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昆仑派提出的条件,楚王乾恪感到非常迟疑。
因为一旦接纳昆仑派,那将意味着要改变王朝上千年的既定策略,颠覆世人观念,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这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
就在这时,后方传来消息,南禺城的护城大阵被西南兵团攻破了,双方正在进行更残酷的攻城大战。
在西南兵团的炮火之下,形势很是不利。
楚王也很清楚,如果没有援军,南禺城必定陷落,这促使他必须立即做出决定,接受昆仑派提出的条件。
九月十五日。
楚王乾恪跟昆仑派掌教赤壶真人正式签订协议,并且以灵魂向诸天神灵起誓,打上灵魂烙印。
如此一来,无论哪一方都不能撕毁协议。
否则灵魂就将遭到誓约反噬,这种反噬无关修为高低,就算是强如赤壶真人,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修为受损都是轻的,一个不好就可能损坏道基,彻底断去长生之望。
这对一名修士而言,简直是致命的。
也正因为如此,双方在签订协议之后,立马就建立起足够的互信,为接下来的合作奠定了结识的基础。
当天晚些时候,楚王乾恪就率部进驻昆吾城。
接下来,楚王有两种选择。
一是率部北上,跟正在前线鏖战的昆吾军汇合之后,打退朝廷大军,完成对昆吾郡的实质占领。
二是派兵南下,驱逐西南兵团,以解南禺城之围。
“先生以为,接下来该如何行事?”对贾诩,楚王现在几乎是言听计从。
贾诩分析道:“此时率部北上,不仅有助于收编昆吾军,还能彻底架住昆仑派,等于是把到手的鸭子煮熟了,防止鸭子飞走。
“派兵南下的话,既要面对朝廷大军的威胁,又要跟西南兵团鏖战,等于是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最终可能什么也没捞着。”
“当然,具体如何选择,还是由殿下裁断。”贾诩补充道。
“这么说,只能北上了?”楚王乾恪有些不甘心。
南禺城到底是他的老巢啊,为了经营南禺郡,笼络当地世家,他花费了多少心思,耗费了多少钱财,岂是说撇开就能撇开的。
而在昆吾郡,楚王却无甚根基。
贾诩安慰道:“殿下在昆吾郡难,秦王在南禺郡只会更难。殿下想想,就算西南兵团占据了南禺郡,以殿下在南禺郡多年的经营,秦王想彻底控制南禺郡怕是没那么容易。届时,秦王可还有精力配合朝廷,对殿下实施围剿?下官以为,用南禺郡换昆吾郡,不亏。”
楚王点头,心里总算好受了些。
“那就这么办吧。”到了这种时候,楚王也无法犹豫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
九月,骄阳似火。
这一场波及整个南境的战争,随着楚王乾恪跟昆仑派的意外姘和,战争形势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可谓急转直下,原本外界以为的一场耗时日久的大战,以一种意外的方式,匆匆走向尾声。
九月十八日,南禺城被薛仁贵部攻破。
虽然楚王乾恪在做出舍弃南禺郡的决定之后,依旧给第三师团下了死命令,让第三师团务必死战到底,但是第三师团上下也不是傻子。
坚守近一周仍无援军,说明他们已经成了楚王手中的弃子。
既如此,将士们又怎会死战到底?
