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开国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严刑峻法,对贪官污吏重拳出击,可历经两百年到现在,不贪的官员反而成了珍稀动物。甚至于你只要有能耐,上头又有赏识你的人,那么还会被提拔重用,因为很多时候根本就无人可用。从八股文这座大山中,历经拼杀突围出来的,虽有张居正高拱这种能写一手好八股,却也能治国理政的真材实料人士,但毕竟是少数,很多进士根本就是书呆子。
而相传当初殷正茂就是在被人非议,说他性格贪婪的情况下,被高拱力排众议启用的。
于是,哪怕曾经在两广总督任上平了韦银豹那场暴乱,如今业已是户部尚书,可那段过往终究难以抹去。只有殷正茂自己知道,他有多感激高拱给了自己这么一个机会,就有多痛恨高拱放纵了那样一种舆论。他固然并不是像那些被百姓称颂的青天一样分文不取,但也不曾盘剥百姓,横征暴敛,只不过是照着前任的旧例,该收的例钱从来不推却,有人送礼,不过分的事情就笑纳而已,这个贪字本来就是有心人硬扣的帽子,如今却摘不下来了!
要知道,相比徽州汪程许那些大姓,上里殷氏并不逊色分毫。殷氏先祖当年从贾似道征战,兵溃后便迁居徽州城,而后又搬到了歙县上里,从元代开始就以造桥修路筑坝的善人形象闻名乡里,到了三世祖时,更是相传和宁河王邓愈相交莫逆。五世祖殷荣信人称资产亿万,六世祖殷道明旌表尚义坊,死后更有周洪谟程敏政记述其贤,李东阳亲自写墓志铭,唯一遗憾的便是全族秀才监生虽常有,举人却始终没有,家业渐渐不如鼎盛时期,进入了衰退。
直到传到十一世,殷正茂这才破了家里没举人没进士的怪圈。
所以,如今终于能让徽州城中多一座大司徒坊,成为宗族的标杆人物,殷正茂当然绝不希望自己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而遭人攻击。而且,在他看来,自己向游七馈赠那些礼物,实在是因为当时徽州那场纠纷闹得不小,自己病急乱投医,希望探听张居正的真正心意,也希望朝廷能够在这场纷争中偏向歙县,并不是为了自己求官。可是,在汪孚林这么个小字辈面前,他却觉得如此辩解不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因此点出夏税丝绢之后,就没有再找理由。
见汪孚林自己反而在那皱眉纠结了起来,殷正茂忍不住哂然一笑道:“我当官这么多年,被人诽谤还少吗?多这一桩不多,少这一桩不少!”
现在是没什么,可给张府家奴送礼这种事,实在是太伤名誉了,日后清算时躲都躲不掉!
汪孚林心里这么想,但嘴里当然不可能这么说。别看殷正茂当年是排名倒数的三甲进士,如今却是堂堂二品大员,户部尚书,官职还在汪道昆之上,他就算是来给人善后出主意的,也得摆正姿态。于是,他在心里合计了一下,便苦笑了一声。
“大司徒恐怕不知道,冯公公派去的徐爵看似是给游七求了情,免得他被首辅大人赶出张家之后流落街头,反遭敌人算计,其实却是另有玄机。就在前些天,张府长班姚旷和冯公公的侄儿冯邦宁冲突的事,大司徒应该听说过吧?我道听途说了一个消息,当然仅供参考。据说,是游七眼看姚旷日益得首辅大人信赖,从中弄鬼,这才闹出了这么一起闹剧。如果真是这样,冯公公派人把游七弄回去,只怕目的就绝不单纯了。”
果不其然,得知游七不但得罪了张居正,而且还重重得罪了冯保,殷正茂顿时维持不住镇定的脸色。
张居正那里,他还能凭借科场同年,兼可靠下属这一身份,想方设法消弭自己身为堂堂尚书却给游七送过礼这种事情的影响,可冯保那里……他完全没有门路!万一冯保从游七口中问出他那点事,然后因此衔恨上来,他就太冤枉了,要知道太监的迁怒往往都是毫无理智可言的!
