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其实是超级容易看出来的。你无需认识他多久,只要是稍微接触几次,你就会发现,他这个人的嘴里吐出来的都是过去曾经受到伤害的往事。那些细节性的东西被他描述的真真切切,好像事情就发生在刚刚一样。
他找不到更多的关注点,找不到与众不同的感觉。如果把过去他认为经历的独特的悲惨故事搬出来,那就是跟别人不一样了,他心理会告诉你,看看,我有过这么这么悲惨的经历,你有过吗,所以说,你看到了吧,我有多么的痛苦,有多么的悲伤。我也是一个受害者啊。她认为,他只得悲伤,值得痛苦,他是一个有故事有深度有内涵有经历的一个人,这显得他多么的与众不同啊。而且光这些悲惨的往事,足够她有理由继续痛苦下去。
也有那么一群人,好像有自虐的倾向,他觉得他应该也有必要沉浸在受害人的感受里面。他甚至享受这种被人看作受害人的那么一个感受。这种对受害者情绪的上瘾,直接导致了,她即使有美好的现在和未来,也依然可以轻易的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其实准确一点来说,根本不是无法自拔,是当事人根本就不愿意把自己从受害者的情绪当中自拔出来。
他觉得自己呆在受害者的情绪当中理所当然,根本没有什么不妥的。他有足够的理由去哀伤自己的人生。他没有觉得自己哪里有什么不好。而且,外人最好不要指出她的这些弱点。他心理上是抗拒的,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然,更不愿意去做出积极的改变。即使在现阶段当中,他的生活已经足够平顺,足够幸运和幸福,他也没觉得哪里幸福,他在这个本该幸福的时间段和空间里面,会制造出更多的痛苦,如果确实找不到痛苦的话,那就把过去的痛苦拉出来啊。靠回忆去痛苦自己,为自己编织出受害人的一个角色,她认为自己始终就是一个受害者,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化这个概念。最后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他有多么的悲伤,那都是应该的。无论他现在做出多么过分的事情,那都是有理由的。
综合来说,其实,这些总是沉浸在受害者角色里面的人,他们缺少了一种让自己幸福的能力。缺少了一种让自己活在当下幸福的生活状态里的一种勇气。她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也不愿意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目前糟糕的现状。
记得在一次课堂上,一位老人控诉自己的儿子,一个月也不跟自己打两个电话,她有一次话还没说完呢,儿子就把电话挂了。继而,她又发现,儿子自从有了儿媳妇之后,跟她说话的语气都不一样了。总总迹象表明,她这个儿子就是白眼狼。
而后来经过老师跟她一起求证,才发现,那次儿子跟这位母亲打电话的时候,正赶上自己头晕,当时暑假南方的天气太热,他因为劳累过度,出现了休克的现象。还好当时有同事们在场,要不然,真的不知道会发生多么糟糕的事情。
当然,她发现儿子说话的语气跟她不一样了,也是她的凭空想象。亲戚邻居们都知道,她的儿子是非常孝顺的一个儿子。不但对父母孝顺,对邻居们也是非常的好。
后来老师就问了这位母亲,在抱怨儿子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有什么做的过分的或者不对的地方。比如,儿子在那么忙碌的情况下,还要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报平安。作为母亲有没有心疼过儿子,想儿子的时候,能不能主动给儿子打电话,而不是每天抱怨,儿子不经常给你打电话。
儿子晕倒休克这么严重的事情,她不去关心,反而抱怨儿子这不好那不对,还被冠上了不孝顺的罪名,这位老人,也真的是很让人无语啊。她把大好的时光都用在了悲伤的事情上,如果一天不痛苦,她好像觉得这天的日子很空虚很无聊,像是没有什么痕迹流过。反倒是那些悲伤的事情,让她觉得她还活着,她的存在感,就是找茬,无论自己的儿女在外面有多么的忙碌和辛苦,这些都不是她所关注的重点,重点是,她要把她过去曾经认为的伤痛一遍遍的展现在儿女们的面前,然后重新拨开再跟儿女们掰扯一遍。如果儿女对她有不同的意见,她又会充满了无尽的失落,继而发现自己终究是一个被亲人抛弃的人。
一天不找到痛心伤感的事情,她浑身都不自在。这跟她自己的个性有关,跟她的格局有关,最最重要的是,这种类型的人,的确需要去看一看心理专家,疏导一下。
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一提到要看心理医生,说明这个患者一定是神经病,或者是精神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像黄光头这种群体的人,跟躁郁症抑郁症一样,你看着他平时好好的,该吃的时候,吃饭挺香,该睡的时候,睡觉挺踏实,而真正的内心是否健康,一般都不会引起个人的过度关注。
如果我们任何一个人说,黄光头,你这个人,心理是不健全的,或者是不健康的,你需要去看一下心理医生。我想,以我们对黄光头的理解,他一定认为,我们是在蔑视他,他不认为自己哪里有什么不对。
所以说呢,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受害者,只需要躺着想一想那些自认为悲伤的情节,就可以让自己活得受害人的感觉。我们通过述说自己的不公平的一些往事,就会说服别人,让别人觉得自己的确是一位受害者。
而这种徒劳的解释和述说,终究又有何作用呢。黄光头曾经不止一次的在微博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家事,最后连孩子受到男人的骚扰,被成年男人摸大腿这样的细节都会被他放在公共平台上让网友们说三道四进行评论。这又能解决他什么问题呢。除了给看热闹的人提供一些谈资罢了,受伤害的,还是他和孩子以及那个时常被他骂的生不如死的前妻。
