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祯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凛冽的寒风呼啸扫过整个京师,再过几天就大年夜了,不过整个京师上下没有丝毫节日的喜庆。
坏消息不断传来,这几天涌入京师的灾民越来越多,官府赈济不及,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在寒风中冻饿死去。
乾清宫之内,崇祯皇帝紧锁着眉头在批阅奏章,短短时日,他的脸色又苍白了许多,皱纹白更多。
战情直转而下,宣大军与关宁军相继败亡,朝野震动,大明己无力阻挡清兵的攻势。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座城池陷落,却没有人有任何办小法。崇祯皇帝虽然更勤勉地处理政事,却现自己完全是在做无用功,他心力交瘁,深深泛起一种无力的感觉。
此时崇祯皇帝皱着眉头看着几份奏折,却是关于内阁辅刘宇亮的。
清兵入寇,刘宇亮自请督察,陈新甲等各镇勤王兵马跟随,刚到保定,刘宇亮就听闻卢象升战死小关宁军溃败,内心惊惧交加。他的大军再过安平县,又听闻清兵将到,与陈新甲相顾无人色,急忙到晋州躲避。
晋州知州陈弘绪闭门不纳,刘宇亮大怒,传拨令箭,否则便将军法从事。陈弘绪不理,还传话给刘宇亮:“督师之来以御敌也,今敌且至,奈何避之?刍粮不继,责有司,欲入城,不敢闻命。”
刘宇亮无可奈何,领军避往天津上书弹劾。崇祯皇帝下旨逮治陈弘绪,晋州州民为陈弘绪鸣冤讪阙。愿以身代者千计。看到这些奏折,崇祯皇帝又犹豫起来。
他将奏折扔到案桌上,恨恨道:“刘宇亮终是无用,徒增扰民。内阁会办事的,还数周延儒与杨嗣昌。”
他传了一份旨意,将晋州知州陈弘绪镌级调用,又下旨对刘宇亮严加喝斥,随后呆呆地坐了半响。终是挂念军情,吩咐一个太监去将大学士,礼部尚书杨嗣昌请来。
很快的,杨崩昌进来,恭恭敬敬地上前拜见崇祯皇帝,随后静静趴在地上。
每次看见杨嗣昌,崇祯皇帝都很安心,他柔声道:“爱卿起来。”
杨丽昌又叩了头,这才站起身来,等待皇帝的说话。
崇祯道:“东虏兵锋现至何处?”
杨丽昌道:“回皇上,东虏主力己汇于衡水,枣强等地。内阁议定,虏贼有由德州直入山东之意,微臣己传拨山东巡抚颜继祖率兵抚守,当可防范虏骑深入。”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山东重地,不可有失,特别济南府内有德王封邑,要小心防范。”
杨嗣昌恭敬领命。
崇祯皇帝沉思半响,说道:“卢象升。高起潜诸部,还没有消息吗?”
听到崇祯的话,杨嗣昌身躯一颤。
虽传出消息,巨鹿之战后,卢象升与高起潜战死,不过兵部与当地官员一直没有找到二人尸体。所以不能判定二人是否战死。不但如此,宣大残部与关宁残部同样下落不明,倒是有人看到一些关宁军在野外游荡。不过那几个总兵官一直没有现身。而宣大军全部,更是音信全无,便如全军失踪了一样。
与历史不同,此次的巨鹿之战,杨嗣昌不可能将责任都推到卢象升头上,否则不可避免要扯到高起潜身上,特别”卢象升军中赞画杨廷麟,到处大叫大囔,说巨鹿之战之所以败,是因为高起潜见死不救的缘故。他从地方上一直喊到京师之内,言卢督臣血战而死,高起潜畏罪潜逃,己经有一些御史风闻准备弹劾。
对高起潜的下落,杨嗣昌也是怀疑,这个太监当然没有血战殉国的勇气,畏罪潜伏的可能性很大。高起潜不现身,他对卢象升的一系列后着就不能施展。加上没有找到二人尸体,这事情就一拖再拖下来。
听闻崇祯问话,杨嗣昌福灵心至,内心己经有了决断,高起潜是否死不重要,卢象升肯定死了。此事该了了。
他道:“的皇上,地方风传,乒督臣与高监军力战殉国。巨鹿之战时,我大明官兵不过四万,而东奴兵马接近十万,寡不敌众下,宣大军与关宁军败亡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崇祯沉默地坐着,他的心中小也认同杨嗣昌的说话,大明军队的战力,还是不能与清兵相比。杨嗣昌当时言攘外必先安内,极力避免与清兵决战,否则主力一旦败亡,自己的几万能战之兵尽数陨落,果然事实如此。
良久,崇祯皇帝说道:“卢集升与高起潜战死,他们部下那些官将呢?难道就这样一直躲藏吗?”
