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攻了半日之后,匈奴人都有些疲累,伊稚斜下令扎下营寨,就地休息。
大帐之内,伊稚斜一面喝酒,一面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汉军的主帅是卫青,那他此时此刻到底在哪里?
按理来说,在攻下了右贤王部之后,卫青应该带着俘虏返回朔方,但为何直到此刻,还未看到他的行踪呢?
忽然,伊稚斜停止了喝酒,双目之中闪过一道异色,难道卫青竟然去攻打单于庭了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单于庭不仅有左贤王坐镇,周边的骑兵主力还约有五万,卫青敢去的话,绝对是有去无回。
既然不是攻打单于庭,他还能去哪里呢?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一直尾随在自己后面,准备在关键时刻予以一击。
想到这里,伊稚斜在心中暗笑:“卫青啊卫青,你果然是天纵奇才,但对我来说,还是嫩了点。”下令道:“全军准备,前往雁门。”
既然卫青的兵力都在朔方,那么雁门的防御一定很空虚,如果能趁此而入,必定大有所获。
当然,他并不是真要攻打雁门,而是想以此逼出卫青,来都来了,怎么能不交手一次呢?
正如伊稚斜所料,卫青一直跟在他的后面,大部队始终保持三十里的距离,探马则只有几里,随时能够掌握匈奴人的行踪。
当伊稚斜下令全军起行时,卫青很快得知了情报,他略加思忖,下令道:“全军出击,活捉伊稚斜!”
卫青当机立断,带着近四万人以半月形方阵向前出击,想要将伊稚斜留在此地。大战开启后,朔方塞内的苏建和李蔡也倾巢而出,意图前后夹击。
伊稚斜脸色微变,他猜到了卫青跟在后面,但没想到卫青竟这么果断,趁他尚未起行就发起了攻击。
对于伊稚斜来说,这不是一个有利的决战场地,身处朔方塞外的戈壁滩,既要面对苏建和李蔡的俯冲,还要防备卫青的背后包围。
一念及此,伊稚斜令旗一挥,将队伍摆成了箭头形,最精锐的骑兵在前,犀利的斩向卫青的半月。匈奴骑兵果然强大,很快就撕开了一道口子。
伊稚斜站在这支利箭的最中间处,大喊道:“健儿们,不要恋战,突围回到草原,那里才是我们的决战地!”
匈奴人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常年征战,草原作战经验丰富,自然明白伊稚斜的意图,纷纷跟随在前方精锐后面,火速撤离。转眼间,匈奴大部已经突围而去,只有不到两千人在突围过程中被射杀。
伊稚斜留在了队伍的最后面,对卫青喊道:“卫将军,敢否到草原深处一战?”
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粮草也已不足,卫青岂会上套,淡淡一笑:“右贤王的百万牛羊,本侯还要送回塞内,请大单于回去好好放牧吧,下次再来取。”
伊稚斜勃然大怒:“好!下次定要让你有来无回!”说完,转身拍马而去。
卫青没有追击,而是自言自语道:“果然是一代雄主。”
这时,李蔡、苏建等人都围了过来,焦急道:“敢问卫将军,为何不追击呢?”
“伊稚斜去意已决,穷追无益,若是深入,还可能被包围。此行任务已经完成,见好就收吧,匈奴人不是一战就可以解决的。”
总的来说,此次出击,汉军已经圆满的完成既定任务,扫除了右贤王部落。至于说伊稚斜,并没想过就此击败他,只不过是想摸一下他的底细。
卫青心存试探,伊稚斜何尝不是如此呢?他已经失了先机,能够全身而归,已是万幸,决战时机尚未到来,不急于一时。
回到朔方郡,卫青先派快马将捷报传至长安,然后就地休整,等待汉武帝的指令。
俘虏的一万五千余名匈奴人已经编入筑城的行列,可以加快朔方城的进度。缴获的百万头牛羊更是大笔财富,大部分分给了朔方郡的农民,小部分犒劳了远征的将士。一连多日,朔方大营内酒肉飘香,欢声笑语,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几天之后,汉武帝的使臣从长安而来,带着大将军印信,当着全体将士的面,拜卫青为大将军,统帅全体汉军。一时间,“大将军威武”之声响彻朔方。
三月底,将朔方的防务安顿好之后,卫青率领诸位将领班师。四月初五,卫青等回到了长安,受到了长安百姓的热情迎接。
还未来得及入宫觐见,汉武帝的诏书再次送到了蓝田大营,加封卫青食邑八千七百户,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都封为列侯。
手捧诏书,卫青心惊不已,当即入宫。看到卫青,汉武帝大喜不已,拉着他的手,连声道:“你看,你连甲胄都没来得及换,何必这么着急入宫呢?”
