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六,汉武帝从甘泉宫回到了长安。也许是从神灵处汲取了新的能量,他重新振作了起来,开始思索如何收复朝鲜。
几天后,汉武帝在承明殿召见了太子刘据、丞相石庆、御史大夫儿宽以及大将军卫青等人,商议收复朝鲜的策略。
当年,卫满和辽东太守约定,朝鲜作为汉朝的外臣,管辖塞外的蛮夷部落,汉朝不予干涉,但卫满也不得阻挠那些部落向汉朝归降。
之后,卫满不断侵占、征服附近的部落,地方越来越大,方圆达数千里,治下民众包括朝鲜半岛各部落。
八十余年过去后,卫满的孙子卫右渠成为朝鲜王。他野心勃勃,公开招揽汉朝流民,引起了辽东太守的不满,双方小有摩擦。
“卫右渠不听朝廷号令,还阻挠邻近部落向汉朝归顺,早已背弃了当年和辽东太守的约定,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诸位以为,应该如何处理朝鲜问题?”汉武帝不紧不慢道。
石庆一向唯唯诺诺,儿宽不熟悉军国大事,卫青也为人谨慎,全都沉默不语,刘据率先道:“回父皇,儿臣以为,应该派出使者晓谕卫右渠,重申当年的约定,让他不要再招揽汉朝流民。”
“如果他不听呢?”汉武帝淡淡道。
“回父皇,如果卫右渠不听,可以派出军队在边境屯守,严防流民外窜。”
“不。”汉武帝不以为然:“朝鲜自古以来,一直受我中原管辖,无论是箕子朝鲜,还是卫氏朝鲜,他们本质上都是华人。既然是华人,为何不归顺我大汉?朕以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成为汉朝的一个郡。”
刘据一愣:“父皇准备出兵朝鲜吗?”
“出兵是最后的解决方案,如果能用外交的手段解决,那不更好吗?”
“父皇圣明,敢问父皇准备派何人为使呢?”
“一个小小的朝鲜还用得着朝廷派出使者吗?让辽东太守派个人就可以了。”
“儿臣以为,卫右渠恐怕不肯和辽东太守交涉。”刘据小心翼翼道。
“当年,代表汉朝和卫满约定的是辽东太守。如今,让辽东太守和卫右渠交涉恰如其分。如果他胆敢对辽东太守不敬,朕自会有办法让他懂规矩。”汉武帝正色道。
刘据怔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汉武帝的用心。在汉武帝心中,当年的卫满不过是和辽东太守一个级别的,如今的卫右渠也就只能和辽东太守相提并论,这么做一来显示汉朝的姿态,二来让卫右渠明白自己的定位,不要再和汉朝分庭抗礼。
“父皇深谋远虑,非儿臣所能及也。”刘据诚恳道。
计议已定,汉武帝通过丞相向辽东太守卫山下令,让他派人前往朝鲜王险城,当面向卫右渠交涉,让他谨记当年和辽东太守的约定,不要收纳汉朝流民,不得阻止辰国等部落向汉朝归降。
十一月初三,接到朝廷的命令后,卫山召集门下幕僚,招募敢于亲身赴险的使者。
那些幕僚深知卫右渠的野心,必定不肯向辽东太守服软,十有八九有去无回,一时间无人应答。
卫山稍有不悦,斥责道:“你们平日里个个自诩文武双全,怎么到了关键时刻都成了缩头乌龟?”
过了一会儿,主吏掾进言道:“启禀大人,臣听闻武次有一个名为涉何的豪侠,他的杀父仇人逃亡朝鲜,受到卫右渠的包庇,涉何因此常有收复朝鲜之志。若能让他出使,必能不辱使命。”
卫山沉吟半晌,道:“那就让涉何去试试吧。你告诉涉何,不要过于强硬,将朝廷的旨意传达到即可。”
“属下遵命。”主吏掾应道,随后出发到武次寻找涉何。
果不其然,涉何得知辽东太守请他出使后,兴奋莫名,当即答应。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绝佳的扬名立万机会,必须抓住。
十一月二十,经过近半个月的跋涉,涉何带着自己的随从抵达了王险城。既然是辽东太守的使者,卫右渠不敢过于托大,在大殿上亲自召见了他。
行礼毕,涉何昂然道:“我奉辽东太守之命,前来通告大王,请大王谨遵先王和辽东太守的约定,不要招纳汉朝流民,不要阻挠辰国等部落对汉朝的归降。”
听闻此言,卫右渠强压怒火,冷冷道:“汉人不愿意在汉朝生活,自己选择逃亡,本王凭什么不能招纳?如果匈奴要向本王归降,难道汉朝可以坐视不理吗?”