他已经在游七那里栽过一次跟头,总不成再去巴结冯保的门客徐爵吧?
尽管殷大司徒宦海沉浮三十载,过的桥只怕比汪孚林走的路还多,可此时此刻方寸一乱,他终于收起了那二品高官的矜持,不得不正视汪孚林。
之前在兵部尚书的廷推上,他选的也是王崇古——他并不知道谭纶临终前写给张居正的私信,但却和汪道昆商量过廷推时的选择,知道这是结果无法改变之下做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所以对汪孚林的年轻任性未免不以为然。
毕竟,汪家伯侄假装反目这种内部情报,他当然尚不清楚。
可如今就是这样一个他评判为到底太年轻太冲动的后生晚辈,亲自给他带来了一个棘手的消息!
“你可有什么主意?”
能够听到殷正茂吐露这么一句话,汪孚林顿时暗自舒了一口气。他笑了笑,随即轻声问道:“大司徒当初送礼时,派去的人是否带着礼单?”
这就是问物证的意思了。殷正茂有些不自在,但还是摇摇头道:“毕竟此事不光彩,不过就是派了个人,捎了个口信而已。”
“那么,游七是否对他人提过,您恐怕也不知道?”
殷正茂这次没答话,心里却颇为后悔那时候功利心太强,以至于完全忘记这种事一旦败露,是多大的把柄。
而汪孚林并没有卖关子的意思,当即开口说道:“其实,只要游七早点死,很多事情就能不了了之。”
尽管从个人角度来说,就因为游七和孟芳的那点私心,四年前自己的举人功名差点出问题,浙军老卒差点被牵连清洗,再加上之前游七拼命想要拉他下马,汪孚林巴不得游七能在冯家多吃点苦头再死。可是,他深知这种人还是死了才更稳妥,毕竟死人是不可能再卷土重来,煽风点火的。
殷正茂一下子眼睛大亮,暗悔自己怎么就忘了这一点。然而,人在冯保手里,他就算是户部尚书,难不成还能把手伸到冯保那去灭口?
“大司徒也不用太担心。不妨这样,如果三日内,没有游七的死讯,大司徒就私底下去找首辅大人负荆请罪,悄悄把事情说清楚。但三日内,如果游七死了,大司徒就当成事情没有发生过,如何?”
直到这时候,殷正茂方才倒吸一口凉气,用某种难以名状的目光盯着汪孚林。这岂不是说,人在冯保手中,汪孚林也能想办法灭口?
尽管他难以置信,但思来想去,他不得不承认这是没选择的选择。张居正这个人精明强干,如果真的知道他给其家奴送礼,哪怕嘴上宽宥,心里说不定会结下大疙瘩。于是,他破天荒地开口承诺道:“如果贤侄真的能够办成此事,日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大司徒言重了,都是歙人,何分你我?您要这么说,还不如当成是我还之前承您余荫的人情。”
这话自然让人听得舒服,殷正茂只觉得原本糟透了的心情一下子好转了起来,竟是硬留了汪孚林在家中用晚饭不说,还说会找汪道昆说话,消弭他们伯侄之间的矛盾。对于后一条,汪孚林就唯有苦笑了。
说实在的,他如今还算是都察院的人,可越来越觉得那些科道言官的不少弹劾都是吃饱了撑着,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历史上张居正谋求夺情固然有为了巩固权位的关系,但另外一条恐怕就是不愿意让新政废在某些清流手上,不愿意人去政息。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张居正恐怕不会想到,那种刚愎自用,不择手段的坚持最终却落得一个人亡政息的结果!
所以,他渐渐觉得,要是汪道昆真借着劝阻夺情来和张居正划清界限,那实在是愚蠢极了。多少人默默不发一言,最终还不是仕途平顺?
