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对四海总督府这次对葡萄牙战争的奖赏已经下来了,虽然兵部敢于隐瞒西北和辽东的边军军功,但是却不敢对四海总督府的战功有任何隐瞒,毕竟有周重在京城里坐镇,他是绝对不允许自己手下的战功得不到奖赏的,甚至所有与海上有关的奏折和政令,都需要通过周重之手,才能上报或下达,这是正德特意授予给他的权力。
赵王府书房内的周重认真的阅读了一下兵部对神周等人的封赏,然后又对照了一下王守仁上报的有功之人名单,发现并没有遗漏后,这才放下心来,批阅了一下放到一边,等到明天就让人飞速的送到南洋去。
这已经是今天最后的一份公文,只见周重放下笔揉了揉脑袋,然后站起来推开窗子看了看,发现外面已经是月上中天,估计瑾萱她们都已经入睡了,本来他还答应要给夏夏讲睡前故事的,可是现在看来,只能又一次的失信于女儿了。
想到这里,周重也不禁叹了口气,本来他是不用这么忙碌的,但是这段时间他的那位好哥哥正德越发的不像话了,不但每天和江彬那些人搅在一起,而且也不知道是听信了江彬的话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把朝堂上的一些政务都给交给他处理,结果使得周重每天都要忙上一整天,根本没时间进宫却见正德,自然也不能打扰到正德与江彬等人的游玩。
另外更加过分的是,在上次的朝会之时,正德再次一本正经的坐到龙椅上。然后向所有大臣宣布。他决定去京城西北方向的宣府巡视一番。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下面的大臣们都是疯狂的反对,甚至不少御史更是脱掉纱帽,请求正德打消这个念头,否则他们将集体辞官。
对于下面大臣们的反对,正德也早有预料,其实他这次之所以公开提出来,就是想试一试大臣们的反应。现在看到了这么多的大臣反对后,他也没有坚持,直接宣布散朝,不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正德却让江彬在暗中积极活动,联络了不少没骨头的大臣改变风向,让他们支持正德巡视边关的相法。
一个月后,正德再次在朝堂上提出出巡的事,结果再次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可是这次江彬联络的那批大臣终于起了作用。他们开始公开支持正德的这一决定,而且正德也是积极配合这些人。结果一时间竟然使得朝堂上对这件事争议不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身为内阁首辅的李东阳现在病重,据说现在已经无法下床,每天都是昏迷不醒,根本无法理会朝政。而李东阳的病重,使得内阁和朝堂上都有些不稳,这也是正德能够趁虚而入的原因之一。
李东阳倒下了,按说内阁首辅之职应该由杨廷和接任,但是杨廷和毕竟有些年轻,威望与资历都不足以压服众人,所以别说是朝堂上的大臣了,连内阁里都有人不太服气,毕竟他们也对首辅之职有着自己的想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支持正德出巡的众大臣中,领头的一人正是兵部尚书王琼,说起这个王琼,此人算是大明少有的能臣,历史上他与于谦、张居正并列为明朝三重臣。
王琼最主要的功绩有三,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加强西北边防,现在宁王还没有谋反,所以王琼的第二桩功劳还没有实现,但是第一和第三条功劳他已经完成,都是实打实的功劳,可以说他能够坐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正是靠着他的功劳,而且王琼还有识人之能,现在担任四海总督的王守仁,最开始就是受到王琼的看重,当初他本想让王守仁在南方历练几年,然后就重用王守仁,可是没想到被周重抢了先。
不过相对于王琼的功绩,他本人的操守却不怎么样,这也是他虽然与于谦、张居正的功绩相并列,但却没有他们名气大的主要原因,毕竟一个私德有亏的人,史官也不会对他大书物书,特别是王琼还犯了文官们的忌讳。
