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汉武帝的诏书,衡山王刘赐惊疑不定。皇上刚刚削除了淮南国的两个县,如今又责备他没有按时入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说,皇上已经怀疑上自己了?刘赐越想,心中越是害怕,他隐隐觉得,此番入朝十有八九凶多吉少,重则被扣留,轻则也要损失几个县。
但无论如何,刘赐都不敢不去。如果不去,那不就成了抗旨吗?不亚于和朝廷公开决裂,刘赐没这个胆子,也没这个实力。
一番思索之下,刘赐觉得应该顺道去一趟寿春,不管怎么说,他和刘安是亲兄弟。
这些年来,刘安一直在暗中策划谋反,还多次拉他入伙。刘赐一来觉得成功希望渺茫,二来不喜欢刘安,始终不置可否。事到如今,也只能互相取暖了。
八月十六,过完中秋节,刘赐从衡山国国都六安出发,一路北上,直奔寿春。
第二天,刘赐抵达了寿春。刘赐的到来,让刘安很是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拉着他的手“三弟、三弟”的叫得无比热络。
携手进入淮南王府后,刘安屏退众人,将刘赐请进内室,摆下酒菜,闭门密谈。
“大哥,两年未见,你似乎又老了一些。”刘赐感慨道。刘安今年五十五岁,刘赐也有四十七岁,都已不再年轻。
“唉,这两年,诸侯王的日子都不好过啊,为了保住父王基业,我是彻夜难眠。”刘安借机诉苦道。
“淮南国不过才削了两个县而已,大哥无需挂怀。”
“两个县?今日两个县,明日两个县,后日再削两个县,普天之下,哪个诸侯王经得起如此削?皇上,心狠着呢!”
“大哥多虑了,我听刘胡说,皇上对你推崇备至,视你为宗室楷模,绝不至于如此。”
“刘胡真是这么说的?他对我说,皇上最欣赏的是你,对我颇有微词。”刘安惊讶道。
刘赐也蒙了:“不会吧?刘胡跟我可不是这么说的,他说皇上因卫庆之事对我有些不满,让我注意点。”
五年前,刘赐手下有一个名叫卫庆的谒者,上书想要去服侍汉武帝。刘赐大怒之下,将卫庆刑讯逼供打成死罪,却被内史退了回来,刘赐气不过,上书告内史,内史被询问时,反告刘赐横行不法,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最后,汉武帝收回了刘赐任命衡山国二百石以上官员的权限,刘赐由此对朝廷心怀不满,暗地里动起了谋反的念头。
二人越聊越不对劲,当面核对后发现,刘胡去年对两人所说之话截然不同,到了淮南国夸刘赐,到了衡山国夸刘安,全都是挑拨离间之词。
刘安大怒:“刘胡这是怎么了?他到底想干什么?”
刘赐恨恨道:“一定是皇上让他这么说的,不然皇上为何要让他当宗正?皇上太卑鄙了,居然如此对待诸侯王。”
“你说的没错,这太像皇上的手段了,咱们都被他耍了。”刘安气急败坏,继而问道:“你为何选择这个时候入朝呢?”
“唉,我哪里想要入朝,都是皇上逼的,非要我入朝。”刘赐叹息道。
“怎么回事?难道皇上也盯上你了?”刘安吃惊道。
刘赐将汉武帝的诏书内容说了一遍,刘安哼了一声:“让你去长安,肯定没好事!去了不一定能回来!”
“我也知道没好事,但不敢不去啊。”刘赐愁眉苦脸道。
“大不了咱们兄弟俩一起反了!”刘安阴沉着脸道。
刘赐吓了一大跳:“大哥,你不是开玩笑吧?”
“不瞒三弟,我早就想反了。”刘安冷笑道:“三弟,你也别藏着掖着了,你不是早有这个想法吗?”
刘赐一动不动的盯着刘安,笑道:“大哥,谋反之事非同小可,是要灭族的,可不能乱说。”
刘安一咬牙,从怀中掏出一方玉玺,递到刘赐面前:“三弟,咱们是亲兄弟,我有必要骗你吗?这是刚刚做好的玉玺,我随时可以称帝。”
刘赐接过玉玺,仔细看了一遍,郑重道:“既然大哥如此坦诚,我就实话告诉大哥,我早就想反了。”
刘安大喜:“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要咱们兄弟联手,一定可以和刘彻划江而治。”
“好!想当年,我们的父王何其冤枉,竟然生生被文皇帝逼死。这个仇,我一直记在心里。”刘赐一脸决绝之色。
达成共识之后,二人有着说不完的话,豪气快要掀翻了屋顶。
最后,刘安给刘赐倒了一杯酒,建议道:“明天,你给皇上上一道书,就说身患重病,去不了长安,看他能把你怎么办!”