涉何哈哈大笑:“大王此言差矣。从汉朝逃亡朝鲜的,都是汉朝的罪人,大王身为汉朝的外臣,难道不应该维护朝廷的权威主动送回吗?况且,朝鲜有那个实力让匈奴归降吗?”
卫右渠勃然大怒:“好大的胆子!你就不怕本王杀了你吗?”
涉何神色不变,嘲弄道:“大王今日杀我,明日汉军就会兵临城下,大王做好准备了吗?”
“来人啊!杀了这个狂妄之徒。”卫右渠终于忍不住了。
“大王不可。”朝鲜左相路人连忙阻止道:“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何况是天朝使者?当今汉朝皇帝雄才大略,征服匈奴,拓地西南,近年又接连平定南越和东越,气势正盛,咱们切不可公然与之为敌。请大王念及先王创业不易,不要将八十余年心血毁于一旦。”
在路人的带头下,其他官员也纷纷劝说。卫右渠冷静下来后,也不敢公然杀掉涉何。
犹豫很久,卫右渠咬牙切齿道:“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使者送回汉朝,本王一天都不想看到他。”说完,拂袖而去。
涉何得势不饶人,喊道:“卫氏创业不易,请大王想一想赵建德和骆余善的下场,不到到时后悔莫及。”
卫右渠身躯一震,差点就要冲过来亲手杀了涉何,终究还是忍住了。
第二天,卫右渠派自己的弟弟卫右林亲自护送涉何返回汉界,并暗中交代,先在浿水西岸安排人手伪装成强盗,务必在汉朝境内杀了涉何。
几天后,汉武帝在承明殿召见了太子刘据、丞相石庆、御史大夫儿宽以及大将军卫青等人,商议收复朝鲜的策略。
当年,卫满和辽东太守约定,朝鲜作为汉朝的外臣,管辖塞外的蛮夷部落,汉朝不予干涉,但卫满也不得阻挠那些部落向汉朝归降。
之后,卫满不断侵占、征服附近的部落,地方越来越大,方圆达数千里,治下民众包括朝鲜半岛各部落。
八十余年过去后,卫满的孙子卫右渠成为朝鲜王。他野心勃勃,公开招揽汉朝流民,引起了辽东太守的不满,双方小有摩擦。
“卫右渠不听朝廷号令,还阻挠邻近部落向汉朝归顺,早已背弃了当年和辽东太守的约定,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诸位以为,应该如何处理朝鲜问题?”汉武帝不紧不慢道。
石庆一向唯唯诺诺,儿宽不熟悉军国大事,卫青也为人谨慎,全都沉默不语,刘据率先道:“回父皇,儿臣以为,应该派出使者晓谕卫右渠,重申当年的约定,让他不要再招揽汉朝流民。”
“如果他不听呢?”汉武帝淡淡道。
“回父皇,如果卫右渠不听,可以派出军队在边境屯守,严防流民外窜。”
“不。”汉武帝不以为然:“朝鲜自古以来,一直受我中原管辖,无论是箕子朝鲜,还是卫氏朝鲜,他们本质上都是华人。既然是华人,为何不归顺我大汉?朕以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成为汉朝的一个郡。”
刘据一愣:“父皇准备出兵朝鲜吗?”
“出兵是最后的解决方案,如果能用外交的手段解决,那不更好吗?”
“父皇圣明,敢问父皇准备派何人为使呢?”