他语气中蕴含强烈的怒意。
见天子怒,杨嗣昌暗暗心惊,他叩头道:“皇上,微臣以为,宣大军与关宁军之所以躲藏,是因为战失主将,他们畏惧朝廷降罪。所以迟迟不敢现身。此国家危急之时,能保存一些兵马也是好的。所以微臣认为不若朝廷下道圣旨,赦免诸镇将官的过错,他们感恩之下。入出渴力为朝廷效
依历史上,卢象升战死,高起潜存活,且关宁主力不失,所以杨嗣昌可以趁机将一切罪责推到卢象升头上。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卢象升与高起潜二人皆下落不明,卢象升有罪,高起潜同样有罪。
如果议定卢象升血战有功,高起潜同样有功,此举杨嗣昌也可以讨崇祯皇帝的欢心,国家有文臣血战殉国,皇族的忠心奴才,同样如此,比畏罪潜逃这个罪名更好交待,皆大欢喜。
而军失主将,要惩妾宣大军,关宁军同样需要惩戒,这牵涉的局面就大了。关宁那帮骄兵悍将,搞个不好,他们去投清兵,那杨嗣昌罪责就大了。而且要惩治宣大各将,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也不会同意。
对杨嗣昌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善后,毕竟他虽是礼部尚书,还管着兵部的事,事情追究起来,他也不能置身事外。
对大明此时的军将问题,崇祯皇帝也是深深了解,知道追究下去,恐有激起各镇将官变故之忧。
他起身缓缓踱步,良久,他压住心中怒火,说道:“也罢,联便下道圣旨,赦免他们的过错。巨鹿之战,东奴势大,两地官兵也算非战之罪。便如宣大军中的游击将军王斗,屡计斩两千余级,他的忠义武勇,联深为之赞赏。只是如王将军这样的精兵强将太少,对上东奴大部,终是寡不敌众。还需多练精兵
杨丽昌心念电转,快明白过来,王斗的勇冠三军称号,是崇祯皇帝亲封的。质疑惩罚王斗,就是质疑皇帝当初的决断。所以不管宣大军如何,王斗崇祯皇帝肯定是要保住的。
杨嗣昌道:,“皇上所言甚是,王将军通州大捷,定州大捷,所战无有不胜。便是巨鹿之战,微臣闻王将军多有斩获。只可叹我大明如王将军这样的勇将精兵太少,确实要多练精兵。”
他道:,“现我大明兵多而不精,自奴入寇来廷臣多请练边兵。臣也以为练兵之议可行,可抽练各镇精兵,便如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共有兵十七万八千八百余人小可令三总兵各练万人,总督练三万。以二万驻怀来,一万驻阳和,如此东西策应。可保宣大不失。其余投镇监,巡抚以下分练,仅宣大三镇,便数万精兵可得。”
对杨嗣昌的反应快,崇祯皇帝深感满意,他道:“不但宣大三镇要练兵马,辽东、蓟镇、延绥、宁夏、再原等地一样要练精兵。练兵之事,联便交于杨卿主理,待奴退后,立时着手进行
杨嗣昌忙跪下谢恩,对皇帝的信任厚爱,他深深感激。不过要练兵,便要增加税额,增大天下百姓的负担。杨嗣昌识趣的没在此时提起这个问题。
崇祯皇帝又问起洪承畴与孙传庭的入卫兵马。
杨国柱回道:“洪承畴,孙传庭接旨后,己星夜率五万勤王大军前来,不过路途遥远,恐要再过二十余日才会到达京师
崇祯皇帝哼了一声,当日洪承畴与孙传庭在潢关大败李自成后,他就急切盼望二人能阵斩李自成等人,最好将他们擒获献俘。最后二人奏疏传来,官兵大捷,流寇全军覆没,不过没有找到李自成等人的尸体。
