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不愧号称是儒家四圣之一,目光之长远准确远超常人,竟然一下子就看到了松江府,也就是后世的上海的发展潜力,并且还提议将松江府做为四海总督府的治所,这样一来,总督府的所有活动都在朝廷的监视之下,也能减少朝廷,特别是皇帝陛下的猜疑。
对于王守仁的这个提议,周重也是十分的赞同,另外他本来就是松江府人,在那里有不少的知交好友,特别是谢灵芸一家在松江府还拥有不小的影响力,所以若是能将治所迁到那里,对周重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想到这里,周重也是极为高兴,当下与王守仁开始商讨起将治所迁到松江府的具体细节,他对松江府可是充满了信心,甚至已经可以预先看到在那片长江出海口上,一座繁荣兴盛的巨大港口城市正在飞速的崛起。
另外更让周重高兴的是,王守仁竟然主动向他提出警示,这说明对方已经开始真心的在帮助自己完成大明的海上布局,这对于周重为说,简直是如虎添翼,相信有了王守仁这样的大圣人帮助,大明完成海上布局将指日可待。
将治所迁到松江府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不过这还需要周重召集焦芳和张彩他们详细商议,所以周重与王守仁也仅仅只是讨论了一下大局,接下来只见王守仁话题一转,面带笑容的道:“总督大人,你招收那些读书人进入南洋舰队,的确是一件好事。另外大人还提出要建立一所专门为舰队培养海军人才的学习之所。每年都向外招募学员。虽然下官还不清楚这个学习之所的培养流程,但总觉得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知总督大人可否详细解说一下,也好让下官先睹为快?”
王守仁本来就是个知兵的人,不但从小熟读兵书,而且还在兵部任职了好长一段时间,所以他对于军事方面也有着不小的兴趣,甚至若有机会的话。他也希望可以带领总督府的舰队扬威于海外,只可惜总督府与别处不同,这里带兵的都是武将,最多派个监军,却从来不需要文官做牵制,所以他恐怕很难在总督府找到带兵的机会。
周重就知道王守仁会对自己这个军校的计划感兴趣,而且这座军校也需要有人来负责,眼前这个王守仁就是个极佳的人选,因此只见周重听完笑了笑,转身从书架上拿出一叠纸张。上面是他对军校的一些构想,然后铺在桌子上清咳一声。这才对王守仁做了一个详细的解说。
“伯安兄,我准备在总督府中成立一所军事学院,或者称其为军校,这所军校与我大明那些教授四书五经的书院不同,因为它是一所给武人建造的学院,军校里只会传授兵书韬略,另外还会朝廷军事化管理,让这里的学生提前适应军队的生活,可以说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日后都会成为大明军队中的中高级将官。”
周重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另外这里的学生从一开始就会接受忠君爱国的教育,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大明军队的忠诚度,只要朝廷再稍做防范,就不必担心军队会被某些野心勃勃之辈控制,甚至可以说,只要朝廷控制了军校,就相当于控制了大明的军队!”
