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等到公主府盖好,至少还要两个月。
虽然金麦县的三个县令,都表示,能将辖下人民派来执行劳役。先把公主府盖起来。
但公主府,钱汝君就准备盖成大汉科技的代表。哪里是一般执行劳役的人,可以盖得出来的。不说别的,钱汝君可不放心把黄金做出来的电线,交给这些人。
虽然黄金的延展性很好。钱汝君还采用了合金的形式,但是一样是要价高昂。
要知道,钱汝君盖的学堂里,教出来的初级铁匠,就有三百名,而这次来到金麦,钱汝君就带来了一百余名。人数不可以说不多,现在李剑还在继续培养铁匠,他总算看出来了,钱汝君这种建造方式一定会成为流行,而铁匠的重要性将会大大的提高。
大汉的铁匠本来就是不够的状态,再来个千八百个,在大汉撒下去,也是毛毛雨。
少府的铁匠工艺虽高,但体制内的人数,一直没有什么改变。生产量也就这样。一定外面的铁匠,工艺技术超越少府,而人数变多,未来一定会引发大汉的生活革命。李剑很高兴这样的未来出现。
他只有更拚命把他会的东西教下去。
可以说,钱汝君给他什么小册子,他都会立即想办法吸收,然后传下去。
他不担心学生学多了,会抢了他的工作。因为钱汝君那里,总有新的册子可以教给他。虽然他发现,钱汝君对里面的内容,其实不见得看得懂。但有神女之名,这些自然都不成问题。
第三一〇章 匆匆忙忙又两年
“高洋,你说,这城墙盖还是不盖好?”钱汝君喃喃道。钱汝君抽了个空,特地走到居民区看。她的公主府,因为种种原因,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不过,并不是还没有动工兴建。而是电线、水管等工程,都跟金麦城结合在一起。没有办法动工。
而一般民居,并没有电线的供应,只有水管牵入家中。
为了达到自流效果,水管得出水口,必须比引水点低。钱汝君的设计里,一切都靠自然的力量。不用后世的科技素材,就不用。
幸好,最后实验的结果,引水点比起金麦城还是高一些。毕竟,整个黄淮平原,算是一个冲积扇,呈现缓慢下降的态势。只是出水口也不能太高。根据回报的结果,也只能到达半人的高度。
可见得黄淮平原,有多么平坦。
以金麦城的地理位置,其实用海水淡化技术,会比较好,但钱汝君觉得,海水淡化技术,在大汉来说,太高成本了。而且味道也不好。
未来,她会把水源地,往另一个方向移动。青州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地理位置比较高。但目前以钱汝君的财力和能力,都做不到。
虽然很多钱滚滚流出去,但金麦城一点一滴得建成,还是给钱汝君很大的成就感。
由于建房子的时候,钱汝君想到后世那种想建好部分建筑,然后过去拼装的屋子,所以召集她收下专门从事建筑设计的一批人,生产出拼装式房屋,建成屋子以后一样能华丽好看,所以部分建筑直接在林场那里加工,然后送到现场组装完成。
等建出来,众人纷纷入住之后,那些选择自己盖房的人,捶胸顿足的求到钱汝君身上,希望钱汝君帮他们盖房子,可惜,钱汝君这个时候,已经忙的见不到人影了。
事实上,自从他们房子盖好入住之后,钱汝君也开始与众人过着隔离的生活。
不是钱汝君想要搞特殊化,而是这时候许多过分的要求渐渐出现,钱汝君本来就是孤僻的个性,那里有那个时间去管这些事情?
渐渐的,她就淡出众人的视线范围,营造出高不可攀的氛围。
二年时间,就这样忙忙碌碌的过去了。
钱汝君庆幸自己,淡出了长安政治势力范围。要不然薄家那件事,还真差点扫到她身上。
不过,历史明显的发生了转变。薄太后的弟弟并没有死。而是成为白身。但身边太后的弟弟,虽然变成白身,也没什么大不了,不愁吃不愁穿,还下派到薄家去当太上皇,成天享福着。
钱汝君还跟薄庆保持着通信往来,在他信中说,这位大爷来到薄家,把薄家搞得鸡飞狗跳。因为受这位长辈连累,薄家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然后问她,什么时候铁轨什么时候做到长安来?他已经听说了,金麦城,现在发展得很不错。尤其钱汝君晒盐事业,大量卖到内地,让解池的盐,还有川蜀的盐都滞销了。因为价格实在差太多。问她盐卖这么便宜,还有赚吗?