“大哥说得对。”刘赐连连点头,继而问道:“大哥以为,何时起兵最为稳妥呢?”
“如今,皇上已经和匈奴决裂,必将有一番大战。我以为,当汉军主力与匈奴决战之时,才是起兵的最佳时机。只要我们坚持三个月,一定有越来越多的诸侯王生出异心。到那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好,大哥所言正合我意,异日必以大哥马首是瞻。”刘赐兴奋道。
第二天,刘赐果然给汉武帝上了一道书,说是自己在途中突然身患重病,一时难以入朝觐见,还请皇上开恩,让他先行回到六安养病。
上书之后,刘赐兴高采烈的留在寿春,继续和刘安谋划起兵之事。解开心结之后,二人有着说不完的话,畅叙兄弟之情,痛骂皇上无道,仿佛天下尽在掌控之中。
八月底,刘赐和刘安依依惜别,径直回到六安,而此时,汉武帝刚刚收到他的上书。
看着这道上书,汉武帝淡淡一笑:“狐狸尾巴果然露出来了。”当即下了一道诏书,让刘赐安心养病,觐见之事,可以暂缓,等养好病再说。
拿着诏书,刘赐乐不可支,心中暗道:“皇上果然是忌惮本王的。”
几天之后,张汤派出的密探回到长安,向他汇报了刘赐到访寿春的情况。张汤不敢耽搁,又立即汇报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听完后沉默不语,许久才道:“衡山王离开寿春时,气色如何?”
张汤愣了一下:“这个,臣要去问下那个密探。”
汉武帝抬起头,略有些不满道:“朕想问的是,他有没有生病?”
张汤擦了一下汗:“回陛下,据密探说,衡山王离开寿春时,和淮南王相谈甚欢,但具体说了什么,密探无法得知。”
“看来,他是没病啊。”汉武帝叹了口气,随手将衡山王的上书扔给了张汤。
张汤捡起上书看了一遍,这才恍然大悟:“衡山王一定是不肯入朝,所谓生病不过是借口。”
“好了,你先下去吧,另派人手监视衡山王。”汉武帝有些疲惫道。
“是,陛下,臣这就去安排。”张汤识趣的退出。
难道说,皇上已经怀疑上自己了?刘赐越想,心中越是害怕,他隐隐觉得,此番入朝十有八九凶多吉少,重则被扣留,轻则也要损失几个县。
但无论如何,刘赐都不敢不去。如果不去,那不就成了抗旨吗?不亚于和朝廷公开决裂,刘赐没这个胆子,也没这个实力。
一番思索之下,刘赐觉得应该顺道去一趟寿春,不管怎么说,他和刘安是亲兄弟。
这些年来,刘安一直在暗中策划谋反,还多次拉他入伙。刘赐一来觉得成功希望渺茫,二来不喜欢刘安,始终不置可否。事到如今,也只能互相取暖了。
八月十六,过完中秋节,刘赐从衡山国国都六安出发,一路北上,直奔寿春。
第二天,刘赐抵达了寿春。刘赐的到来,让刘安很是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拉着他的手“三弟、三弟”的叫得无比热络。
携手进入淮南王府后,刘安屏退众人,将刘赐请进内室,摆下酒菜,闭门密谈。
“大哥,两年未见,你似乎又老了一些。”刘赐感慨道。刘安今年五十五岁,刘赐也有四十七岁,都已不再年轻。
“唉,这两年,诸侯王的日子都不好过啊,为了保住父王基业,我是彻夜难眠。”刘安借机诉苦道。
“淮南国不过才削了两个县而已,大哥无需挂怀。”
“两个县?今日两个县,明日两个县,后日再削两个县,普天之下,哪个诸侯王经得起如此削?皇上,心狠着呢!”
“大哥多虑了,我听刘胡说,皇上对你推崇备至,视你为宗室楷模,绝不至于如此。”
“刘胡真是这么说的?他对我说,皇上最欣赏的是你,对我颇有微词。”刘安惊讶道。
刘赐也蒙了:“不会吧?刘胡跟我可不是这么说的,他说皇上因卫庆之事对我有些不满,让我注意点。”
五年前,刘赐手下有一个名叫卫庆的谒者,上书想要去服侍汉武帝。刘赐大怒之下,将卫庆刑讯逼供打成死罪,却被内史退了回来,刘赐气不过,上书告内史,内史被询问时,反告刘赐横行不法,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最后,汉武帝收回了刘赐任命衡山国二百石以上官员的权限,刘赐由此对朝廷心怀不满,暗地里动起了谋反的念头。
二人越聊越不对劲,当面核对后发现,刘胡去年对两人所说之话截然不同,到了淮南国夸刘赐,到了衡山国夸刘安,全都是挑拨离间之词。
刘安大怒:“刘胡这是怎么了?他到底想干什么?”