给殷正茂许了个大诺,汪孚林出殷家时,已经快宵禁时分了。
殷正茂非常体贴地派出随从打着殷府的灯笼护送,而汪孚林一回到家里,便发现叶钧耀竟然正在坐等。他还以为老岳父是听说了传闻特意来问个究竟,却没想到叶钧耀反客为主地屏退了他的随从,旋即就拉着他低声说道:“你知不知道,高新郑病了,张四维命人暗中去探望他,收其文稿?”
汪孚林听到高拱病了,还只是微微愕然,可当听到张四维派人探望,收其文稿时,他原本到了嘴边打趣岳父耳报神颇灵的话立刻吞回了肚子里。
有些事他也许不记得具体年份,但有些事他却还记得非常清楚。据说历史上张居正在回乡葬父的时候,特意去探望过高拱,两人相见是不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他不得而知,但却伤感多于怨恨。可就在高拱和张居正先后去世之后,高拱的《病榻遗言》付梓刊刻,一时间洛阳纸贵,对张家的清算也自此开始。
“这种极其隐秘的小道消息,岳父打哪听来的?”
“这个嘛……”叶钧耀眼睛转了转,声音就更低了一些,“我这两年常常给恩师石麓先生写信,这次是他在信上对我提到的。”
汪孚林登时瞠目结舌。叶钧耀的座师是隆庆初年继徐阶为首辅的李春芳,非常实在的老好人一个,最终被高拱排挤而一再上书请辞,高拱这才得以正位首辅。可这位据说是致仕回乡之后侍奉年过八十却依旧在堂的父母,日子过得不要太优哉游哉,竟然还如此留心国事吗?
再说了,李春芳可是在扬州,高拱则是在河南新郑,又不是正在毗邻,李春芳怎么会连张四维派人探望高拱,然后暗中收其书稿都知道?
“恩师就主持了那一届会试,虽说那一届选庶吉士,但因为高拱的缘故,没什么大用的,首辅大人也不大待见,就连之前和许学士在翰林院齐名的李维桢,两年前也放了参议,如今是提学副使,看这样子也就是沉沦外僚了。
我一个倒霉的同年辛苦多年熬资格,却犯错左迁了开封府通判,干脆就破罐子破摔,没事就盯着人在新郑的高拱,事无巨细给恩师写信。恩师既然没几个门生还在当京官,所以嘛,我就捡了个便宜,现在写五封信,他也能回个一封。”
翁婿俩说了一阵子话。因为叶钧耀一直待到了宵禁,又明言来时已经对苏夫人说过,太晚了就不回家,当汪孚林把这位岳父安置在了客房,他这才轻轻吁了一口气——看来真是千万不要轻视致仕下野的昔日高官,否则会倒大霉的!
只不过,高拱这消息固然重要,他对付张四维又多了个筹码,但眼下最重要的,却还是他答应殷正茂的那件事。只不过,他其实根本不着急。
他之所以能把殷正茂说得异常心焦,是因为他掌握了信息优势。
如果殷正茂知道,还有很多人想要游七死,那殷正茂那时候绝对就把危言耸听的他赶出门去了!
之前张居正之所以答应徐爵的要求,恐怕是一时气昏了头,忘记游七这个知道张家太多内情的人哪怕是落在冯保手里,也很可能会暴露出很多问题,事后肯定会后悔。
当然,张居正绝对不想游七现在就死,因为这太有损名誉了。但是,想要游七死的人,绝不止一两个,只要他们知道游七在冯保手中,一定忍不住。比如说,那个李皇亲家的次子,比如,和游七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王崇古和张四维。还有很多曾经和游七称兄道弟的人。
想来,他们一定会担心游七开口的后果。
于是,次日晌午,位于海淀的李皇亲清华园,便迎来了一骑快马,却是禀报张居正处置了游七的消息。一刻钟后,武清伯二公子李文贵就带着寥寥几个随从匆匆策马回了京城。他深悔因为陪着父母在此小住的缘故,没能第一时间赶上这件事,因此竟是反应过慢。
等回到武清伯府,他第一时间差遣了心腹去游七的外室胡氏那儿。因为游七放在那看守的人正在闹卷东西跑路,他派去的人直接就把伤痕累累的胡氏给接了回来,他立刻见了胡氏。
胡氏之前才被打得下不了床,却没想到不过数日之后,游七竟然也遭到了那般下场,如今自己又被李文贵给接了出来。见到这位武清伯二公子的时候,她挣扎着下床跪在了地上,直接抱住了李文贵的膝盖,哀声痛哭道:“二公子,游七他查到了当初是您支使的我在他身边通消息,这才把我打成了这样子,还把我软禁了起来。要不是他出事,我就见不到您了!”