钱汝君很想告诉薄庆,不但有赚,还是大赚特赚,赚了十倍都有。然而,钱汝君很快就想到财不露白的谚语,把这件事情隐藏下来。
她这两年加紧铁道建设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她对皇帝承诺的牧草供应,如果没有比较轻省的运输方法,就要赔本了。
看来决定这个时代成本的要素,不是别的,就是交通,如果能解决交通问题,很多问题也能跟着解决。
这让钱汝君开始想着马达的问题。
长安城的少府终于发展出脚踏车了。钱汝君考虑着蒸汽火车的问题。对于高污染性的东西,钱汝君没有什么好感。
电动车如果要出现,就要有电池出现。说到底,电池的污染性,不会比煤低,在钱汝君眼中,都是污染。
少量使用,还行,大量使用就不行了。何况,由于水力发电的隐定,钱汝君的公主府,没有怎么使用电池这样东西。
金麦城的大建设仍然在进行中。但钱汝君能动用的人手,已经比以前少多了。
大部分的人被解放出来,开始自己的生活。
钱汝君知道,要是全部的生产,都出自她的手笔,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不会健全。
她给这个城市订下规则,然后就遵照规则执行。
不过,最让她头痛的是,许多姑娘十五岁了……官府来找过她很多遍。要她响应政府,热爱大汉。最主要的是,流口水的人太多了。
钱汝君培养出来的这三十二名十五岁的女孩,在金麦城个个都是顶尖优秀的。这时代没有什么交男朋友这种东西,钱汝君也不知道,她们有没有交男朋友。有没有私下有爱慕的对象。
但钱汝君知道,除了高洋以外,其他人的春心都动了。
“怎么办?要把她们嫁出去吗?”钱汝君对高洋问道。其实,她最想问的是,高洋你想嫁了没?
高洋的问题不好处理,要知道她曾经有的对象,地位很高,名叫刘恒,职位是皇帝。
如果嫁给别的男人,这个男人会不会没有好果子吃,很难说。估计嫁给一般人,要是被知道了这一段故事,会把人嫁出心脏病。
“她们该嫁了,留来留去留成仇。”高洋肯定钱汝君的想法。
“那要嫁给谁?要她们有没有心仪的人?”钱汝君问道。对于结婚这档子事,她真的没有高洋有能力。最起码,她协办过几场婚礼,而钱汝君只喝过喜酒。应该说,她本身对婚礼很排斥。婚礼的习俗,让她觉得这是卖女儿的买卖仪式。她也知道,大家已经习惯这种礼俗。
目前这三十二名小娘子,都已经成为公主府的女官,在各地负责各项工作。
按理说,她们已经是自由人。可以自行婚嫁,但她们的情况比较特殊,基本上她们虽然可以在外面行走。但她们的认知,她们还是属于“女官”,而不像男人当官时一样,属于独立自主的身份。
第三一一章 找对象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她们似乎想嫁人了。
如果是二十一世纪,想嫁就嫁,大不了领个证就可以。但是在大汉并不是你去登记一下就好。应该说,如果官方不来查,一般乡野人根本懒得去报备。他们比较重视的是家中的丁男。一般生了小孩才会办个登记什么的。一般还是官府来查。
里长乡长亭长在这个时候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钱汝君这里自然没有地方官敢插手,但是也要做一份档案过去给官方。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想要一般人承认婚姻的存在,要办婚宴。
婚宴的规模,就代表了对儿女的重视程度。
所以钱汝君要烦恼的问题有三个。
一个是帮有意愿结婚的人找对象。在钱汝君偷偷观察的结果,似乎每个待嫁女儿身都想婚了。
第二个,钱汝君需要做的就是当女方,谈聘礼。然后给出嫁妆。同样的,聘礼和嫁妆多少,就能看出这个女孩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好吧!钱汝君本来就大小眼,而且有所差别也是对那些功劳比较大的人的一个嘉奖。但是聘礼多少,就不好说了。如果男方给不起,难道就不嫁了?万一好男人特别穷怎么办?