在洪承畴二人勤王的路上,崇祯皇帝又得到李自成等人骚扰灵宝县的消息,当时崇祯皇帝大怒,差点下旨将洪承畴与孙传庭逮捕进京治罪。最后忧虑如此作为,可能会将这只勤王大军瓦解,所以才按纳下心中的怒火。洪承畴才能出众,崇祯皇帝有大用,不过对孙传庭,崇祯皇帝不会轻易饶恕。
对皇帝的心思,杨嗣昌当然心知肚明,而且他与孙传庭之间也有深深的矛盾。杨嗣昌初任兵部尚书时,为了推行他的“四正六隅”全面围剿方略,增兵十二万,加派军饷银近三百万两。孙传庭对此持有异议,认为连年征战,民力疲竭,此举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当时大明汇集各处巡抚上报的招兵募马数额时,唯独孙传庭奏疏未送到,杨嗣昌乘机难,孙传庭上疏申辩,你来我往,两方早结下深深的怨隙。
此时杨嗣昌敏锐地察觉到皇帝对孙传庭的不满,他心下暗喜。或许继卢象升后,孙传庭又是他对付的下一个目标。
杨丽昌恭敬地告退出来,走到阁门之外,他若有所思:“王斗。”
在乾丰宫之内,崇祯宴帝又恢复了紧锁的眉头:“洪承畴,孙传庭领军入卫,京师无忧。只是东虏横行各地,蹂躏州县,我大明上下,就如此坐视虏骑肆虐不成?”
※
老白牛:
兔年春节到了,祝大家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今天恢复更新,过年的漏*点还没有平复下来,今天一更,明天两更。
凛冽的寒风呼啸扫过整个京师,再过几天就大年夜了,不过整个京师上下没有丝毫节日的喜庆。
坏消息不断传来,这几天涌入京师的灾民越来越多,官府赈济不及,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在寒风中冻饿死去。
乾清宫之内,崇祯皇帝紧锁着眉头在批阅奏章,短短时日,他的脸色又苍白了许多,皱纹白更多。
战情直转而下,宣大军与关宁军相继败亡,朝野震动,大明己无力阻挡清兵的攻势。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座城池陷落,却没有人有任何办小法。崇祯皇帝虽然更勤勉地处理政事,却现自己完全是在做无用功,他心力交瘁,深深泛起一种无力的感觉。
此时崇祯皇帝皱着眉头看着几份奏折,却是关于内阁辅刘宇亮的。
清兵入寇,刘宇亮自请督察,陈新甲等各镇勤王兵马跟随,刚到保定,刘宇亮就听闻卢象升战死小关宁军溃败,内心惊惧交加。他的大军再过安平县,又听闻清兵将到,与陈新甲相顾无人色,急忙到晋州躲避。
晋州知州陈弘绪闭门不纳,刘宇亮大怒,传拨令箭,否则便将军法从事。陈弘绪不理,还传话给刘宇亮:“督师之来以御敌也,今敌且至,奈何避之?刍粮不继,责有司,欲入城,不敢闻命。”
刘宇亮无可奈何,领军避往天津上书弹劾。崇祯皇帝下旨逮治陈弘绪,晋州州民为陈弘绪鸣冤讪阙。愿以身代者千计。看到这些奏折,崇祯皇帝又犹豫起来。
他将奏折扔到案桌上,恨恨道:“刘宇亮终是无用,徒增扰民。内阁会办事的,还数周延儒与杨嗣昌。”
他传了一份旨意,将晋州知州陈弘绪镌级调用,又下旨对刘宇亮严加喝斥,随后呆呆地坐了半响。终是挂念军情,吩咐一个太监去将大学士,礼部尚书杨嗣昌请来。
很快的,杨崩昌进来,恭恭敬敬地上前拜见崇祯皇帝,随后静静趴在地上。
每次看见杨嗣昌,崇祯皇帝都很安心,他柔声道:“爱卿起来。”
杨丽昌又叩了头,这才站起身来,等待皇帝的说话。
崇祯道:“东虏兵锋现至何处?”
