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明快马加鞭的赶回长安,是为了海军的事。尽管道目前为止,还没有裁撤海军的消息,但根据现在的各种情形,也不难看出朝中有了这个打算。
他必须尽快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者,才能影响到朝中对海军的决策。
但是在此之前,他先要了解到各方势力对海军的态度。
“军中现在到底作何打算?”赵启明朝李敢问道:“是不是已经在商议裁撤海军了?”
李敢现在军职是胡骑营的校尉,尽管还没有参与军中决策的地步,但是军中那些老将去哪都带着他,他能掌握的消息自然也能反映出军中的态度。
“师兄果然是在担心海军。”李敢想了想,然后朝赵启明道:“当初有很多老将支持海军的发展,尽管现在钱粮紧张,军中已经无力再承担海军的开支,很多老将的态度都有所动摇,但是有颍川侯等人在,他们便不会主动裁撤海军,除非这是朝中的意思。”
李敢的话说的很明白,军中对海军的态度还是支持的,但如果朝中施加压力,军中也只能奉命行事。
这对赵启明是个好消息,但军中的意见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想到这里,他朝灌英道:“你在陛下身边当差,应该知道朝中对海军的态度吧?”
灌英自斟自饮,颇有些事不关己的姿态,但他的性格本就是如此,只是看上去不是很在意,其实心里还是想帮着赵启明的。
“启明兄应该很清楚,发展海军的花费吧?”灌英笑道:“造价昂贵的铜炮就不用说了,现在连北军也只有九门,海军的战船都还没造出来,武库就往江都送去了两门,这可让很多军中的将领都眼红不已。”
听到这话,李敢很没立场的点了点头。
北军的九门火炮都在火炮营,为了不受制于人,李敢早就打算让胡骑营也装备火炮,哪怕只是一门,但这件事跟军中说了多次,至今也没有下文。即便是为人谦和的李敢,对这件事也颇有微词。
“听说为了这些火炮,海军还有自己的军工作坊,自己给自己造弹丸。”灌英笑看着赵启明:“造弹丸是要成本的,养那些工匠也要花钱,这还只是应付日常的训练,正要到了作战的时候,成本恐怕还会更高。不过这些还都是些小钱,也可以不去提它。”
“别阴阳怪气了。”赵启明拿起酒来喝:“你其实想说的是战船吧?”
“启明兄果然是知道的。”灌英拿起筷子吃菜:“海军的军费超过了胡骑营,这在朝堂之中曾引起轩然大波,但更让那些官员惊掉了下巴的,是建造战船的成本。仅仅是一艘战船的造价,就能顶的上胡骑营所有的战马,然而海军有一艘战船还不够,今年还要接着造。”
灌英说这话时,李敢和奴儿都没有说话,赵启明也沉默了下来。
李敢和奴儿身在长安城,自然已经听说了海军的军费问题,赵启明尽管不知道准确的数目,但是连财大气粗的少府,也能为了海军的战船而头疼,也就可想而知建造战船的成本了。
“对匈奴连年征战,国库还说不上空虚,但的确已经开始吃老本了。这还多亏了高祖开国至今,历代先帝存下来的家底。如此情形之下,有限的军资应该就更应该用在对匈奴作战的北方。”说到这里,灌英看了眼赵启明:“这便是朝中的意思。”
灌英的话代表了朝中的意见。
对海军来说,朝中的消极态度,可能预示着裁撤海军的最终决策,但类似的哈静安公主已经跟赵启明说过,对此他也早有了心理准备。
“关内侯如何看待海军?”赵启明朝奴儿问。
李敢和灌英也都看着奴儿,等待这他的答案。
卫氏的崛起有目共睹,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卫家在朝政和军中的影响力,更何况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亲密,卫青的态度可能影响到汉武帝的决策,所以在各方势力之中,卫青对海军的态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内侯一直关注海军的动向。”奴儿没有动筷子,也没有喝酒,仿佛就是在等着赵启明问话。不过即便是私人的场合,他也尽量避免用亲属关系来称呼卫青:“但是据学生所知,关内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对海军有任何表态。”
