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来自于四面八方,遥远地方的人,自然不能带必须品来贩卖,关中以外的地方,想把粮食运进来都不容易了。
    何况是国外,至少,离长安城最近的国家,就是匈奴,现在匈奴被灭了以后,国境线又往外推了说多。
    不是奢侈品,怎么能够卖出高价。
    他们上一次回国的使节都有一项重大的任务,调查长安城缺什么物品,能够高价卖出。
    然而才有针对性的送来他们的特产。
    例如西域的葡萄酒之类的货品,在大汉都能够卖到万金的价格。
    “来求见我的人是鸿胪寺的官员还是使者?”
    钱汝君想了一下,又问道。她现在是用官方身份跟他们接触,那么久必须正式一点。
    “鸿胪寺官员,还有使者都来了。这些使者没有鸿胪寺官员陪伴的话,大部分的人是没有权利到处乱走的。”
    钱汝君点点头表示能够理解,大汉有些事情并不想让外邦人观察的到,而大汉长安,在以往的确是最高科技生成的地方。即使金麦城冒出来,也没有办法在各方面全面取代长安的地位。
    而这些使者总是想要探测大汉的消息。
    钱汝君突然有所警觉,长安以外的地方,可没有大汉鸿胪寺的官员。
    必须让边关的人知道,没有经过同意,还有鸿胪寺陪伴,不是不能进长安,连大汉都不准进来。
    这样才能拉大差距。
    钱汝君叹口气,至少大汉,多多少少有一些保密的意识。
    大汉知道丝绸炼铁,甚至是茶叶的制造方法,还有养殖方法不能够随意的传播出去。
    所以在后世即使欧洲人拿到了丝绸,也不知道是从事哪一种植物长出来的,完全把丝绸产生的概念弄错。
    事物基本的概念弄错,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够把丝绸原理弄出来。
    其实最后他们还是知道了丝绸原理,不是他们发明的,而是偷盗了知识。
    到了21世纪,义大利的丝绸做法,已经大大的超越中国。
    一个人来说,大汉但并不重视智慧产权。
    但是在国家的层面上还是有一些智慧者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够流传出国外。
    而这些智慧者,每每都是掌控朝政的。
    有些人知道,只有国家民族占到优势,他所有的权势地位才能有用。
    像石晋塘这类的人,把土地割让给外族,换来之后朝代的衰微,他本身也没有过到好日子。
    他们必须以人为的手段来防止这些流传出去,在大汉最普遍的就是盯住不一样的人。
    对于这些外来的使者,他们进到了大汉的国内,想要偷走大汉的禁止流通的事情有出去就变得非常的困难。
    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连长安以外都不能够拥有。
    最重要的事,只能存在在宫廷里。
    除非宦官把事情传出去。皇帝不做事的,真正做事的人是宦官。
    大汉所能做到最大的防御手段就是一进到了大汉最伟大的城市长安的时候。
    身为外邦人,你的行动就不能够自由自在,必须接受鸿胪寺官员的陪伴。
    官员在陪伴的时候,甚至会带你去玩一些普通人见不到,甚至是不合法的事情。
    但是国家宣布不准流通的智慧,他们就会监管了。
    鸿胪寺官员看来是让你吃喝玩乐。或者是跟你作为同伴,但是外邦使节,甚至下人想要出去却不太允许。
    当然使节,一般也会非常爱护生命。
    因为他们的生命危险在国外的时候是特别高的。
    他们需要一些人手来访户他们的生命安全,置于他们的手下想要出去。
    鸿胪寺有非常多的封锁。
    除非他们能有大汉人的长相。
    但是有很多人的长相跟大汉人差别太大,只要走出去就会被人家发现。
    反正这是鸿胪寺的职能,一般说起来在大汉鸿胪寺也没有太多偏差的行为。
    大汉的制度,毕竟还没有形成规矩,大部分是人治理。所以能够当一般一个地方首长的人,是因为他的关系够了都不见得是他有这方面的能力。
    反而他下面必须有人能够知道如何做事。
    “来人的分量,值得我亲自接见吗?”