王琼是一位能臣,同时他也是正德的宠臣,这个宠臣的名声可不太好,这也是以前周重不喜欢让别人认为自己是正德宠臣的原因,因为在大明一朝,宠臣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这个宠臣很可能与皇帝有着某种关系,比如像王琼,据说他与正德就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关系,甚至有次王琼头戴罛刺亵衣,潜入豹房,与正德通宵狎饮,第二天早上离开时,正好被人撞到,结果这件事被后人记录到了《万历野获编》里面传到了后世。
另外王琼在朝堂上也一向喜欢附和正德,这使得他在官场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再加上他又是山西人,也就是北方的官员,一向被南方的官员排斥,否则以他的政绩,早就被李东阳召入内阁了,不过也正是王琼一直没能进入内阁,所以他与李东阳等人也一向不和,这次对于正德出巡的事,他也是再次与杨廷和等人唱起了反调。
之前焦芳从朝堂上离开后,在北方人出身的官员中,就要数王琼的官职最高,影响力也最大,所以王琼在支持正德出巡的事上表态后,朝堂上那些占据着弱势的北方官员几乎一边倒的支持正德出巡,毕竟南北双方官员之间的争斗,其实已经接近明末的党争,一切都是以打击对方为主,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不考虑事情的后果。
王琼带领的北方官员团体,再加上江彬笼络在一批南方官员,这些人就成为支持正德出巡的主要力量,虽然他们的人数比反对派的要少,但因为朝堂有正德的支持,所以双方为此争斗不休,到现在已经吵了足足有两个月了,却还是没能争出个高下来。
对于正德出巡的事,周重他本人是持反对意见的,毕竟现在大明日渐稳定,北方边军经过更换新式武器,以及军队的学员陆续补充过去后,使得边军的战斗力大增,再加上他的努力,使得兵部也不敢像以前那样隐瞒边军的功劳,有了军功的刺激,使得边军的士气大增,根本不需要正德去巡视。
不过周重虽然反对,他却不好对这件事发表任何看法,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若是正德离开京城,那么他肯定就是监国,而且万一正德有什么意外的话,那他就是大明下一任的皇帝,所以为了避嫌,周重只能埋头呆在家里,对于朝堂上的不管不问,一心只处理大明海域上发生的事情。
想到这里,站在窗前的周重也不禁叹了口气,本来若是正德只是单纯的去宣府巡视,那么也没有什么,但是正德肯定会带着江彬那些外四军前去,如此一来,正德肯定会对江彬更加的宠信,再加上正德从小生活在宫中,根本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宣府虽然不比江南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万一正德沉迷其中,恐怕日后会真的被江彬蒙蔽了。
就在周重想着心事之时,忽然他背后的书房门一开,然后只见瑾萱端着盘子走进来,见到周重转过身时,微微一笑道:“夫君,夜深了,我给你熬了些莲子粥,喝了快点休息吧!”
看着温柔贤淑的瑾萱,周重也不禁走过去扶住瑾萱爱怜的道:“怎么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刚才我已经睡了一觉了,想到夫君现在还在忙于政务,所以就起来熬了些粥,你快趁热喝了吧!”瑾萱轻轻的把托盘放下,又让周重坐下来,边给他盛粥边道。
周重这时也的确感觉有些饿了,当下接过瑾萱递来的碗,几口把里面的莲子粥喝光。瑾萱看到丈夫喝的香甜,当下也是抿嘴一笑,又给他盛了一碗,结果周重一连喝了三碗,却还感觉只是半饱,这也不怪周重能吃,而是瑾萱拿的碗太小了,说起来王府里什么事情都有规矩,甚至连周重用什么样的碗都有规定,这样的小碗就是周重吃饱时的制式装备,据说是为了防备他暴饮暴食。
“好了,晚上不要吃那么多,否则容易发胖的,以夫君的年纪,若是胖了就不好再减下去了!”瑾萱知道周重没有吃饱,但却不肯让他再吃了,毕竟现在都半夜了,睡觉前吃太多东西不但不好消化,而且还容易发胖。
“嘿嘿,能吃是福,发胖有什么,大不了明天早上多锻炼一会,吃再多也不怕发胖!”周重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却也没再吃,然后帮着瑾萱把东西收拾了一下,让侍女送下去后,两人这才准备回房休息。
不过就在周重和瑾萱刚走出书房时,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身肥肉的徐管家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手上拿着一封书信道:“王爷,外面有人送来一封书信,而且也不说是谁送来的,只说让老仆亲自呈交给您。”