卫青跪地道:“臣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
“你立下大功,受赏理所应当,无需过谦。”汉武帝笑道。
“启禀陛下,臣此次出征侥幸获胜,首先是陛下的英明决策,其次是诸位校尉拼死得来的,臣不敢贪天之功。陛下已经增加了臣的封邑,臣的儿子尚在襁褓之中,并无尺寸之功,却被封为列侯,臣窃以为不妥,恐伤将士之心。”
汉武帝双手将卫青扶起:“卫青多虑了,朕怎么会忘了诸位校尉之功呢?你既然来了,就跟朕讲讲此战的经过,朕要论功行赏。”
“是,陛下。”卫青站起身,详细的讲述了作战经过。听到卫青与伊稚斜差点决一死战时,汉武帝既惋惜,又兴奋,情不自禁问道:“如果准备充分的话,你可以击败伊稚斜吗?”
卫青沉吟半晌:“回陛下,伊稚斜此人虽足智多谋,但过于自信,且能直接指挥的兵力不超过十万,若能将其击败,匈奴将会陷入四分五裂。”
汉武帝大喜:“好,咱们汉军暂时最缺的就是长途奔袭能力,一旦解决了,匈奴何足道哉。”
几天之后,汉武帝颁下诏书,封护军都尉公孙敖为合骑侯,公孙贺为南窌侯,李蔡为乐安侯,苏建增加封邑,李沮为关内侯。
四月底,李息和张次公也回到了长安,念在李息牵制左贤王有功,汉武帝将他封为关内侯,张次公战功不显,未获封赏。
大帐之内,伊稚斜一面喝酒,一面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汉军的主帅是卫青,那他此时此刻到底在哪里?
按理来说,在攻下了右贤王部之后,卫青应该带着俘虏返回朔方,但为何直到此刻,还未看到他的行踪呢?
忽然,伊稚斜停止了喝酒,双目之中闪过一道异色,难道卫青竟然去攻打单于庭了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单于庭不仅有左贤王坐镇,周边的骑兵主力还约有五万,卫青敢去的话,绝对是有去无回。
既然不是攻打单于庭,他还能去哪里呢?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一直尾随在自己后面,准备在关键时刻予以一击。
想到这里,伊稚斜在心中暗笑:“卫青啊卫青,你果然是天纵奇才,但对我来说,还是嫩了点。”下令道:“全军准备,前往雁门。”
既然卫青的兵力都在朔方,那么雁门的防御一定很空虚,如果能趁此而入,必定大有所获。
当然,他并不是真要攻打雁门,而是想以此逼出卫青,来都来了,怎么能不交手一次呢?
正如伊稚斜所料,卫青一直跟在他的后面,大部队始终保持三十里的距离,探马则只有几里,随时能够掌握匈奴人的行踪。
当伊稚斜下令全军起行时,卫青很快得知了情报,他略加思忖,下令道:“全军出击,活捉伊稚斜!”
卫青当机立断,带着近四万人以半月形方阵向前出击,想要将伊稚斜留在此地。大战开启后,朔方塞内的苏建和李蔡也倾巢而出,意图前后夹击。
伊稚斜脸色微变,他猜到了卫青跟在后面,但没想到卫青竟这么果断,趁他尚未起行就发起了攻击。
对于伊稚斜来说,这不是一个有利的决战场地,身处朔方塞外的戈壁滩,既要面对苏建和李蔡的俯冲,还要防备卫青的背后包围。
一念及此,伊稚斜令旗一挥,将队伍摆成了箭头形,最精锐的骑兵在前,犀利的斩向卫青的半月。匈奴骑兵果然强大,很快就撕开了一道口子。
伊稚斜站在这支利箭的最中间处,大喊道:“健儿们,不要恋战,突围回到草原,那里才是我们的决战地!”