大明和前宋一样,对于武人都是采取压制的态度,特别是在土木堡之战后,大明勋贵的精华损失殆尽,再也无力与文官争夺朝堂上的控制权,结果整个大明就成为了文官的天下,武将的地位再次降到了最低点,甚至比宋朝还不如,毕竟宋朝的武将还可能进入朝堂参与朝政,但是明朝的武将却彻底的失去了政治上的影响力,甚至连军队的控制力也正在逐步丧失。
比如大明就流行文官带兵,天知道那些文官是怎么想的,竟然连武将最后的一块自留地都给夺了过去,相比之下,宋朝的武将至少还可以单独带兵,甚至还出过不少名将,但是再看看明朝,除了明初那些开国大将外,之后也只有一个戚继光可以称之为名将,但这个名将却还是靠着张居正这个文官的庇护才能一展抱负,由此可知大明的将军是多么的可怜。
也正是武将的地位极其低下,甚至一个武将在见到比他低两级的文官时,都会感觉矮上一头,就算是在领兵作战之时,他们依然处处受到文官们的节制。
比如周重手下的神瑛可谓是大明的一员老将,他大半辈子都是在文官们的压制下带兵,最后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泾阳伯的爵位,却还差点被文官们给搞死,幸好他遇到了周重,最后甚至连京营都不愿意呆,而是不顾年近古稀来到总督府带兵,甚至现在都呆在马六甲不愿意回来,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周重手下干活十分自由,不受处处受制于文官,这让他再次找到了武将的尊严,所以哪怕在南洋吃苦,他也不愿意去北京担任京营的将官。
周重早就看到了大明武将的尴尬地位,不过他也知道,这种情况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同样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甚至就算是正德,他也对这种情况无能为力,毕竟现在文官集团已经完全控制了大明的上上下下,正德也需要借助文官们的力量统治自己的国家,所以他不敢也不能改变这种情况。
周重之所以开办军校,其实也有想要改变大明武将地位低下的问题,在初期可能还显露不出效果,但是周重相信随着这些军校学生慢慢的占据军队的中上层,到时这些人就会结成一个天然的联盟,文臣们想要像以前那样任意的揉捏武将,也将变得十分困难,甚至可能还会引来武将们的反击,到时根本不用别人做什么,这些联合起来的武将就会一点点的改变自己的处境。
不过对于上面这些改变武将地位的想法,周重却没有当面告诉王守仁,毕竟对方也属于文官,不过看对方似笑非笑的样子,周重估计这位大圣人恐怕已经猜到了这一层,只是他也并没有说破,想必王守仁也清楚的知道,一味的打压武将,对于大明并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借着军校来提高一些武将的地位。
“总督大人开办军校,的确是个高明无比的招数,相信有了军校之后,我大明必定拥有无数的良将,只是这件事恐怕并不容易,很可能会引来内阁的反对,而且军校也实在太特殊,恐怕也不是我们一个总督府可以掌握的东西,不知总督大人对此可有何办法解决?”王守仁笑呵呵的道,其实他问出的这两个问题,自己都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只不过他需要亲耳听周重讲出来。
“伯安兄放心,我也知道军校虽好,但却不是我们总督府可以掌控的,所以我已经向陛下上了奏折,希望由他出任军校的校长,说起来陛下最喜欢军伍之事,而且又是熟读兵书,现在由陛下担任军校校长一职,最是合适不过,至于内阁会有人反对,那就是陛下这个校长的事,相信陛下会处理好的!”周重很是无奈的道。
他以前很喜欢和聪明人谈话,因为他觉得和聪明谈话十分容易,有些事情不需要他明白的说出来,对方就会领悟自己的意思,而且之后也办的很好,但是现在他第一次发现,如此谈话对象太过聪明的话,那么整个谈话过程就会显得有些无趣,比如像现在他和王守仁的这场谈话,他就觉得十分无聊,因为他发现自己无论说什么,王守仁好像都能猜到接下来的谈话内容,这让他有一种挫败感。