第三个就是婚礼的问题。三十二个人,三十二个婚礼,估计一个个举办下去,钱汝君会昏成猪头。
这时候,钱汝君想到后世的集团婚礼。感觉,集团婚礼似乎颇为可行,而且能办成庆典。要不是现在来旅游的人,没有两三只,钱汝君都想用集团婚礼招揽生意了。
这三十二个人里面,有十二个都在外面的城市招募移民。要举办婚礼的话,得把人都找回来。
将她的想法跟高洋说后,高洋说道:“集团婚礼的主意不错,能凝结大家向心力。不过,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她们有没有对象呢?”
如今这三十二个人都表现出卓越的能力,再把她们嫁给普通男人,太过委曲他们。而男人的人选,能不能容忍娘子在外面抛头露面,也是一大问题。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选最适合?”
其实钱汝君身边并不是没有发光发热的男人。就是这些男人的地位都比较低。没办法,钱汝君在用人方面,重女轻男。不太喜欢男人出现在她周围,宁愿多一道手续,让女孩子来转告。
“其实,让她们下嫁给你的手下中,优秀的人才就好。有许多人的表现不错,因为比较用心学习,许多人至今未婚。其实,他们与这些女孩,或许有些暗通款曲。我们可不能乱打鸳鸯。”高洋特别提醒钱汝君道。
“那怎么办?发问卷?问她们想嫁谁?要是两个人看上同一个人怎么办?”钱汝君苦脑地问道。
“这个……我们办个相亲怎么样?”高洋歪着头想了一会,建议道。这个想法,让钱汝君吓了一跳,想着以前有没有跟高洋说过集团相亲集团婚礼的事。但想一想好像没有。看来,高洋跟在她身边,思维能力已经超越大汉了。
也是,金麦城里,脑袋不换一个会疯掉。因为有太多超越人想象的东西。所以几个城市的报名处,今年开始,都多了很多愿意离乡背景到金麦城求发展的人。
现在新来的人,钱汝君就让他们开拓田地,现在拥有的牧草地和棉花种植地块,还有黑地区块的粮食蔬菜产地,面积都已经各有数千引见方。粮食在今年收成之后,完完全全已经能够金麦城使用。而牧区的肉类,不论是猪牛羊鸡鹅鸭,数量都各有二十万头。完全能够外销。
钱汝君除了卖生食之外,还藉助金麦地区的盐田便利,腌制了许多的肉类,卖到内地去,最难得的是,钱汝君的金麦城还有许多海产。金麦城里的饭馆,就卖了许多新出炉的海鲜热炒。因为李剑的特制铁锅,已经在金麦城开是大流行。现在一般人家都能买的起一个铁锅,热炒成为一种热门煮法,只是油脂有点难弄到。
比较钱汝君还没有大面积让大家种上花生。由于牛马多,这里的农人跟大汉其他地方的农人不一样,这里更多利用畜力来耕种,每个农人能够耕种的面积没有变大,但是更为精细,单位面积产产量更大。
“相亲会还是有些好处的,把附近单身的汉子都聚集起来,让小娘子们看看吧!对了,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节目,让他们玩,让他们了解对方的处事态度。”钱汝君慢慢的在高洋的提示之下,逐渐有了一些新想法。
“那如果有不想嫁的人怎么办?”高洋问出对她而言最重要的事。她也是十五岁,甚至超过十五岁的人。只是登记年龄时,少登记了。对她来说,如果不是有她合意的对象,她是不肯嫁的。
但金麦的人,她大抵熟悉,基本上她没有看得上眼的人。对这个相亲会,她倒是没有什么期待,而且她知道,除了钱汝君这里,没有人能正视她的能力,让她的能力能最充份的发挥出来。
因此,她也不想远嫁。此时,她打得出主意,要嘛是单身,要嘛就近嫁个好人。可惜,她的眼光也被养刁了,一般人还看不上。
要说金麦,每个人都读书,从老到小,个个识字,偏偏缺乏读书人。要不然,高洋觉得,嫁过有文化的读书人也好。金麦城底缊还是浅了点。虽然有钱汝君挑选出来一百个写字比较漂亮的人,而且这个队伍还在扩张之中,但是这些人并不算读书人。只能说是抄书匠。或许是书法大师罢了!