匈奴人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常年征战,草原作战经验丰富,自然明白伊稚斜的意图,纷纷跟随在前方精锐后面,火速撤离。转眼间,匈奴大部已经突围而去,只有不到两千人在突围过程中被射杀。
伊稚斜留在了队伍的最后面,对卫青喊道:“卫将军,敢否到草原深处一战?”
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粮草也已不足,卫青岂会上套,淡淡一笑:“右贤王的百万牛羊,本侯还要送回塞内,请大单于回去好好放牧吧,下次再来取。”
伊稚斜勃然大怒:“好!下次定要让你有来无回!”说完,转身拍马而去。
卫青没有追击,而是自言自语道:“果然是一代雄主。”
这时,李蔡、苏建等人都围了过来,焦急道:“敢问卫将军,为何不追击呢?”
“伊稚斜去意已决,穷追无益,若是深入,还可能被包围。此行任务已经完成,见好就收吧,匈奴人不是一战就可以解决的。”
总的来说,此次出击,汉军已经圆满的完成既定任务,扫除了右贤王部落。至于说伊稚斜,并没想过就此击败他,只不过是想摸一下他的底细。
卫青心存试探,伊稚斜何尝不是如此呢?他已经失了先机,能够全身而归,已是万幸,决战时机尚未到来,不急于一时。
回到朔方郡,卫青先派快马将捷报传至长安,然后就地休整,等待汉武帝的指令。
俘虏的一万五千余名匈奴人已经编入筑城的行列,可以加快朔方城的进度。缴获的百万头牛羊更是大笔财富,大部分分给了朔方郡的农民,小部分犒劳了远征的将士。一连多日,朔方大营内酒肉飘香,欢声笑语,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几天之后,汉武帝的使臣从长安而来,带着大将军印信,当着全体将士的面,拜卫青为大将军,统帅全体汉军。一时间,“大将军威武”之声响彻朔方。
三月底,将朔方的防务安顿好之后,卫青率领诸位将领班师。四月初五,卫青等回到了长安,受到了长安百姓的热情迎接。
还未来得及入宫觐见,汉武帝的诏书再次送到了蓝田大营,加封卫青食邑八千七百户,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都封为列侯。
手捧诏书,卫青心惊不已,当即入宫。看到卫青,汉武帝大喜不已,拉着他的手,连声道:“你看,你连甲胄都没来得及换,何必这么着急入宫呢?”
卫青跪地道:“臣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
“你立下大功,受赏理所应当,无需过谦。”汉武帝笑道。
“启禀陛下,臣此次出征侥幸获胜,首先是陛下的英明决策,其次是诸位校尉拼死得来的,臣不敢贪天之功。陛下已经增加了臣的封邑,臣的儿子尚在襁褓之中,并无尺寸之功,却被封为列侯,臣窃以为不妥,恐伤将士之心。”
汉武帝双手将卫青扶起:“卫青多虑了,朕怎么会忘了诸位校尉之功呢?你既然来了,就跟朕讲讲此战的经过,朕要论功行赏。”
“是,陛下。”卫青站起身,详细的讲述了作战经过。听到卫青与伊稚斜差点决一死战时,汉武帝既惋惜,又兴奋,情不自禁问道:“如果准备充分的话,你可以击败伊稚斜吗?”
卫青沉吟半晌:“回陛下,伊稚斜此人虽足智多谋,但过于自信,且能直接指挥的兵力不超过十万,若能将其击败,匈奴将会陷入四分五裂。”
汉武帝大喜:“好,咱们汉军暂时最缺的就是长途奔袭能力,一旦解决了,匈奴何足道哉。”
几天之后,汉武帝颁下诏书,封护军都尉公孙敖为合骑侯,公孙贺为南窌侯,李蔡为乐安侯,苏建增加封邑,李沮为关内侯。
四月底,李息和张次公也回到了长安,念在李息牵制左贤王有功,汉武帝将他封为关内侯,张次公战功不显,未获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