听到这话,赵启明有些失望。
其实到现在为止他还没见过卫青,更别说是对这个人的了解。史书上说卫青是精通作战的名将,但这不代表卫青能够具备发展海军的长远目光,在奴儿回答问题之前,赵启明根本就猜不透卫青对海军的态度。
不表态,就是没有明确支持。
但是这也总好过对海军的发展提出反对。
赵启明整理好情绪,然后道:“军中和朝野的意思我已经知道了,现在海军的处境艰难,你们应该也很清楚。离开江都时我答应过周福,要帮他在保住海军,现在形势不容乐观,我可能要你们鼎力相助,才能设法保住海军。”
听到这话,奴儿点头道:“关内侯方面学生可以去游说,希望能帮得上老师。”
李敢也朝赵启明道:“军中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我所能做的其实有限,但只要朝中没有施加压力,军中支持海军的态度就不会动摇。”
眼看着奴儿和李敢都已经表态了,灌英却若无其事的吃着菜:“关内侯老持稳重,尤其是在还没有站住脚跟的现在,就算他愿意出面支持海军,陛下也不会让他贸然表态。军中就更不用说了,那些老将再怎么支持海军,也还要奉命行事,你们所能做的其实很有限。”
“那就要指望你了。”赵启明看着灌英。
“我能做的就更有限了。”灌英放下筷子,煞有其事的叹息道:“我不是外朝的官员,没有参与决策之权,只有当陛下问起海军才能有这个机会谏言,可即便如此也不如外朝官员的意见管用。”
“我不是让你去跟陛下谏言。”赵启明道:“你在长安城的人脉最广,我想然跟你能把船厂的所有股东召集起来,到时候跟我亲自宴请,这你总是能够办到的吧?”
“请股东吃饭?”灌英有些莫名其妙,但很快他就想明白了,然后有些惊奇的看着赵启明:“启明兄这是听了哪位高人的指点,竟然能想到这个办法?”
“这叫曲线救国。”赵启明当然不能告诉灌英,这是静安公主的主意:“这个忙你能帮不?”
“帮是肯定要帮的,但是要花些时间,把人都凑齐了才好说话。”灌英嬉皮笑脸的拿起酒:“启明兄先等消息,趁这个机会和嫂夫人多相处,可别为了保全海军,就冷落了娇妻。”
他必须尽快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者,才能影响到朝中对海军的决策。
但是在此之前,他先要了解到各方势力对海军的态度。
“军中现在到底作何打算?”赵启明朝李敢问道:“是不是已经在商议裁撤海军了?”
李敢现在军职是胡骑营的校尉,尽管还没有参与军中决策的地步,但是军中那些老将去哪都带着他,他能掌握的消息自然也能反映出军中的态度。
“师兄果然是在担心海军。”李敢想了想,然后朝赵启明道:“当初有很多老将支持海军的发展,尽管现在钱粮紧张,军中已经无力再承担海军的开支,很多老将的态度都有所动摇,但是有颍川侯等人在,他们便不会主动裁撤海军,除非这是朝中的意思。”
李敢的话说的很明白,军中对海军的态度还是支持的,但如果朝中施加压力,军中也只能奉命行事。
这对赵启明是个好消息,但军中的意见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想到这里,他朝灌英道:“你在陛下身边当差,应该知道朝中对海军的态度吧?”
灌英自斟自饮,颇有些事不关己的姿态,但他的性格本就是如此,只是看上去不是很在意,其实心里还是想帮着赵启明的。
“启明兄应该很清楚,发展海军的花费吧?”灌英笑道:“造价昂贵的铜炮就不用说了,现在连北军也只有九门,海军的战船都还没造出来,武库就往江都送去了两门,这可让很多军中的将领都眼红不已。”
听到这话,李敢很没立场的点了点头。
北军的九门火炮都在火炮营,为了不受制于人,李敢早就打算让胡骑营也装备火炮,哪怕只是一门,但这件事跟军中说了多次,至今也没有下文。即便是为人谦和的李敢,对这件事也颇有微词。
“听说为了这些火炮,海军还有自己的军工作坊,自己给自己造弹丸。”灌英笑看着赵启明:“造弹丸是要成本的,养那些工匠也要花钱,这还只是应付日常的训练,正要到了作战的时候,成本恐怕还会更高。不过这些还都是些小钱,也可以不去提它。”
“别阴阳怪气了。”赵启明拿起酒来喝:“你其实想说的是战船吧?”