毕竟这不是人妖两族之间的种族大战,只是一场帝国内战,无关乎家国情怀,也无关乎军人荣誉。
因此,在城破之后,第三师团残部非常干脆地选择投诚。
占领南禺城之后,虽然部队因为连日攻城,兵困马乏,薛仁贵还是派出狄青部跟岳云部这两支精锐,四面出击,扫荡南禺郡剩下的四府之地。
在各府还有地方屯军,需要一一扫荡,收编。
除了扫荡屯军,狄青、岳云两部更重要的任务,还是要在南禺郡的北面跟东面建立起新的防线,防止第四军团趁势反扑。
薛仁贵可不希望到手的鸭子飞走了,哪怕被楚王趁机收回一府之地,对他而言,那都是一种失败。
九月二十二日,乾元驾临南禺城。
乾元心里很清楚,南禺郡情况复杂,虽然表面上的反抗力量基本被平定,但是内里却一直在暗潮涌动,不知道有多少楚王嫡系蛰伏了起来。
正因为如此,他才亲自赶到南禺城坐镇,以定军心。
随乾元一同抵达南禺城的还有一位陌生文士,面容镌刻,长须,既是文官,身上又带着一丝修士的飘逸出尘气质。
此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宰相萧何。
作为大汉开国功臣,第一任宰相,萧何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最是契合禹余天的大环境,难怪能被乾元召唤过来。
乾元动用这次甲档文官召唤,就是要召唤一位重量级文官,替他坐镇南禺城,镇守南禺郡。
既然拿下了南禺郡,乾元就没想过要把它交给朝廷,至于将来以何种名义经营南禺郡,那还需要他跟新帝博弈一番。
乾元不急。
虽然南禺城是南境中枢之地,但乾元并未有将秦王府搬迁到此的打算。
一则秦王府以及六司衙门刚在招摇城落定,不宜频繁转移,劳民伤财不说,还容易动摇民心,殊为不智。
二则招摇城是乾元的“龙兴之地”,不管招摇城以前的地位如何,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该是封地中枢的不二选择。
乾元不想让南禺郡世家产生什么别的想法。
抵达南禺城之后,乾元忙着接见世家代表,反而将南禺郡政务交给萧何料理,将军务暂时交给薛仁贵打理。
西南兵团第一师团,也将肩负起镇守南禺郡的重担。
…………
就在乾元在南禺城忙碌时,楚王乾恪也没闲着。
除了留下少量军队镇守昆吾城,余下的部队全数被楚王派往前线,跟昆吾军汇合,一同抵御朝廷大军。
昆仑派也派出弟子协助,以示两家之合作诚意。
有了第四军团第一、第二师团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原本快要扛不住的昆吾军,又奇迹般地坚守下来。
反而是原本来势汹汹的朝廷大军,突然变得顾忌起来。
南境大战风云变幻,原本形势对朝廷大好,却不想,一转眼却变成这幅局面,让城卫军跟第三军团都变得很被动。
尤其是城卫军。
当初,城卫军统领公孙龙选择投效新帝乾慎,并不是对新帝有多忠诚,那不过是判断形势之后的一次正常站队。
公孙龙很清楚,他能在新朝屹立不倒,甚至地位比之前更高,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依仗他手中的城卫军。
这才是他安身立命之根本。
因此,在投效新帝之后,公孙龙对城卫军的掌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让新帝根本插不进手来。
新朝刚立,新帝正是要依仗城卫军的时候,自然不好对公孙龙发作,君臣之间委实已经在暗中博弈、较量过。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龙又岂会在看不到胜利希望的前提下,把城卫军卷入一场注定要死伤惨重的大战中去?
在第四军团北上的第一时间,城卫军就停下了进击的步伐,给朝廷的说法是,大军劳顿,需要临时休整。
把在神都的新帝气得七窍生烟,偏又奈何不得。
第三军团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战天对此战的看法倒是跟公孙龙出奇的一致,同样不愿把生力军卷入到一场残酷的内战中去。
在这种情况下,新帝还能有什么作为?