杨丽昌道:“回皇上,东虏主力己汇于衡水,枣强等地。内阁议定,虏贼有由德州直入山东之意,微臣己传拨山东巡抚颜继祖率兵抚守,当可防范虏骑深入。”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山东重地,不可有失,特别济南府内有德王封邑,要小心防范。”
杨嗣昌恭敬领命。
崇祯皇帝沉思半响,说道:“卢象升。高起潜诸部,还没有消息吗?”
听到崇祯的话,杨嗣昌身躯一颤。
虽传出消息,巨鹿之战后,卢象升与高起潜战死,不过兵部与当地官员一直没有找到二人尸体。所以不能判定二人是否战死。不但如此,宣大残部与关宁残部同样下落不明,倒是有人看到一些关宁军在野外游荡。不过那几个总兵官一直没有现身。而宣大军全部,更是音信全无,便如全军失踪了一样。
与历史不同,此次的巨鹿之战,杨嗣昌不可能将责任都推到卢象升头上,否则不可避免要扯到高起潜身上,特别”卢象升军中赞画杨廷麟,到处大叫大囔,说巨鹿之战之所以败,是因为高起潜见死不救的缘故。他从地方上一直喊到京师之内,言卢督臣血战而死,高起潜畏罪潜逃,己经有一些御史风闻准备弹劾。
对高起潜的下落,杨嗣昌也是怀疑,这个太监当然没有血战殉国的勇气,畏罪潜伏的可能性很大。高起潜不现身,他对卢象升的一系列后着就不能施展。加上没有找到二人尸体,这事情就一拖再拖下来。
听闻崇祯问话,杨嗣昌福灵心至,内心己经有了决断,高起潜是否死不重要,卢象升肯定死了。此事该了了。
他道:“的皇上,地方风传,乒督臣与高监军力战殉国。巨鹿之战时,我大明官兵不过四万,而东奴兵马接近十万,寡不敌众下,宣大军与关宁军败亡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崇祯沉默地坐着,他的心中小也认同杨嗣昌的说话,大明军队的战力,还是不能与清兵相比。杨嗣昌当时言攘外必先安内,极力避免与清兵决战,否则主力一旦败亡,自己的几万能战之兵尽数陨落,果然事实如此。
良久,崇祯皇帝说道:“卢集升与高起潜战死,他们部下那些官将呢?难道就这样一直躲藏吗?”
他语气中蕴含强烈的怒意。
见天子怒,杨嗣昌暗暗心惊,他叩头道:“皇上,微臣以为,宣大军与关宁军之所以躲藏,是因为战失主将,他们畏惧朝廷降罪。所以迟迟不敢现身。此国家危急之时,能保存一些兵马也是好的。所以微臣认为不若朝廷下道圣旨,赦免诸镇将官的过错,他们感恩之下。入出渴力为朝廷效
依历史上,卢象升战死,高起潜存活,且关宁主力不失,所以杨嗣昌可以趁机将一切罪责推到卢象升头上。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卢象升与高起潜二人皆下落不明,卢象升有罪,高起潜同样有罪。
如果议定卢象升血战有功,高起潜同样有功,此举杨嗣昌也可以讨崇祯皇帝的欢心,国家有文臣血战殉国,皇族的忠心奴才,同样如此,比畏罪潜逃这个罪名更好交待,皆大欢喜。
而军失主将,要惩妾宣大军,关宁军同样需要惩戒,这牵涉的局面就大了。关宁那帮骄兵悍将,搞个不好,他们去投清兵,那杨嗣昌罪责就大了。而且要惩治宣大各将,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也不会同意。
对杨嗣昌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善后,毕竟他虽是礼部尚书,还管着兵部的事,事情追究起来,他也不能置身事外。