“一个小小的朝鲜还用得着朝廷派出使者吗?让辽东太守派个人就可以了。”
“儿臣以为,卫右渠恐怕不肯和辽东太守交涉。”刘据小心翼翼道。
“当年,代表汉朝和卫满约定的是辽东太守。如今,让辽东太守和卫右渠交涉恰如其分。如果他胆敢对辽东太守不敬,朕自会有办法让他懂规矩。”汉武帝正色道。
刘据怔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汉武帝的用心。在汉武帝心中,当年的卫满不过是和辽东太守一个级别的,如今的卫右渠也就只能和辽东太守相提并论,这么做一来显示汉朝的姿态,二来让卫右渠明白自己的定位,不要再和汉朝分庭抗礼。
“父皇深谋远虑,非儿臣所能及也。”刘据诚恳道。
计议已定,汉武帝通过丞相向辽东太守卫山下令,让他派人前往朝鲜王险城,当面向卫右渠交涉,让他谨记当年和辽东太守的约定,不要收纳汉朝流民,不得阻止辰国等部落向汉朝归降。
十一月初三,接到朝廷的命令后,卫山召集门下幕僚,招募敢于亲身赴险的使者。
那些幕僚深知卫右渠的野心,必定不肯向辽东太守服软,十有八九有去无回,一时间无人应答。
卫山稍有不悦,斥责道:“你们平日里个个自诩文武双全,怎么到了关键时刻都成了缩头乌龟?”
过了一会儿,主吏掾进言道:“启禀大人,臣听闻武次有一个名为涉何的豪侠,他的杀父仇人逃亡朝鲜,受到卫右渠的包庇,涉何因此常有收复朝鲜之志。若能让他出使,必能不辱使命。”
卫山沉吟半晌,道:“那就让涉何去试试吧。你告诉涉何,不要过于强硬,将朝廷的旨意传达到即可。”
“属下遵命。”主吏掾应道,随后出发到武次寻找涉何。
果不其然,涉何得知辽东太守请他出使后,兴奋莫名,当即答应。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绝佳的扬名立万机会,必须抓住。
十一月二十,经过近半个月的跋涉,涉何带着自己的随从抵达了王险城。既然是辽东太守的使者,卫右渠不敢过于托大,在大殿上亲自召见了他。
行礼毕,涉何昂然道:“我奉辽东太守之命,前来通告大王,请大王谨遵先王和辽东太守的约定,不要招纳汉朝流民,不要阻挠辰国等部落对汉朝的归降。”
听闻此言,卫右渠强压怒火,冷冷道:“汉人不愿意在汉朝生活,自己选择逃亡,本王凭什么不能招纳?如果匈奴要向本王归降,难道汉朝可以坐视不理吗?”
涉何哈哈大笑:“大王此言差矣。从汉朝逃亡朝鲜的,都是汉朝的罪人,大王身为汉朝的外臣,难道不应该维护朝廷的权威主动送回吗?况且,朝鲜有那个实力让匈奴归降吗?”
卫右渠勃然大怒:“好大的胆子!你就不怕本王杀了你吗?”
涉何神色不变,嘲弄道:“大王今日杀我,明日汉军就会兵临城下,大王做好准备了吗?”
“来人啊!杀了这个狂妄之徒。”卫右渠终于忍不住了。
“大王不可。”朝鲜左相路人连忙阻止道:“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何况是天朝使者?当今汉朝皇帝雄才大略,征服匈奴,拓地西南,近年又接连平定南越和东越,气势正盛,咱们切不可公然与之为敌。请大王念及先王创业不易,不要将八十余年心血毁于一旦。”
在路人的带头下,其他官员也纷纷劝说。卫右渠冷静下来后,也不敢公然杀掉涉何。
犹豫很久,卫右渠咬牙切齿道:“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使者送回汉朝,本王一天都不想看到他。”说完,拂袖而去。
涉何得势不饶人,喊道:“卫氏创业不易,请大王想一想赵建德和骆余善的下场,不到到时后悔莫及。”
卫右渠身躯一震,差点就要冲过来亲手杀了涉何,终究还是忍住了。
第二天,卫右渠派自己的弟弟卫右林亲自护送涉何返回汉界,并暗中交代,先在浿水西岸安排人手伪装成强盗,务必在汉朝境内杀了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