赵王府书房内的周重认真的阅读了一下兵部对神周等人的封赏,然后又对照了一下王守仁上报的有功之人名单,发现并没有遗漏后,这才放下心来,批阅了一下放到一边,等到明天就让人飞速的送到南洋去。
这已经是今天最后的一份公文,只见周重放下笔揉了揉脑袋,然后站起来推开窗子看了看,发现外面已经是月上中天,估计瑾萱她们都已经入睡了,本来他还答应要给夏夏讲睡前故事的,可是现在看来,只能又一次的失信于女儿了。
想到这里,周重也不禁叹了口气,本来他是不用这么忙碌的,但是这段时间他的那位好哥哥正德越发的不像话了,不但每天和江彬那些人搅在一起,而且也不知道是听信了江彬的话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把朝堂上的一些政务都给交给他处理,结果使得周重每天都要忙上一整天,根本没时间进宫却见正德,自然也不能打扰到正德与江彬等人的游玩。
另外更加过分的是,在上次的朝会之时,正德再次一本正经的坐到龙椅上。然后向所有大臣宣布。他决定去京城西北方向的宣府巡视一番。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下面的大臣们都是疯狂的反对,甚至不少御史更是脱掉纱帽,请求正德打消这个念头,否则他们将集体辞官。
对于下面大臣们的反对,正德也早有预料,其实他这次之所以公开提出来,就是想试一试大臣们的反应。现在看到了这么多的大臣反对后,他也没有坚持,直接宣布散朝,不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正德却让江彬在暗中积极活动,联络了不少没骨头的大臣改变风向,让他们支持正德巡视边关的相法。
一个月后,正德再次在朝堂上提出出巡的事,结果再次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可是这次江彬联络的那批大臣终于起了作用。他们开始公开支持正德的这一决定,而且正德也是积极配合这些人。结果一时间竟然使得朝堂上对这件事争议不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身为内阁首辅的李东阳现在病重,据说现在已经无法下床,每天都是昏迷不醒,根本无法理会朝政。而李东阳的病重,使得内阁和朝堂上都有些不稳,这也是正德能够趁虚而入的原因之一。
李东阳倒下了,按说内阁首辅之职应该由杨廷和接任,但是杨廷和毕竟有些年轻,威望与资历都不足以压服众人,所以别说是朝堂上的大臣了,连内阁里都有人不太服气,毕竟他们也对首辅之职有着自己的想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支持正德出巡的众大臣中,领头的一人正是兵部尚书王琼,说起这个王琼,此人算是大明少有的能臣,历史上他与于谦、张居正并列为明朝三重臣。
王琼最主要的功绩有三,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加强西北边防,现在宁王还没有谋反,所以王琼的第二桩功劳还没有实现,但是第一和第三条功劳他已经完成,都是实打实的功劳,可以说他能够坐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正是靠着他的功劳,而且王琼还有识人之能,现在担任四海总督的王守仁,最开始就是受到王琼的看重,当初他本想让王守仁在南方历练几年,然后就重用王守仁,可是没想到被周重抢了先。
不过相对于王琼的功绩,他本人的操守却不怎么样,这也是他虽然与于谦、张居正的功绩相并列,但却没有他们名气大的主要原因,毕竟一个私德有亏的人,史官也不会对他大书物书,特别是王琼还犯了文官们的忌讳。
王琼是一位能臣,同时他也是正德的宠臣,这个宠臣的名声可不太好,这也是以前周重不喜欢让别人认为自己是正德宠臣的原因,因为在大明一朝,宠臣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这个宠臣很可能与皇帝有着某种关系,比如像王琼,据说他与正德就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关系,甚至有次王琼头戴罛刺亵衣,潜入豹房,与正德通宵狎饮,第二天早上离开时,正好被人撞到,结果这件事被后人记录到了《万历野获编》里面传到了后世。
