做事?赈灾保民,那不是朝廷的职责么?
如此又行几日,一行人接近了黔州地界,只觉得沿路越走越荒凉,逐渐褪去了江南山水风光,山回路转间不见多少绿意,河沟小溪也枯竭露出砂石,直叫人觉着误入西北荒漠一般,绝不信这是江南地界。
“奇也怪哉!此间尚属施州地界,距黔州还有百多里路程,纵是天灾凶猛,也不致蔓延至此,怎恁地荒凉!”崔华霍久在京中,少来江南,沿途大开眼界,见识的江南山水,于此间决然不同,便是疑惑。
菖蒲和高尝修紧皱着眉头,吴景辰闻言便叹了口气,才道:“此乃风水道理,寺丞许不晓得。施州虽未遭灾,却也受黔州波及,气数消耗,显出颓相来。”
崔华霍正欲感叹,就瞧见前面山路上人影绰绰,朝着这边彳亍而来。
说着话,就见一群人慌忙迎上前来,领头的是个高大肥胖的壮汉,才见他三两步走上前来,掏绸布轻拭鬓角,满脸堆笑,稽首道:“吴老板!吴大善人!在下江南小户赵学义,久闻吴老板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这都是商路套话,吴景辰也随口答道:“多得赵老板急公好义,解我燃眉之急,吴某感激不尽。”
赵学义名字里带这个“义”,平日里也以义人自居,听他一句“急公好义”,真如三伏天喝了碗冰镇樱桃酪一般,既舒服又受用,这才连道不敢,笑道:“要说仁义,谁也比不得黔州巨贾。人都说‘为富不仁’,黔州巨贾却是大仁大义。百年修得同船渡,在下能与吴老板结缘,实乃三生有幸!吴老板,请!”
话音未落,赵学义就引着几人上船,安排奴仆把马车也载到船上,一路殷切,客气得不同寻常,直叫吴景辰心中生疑,暗想这赵老板是否热情太过,连带着他的伙计奴仆都礼数周全,瞧他们看自己的眼神,竟有三分敬意,实在不同寻常。
生怕遇上了挖点子的歹人,担心他船行江心将自己洗劫一空,吴景辰便打算试试这位赵老板的口风,才道:“赵老板这一船粮食,可谓是救了黔州父老的性命。天灾人祸,还有你这样八方聚义的人物,可见黔州气数不绝,尚有一线生机。”
他这话一说出口,赵学义就转头愣愣瞧着他,盯得他浑身发毛,正要开口,就听赵学义叹道:“吴老板羞煞我也!赵某惭愧!我不过倒卖陈粮,将本求利,赚的是同行血汗,哪里当得起这‘义’字!商人逐利,如同蚊蝇趋血,满身铜臭,哪敢与吴老板相比!”
这番话愈发奇怪,才听崔华霍道:“黔州灾情如火,米价水涨船高,也属应该,赵老板何必自轻?陈粮在别处无人问津,在黔州却救得百姓性命,赵老板奔走辛苦,也是功德无量!”
“唉……这位兄台,你也是忠厚之辈!在吴老板面前,赵某不敢称功德;倒卖米粮的生意,哪能与黔州巨贾散尽家财,卖米熬粥,赈济百姓的大义之举相比?惭愧,惭愧!黔州巨贾,才是我辈商人楷模!”
此言一出,众人俱是一惊,才晓得这位赵老板崇敬有加,原来是黔州的巨贾做下大义之举!听他这么说,黔州富商广收米粮,竟不是为了囤积倒手获利,而是为着周济家乡父老,自掏腰包,保民养地!
在商言商,天底下做生意的,都盼着一文钱能赚回五文十文来,绝没有甘愿亏本的。往小处说,商人逐利乃是为己,唯有人人逐利,这行才得延续,万古不绝;往大处说,将本求利,也是利国利民,总要有一个由头推着,才有人东买西卖,南入北出,互通有无,连带养活手下一众奴仆,以及沿途诸多客栈,乃至于举国钱粮运转。
黔州虽遭天灾,往昔却是商家重地。其地盛产井盐,更有苗民织物,借着水路便利,每年都能生出无穷利润,才成就三十六路富商,数位敌国巨贾。如今这些富商巨贾,竟能背弃本能,昭告天下,苦求米粮,不为囤积,不求倒手,宁愿倾家荡产,也要保住乡邻,试以一己之身,与天灾人祸相抗,赌一个人定胜天,也要护住家乡百姓,纵是散尽万金,也心甘情愿。
自虞夏商周以降,华夏三千年来,就鲜有这等重义轻利的商贾。三百六十行里,商贾还在农户之下,全因其逐利无义,不讲仁德,纵是耕田种地,都占个顺应天时,远胜商贾,不让官宦。现如今黔州巨商昭显仁义,便叫天下商贾齐齐动容,赵学义这样的小贩,也愿远走千里,辛苦将陈年旧粮送去,助他们一臂之力,顺便赚些钱花。
行有行规,规矩不能废辍。黔商舍己为民,救民于水火,各地商贩却难以免俗。故因此,有黔州三十六路巨富发话,举国上下的商贾尽皆响应,才能将陈米卖出十倍价钱,运往黔州。如此,既应了将本求利的道理,也做了解民倒悬的善事,可谓道义俱得,忠孝两全。
就这样,一众商贾齐心发力,买尽了周遭方圆千里的粮食,叫孙老倌没有稻米下锅,绝了他那鸡油饭的生意,却也救活黔州一众百姓,有意无意,助他们熬过天灾。
如此一来,才叫赵学义对吴景辰佩服非常。始终他自称黔州商人,便也在三十六路富商之内,无论他本心如何,都要遵从地方规矩,买米救民,广开善门。这等慈善仁义之士,走到哪都该受万民敬仰,赵学义舍弃几石粮食,助他们渡江赴黔,不过是聊表寸心,尽仁义之道而已,倒不全是为了生意。
想通此节,吴景辰不由暗叹,心道华夏子孙,万古不灭,上应天灾,下对地险,全是靠一个“忠孝仁义”,靠一个“人情冷暖”,靠一个“道德规矩”。天生莫焕之那等祸国妖孽,就要生黔商那般济世圣人。善恶相交,阴阳相持,才是天地存续,人道不绝的根本原因,根本道理。
天不灭,道亦不灭。他突然领悟,人世间这股浩然正气,万古长青,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固有莫焕之舍己害人,难免黔州官贪敛欺心,可与此同时,也有自己居庙堂之高直言进谏,更有黔商处江湖之远倾力保民。华夏永存,原不靠善恶相持,此消彼长,而是天心人心,仁善永胜过贪欲。
宗主谓“道在西南”,或许正是如此。
一念至此,吴景辰喟然颔首,真心道:“大仁大义,吾心向往之。此番赴黔,正是为助诸位一臂之力!”