派去联络李文贵的丫头不见回来,自己反而被看得更紧,胡氏当然知道事情败露,此刻干脆一张嘴便颠倒了黑白,赌的却是游七落在冯保手中,李文贵怎么都不可能去找游七对质。
李文贵本来只是抱着废物利用,兼且探听虚实的打算,这才见的胡氏。毕竟,他当初得到某个渠道递来的消息,说游七察觉自己在其身边安人后,就一直都想处理掉胡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先把游七干掉,冯邦宁和姚旷那场莫名其妙的当街争斗,冯邦宁之所以落马,就是他一个精于暗器的侍卫手笔,他正打算事后捅出去是游七从中作梗,冯保就打了冯邦宁四十杖,他还没来得及暗中点破徐爵,谁知道转瞬间游七就倒霉了。
别说游七在张居正那里挨了一顿死打,就凭如今人在冯保那里,如果游七把他在其身边安人的这消息泄露出去,他还要活不活?
别看李太后是他一母同胞的姐姐,可姐姐当年早早入了裕王府,和他这个弟弟其实说不上多深厚的感情,一旦知道他如此胆大妄为,到时候他恐怕也得像冯邦宁和游七那样脱层皮!
怎么办?
瞥了一眼痛哭流涕的胡氏,李文贵突然生出了一阵深深的厌恶。要是没有这个无能的女人……要是游七也死了,这件事情岂不是就能轻易抹平?
可这怎么操作?对了,首先有一点,先得把冯保引开,决不能让冯保呆在宫外,这样才能对游七下手!
ps:四千八第一更
而相传当初殷正茂就是在被人非议,说他性格贪婪的情况下,被高拱力排众议启用的。
于是,哪怕曾经在两广总督任上平了韦银豹那场暴乱,如今业已是户部尚书,可那段过往终究难以抹去。只有殷正茂自己知道,他有多感激高拱给了自己这么一个机会,就有多痛恨高拱放纵了那样一种舆论。他固然并不是像那些被百姓称颂的青天一样分文不取,但也不曾盘剥百姓,横征暴敛,只不过是照着前任的旧例,该收的例钱从来不推却,有人送礼,不过分的事情就笑纳而已,这个贪字本来就是有心人硬扣的帽子,如今却摘不下来了!
要知道,相比徽州汪程许那些大姓,上里殷氏并不逊色分毫。殷氏先祖当年从贾似道征战,兵溃后便迁居徽州城,而后又搬到了歙县上里,从元代开始就以造桥修路筑坝的善人形象闻名乡里,到了三世祖时,更是相传和宁河王邓愈相交莫逆。五世祖殷荣信人称资产亿万,六世祖殷道明旌表尚义坊,死后更有周洪谟程敏政记述其贤,李东阳亲自写墓志铭,唯一遗憾的便是全族秀才监生虽常有,举人却始终没有,家业渐渐不如鼎盛时期,进入了衰退。
直到传到十一世,殷正茂这才破了家里没举人没进士的怪圈。
所以,如今终于能让徽州城中多一座大司徒坊,成为宗族的标杆人物,殷正茂当然绝不希望自己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而遭人攻击。而且,在他看来,自己向游七馈赠那些礼物,实在是因为当时徽州那场纠纷闹得不小,自己病急乱投医,希望探听张居正的真正心意,也希望朝廷能够在这场纷争中偏向歙县,并不是为了自己求官。可是,在汪孚林这么个小字辈面前,他却觉得如此辩解不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因此点出夏税丝绢之后,就没有再找理由。
见汪孚林自己反而在那皱眉纠结了起来,殷正茂忍不住哂然一笑道:“我当官这么多年,被人诽谤还少吗?多这一桩不多,少这一桩不少!”