就算他有千般不愿意,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铁青着脸,下令城卫军跟第三军团撤离,虎头蛇尾地结束这一次大战。
此战过后,新帝在朝廷的威信受损已是不可避免了。
唯一安慰的,估计就是西南兵团趁势占领了南禺郡,没有让楚王势力进一步做大。
如果,这也算安慰的话。
…………
到了九月底,南境各处硝烟基本消散。
参与其中的各路大军,投降的投降,撤退的撤退,整编的整编,休整的休整,都在默默舔舐伤口。
战争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这一场南境之战,将帝国七股势力中的五股卷入其中,不可谓不浩大。
先说魏王。
这一回完全是在打酱油,除了摆摆架势就没做任何实质性的表示,当然也没有任何损失就是,还换来乾元的军火贸易承诺。
算是小赢一把。
再说昆仑派。
虽然丢了昆吾郡,但总算为宗门保留了火种,在东大陆重新立足,可以光明正大地在楚王势力范围内活动。
相比太虚宗,这结局已经算是好的了。
据小道消息说,这次昆仑派在跟楚王谈判时,根本就没提太虚宗的安置问题,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根本不希望楚王势力范围之内有第二个宗门,提前剪除了宗门竞争的隐患。
总之,这让太虚宗很受伤。
最后还是楚王可怜,让太虚宗一干残余门人在昆吾郡鹿蹄府境内的鹿蹄山修行,总算是有了一个落脚之地。
但是以鹿蹄山的条件,跟昆吾石自然是没法比的。
再就是楚王了。
在贾诩再三谋划之下,楚王虽然丢了南禺郡,但换来可以直接威胁中州兼且富庶非凡的昆吾郡;虽然折损了第三师团,却兼并了数倍于此的昆吾军。
从纸面上看,楚王的实力是不减反增。
而且这次成功在朝廷嘴里虎口夺食,虽然做的并不如何磊落,但至少其赫赫凶名算是在帝国传开了。
据悉,楚王已经准备将楚王府迁至昆吾城,毫不掩饰其对神都的野心。
综合来看,楚王算是不胜不败。
而此战最大的获益者当属乾元无疑了,仅凭一支奇兵就轻松拿下南禺郡,将自身实力扩张了一倍,再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在占据南禺郡之后,拥有两郡之地的乾元,终于可以跟魏王、楚王平起平坐,成为帝国举足轻重的一股势力。
再无需仰人鼻息。
更妙的是,魏王跟楚王头上都戴着“乱王”的帽子,乾元却是朝廷实打实的藩王,两者在民间的声誉是截然不同的。
就算这次出击南禺郡,都没收到什么负面评价。
而在这一场大混战中最受伤的,自然就是新帝乾慎了。
此番大战,朝廷足足出动了八个师团,耗费钱粮物资无数,战前信誓旦旦,说一定能剿灭昆仑派,以震帝国声威。
结果却大大地翻车。
不仅没能夺下昆吾郡哪怕一寸之土地,还损兵折将,更是跟城卫军统领公孙龙起了隔阂。
真是要多糟糕,有多糟糕。
更让新帝郁闷的是,随着昆吾郡落入楚王之手,中州西面要面临魏王的直接威胁,南面又要面临楚王的直接威胁。
安全形势着实堪忧。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拱卫中州安全的城卫军,其地位越发举足轻重。
这让新帝越发投鼠忌器。
新帝不仅不敢责罚城卫军统领公孙龙,还要好加安抚,暗中作了一连串的退步,比如允许城卫军自行征兵等等。
着实郁闷。
对第三军团统领战天,新帝就更不忍苛责了。
都是惹不起的主啊。
愤怒憋屈的新帝实在找不到发泄之人,最后把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到兵部尚书第五骄阳的身上。
在战争结束的第一时间,第五骄阳就被撤去兵部尚书一职,回家养老。
新帝此举泄愤只是次要的,更重要的目的是把第五骄阳推出来背黑锅,承担此次战败的主要责任。