赵学义闻言鼓舞,赞道:“吴老板果有大义,令吾辈愧不能及!在下略备薄酒,请吴老板上座!”
当即,赵学义张罗着招待几人赴宴,席间又对黔商一通盛赞。吴景辰等人听着,也能感觉到他的心意真诚,便从同行盛赞中,晓得黔商道义,心中也十分佩服。
不多时,米粮装船完毕,将那船半截都压在水里,这就稳稳当当,顺流而下,朝着下游对岸驶去。到得日头西斜,晚霞初挂,一行人才到得对岸码头,眼瞧天色已晚,赵学义便不急着卸粮,不住挽留吴景辰等人在船上安歇,明日一早再走。
吴景辰哪能再等,连连道谢告辞,临行前再谢赵学义,叮嘱道:“赵老板,你乃是性情中人,得你之助,渡河赶路,吴某感激不尽。我有句话,你千万牢记:这一路多走山川,少涉江河,遇事且忍,莫动刀兵,必得平安。”
一语尽,四人驱车远去,留下赵学义琢磨着这几句话,念念叨叨,突然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黔州乃巫楚之地,吴老板莫非会玄学道理?”
不管那粮商如何纠结,吴景辰他们早在夜幕降临前赶赴最近的驿站,一路上崔华霍也是感慨,直说地方上的商人重情重义,不像京中商贾,个个唯利是图。
吴景辰闻言轻笑,才道:“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你瞧着义气豪爽,原是他有心结交,码头上诸多苦力,可见他施舍毫厘?全靠着菖蒲能言,你我才得了方便。”
他这话说得口冷,却也道出了实情,崔华霍知他脾性,只听他最后交代赵学义那几句话,就晓得他承情,也做回报。那番话若是旁人说来,自然一文不值,可从太常少卿嘴里说出,便是金玉良言,字字珠玑,真能救命的。
菖蒲咯咯笑着,道:“其实郎君抖个官威,一码头船只便予取予求,妾身雕虫小技,不敢居功呢。听赵老板说,黔州巨贾多仁义,妾身也想瞧瞧,寻个值得托付之人。”
“哈,如此甚好!菖蒲蕙质兰心,谁得了你,便是前世修来的造化!你愿委身下嫁,倒是便宜了那些富商,也不枉他们出资保民,算得上善有善报了。”
高尝修一听这话,浑身一个激灵,暗道谁要娶了师姐这等蛊婆,才真是前世造孽,迎她进门,便是请进来一尊瘟神,哪是福报,根本是报应!
这话他只敢想想,自不能说出嘴来。吴景辰见他发愣,以为他再为黔州之事担心,就安慰道:“黔州出了圣贤一般的商贾,百姓的日子就还有希望。”
话虽如此,吴景辰自己却不信,只暗道黔州要何等水深火热,才会逼得富商巨贾都出资保民。要晓得善财难舍,善门难开,好端端地,谁会抛出金山银山来替朝廷做事?赈灾保民,那不是朝廷的职责么?
如此又行几日,一行人接近了黔州地界,只觉得沿路越走越荒凉,逐渐褪去了江南山水风光,山回路转间不见多少绿意,河沟小溪也枯竭露出砂石,直叫人觉着误入西北荒漠一般,绝不信这是江南地界。
“奇也怪哉!此间尚属施州地界,距黔州还有百多里路程,纵是天灾凶猛,也不致蔓延至此,怎恁地荒凉!”崔华霍久在京中,少来江南,沿途大开眼界,见识的江南山水,于此间决然不同,便是疑惑。
菖蒲和高尝修紧皱着眉头,吴景辰闻言便叹了口气,才道:“此乃风水道理,寺丞许不晓得。施州虽未遭灾,却也受黔州波及,气数消耗,显出颓相来。”
崔华霍正欲感叹,就瞧见前面山路上人影绰绰,朝着这边彳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