现在是没什么,可给张府家奴送礼这种事,实在是太伤名誉了,日后清算时躲都躲不掉!
汪孚林心里这么想,但嘴里当然不可能这么说。别看殷正茂当年是排名倒数的三甲进士,如今却是堂堂二品大员,户部尚书,官职还在汪道昆之上,他就算是来给人善后出主意的,也得摆正姿态。于是,他在心里合计了一下,便苦笑了一声。
“大司徒恐怕不知道,冯公公派去的徐爵看似是给游七求了情,免得他被首辅大人赶出张家之后流落街头,反遭敌人算计,其实却是另有玄机。就在前些天,张府长班姚旷和冯公公的侄儿冯邦宁冲突的事,大司徒应该听说过吧?我道听途说了一个消息,当然仅供参考。据说,是游七眼看姚旷日益得首辅大人信赖,从中弄鬼,这才闹出了这么一起闹剧。如果真是这样,冯公公派人把游七弄回去,只怕目的就绝不单纯了。”
果不其然,得知游七不但得罪了张居正,而且还重重得罪了冯保,殷正茂顿时维持不住镇定的脸色。
张居正那里,他还能凭借科场同年,兼可靠下属这一身份,想方设法消弭自己身为堂堂尚书却给游七送过礼这种事情的影响,可冯保那里……他完全没有门路!万一冯保从游七口中问出他那点事,然后因此衔恨上来,他就太冤枉了,要知道太监的迁怒往往都是毫无理智可言的!
他已经在游七那里栽过一次跟头,总不成再去巴结冯保的门客徐爵吧?
尽管殷大司徒宦海沉浮三十载,过的桥只怕比汪孚林走的路还多,可此时此刻方寸一乱,他终于收起了那二品高官的矜持,不得不正视汪孚林。
之前在兵部尚书的廷推上,他选的也是王崇古——他并不知道谭纶临终前写给张居正的私信,但却和汪道昆商量过廷推时的选择,知道这是结果无法改变之下做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所以对汪孚林的年轻任性未免不以为然。
毕竟,汪家伯侄假装反目这种内部情报,他当然尚不清楚。
可如今就是这样一个他评判为到底太年轻太冲动的后生晚辈,亲自给他带来了一个棘手的消息!
“你可有什么主意?”
能够听到殷正茂吐露这么一句话,汪孚林顿时暗自舒了一口气。他笑了笑,随即轻声问道:“大司徒当初送礼时,派去的人是否带着礼单?”
这就是问物证的意思了。殷正茂有些不自在,但还是摇摇头道:“毕竟此事不光彩,不过就是派了个人,捎了个口信而已。”
“那么,游七是否对他人提过,您恐怕也不知道?”
殷正茂这次没答话,心里却颇为后悔那时候功利心太强,以至于完全忘记这种事一旦败露,是多大的把柄。
而汪孚林并没有卖关子的意思,当即开口说道:“其实,只要游七早点死,很多事情就能不了了之。”
尽管从个人角度来说,就因为游七和孟芳的那点私心,四年前自己的举人功名差点出问题,浙军老卒差点被牵连清洗,再加上之前游七拼命想要拉他下马,汪孚林巴不得游七能在冯家多吃点苦头再死。可是,他深知这种人还是死了才更稳妥,毕竟死人是不可能再卷土重来,煽风点火的。
殷正茂一下子眼睛大亮,暗悔自己怎么就忘了这一点。然而,人在冯保手里,他就算是户部尚书,难不成还能把手伸到冯保那去灭口?