刘赐恨恨道:“一定是皇上让他这么说的,不然皇上为何要让他当宗正?皇上太卑鄙了,居然如此对待诸侯王。”
“你说的没错,这太像皇上的手段了,咱们都被他耍了。”刘安气急败坏,继而问道:“你为何选择这个时候入朝呢?”
“唉,我哪里想要入朝,都是皇上逼的,非要我入朝。”刘赐叹息道。
“怎么回事?难道皇上也盯上你了?”刘安吃惊道。
刘赐将汉武帝的诏书内容说了一遍,刘安哼了一声:“让你去长安,肯定没好事!去了不一定能回来!”
“我也知道没好事,但不敢不去啊。”刘赐愁眉苦脸道。
“大不了咱们兄弟俩一起反了!”刘安阴沉着脸道。
刘赐吓了一大跳:“大哥,你不是开玩笑吧?”
“不瞒三弟,我早就想反了。”刘安冷笑道:“三弟,你也别藏着掖着了,你不是早有这个想法吗?”
刘赐一动不动的盯着刘安,笑道:“大哥,谋反之事非同小可,是要灭族的,可不能乱说。”
刘安一咬牙,从怀中掏出一方玉玺,递到刘赐面前:“三弟,咱们是亲兄弟,我有必要骗你吗?这是刚刚做好的玉玺,我随时可以称帝。”
刘赐接过玉玺,仔细看了一遍,郑重道:“既然大哥如此坦诚,我就实话告诉大哥,我早就想反了。”
刘安大喜:“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要咱们兄弟联手,一定可以和刘彻划江而治。”
“好!想当年,我们的父王何其冤枉,竟然生生被文皇帝逼死。这个仇,我一直记在心里。”刘赐一脸决绝之色。
达成共识之后,二人有着说不完的话,豪气快要掀翻了屋顶。
最后,刘安给刘赐倒了一杯酒,建议道:“明天,你给皇上上一道书,就说身患重病,去不了长安,看他能把你怎么办!”
“大哥说得对。”刘赐连连点头,继而问道:“大哥以为,何时起兵最为稳妥呢?”
“如今,皇上已经和匈奴决裂,必将有一番大战。我以为,当汉军主力与匈奴决战之时,才是起兵的最佳时机。只要我们坚持三个月,一定有越来越多的诸侯王生出异心。到那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好,大哥所言正合我意,异日必以大哥马首是瞻。”刘赐兴奋道。
第二天,刘赐果然给汉武帝上了一道书,说是自己在途中突然身患重病,一时难以入朝觐见,还请皇上开恩,让他先行回到六安养病。
上书之后,刘赐兴高采烈的留在寿春,继续和刘安谋划起兵之事。解开心结之后,二人有着说不完的话,畅叙兄弟之情,痛骂皇上无道,仿佛天下尽在掌控之中。
八月底,刘赐和刘安依依惜别,径直回到六安,而此时,汉武帝刚刚收到他的上书。
看着这道上书,汉武帝淡淡一笑:“狐狸尾巴果然露出来了。”当即下了一道诏书,让刘赐安心养病,觐见之事,可以暂缓,等养好病再说。
拿着诏书,刘赐乐不可支,心中暗道:“皇上果然是忌惮本王的。”
几天之后,张汤派出的密探回到长安,向他汇报了刘赐到访寿春的情况。张汤不敢耽搁,又立即汇报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听完后沉默不语,许久才道:“衡山王离开寿春时,气色如何?”
张汤愣了一下:“这个,臣要去问下那个密探。”
汉武帝抬起头,略有些不满道:“朕想问的是,他有没有生病?”
张汤擦了一下汗:“回陛下,据密探说,衡山王离开寿春时,和淮南王相谈甚欢,但具体说了什么,密探无法得知。”
“看来,他是没病啊。”汉武帝叹了口气,随手将衡山王的上书扔给了张汤。
张汤捡起上书看了一遍,这才恍然大悟:“衡山王一定是不肯入朝,所谓生病不过是借口。”
“好了,你先下去吧,另派人手监视衡山王。”汉武帝有些疲惫道。
“是,陛下,臣这就去安排。”张汤识趣的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