听到周重让正德皇帝担任军校校长的话,王守仁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以他的智慧,自然能够看出来军校出现所带来的巨大意义,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日后军校就是大明控制武将最有力的手段,甚至从军校出来的人,也肯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得到重用,因为这些人都是天子门生,是陛下最信任的人,有他们在,陛下对军校的掌控也就更加有力了。
接下来王守仁又询问一些关于军校的详细情况,毕竟他对这个新生事物也十分的好奇,自然也很想知道这座军校是如何运作的,甚至若有可能的话,他也很想在军校中担任一个职务,对于这件事,周重也十分赞同,正德虽然可以做校长,但那只是名义上的,军校还需要一个真正的管理者,而周重觉得王守仁就十分适合这个职位。
王守仁听到周重希望由自己来直接管理军校,考虑了片刻后就点头同意了,要知道这座军校的校长可是正德,若是他能够代表正德来管理军校,这对于任何官员来说,都是一件十分有诱惑力的事,因为这代表着他们日后能与皇帝陛下多多接触,为自己的仕途扫平一些障碍。当然王守仁对此并不怎么在乎,他在乎的是军校对大明的意义,能够亲手打造这座影响大明未来走向的军校,这才是对王守仁最大的诱惑。
对于王守仁的这个提议,周重也是十分的赞同,另外他本来就是松江府人,在那里有不少的知交好友,特别是谢灵芸一家在松江府还拥有不小的影响力,所以若是能将治所迁到那里,对周重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想到这里,周重也是极为高兴,当下与王守仁开始商讨起将治所迁到松江府的具体细节,他对松江府可是充满了信心,甚至已经可以预先看到在那片长江出海口上,一座繁荣兴盛的巨大港口城市正在飞速的崛起。
另外更让周重高兴的是,王守仁竟然主动向他提出警示,这说明对方已经开始真心的在帮助自己完成大明的海上布局,这对于周重为说,简直是如虎添翼,相信有了王守仁这样的大圣人帮助,大明完成海上布局将指日可待。
将治所迁到松江府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不过这还需要周重召集焦芳和张彩他们详细商议,所以周重与王守仁也仅仅只是讨论了一下大局,接下来只见王守仁话题一转,面带笑容的道:“总督大人,你招收那些读书人进入南洋舰队,的确是一件好事。另外大人还提出要建立一所专门为舰队培养海军人才的学习之所。每年都向外招募学员。虽然下官还不清楚这个学习之所的培养流程,但总觉得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知总督大人可否详细解说一下,也好让下官先睹为快?”
王守仁本来就是个知兵的人,不但从小熟读兵书,而且还在兵部任职了好长一段时间,所以他对于军事方面也有着不小的兴趣,甚至若有机会的话。他也希望可以带领总督府的舰队扬威于海外,只可惜总督府与别处不同,这里带兵的都是武将,最多派个监军,却从来不需要文官做牵制,所以他恐怕很难在总督府找到带兵的机会。
周重就知道王守仁会对自己这个军校的计划感兴趣,而且这座军校也需要有人来负责,眼前这个王守仁就是个极佳的人选,因此只见周重听完笑了笑,转身从书架上拿出一叠纸张。上面是他对军校的一些构想,然后铺在桌子上清咳一声。这才对王守仁做了一个详细的解说。
“伯安兄,我准备在总督府中成立一所军事学院,或者称其为军校,这所军校与我大明那些教授四书五经的书院不同,因为它是一所给武人建造的学院,军校里只会传授兵书韬略,另外还会朝廷军事化管理,让这里的学生提前适应军队的生活,可以说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日后都会成为大明军队中的中高级将官。”
周重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另外这里的学生从一开始就会接受忠君爱国的教育,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大明军队的忠诚度,只要朝廷再稍做防范,就不必担心军队会被某些野心勃勃之辈控制,甚至可以说,只要朝廷控制了军校,就相当于控制了大明的军队!”