对外,新帝直接宣称,这一战都是第五骄阳策划的。
第五骄阳自然不敢辩驳,他个人到没什么,但架不住背后还有一个家族要在神都讨生活啊。
这个黑锅,他是不背也要背了。
被贬之后,第五骄阳又无颜到乾元麾下任职,可以预见的是,他的仕途以及军旅生涯,都将再无起色之机。
谁能想到,在神都显赫一时的第五家族,短短两三年时间,竟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如果不是有第五紫月这个秦王王妃在,第五家族在神都的日子怕是不会好过,有的是人踩上一脚。
着实让人唏嘘。
因为一旦接纳昆仑派,那将意味着要改变王朝上千年的既定策略,颠覆世人观念,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这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
就在这时,后方传来消息,南禺城的护城大阵被西南兵团攻破了,双方正在进行更残酷的攻城大战。
在西南兵团的炮火之下,形势很是不利。
楚王也很清楚,如果没有援军,南禺城必定陷落,这促使他必须立即做出决定,接受昆仑派提出的条件。
九月十五日。
楚王乾恪跟昆仑派掌教赤壶真人正式签订协议,并且以灵魂向诸天神灵起誓,打上灵魂烙印。
如此一来,无论哪一方都不能撕毁协议。
否则灵魂就将遭到誓约反噬,这种反噬无关修为高低,就算是强如赤壶真人,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修为受损都是轻的,一个不好就可能损坏道基,彻底断去长生之望。
这对一名修士而言,简直是致命的。
也正因为如此,双方在签订协议之后,立马就建立起足够的互信,为接下来的合作奠定了结识的基础。
当天晚些时候,楚王乾恪就率部进驻昆吾城。
接下来,楚王有两种选择。
一是率部北上,跟正在前线鏖战的昆吾军汇合之后,打退朝廷大军,完成对昆吾郡的实质占领。
二是派兵南下,驱逐西南兵团,以解南禺城之围。
“先生以为,接下来该如何行事?”对贾诩,楚王现在几乎是言听计从。
贾诩分析道:“此时率部北上,不仅有助于收编昆吾军,还能彻底架住昆仑派,等于是把到手的鸭子煮熟了,防止鸭子飞走。
“派兵南下的话,既要面对朝廷大军的威胁,又要跟西南兵团鏖战,等于是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最终可能什么也没捞着。”
“当然,具体如何选择,还是由殿下裁断。”贾诩补充道。
“这么说,只能北上了?”楚王乾恪有些不甘心。
南禺城到底是他的老巢啊,为了经营南禺郡,笼络当地世家,他花费了多少心思,耗费了多少钱财,岂是说撇开就能撇开的。
而在昆吾郡,楚王却无甚根基。
贾诩安慰道:“殿下在昆吾郡难,秦王在南禺郡只会更难。殿下想想,就算西南兵团占据了南禺郡,以殿下在南禺郡多年的经营,秦王想彻底控制南禺郡怕是没那么容易。届时,秦王可还有精力配合朝廷,对殿下实施围剿?下官以为,用南禺郡换昆吾郡,不亏。”
楚王点头,心里总算好受了些。
“那就这么办吧。”到了这种时候,楚王也无法犹豫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
九月,骄阳似火。
这一场波及整个南境的战争,随着楚王乾恪跟昆仑派的意外姘和,战争形势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可谓急转直下,原本外界以为的一场耗时日久的大战,以一种意外的方式,匆匆走向尾声。
九月十八日,南禺城被薛仁贵部攻破。
虽然楚王乾恪在做出舍弃南禺郡的决定之后,依旧给第三师团下了死命令,让第三师团务必死战到底,但是第三师团上下也不是傻子。
坚守近一周仍无援军,说明他们已经成了楚王手中的弃子。
既如此,将士们又怎会死战到底?