“不想嫁?那很好啊!想嫁的时候嫁,又没有人逼她们。我恨不得大家专心留在我这里工作。以后有小孩来抢她们的专注力。我不开心的很……不行,以后我要开设托儿设备,让她们专心工作。要不然,整天心思就不在这里了。”钱汝君说道。
她突然发现,婚姻问题解决之后,还要替员工解决小孩问题。
第三一二章 轨道
相亲的方案很快的得到钱汝君和高洋的认同,再来就是通知钱汝君的三十二个手下。
要通知到这三十二个手下可不简单。这三十二个人负责的就是钱汝君的产业帝国的核心人物。也就是说钱汝君的事业有多大,这些人的分布范围就有多广。
如今跟钱汝君有事业往来的就分布在六州,青、幽、冀、兖、徐、豫州。在有高铁的时代,这种距离可能没什么,但是在大汉,这就是超长距离。
要不是钱汝君的轨道已经铺设出去,而且采用马车来运势,并且兼做客货运输的生意,把支出和收入打平,着轨道,早就经营不下去了。
关于轨道的事情,钱汝君特别请示过皇帝刘恒,取得路权,并且跟沿途经过的州郡县都采用了按比例分红的制度。早就经营不下去了。
不说别的,钱汝君遇到后世盖铁路遇到的问题。有无知的农民,或者土地被切割的农民,说规道的通过,会破坏地理风水。是的,大汉已经有风水,且更为看重。
幸好钱汝君没弄个大火车头来开,要不然,他们更会把规道视为巨兽,现在只把规道当毛毛虫,靠官府的安抚和强制力量,总算通过。
而且钱汝君采用的是边铺设,立即通车的方式,很快的,他们就认识到规道的好处。
很多铁匠认为这是上天给予的任务,拉帮结伙的到金麦城来。
可惜,这些新铁匠,大部分没有达到标准,需要在金麦城回炉重造一个月。学一些新东西。
而学到新东西的铁匠,开始对踩在技术尖端的金麦城有了膜拜和认同感。渐渐的,金麦城铁匠之都的风声,也逐渐传开了。
倒是木匠对金麦城的木匠很有意见,不过也没几个会千里迢迢得跑来金麦城骂街,跟网路时代不一样。这时候,一个消息能传出一个城市,就算是了不起的消息了。
虽然金麦县的三个县令,都表示,能将辖下人民派来执行劳役。先把公主府盖起来。
但公主府,钱汝君就准备盖成大汉科技的代表。哪里是一般执行劳役的人,可以盖得出来的。不说别的,钱汝君可不放心把黄金做出来的电线,交给这些人。
虽然黄金的延展性很好。钱汝君还采用了合金的形式,但是一样是要价高昂。
要知道,钱汝君盖的学堂里,教出来的初级铁匠,就有三百名,而这次来到金麦,钱汝君就带来了一百余名。人数不可以说不多,现在李剑还在继续培养铁匠,他总算看出来了,钱汝君这种建造方式一定会成为流行,而铁匠的重要性将会大大的提高。
大汉的铁匠本来就是不够的状态,再来个千八百个,在大汉撒下去,也是毛毛雨。
少府的铁匠工艺虽高,但体制内的人数,一直没有什么改变。生产量也就这样。一定外面的铁匠,工艺技术超越少府,而人数变多,未来一定会引发大汉的生活革命。李剑很高兴这样的未来出现。
他只有更拚命把他会的东西教下去。
可以说,钱汝君给他什么小册子,他都会立即想办法吸收,然后传下去。
他不担心学生学多了,会抢了他的工作。因为钱汝君那里,总有新的册子可以教给他。虽然他发现,钱汝君对里面的内容,其实不见得看得懂。但有神女之名,这些自然都不成问题。
第三一〇章 匆匆忙忙又两年
“高洋,你说,这城墙盖还是不盖好?”钱汝君喃喃道。钱汝君抽了个空,特地走到居民区看。她的公主府,因为种种原因,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不过,并不是还没有动工兴建。而是电线、水管等工程,都跟金麦城结合在一起。没有办法动工。
而一般民居,并没有电线的供应,只有水管牵入家中。
为了达到自流效果,水管得出水口,必须比引水点低。钱汝君的设计里,一切都靠自然的力量。不用后世的科技素材,就不用。
幸好,最后实验的结果,引水点比起金麦城还是高一些。毕竟,整个黄淮平原,算是一个冲积扇,呈现缓慢下降的态势。只是出水口也不能太高。根据回报的结果,也只能到达半人的高度。