    如果这些人去正式来访,那么就代表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如果钱汝君接见那么就代表着大汉,但是他是大汉的公主,见她的必须是使者。
    其实,钱汝君在知道外面有人来访,就放开了神觉,体察外面的状况,听了一阵子,她大概对来者的身份,就做到心里有数。
    但是这个时候,正是锻炼交通署官员的眼力的时候,所以钱汝君就问道。
    “这件事情他们没有主动说明。说这件事是他商业的事情,没有关系到国家与国家的行为。所以不需要派他们的正史出来。”
    “那鸿胪寺官员怎么说。”
    钱汝君皱起眉头。
    第九〇九章 臣子
    “鸿胪寺官员……”
    两个交通署的办事人员相视苦笑,对他们来说,官员给他们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虽然办事能力强,但是对环境的判断能力也比较强。
    毕竟他们在之前是一般百姓,面对官员的时候难免会有压力。
    现在是上班的第十天,身份地位也还没有明确,对这些鸿胪寺官员,或者是胥吏,他们还是本能的以对上位者的态度对待。
    都是在长安城,他们想要对交通署动手动脚难,但是他们想要对一个人动手,就比较简单了。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皇帝刘恒或者是钱汝君对他们的保护力度有多大。
    如果保护力度不大,他们也不敢对这些大人物动手。
    钱汝君看出他们的忧虑,其实,想要看不出也难,估计对方也认为交通署的人,不敢拿他们当官的人怎么样。
    很多商人,就开始依靠在做官的人手下。
    幸好,当官的人,多多少少有点节制,知道皇帝的忍耐也有限度,如果超过了忍耐限度,还是会有危险。
    “怎么,难道他们还敢欺负你们不成?难道以为你们只能够动商人,动不了他们?
    我知道,不论谁在外面做生意,都归你们管辖,包含当今馆陶公主。”
    钱汝君说出这一段话,其实颇有深意,只要他们把馆陶长公主的税抽了,其他人不敢不缴税,有也是逃漏税。
    抗拒缴税,那可是大问题。
    馆陶长公主虽然不是当今最大的商人,但是由于轨道交通的关系,现在馆陶长公主掌管的商业行为、或者依附在她手下的商行,至少也能够排上前十。
    馆陶长公主对钱汝君来说,是一个闻名已久的奇葩,对历史了解不算多的钱汝君,很久以前,在听一些关于大汉的传奇故事,几乎跟她都能扯上关系。
    在她活着的年代,几乎没有事情,能够偏离她的掌控。
    馆陶长公主对于金钱,天生就非常的迷恋。
    对馆陶长公主来说,她父皇引起的商业动荡,是她赚钱的好机会。
    从馆陶长公主有机会出深宫,接触到广大的商业世界,她对于做生意收钱,就一发不可收拾。
    她赚钱的对象,甚至包括父兄。
    最重要的是,只要你给足够的钱,馆陶长公主就变成非常好说话的人。
    只要馆陶长公主觉得你要求的事情他办得到,她就会收钱,收钱之后,他就会把你要的事情办的妥妥贴贴。
    如果她评估这件事情她做不到,甚至在收钱之后,发现她没有办法做到,就会把钱退回去,觉得童叟无欺。
    这段时间,由于朝廷收商税的事情闹的风风雨雨的。
    很多的商人就跑去找馆陶长公主庇佑,甚至主动加盟馆陶长公主,馆陶长公主的产业在这段时间,竟然有十倍的增长。
    大汉人就是这样,有好事,不会藏着掖着,会到处公告。
    馆陶长公主也不反对公告,消息传的越大,她收的钱越多。
    当然,这阵子她也怕被骂,所以她并没有回到皇宫去见父皇,连母后那边也少去了。
    想等过阵子,事情的风波过去之后,在回答皇宫去看父皇母后,他们顶多在嘴里唠叨,她甜甜的撒个娇,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馆陶长公主也对此定出一定的价格,馆陶长公主收的钱也比朝廷收的税来得低,也就是她想要把朝廷赚的钱,变成自己赚的钱。
    在她心里,朝廷赚的钱,不等于皇家赚的钱,所以她就算把朝廷的钱赚了,皇帝虽然念一下,但是也不会太怪罪她。
    说不定,心里还特别欣赏呢!
    她的脑子,都以自家利益出发,很少把国家大事,置身在自己的利益之上。
    商人认为交通署的人绝对不敢去动管陶长公主。
    这样政治斗争他们见多了。
    如果本来是官与民争,他们就要把它变成官与权贵争,到时候他们就能够置身其外。
    等最后的结果出来。
    如果输了,他们就缴税,毕竟他们要在大汉的屋檐下生活,大汉的法规他们不能不遵守。
    之后研究的方向,就要变成逃税漏税。
    对于商人一定会找靠山的事情,皇帝本身也知道,甚至馆陶长公主会被找上,皇帝本身也知道,但是他疼女儿也是出明的,在宣布商税前,也把馆陶长公主叫过来,念了几句,但是馆陶长公主一撒娇,皇帝就没辙了。
    皇帝刘恒反而寄望他的手下能够对她女儿施以重手。
    毕竟在他看来,说馆陶长公主的商税,只关系到馆陶长公主的钱袋子,没有关系到她本身。
    至于该怎么做,那就交给手下人伤脑筋,不是皇帝本身该关心的。

章节目录

大汉女学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金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佶并收藏大汉女学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