“启明兄果然是知道的。”灌英拿起筷子吃菜:“海军的军费超过了胡骑营,这在朝堂之中曾引起轩然大波,但更让那些官员惊掉了下巴的,是建造战船的成本。仅仅是一艘战船的造价,就能顶的上胡骑营所有的战马,然而海军有一艘战船还不够,今年还要接着造。”
灌英说这话时,李敢和奴儿都没有说话,赵启明也沉默了下来。
李敢和奴儿身在长安城,自然已经听说了海军的军费问题,赵启明尽管不知道准确的数目,但是连财大气粗的少府,也能为了海军的战船而头疼,也就可想而知建造战船的成本了。
“对匈奴连年征战,国库还说不上空虚,但的确已经开始吃老本了。这还多亏了高祖开国至今,历代先帝存下来的家底。如此情形之下,有限的军资应该就更应该用在对匈奴作战的北方。”说到这里,灌英看了眼赵启明:“这便是朝中的意思。”
灌英的话代表了朝中的意见。
对海军来说,朝中的消极态度,可能预示着裁撤海军的最终决策,但类似的哈静安公主已经跟赵启明说过,对此他也早有了心理准备。
“关内侯如何看待海军?”赵启明朝奴儿问。
李敢和灌英也都看着奴儿,等待这他的答案。
卫氏的崛起有目共睹,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卫家在朝政和军中的影响力,更何况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亲密,卫青的态度可能影响到汉武帝的决策,所以在各方势力之中,卫青对海军的态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内侯一直关注海军的动向。”奴儿没有动筷子,也没有喝酒,仿佛就是在等着赵启明问话。不过即便是私人的场合,他也尽量避免用亲属关系来称呼卫青:“但是据学生所知,关内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对海军有任何表态。”
听到这话,赵启明有些失望。
其实到现在为止他还没见过卫青,更别说是对这个人的了解。史书上说卫青是精通作战的名将,但这不代表卫青能够具备发展海军的长远目光,在奴儿回答问题之前,赵启明根本就猜不透卫青对海军的态度。
不表态,就是没有明确支持。
但是这也总好过对海军的发展提出反对。
赵启明整理好情绪,然后道:“军中和朝野的意思我已经知道了,现在海军的处境艰难,你们应该也很清楚。离开江都时我答应过周福,要帮他在保住海军,现在形势不容乐观,我可能要你们鼎力相助,才能设法保住海军。”
听到这话,奴儿点头道:“关内侯方面学生可以去游说,希望能帮得上老师。”
李敢也朝赵启明道:“军中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我所能做的其实有限,但只要朝中没有施加压力,军中支持海军的态度就不会动摇。”
眼看着奴儿和李敢都已经表态了,灌英却若无其事的吃着菜:“关内侯老持稳重,尤其是在还没有站住脚跟的现在,就算他愿意出面支持海军,陛下也不会让他贸然表态。军中就更不用说了,那些老将再怎么支持海军,也还要奉命行事,你们所能做的其实很有限。”
“那就要指望你了。”赵启明看着灌英。
“我能做的就更有限了。”灌英放下筷子,煞有其事的叹息道:“我不是外朝的官员,没有参与决策之权,只有当陛下问起海军才能有这个机会谏言,可即便如此也不如外朝官员的意见管用。”
“我不是让你去跟陛下谏言。”赵启明道:“你在长安城的人脉最广,我想然跟你能把船厂的所有股东召集起来,到时候跟我亲自宴请,这你总是能够办到的吧?”
“请股东吃饭?”灌英有些莫名其妙,但很快他就想明白了,然后有些惊奇的看着赵启明:“启明兄这是听了哪位高人的指点,竟然能想到这个办法?”
“这叫曲线救国。”赵启明当然不能告诉灌英,这是静安公主的主意:“这个忙你能帮不?”
“帮是肯定要帮的,但是要花些时间,把人都凑齐了才好说话。”灌英嬉皮笑脸的拿起酒:“启明兄先等消息,趁这个机会和嫂夫人多相处,可别为了保全海军,就冷落了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