可见得黄淮平原,有多么平坦。
以金麦城的地理位置,其实用海水淡化技术,会比较好,但钱汝君觉得,海水淡化技术,在大汉来说,太高成本了。而且味道也不好。
未来,她会把水源地,往另一个方向移动。青州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地理位置比较高。但目前以钱汝君的财力和能力,都做不到。
虽然很多钱滚滚流出去,但金麦城一点一滴得建成,还是给钱汝君很大的成就感。
由于建房子的时候,钱汝君想到后世那种想建好部分建筑,然后过去拼装的屋子,所以召集她收下专门从事建筑设计的一批人,生产出拼装式房屋,建成屋子以后一样能华丽好看,所以部分建筑直接在林场那里加工,然后送到现场组装完成。
等建出来,众人纷纷入住之后,那些选择自己盖房的人,捶胸顿足的求到钱汝君身上,希望钱汝君帮他们盖房子,可惜,钱汝君这个时候,已经忙的见不到人影了。
事实上,自从他们房子盖好入住之后,钱汝君也开始与众人过着隔离的生活。
不是钱汝君想要搞特殊化,而是这时候许多过分的要求渐渐出现,钱汝君本来就是孤僻的个性,那里有那个时间去管这些事情?
渐渐的,她就淡出众人的视线范围,营造出高不可攀的氛围。
二年时间,就这样忙忙碌碌的过去了。
钱汝君庆幸自己,淡出了长安政治势力范围。要不然薄家那件事,还真差点扫到她身上。
不过,历史明显的发生了转变。薄太后的弟弟并没有死。而是成为白身。但身边太后的弟弟,虽然变成白身,也没什么大不了,不愁吃不愁穿,还下派到薄家去当太上皇,成天享福着。
钱汝君还跟薄庆保持着通信往来,在他信中说,这位大爷来到薄家,把薄家搞得鸡飞狗跳。因为受这位长辈连累,薄家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然后问她,什么时候铁轨什么时候做到长安来?他已经听说了,金麦城,现在发展得很不错。尤其钱汝君晒盐事业,大量卖到内地,让解池的盐,还有川蜀的盐都滞销了。因为价格实在差太多。问她盐卖这么便宜,还有赚吗?
钱汝君很想告诉薄庆,不但有赚,还是大赚特赚,赚了十倍都有。然而,钱汝君很快就想到财不露白的谚语,把这件事情隐藏下来。
她这两年加紧铁道建设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她对皇帝承诺的牧草供应,如果没有比较轻省的运输方法,就要赔本了。
看来决定这个时代成本的要素,不是别的,就是交通,如果能解决交通问题,很多问题也能跟着解决。
这让钱汝君开始想着马达的问题。
长安城的少府终于发展出脚踏车了。钱汝君考虑着蒸汽火车的问题。对于高污染性的东西,钱汝君没有什么好感。
电动车如果要出现,就要有电池出现。说到底,电池的污染性,不会比煤低,在钱汝君眼中,都是污染。
少量使用,还行,大量使用就不行了。何况,由于水力发电的隐定,钱汝君的公主府,没有怎么使用电池这样东西。
金麦城的大建设仍然在进行中。但钱汝君能动用的人手,已经比以前少多了。
大部分的人被解放出来,开始自己的生活。
钱汝君知道,要是全部的生产,都出自她的手笔,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不会健全。
她给这个城市订下规则,然后就遵照规则执行。
不过,最让她头痛的是,许多姑娘十五岁了……官府来找过她很多遍。要她响应政府,热爱大汉。最主要的是,流口水的人太多了。
钱汝君培养出来的这三十二名十五岁的女孩,在金麦城个个都是顶尖优秀的。这时代没有什么交男朋友这种东西,钱汝君也不知道,她们有没有交男朋友。有没有私下有爱慕的对象。
但钱汝君知道,除了高洋以外,其他人的春心都动了。
“怎么办?要把她们嫁出去吗?”钱汝君对高洋问道。其实,她最想问的是,高洋你想嫁了没?