对大明此时的军将问题,崇祯皇帝也是深深了解,知道追究下去,恐有激起各镇将官变故之忧。
他起身缓缓踱步,良久,他压住心中怒火,说道:“也罢,联便下道圣旨,赦免他们的过错。巨鹿之战,东奴势大,两地官兵也算非战之罪。便如宣大军中的游击将军王斗,屡计斩两千余级,他的忠义武勇,联深为之赞赏。只是如王将军这样的精兵强将太少,对上东奴大部,终是寡不敌众。还需多练精兵
杨丽昌心念电转,快明白过来,王斗的勇冠三军称号,是崇祯皇帝亲封的。质疑惩罚王斗,就是质疑皇帝当初的决断。所以不管宣大军如何,王斗崇祯皇帝肯定是要保住的。
杨嗣昌道:,“皇上所言甚是,王将军通州大捷,定州大捷,所战无有不胜。便是巨鹿之战,微臣闻王将军多有斩获。只可叹我大明如王将军这样的勇将精兵太少,确实要多练精兵。”
他道:,“现我大明兵多而不精,自奴入寇来廷臣多请练边兵。臣也以为练兵之议可行,可抽练各镇精兵,便如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共有兵十七万八千八百余人小可令三总兵各练万人,总督练三万。以二万驻怀来,一万驻阳和,如此东西策应。可保宣大不失。其余投镇监,巡抚以下分练,仅宣大三镇,便数万精兵可得。”
对杨嗣昌的反应快,崇祯皇帝深感满意,他道:“不但宣大三镇要练兵马,辽东、蓟镇、延绥、宁夏、再原等地一样要练精兵。练兵之事,联便交于杨卿主理,待奴退后,立时着手进行
杨嗣昌忙跪下谢恩,对皇帝的信任厚爱,他深深感激。不过要练兵,便要增加税额,增大天下百姓的负担。杨嗣昌识趣的没在此时提起这个问题。
崇祯皇帝又问起洪承畴与孙传庭的入卫兵马。
杨国柱回道:“洪承畴,孙传庭接旨后,己星夜率五万勤王大军前来,不过路途遥远,恐要再过二十余日才会到达京师
崇祯皇帝哼了一声,当日洪承畴与孙传庭在潢关大败李自成后,他就急切盼望二人能阵斩李自成等人,最好将他们擒获献俘。最后二人奏疏传来,官兵大捷,流寇全军覆没,不过没有找到李自成等人的尸体。
在洪承畴二人勤王的路上,崇祯皇帝又得到李自成等人骚扰灵宝县的消息,当时崇祯皇帝大怒,差点下旨将洪承畴与孙传庭逮捕进京治罪。最后忧虑如此作为,可能会将这只勤王大军瓦解,所以才按纳下心中的怒火。洪承畴才能出众,崇祯皇帝有大用,不过对孙传庭,崇祯皇帝不会轻易饶恕。
对皇帝的心思,杨嗣昌当然心知肚明,而且他与孙传庭之间也有深深的矛盾。杨嗣昌初任兵部尚书时,为了推行他的“四正六隅”全面围剿方略,增兵十二万,加派军饷银近三百万两。孙传庭对此持有异议,认为连年征战,民力疲竭,此举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当时大明汇集各处巡抚上报的招兵募马数额时,唯独孙传庭奏疏未送到,杨嗣昌乘机难,孙传庭上疏申辩,你来我往,两方早结下深深的怨隙。
此时杨嗣昌敏锐地察觉到皇帝对孙传庭的不满,他心下暗喜。或许继卢象升后,孙传庭又是他对付的下一个目标。
杨丽昌恭敬地告退出来,走到阁门之外,他若有所思:“王斗。”
在乾丰宫之内,崇祯宴帝又恢复了紧锁的眉头:“洪承畴,孙传庭领军入卫,京师无忧。只是东虏横行各地,蹂躏州县,我大明上下,就如此坐视虏骑肆虐不成?”
※
老白牛:
兔年春节到了,祝大家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今天恢复更新,过年的漏*点还没有平复下来,今天一更,明天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