大明和前宋一样,对于武人都是采取压制的态度,特别是在土木堡之战后,大明勋贵的精华损失殆尽,再也无力与文官争夺朝堂上的控制权,结果整个大明就成为了文官的天下,武将的地位再次降到了最低点,甚至比宋朝还不如,毕竟宋朝的武将还可能进入朝堂参与朝政,但是明朝的武将却彻底的失去了政治上的影响力,甚至连军队的控制力也正在逐步丧失。
比如大明就流行文官带兵,天知道那些文官是怎么想的,竟然连武将最后的一块自留地都给夺了过去,相比之下,宋朝的武将至少还可以单独带兵,甚至还出过不少名将,但是再看看明朝,除了明初那些开国大将外,之后也只有一个戚继光可以称之为名将,但这个名将却还是靠着张居正这个文官的庇护才能一展抱负,由此可知大明的将军是多么的可怜。
也正是武将的地位极其低下,甚至一个武将在见到比他低两级的文官时,都会感觉矮上一头,就算是在领兵作战之时,他们依然处处受到文官们的节制。
比如周重手下的神瑛可谓是大明的一员老将,他大半辈子都是在文官们的压制下带兵,最后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泾阳伯的爵位,却还差点被文官们给搞死,幸好他遇到了周重,最后甚至连京营都不愿意呆,而是不顾年近古稀来到总督府带兵,甚至现在都呆在马六甲不愿意回来,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周重手下干活十分自由,不受处处受制于文官,这让他再次找到了武将的尊严,所以哪怕在南洋吃苦,他也不愿意去北京担任京营的将官。
周重早就看到了大明武将的尴尬地位,不过他也知道,这种情况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同样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甚至就算是正德,他也对这种情况无能为力,毕竟现在文官集团已经完全控制了大明的上上下下,正德也需要借助文官们的力量统治自己的国家,所以他不敢也不能改变这种情况。
周重之所以开办军校,其实也有想要改变大明武将地位低下的问题,在初期可能还显露不出效果,但是周重相信随着这些军校学生慢慢的占据军队的中上层,到时这些人就会结成一个天然的联盟,文臣们想要像以前那样任意的揉捏武将,也将变得十分困难,甚至可能还会引来武将们的反击,到时根本不用别人做什么,这些联合起来的武将就会一点点的改变自己的处境。
不过对于上面这些改变武将地位的想法,周重却没有当面告诉王守仁,毕竟对方也属于文官,不过看对方似笑非笑的样子,周重估计这位大圣人恐怕已经猜到了这一层,只是他也并没有说破,想必王守仁也清楚的知道,一味的打压武将,对于大明并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借着军校来提高一些武将的地位。
“总督大人开办军校,的确是个高明无比的招数,相信有了军校之后,我大明必定拥有无数的良将,只是这件事恐怕并不容易,很可能会引来内阁的反对,而且军校也实在太特殊,恐怕也不是我们一个总督府可以掌握的东西,不知总督大人对此可有何办法解决?”王守仁笑呵呵的道,其实他问出的这两个问题,自己都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只不过他需要亲耳听周重讲出来。
“伯安兄放心,我也知道军校虽好,但却不是我们总督府可以掌控的,所以我已经向陛下上了奏折,希望由他出任军校的校长,说起来陛下最喜欢军伍之事,而且又是熟读兵书,现在由陛下担任军校校长一职,最是合适不过,至于内阁会有人反对,那就是陛下这个校长的事,相信陛下会处理好的!”周重很是无奈的道。
他以前很喜欢和聪明人谈话,因为他觉得和聪明谈话十分容易,有些事情不需要他明白的说出来,对方就会领悟自己的意思,而且之后也办的很好,但是现在他第一次发现,如此谈话对象太过聪明的话,那么整个谈话过程就会显得有些无趣,比如像现在他和王守仁的这场谈话,他就觉得十分无聊,因为他发现自己无论说什么,王守仁好像都能猜到接下来的谈话内容,这让他有一种挫败感。
听到周重让正德皇帝担任军校校长的话,王守仁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以他的智慧,自然能够看出来军校出现所带来的巨大意义,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日后军校就是大明控制武将最有力的手段,甚至从军校出来的人,也肯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得到重用,因为这些人都是天子门生,是陛下最信任的人,有他们在,陛下对军校的掌控也就更加有力了。
接下来王守仁又询问一些关于军校的详细情况,毕竟他对这个新生事物也十分的好奇,自然也很想知道这座军校是如何运作的,甚至若有可能的话,他也很想在军校中担任一个职务,对于这件事,周重也十分赞同,正德虽然可以做校长,但那只是名义上的,军校还需要一个真正的管理者,而周重觉得王守仁就十分适合这个职位。
王守仁听到周重希望由自己来直接管理军校,考虑了片刻后就点头同意了,要知道这座军校的校长可是正德,若是他能够代表正德来管理军校,这对于任何官员来说,都是一件十分有诱惑力的事,因为这代表着他们日后能与皇帝陛下多多接触,为自己的仕途扫平一些障碍。当然王守仁对此并不怎么在乎,他在乎的是军校对大明的意义,能够亲手打造这座影响大明未来走向的军校,这才是对王守仁最大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