“大司徒也不用太担心。不妨这样,如果三日内,没有游七的死讯,大司徒就私底下去找首辅大人负荆请罪,悄悄把事情说清楚。但三日内,如果游七死了,大司徒就当成事情没有发生过,如何?”
直到这时候,殷正茂方才倒吸一口凉气,用某种难以名状的目光盯着汪孚林。这岂不是说,人在冯保手中,汪孚林也能想办法灭口?
尽管他难以置信,但思来想去,他不得不承认这是没选择的选择。张居正这个人精明强干,如果真的知道他给其家奴送礼,哪怕嘴上宽宥,心里说不定会结下大疙瘩。于是,他破天荒地开口承诺道:“如果贤侄真的能够办成此事,日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大司徒言重了,都是歙人,何分你我?您要这么说,还不如当成是我还之前承您余荫的人情。”
这话自然让人听得舒服,殷正茂只觉得原本糟透了的心情一下子好转了起来,竟是硬留了汪孚林在家中用晚饭不说,还说会找汪道昆说话,消弭他们伯侄之间的矛盾。对于后一条,汪孚林就唯有苦笑了。
说实在的,他如今还算是都察院的人,可越来越觉得那些科道言官的不少弹劾都是吃饱了撑着,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历史上张居正谋求夺情固然有为了巩固权位的关系,但另外一条恐怕就是不愿意让新政废在某些清流手上,不愿意人去政息。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张居正恐怕不会想到,那种刚愎自用,不择手段的坚持最终却落得一个人亡政息的结果!
所以,他渐渐觉得,要是汪道昆真借着劝阻夺情来和张居正划清界限,那实在是愚蠢极了。多少人默默不发一言,最终还不是仕途平顺?
给殷正茂许了个大诺,汪孚林出殷家时,已经快宵禁时分了。
殷正茂非常体贴地派出随从打着殷府的灯笼护送,而汪孚林一回到家里,便发现叶钧耀竟然正在坐等。他还以为老岳父是听说了传闻特意来问个究竟,却没想到叶钧耀反客为主地屏退了他的随从,旋即就拉着他低声说道:“你知不知道,高新郑病了,张四维命人暗中去探望他,收其文稿?”
汪孚林听到高拱病了,还只是微微愕然,可当听到张四维派人探望,收其文稿时,他原本到了嘴边打趣岳父耳报神颇灵的话立刻吞回了肚子里。
有些事他也许不记得具体年份,但有些事他却还记得非常清楚。据说历史上张居正在回乡葬父的时候,特意去探望过高拱,两人相见是不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他不得而知,但却伤感多于怨恨。可就在高拱和张居正先后去世之后,高拱的《病榻遗言》付梓刊刻,一时间洛阳纸贵,对张家的清算也自此开始。
“这种极其隐秘的小道消息,岳父打哪听来的?”
“这个嘛……”叶钧耀眼睛转了转,声音就更低了一些,“我这两年常常给恩师石麓先生写信,这次是他在信上对我提到的。”
汪孚林登时瞠目结舌。叶钧耀的座师是隆庆初年继徐阶为首辅的李春芳,非常实在的老好人一个,最终被高拱排挤而一再上书请辞,高拱这才得以正位首辅。可这位据说是致仕回乡之后侍奉年过八十却依旧在堂的父母,日子过得不要太优哉游哉,竟然还如此留心国事吗?
再说了,李春芳可是在扬州,高拱则是在河南新郑,又不是正在毗邻,李春芳怎么会连张四维派人探望高拱,然后暗中收其书稿都知道?
“恩师就主持了那一届会试,虽说那一届选庶吉士,但因为高拱的缘故,没什么大用的,首辅大人也不大待见,就连之前和许学士在翰林院齐名的李维桢,两年前也放了参议,如今是提学副使,看这样子也就是沉沦外僚了。
我一个倒霉的同年辛苦多年熬资格,却犯错左迁了开封府通判,干脆就破罐子破摔,没事就盯着人在新郑的高拱,事无巨细给恩师写信。恩师既然没几个门生还在当京官,所以嘛,我就捡了个便宜,现在写五封信,他也能回个一封。”
翁婿俩说了一阵子话。因为叶钧耀一直待到了宵禁,又明言来时已经对苏夫人说过,太晚了就不回家,当汪孚林把这位岳父安置在了客房,他这才轻轻吁了一口气——看来真是千万不要轻视致仕下野的昔日高官,否则会倒大霉的!