高洋的问题不好处理,要知道她曾经有的对象,地位很高,名叫刘恒,职位是皇帝。
如果嫁给别的男人,这个男人会不会没有好果子吃,很难说。估计嫁给一般人,要是被知道了这一段故事,会把人嫁出心脏病。
“她们该嫁了,留来留去留成仇。”高洋肯定钱汝君的想法。
“那要嫁给谁?要她们有没有心仪的人?”钱汝君问道。对于结婚这档子事,她真的没有高洋有能力。最起码,她协办过几场婚礼,而钱汝君只喝过喜酒。应该说,她本身对婚礼很排斥。婚礼的习俗,让她觉得这是卖女儿的买卖仪式。她也知道,大家已经习惯这种礼俗。
目前这三十二名小娘子,都已经成为公主府的女官,在各地负责各项工作。
按理说,她们已经是自由人。可以自行婚嫁,但她们的情况比较特殊,基本上她们虽然可以在外面行走。但她们的认知,她们还是属于“女官”,而不像男人当官时一样,属于独立自主的身份。
第三一一章 找对象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她们似乎想嫁人了。
如果是二十一世纪,想嫁就嫁,大不了领个证就可以。但是在大汉并不是你去登记一下就好。应该说,如果官方不来查,一般乡野人根本懒得去报备。他们比较重视的是家中的丁男。一般生了小孩才会办个登记什么的。一般还是官府来查。
里长乡长亭长在这个时候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钱汝君这里自然没有地方官敢插手,但是也要做一份档案过去给官方。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想要一般人承认婚姻的存在,要办婚宴。
婚宴的规模,就代表了对儿女的重视程度。
所以钱汝君要烦恼的问题有三个。
一个是帮有意愿结婚的人找对象。在钱汝君偷偷观察的结果,似乎每个待嫁女儿身都想婚了。
第二个,钱汝君需要做的就是当女方,谈聘礼。然后给出嫁妆。同样的,聘礼和嫁妆多少,就能看出这个女孩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好吧!钱汝君本来就大小眼,而且有所差别也是对那些功劳比较大的人的一个嘉奖。但是聘礼多少,就不好说了。如果男方给不起,难道就不嫁了?万一好男人特别穷怎么办?
第三个就是婚礼的问题。三十二个人,三十二个婚礼,估计一个个举办下去,钱汝君会昏成猪头。
这时候,钱汝君想到后世的集团婚礼。感觉,集团婚礼似乎颇为可行,而且能办成庆典。要不是现在来旅游的人,没有两三只,钱汝君都想用集团婚礼招揽生意了。
这三十二个人里面,有十二个都在外面的城市招募移民。要举办婚礼的话,得把人都找回来。
将她的想法跟高洋说后,高洋说道:“集团婚礼的主意不错,能凝结大家向心力。不过,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她们有没有对象呢?”
如今这三十二个人都表现出卓越的能力,再把她们嫁给普通男人,太过委曲他们。而男人的人选,能不能容忍娘子在外面抛头露面,也是一大问题。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选最适合?”
其实钱汝君身边并不是没有发光发热的男人。就是这些男人的地位都比较低。没办法,钱汝君在用人方面,重女轻男。不太喜欢男人出现在她周围,宁愿多一道手续,让女孩子来转告。
“其实,让她们下嫁给你的手下中,优秀的人才就好。有许多人的表现不错,因为比较用心学习,许多人至今未婚。其实,他们与这些女孩,或许有些暗通款曲。我们可不能乱打鸳鸯。”高洋特别提醒钱汝君道。
“那怎么办?发问卷?问她们想嫁谁?要是两个人看上同一个人怎么办?”钱汝君苦脑地问道。
“这个……我们办个相亲怎么样?”高洋歪着头想了一会,建议道。这个想法,让钱汝君吓了一跳,想着以前有没有跟高洋说过集团相亲集团婚礼的事。但想一想好像没有。看来,高洋跟在她身边,思维能力已经超越大汉了。
也是,金麦城里,脑袋不换一个会疯掉。因为有太多超越人想象的东西。所以几个城市的报名处,今年开始,都多了很多愿意离乡背景到金麦城求发展的人。