另外王琼在朝堂上也一向喜欢附和正德,这使得他在官场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再加上他又是山西人,也就是北方的官员,一向被南方的官员排斥,否则以他的政绩,早就被李东阳召入内阁了,不过也正是王琼一直没能进入内阁,所以他与李东阳等人也一向不和,这次对于正德出巡的事,他也是再次与杨廷和等人唱起了反调。
之前焦芳从朝堂上离开后,在北方人出身的官员中,就要数王琼的官职最高,影响力也最大,所以王琼在支持正德出巡的事上表态后,朝堂上那些占据着弱势的北方官员几乎一边倒的支持正德出巡,毕竟南北双方官员之间的争斗,其实已经接近明末的党争,一切都是以打击对方为主,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不考虑事情的后果。
王琼带领的北方官员团体,再加上江彬笼络在一批南方官员,这些人就成为支持正德出巡的主要力量,虽然他们的人数比反对派的要少,但因为朝堂有正德的支持,所以双方为此争斗不休,到现在已经吵了足足有两个月了,却还是没能争出个高下来。
对于正德出巡的事,周重他本人是持反对意见的,毕竟现在大明日渐稳定,北方边军经过更换新式武器,以及军队的学员陆续补充过去后,使得边军的战斗力大增,再加上他的努力,使得兵部也不敢像以前那样隐瞒边军的功劳,有了军功的刺激,使得边军的士气大增,根本不需要正德去巡视。
不过周重虽然反对,他却不好对这件事发表任何看法,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若是正德离开京城,那么他肯定就是监国,而且万一正德有什么意外的话,那他就是大明下一任的皇帝,所以为了避嫌,周重只能埋头呆在家里,对于朝堂上的不管不问,一心只处理大明海域上发生的事情。
想到这里,站在窗前的周重也不禁叹了口气,本来若是正德只是单纯的去宣府巡视,那么也没有什么,但是正德肯定会带着江彬那些外四军前去,如此一来,正德肯定会对江彬更加的宠信,再加上正德从小生活在宫中,根本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宣府虽然不比江南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万一正德沉迷其中,恐怕日后会真的被江彬蒙蔽了。
就在周重想着心事之时,忽然他背后的书房门一开,然后只见瑾萱端着盘子走进来,见到周重转过身时,微微一笑道:“夫君,夜深了,我给你熬了些莲子粥,喝了快点休息吧!”
看着温柔贤淑的瑾萱,周重也不禁走过去扶住瑾萱爱怜的道:“怎么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刚才我已经睡了一觉了,想到夫君现在还在忙于政务,所以就起来熬了些粥,你快趁热喝了吧!”瑾萱轻轻的把托盘放下,又让周重坐下来,边给他盛粥边道。
周重这时也的确感觉有些饿了,当下接过瑾萱递来的碗,几口把里面的莲子粥喝光。瑾萱看到丈夫喝的香甜,当下也是抿嘴一笑,又给他盛了一碗,结果周重一连喝了三碗,却还感觉只是半饱,这也不怪周重能吃,而是瑾萱拿的碗太小了,说起来王府里什么事情都有规矩,甚至连周重用什么样的碗都有规定,这样的小碗就是周重吃饱时的制式装备,据说是为了防备他暴饮暴食。
“好了,晚上不要吃那么多,否则容易发胖的,以夫君的年纪,若是胖了就不好再减下去了!”瑾萱知道周重没有吃饱,但却不肯让他再吃了,毕竟现在都半夜了,睡觉前吃太多东西不但不好消化,而且还容易发胖。
“嘿嘿,能吃是福,发胖有什么,大不了明天早上多锻炼一会,吃再多也不怕发胖!”周重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却也没再吃,然后帮着瑾萱把东西收拾了一下,让侍女送下去后,两人这才准备回房休息。
不过就在周重和瑾萱刚走出书房时,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身肥肉的徐管家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手上拿着一封书信道:“王爷,外面有人送来一封书信,而且也不说是谁送来的,只说让老仆亲自呈交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