只不过,高拱这消息固然重要,他对付张四维又多了个筹码,但眼下最重要的,却还是他答应殷正茂的那件事。只不过,他其实根本不着急。
他之所以能把殷正茂说得异常心焦,是因为他掌握了信息优势。
如果殷正茂知道,还有很多人想要游七死,那殷正茂那时候绝对就把危言耸听的他赶出门去了!
之前张居正之所以答应徐爵的要求,恐怕是一时气昏了头,忘记游七这个知道张家太多内情的人哪怕是落在冯保手里,也很可能会暴露出很多问题,事后肯定会后悔。
当然,张居正绝对不想游七现在就死,因为这太有损名誉了。但是,想要游七死的人,绝不止一两个,只要他们知道游七在冯保手中,一定忍不住。比如说,那个李皇亲家的次子,比如,和游七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王崇古和张四维。还有很多曾经和游七称兄道弟的人。
想来,他们一定会担心游七开口的后果。
于是,次日晌午,位于海淀的李皇亲清华园,便迎来了一骑快马,却是禀报张居正处置了游七的消息。一刻钟后,武清伯二公子李文贵就带着寥寥几个随从匆匆策马回了京城。他深悔因为陪着父母在此小住的缘故,没能第一时间赶上这件事,因此竟是反应过慢。
等回到武清伯府,他第一时间差遣了心腹去游七的外室胡氏那儿。因为游七放在那看守的人正在闹卷东西跑路,他派去的人直接就把伤痕累累的胡氏给接了回来,他立刻见了胡氏。
胡氏之前才被打得下不了床,却没想到不过数日之后,游七竟然也遭到了那般下场,如今自己又被李文贵给接了出来。见到这位武清伯二公子的时候,她挣扎着下床跪在了地上,直接抱住了李文贵的膝盖,哀声痛哭道:“二公子,游七他查到了当初是您支使的我在他身边通消息,这才把我打成了这样子,还把我软禁了起来。要不是他出事,我就见不到您了!”
派去联络李文贵的丫头不见回来,自己反而被看得更紧,胡氏当然知道事情败露,此刻干脆一张嘴便颠倒了黑白,赌的却是游七落在冯保手中,李文贵怎么都不可能去找游七对质。
李文贵本来只是抱着废物利用,兼且探听虚实的打算,这才见的胡氏。毕竟,他当初得到某个渠道递来的消息,说游七察觉自己在其身边安人后,就一直都想处理掉胡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先把游七干掉,冯邦宁和姚旷那场莫名其妙的当街争斗,冯邦宁之所以落马,就是他一个精于暗器的侍卫手笔,他正打算事后捅出去是游七从中作梗,冯保就打了冯邦宁四十杖,他还没来得及暗中点破徐爵,谁知道转瞬间游七就倒霉了。
别说游七在张居正那里挨了一顿死打,就凭如今人在冯保那里,如果游七把他在其身边安人的这消息泄露出去,他还要活不活?
别看李太后是他一母同胞的姐姐,可姐姐当年早早入了裕王府,和他这个弟弟其实说不上多深厚的感情,一旦知道他如此胆大妄为,到时候他恐怕也得像冯邦宁和游七那样脱层皮!
怎么办?
瞥了一眼痛哭流涕的胡氏,李文贵突然生出了一阵深深的厌恶。要是没有这个无能的女人……要是游七也死了,这件事情岂不是就能轻易抹平?
可这怎么操作?对了,首先有一点,先得把冯保引开,决不能让冯保呆在宫外,这样才能对游七下手!
ps:四千八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