他找不到更多的关注点,找不到与众不同的感觉。如果把过去他认为经历的独特的悲惨故事搬出来,那就是跟别人不一样了,他心理会告诉你,看看,我有过这么这么悲惨的经历,你有过吗,所以说,你看到了吧,我有多么的痛苦,有多么的悲伤。我也是一个受害者啊。她认为,他只得悲伤,值得痛苦,他是一个有故事有深度有内涵有经历的一个人,这显得他多么的与众不同啊。而且光这些悲惨的往事,足够她有理由继续痛苦下去。
也有那么一群人,好像有自虐的倾向,他觉得他应该也有必要沉浸在受害人的感受里面。他甚至享受这种被人看作受害人的那么一个感受。这种对受害者情绪的上瘾,直接导致了,她即使有美好的现在和未来,也依然可以轻易的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其实准确一点来说,根本不是无法自拔,是当事人根本就不愿意把自己从受害者的情绪当中自拔出来。
他觉得自己呆在受害者的情绪当中理所当然,根本没有什么不妥的。他有足够的理由去哀伤自己的人生。他没有觉得自己哪里有什么不好。而且,外人最好不要指出她的这些弱点。他心理上是抗拒的,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然,更不愿意去做出积极的改变。即使在现阶段当中,他的生活已经足够平顺,足够幸运和幸福,他也没觉得哪里幸福,他在这个本该幸福的时间段和空间里面,会制造出更多的痛苦,如果确实找不到痛苦的话,那就把过去的痛苦拉出来啊。靠回忆去痛苦自己,为自己编织出受害人的一个角色,她认为自己始终就是一个受害者,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化这个概念。最后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他有多么的悲伤,那都是应该的。无论他现在做出多么过分的事情,那都是有理由的。
综合来说,其实,这些总是沉浸在受害者角色里面的人,他们缺少了一种让自己幸福的能力。缺少了一种让自己活在当下幸福的生活状态里的一种勇气。她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也不愿意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目前糟糕的现状。
记得在一次课堂上,一位老人控诉自己的儿子,一个月也不跟自己打两个电话,她有一次话还没说完呢,儿子就把电话挂了。继而,她又发现,儿子自从有了儿媳妇之后,跟她说话的语气都不一样了。总总迹象表明,她这个儿子就是白眼狼。
而后来经过老师跟她一起求证,才发现,那次儿子跟这位母亲打电话的时候,正赶上自己头晕,当时暑假南方的天气太热,他因为劳累过度,出现了休克的现象。还好当时有同事们在场,要不然,真的不知道会发生多么糟糕的事情。
当然,她发现儿子说话的语气跟她不一样了,也是她的凭空想象。亲戚邻居们都知道,她的儿子是非常孝顺的一个儿子。不但对父母孝顺,对邻居们也是非常的好。
后来老师就问了这位母亲,在抱怨儿子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有什么做的过分的或者不对的地方。比如,儿子在那么忙碌的情况下,还要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报平安。作为母亲有没有心疼过儿子,想儿子的时候,能不能主动给儿子打电话,而不是每天抱怨,儿子不经常给你打电话。
儿子晕倒休克这么严重的事情,她不去关心,反而抱怨儿子这不好那不对,还被冠上了不孝顺的罪名,这位老人,也真的是很让人无语啊。她把大好的时光都用在了悲伤的事情上,如果一天不痛苦,她好像觉得这天的日子很空虚很无聊,像是没有什么痕迹流过。反倒是那些悲伤的事情,让她觉得她还活着,她的存在感,就是找茬,无论自己的儿女在外面有多么的忙碌和辛苦,这些都不是她所关注的重点,重点是,她要把她过去曾经认为的伤痛一遍遍的展现在儿女们的面前,然后重新拨开再跟儿女们掰扯一遍。如果儿女对她有不同的意见,她又会充满了无尽的失落,继而发现自己终究是一个被亲人抛弃的人。
一天不找到痛心伤感的事情,她浑身都不自在。这跟她自己的个性有关,跟她的格局有关,最最重要的是,这种类型的人,的确需要去看一看心理专家,疏导一下。
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一提到要看心理医生,说明这个患者一定是神经病,或者是精神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像黄光头这种群体的人,跟躁郁症抑郁症一样,你看着他平时好好的,该吃的时候,吃饭挺香,该睡的时候,睡觉挺踏实,而真正的内心是否健康,一般都不会引起个人的过度关注。
如果我们任何一个人说,黄光头,你这个人,心理是不健全的,或者是不健康的,你需要去看一下心理医生。我想,以我们对黄光头的理解,他一定认为,我们是在蔑视他,他不认为自己哪里有什么不对。
所以说呢,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受害者,只需要躺着想一想那些自认为悲伤的情节,就可以让自己活得受害人的感觉。我们通过述说自己的不公平的一些往事,就会说服别人,让别人觉得自己的确是一位受害者。
而这种徒劳的解释和述说,终究又有何作用呢。黄光头曾经不止一次的在微博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家事,最后连孩子受到男人的骚扰,被成年男人摸大腿这样的细节都会被他放在公共平台上让网友们说三道四进行评论。这又能解决他什么问题呢。除了给看热闹的人提供一些谈资罢了,受伤害的,还是他和孩子以及那个时常被他骂的生不如死的前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