现在新来的人,钱汝君就让他们开拓田地,现在拥有的牧草地和棉花种植地块,还有黑地区块的粮食蔬菜产地,面积都已经各有数千引见方。粮食在今年收成之后,完完全全已经能够金麦城使用。而牧区的肉类,不论是猪牛羊鸡鹅鸭,数量都各有二十万头。完全能够外销。
钱汝君除了卖生食之外,还藉助金麦地区的盐田便利,腌制了许多的肉类,卖到内地去,最难得的是,钱汝君的金麦城还有许多海产。金麦城里的饭馆,就卖了许多新出炉的海鲜热炒。因为李剑的特制铁锅,已经在金麦城开是大流行。现在一般人家都能买的起一个铁锅,热炒成为一种热门煮法,只是油脂有点难弄到。
比较钱汝君还没有大面积让大家种上花生。由于牛马多,这里的农人跟大汉其他地方的农人不一样,这里更多利用畜力来耕种,每个农人能够耕种的面积没有变大,但是更为精细,单位面积产产量更大。
“相亲会还是有些好处的,把附近单身的汉子都聚集起来,让小娘子们看看吧!对了,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节目,让他们玩,让他们了解对方的处事态度。”钱汝君慢慢的在高洋的提示之下,逐渐有了一些新想法。
“那如果有不想嫁的人怎么办?”高洋问出对她而言最重要的事。她也是十五岁,甚至超过十五岁的人。只是登记年龄时,少登记了。对她来说,如果不是有她合意的对象,她是不肯嫁的。
但金麦的人,她大抵熟悉,基本上她没有看得上眼的人。对这个相亲会,她倒是没有什么期待,而且她知道,除了钱汝君这里,没有人能正视她的能力,让她的能力能最充份的发挥出来。
因此,她也不想远嫁。此时,她打得出主意,要嘛是单身,要嘛就近嫁个好人。可惜,她的眼光也被养刁了,一般人还看不上。
要说金麦,每个人都读书,从老到小,个个识字,偏偏缺乏读书人。要不然,高洋觉得,嫁过有文化的读书人也好。金麦城底缊还是浅了点。虽然有钱汝君挑选出来一百个写字比较漂亮的人,而且这个队伍还在扩张之中,但是这些人并不算读书人。只能说是抄书匠。或许是书法大师罢了!
“不想嫁?那很好啊!想嫁的时候嫁,又没有人逼她们。我恨不得大家专心留在我这里工作。以后有小孩来抢她们的专注力。我不开心的很……不行,以后我要开设托儿设备,让她们专心工作。要不然,整天心思就不在这里了。”钱汝君说道。
她突然发现,婚姻问题解决之后,还要替员工解决小孩问题。
第三一二章 轨道
相亲的方案很快的得到钱汝君和高洋的认同,再来就是通知钱汝君的三十二个手下。
要通知到这三十二个手下可不简单。这三十二个人负责的就是钱汝君的产业帝国的核心人物。也就是说钱汝君的事业有多大,这些人的分布范围就有多广。
如今跟钱汝君有事业往来的就分布在六州,青、幽、冀、兖、徐、豫州。在有高铁的时代,这种距离可能没什么,但是在大汉,这就是超长距离。
要不是钱汝君的轨道已经铺设出去,而且采用马车来运势,并且兼做客货运输的生意,把支出和收入打平,着轨道,早就经营不下去了。
关于轨道的事情,钱汝君特别请示过皇帝刘恒,取得路权,并且跟沿途经过的州郡县都采用了按比例分红的制度。早就经营不下去了。
不说别的,钱汝君遇到后世盖铁路遇到的问题。有无知的农民,或者土地被切割的农民,说规道的通过,会破坏地理风水。是的,大汉已经有风水,且更为看重。
幸好钱汝君没弄个大火车头来开,要不然,他们更会把规道视为巨兽,现在只把规道当毛毛虫,靠官府的安抚和强制力量,总算通过。
而且钱汝君采用的是边铺设,立即通车的方式,很快的,他们就认识到规道的好处。
很多铁匠认为这是上天给予的任务,拉帮结伙的到金麦城来。
可惜,这些新铁匠,大部分没有达到标准,需要在金麦城回炉重造一个月。学一些新东西。
而学到新东西的铁匠,开始对踩在技术尖端的金麦城有了膜拜和认同感。渐渐的,金麦城铁匠之都的风声,也逐渐传开了。
倒是木匠对金麦城的木匠很有意见,不过也没几个会千里迢迢得跑来金麦城骂街,跟网路时代不一样。这时候,一个消息能传出一个城市,就算是了不起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