毕竟这不是人妖两族之间的种族大战,只是一场帝国内战,无关乎家国情怀,也无关乎军人荣誉。
因此,在城破之后,第三师团残部非常干脆地选择投诚。
占领南禺城之后,虽然部队因为连日攻城,兵困马乏,薛仁贵还是派出狄青部跟岳云部这两支精锐,四面出击,扫荡南禺郡剩下的四府之地。
在各府还有地方屯军,需要一一扫荡,收编。
除了扫荡屯军,狄青、岳云两部更重要的任务,还是要在南禺郡的北面跟东面建立起新的防线,防止第四军团趁势反扑。
薛仁贵可不希望到手的鸭子飞走了,哪怕被楚王趁机收回一府之地,对他而言,那都是一种失败。
九月二十二日,乾元驾临南禺城。
乾元心里很清楚,南禺郡情况复杂,虽然表面上的反抗力量基本被平定,但是内里却一直在暗潮涌动,不知道有多少楚王嫡系蛰伏了起来。
正因为如此,他才亲自赶到南禺城坐镇,以定军心。
随乾元一同抵达南禺城的还有一位陌生文士,面容镌刻,长须,既是文官,身上又带着一丝修士的飘逸出尘气质。
此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宰相萧何。
作为大汉开国功臣,第一任宰相,萧何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最是契合禹余天的大环境,难怪能被乾元召唤过来。
乾元动用这次甲档文官召唤,就是要召唤一位重量级文官,替他坐镇南禺城,镇守南禺郡。
既然拿下了南禺郡,乾元就没想过要把它交给朝廷,至于将来以何种名义经营南禺郡,那还需要他跟新帝博弈一番。
乾元不急。
虽然南禺城是南境中枢之地,但乾元并未有将秦王府搬迁到此的打算。
一则秦王府以及六司衙门刚在招摇城落定,不宜频繁转移,劳民伤财不说,还容易动摇民心,殊为不智。
二则招摇城是乾元的“龙兴之地”,不管招摇城以前的地位如何,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该是封地中枢的不二选择。
乾元不想让南禺郡世家产生什么别的想法。
抵达南禺城之后,乾元忙着接见世家代表,反而将南禺郡政务交给萧何料理,将军务暂时交给薛仁贵打理。
西南兵团第一师团,也将肩负起镇守南禺郡的重担。
…………
就在乾元在南禺城忙碌时,楚王乾恪也没闲着。
除了留下少量军队镇守昆吾城,余下的部队全数被楚王派往前线,跟昆吾军汇合,一同抵御朝廷大军。
昆仑派也派出弟子协助,以示两家之合作诚意。
有了第四军团第一、第二师团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原本快要扛不住的昆吾军,又奇迹般地坚守下来。
反而是原本来势汹汹的朝廷大军,突然变得顾忌起来。
南境大战风云变幻,原本形势对朝廷大好,却不想,一转眼却变成这幅局面,让城卫军跟第三军团都变得很被动。
尤其是城卫军。
当初,城卫军统领公孙龙选择投效新帝乾慎,并不是对新帝有多忠诚,那不过是判断形势之后的一次正常站队。
公孙龙很清楚,他能在新朝屹立不倒,甚至地位比之前更高,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依仗他手中的城卫军。
这才是他安身立命之根本。
因此,在投效新帝之后,公孙龙对城卫军的掌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让新帝根本插不进手来。
新朝刚立,新帝正是要依仗城卫军的时候,自然不好对公孙龙发作,君臣之间委实已经在暗中博弈、较量过。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龙又岂会在看不到胜利希望的前提下,把城卫军卷入一场注定要死伤惨重的大战中去?
在第四军团北上的第一时间,城卫军就停下了进击的步伐,给朝廷的说法是,大军劳顿,需要临时休整。
把在神都的新帝气得七窍生烟,偏又奈何不得。
第三军团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战天对此战的看法倒是跟公孙龙出奇的一致,同样不愿把生力军卷入到一场残酷的内战中去。
在这种情况下,新帝还能有什么作为?
就算他有千般不愿意,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铁青着脸,下令城卫军跟第三军团撤离,虎头蛇尾地结束这一次大战。
此战过后,新帝在朝廷的威信受损已是不可避免了。
唯一安慰的,估计就是西南兵团趁势占领了南禺郡,没有让楚王势力进一步做大。
如果,这也算安慰的话。
…………
到了九月底,南境各处硝烟基本消散。
参与其中的各路大军,投降的投降,撤退的撤退,整编的整编,休整的休整,都在默默舔舐伤口。
战争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这一场南境之战,将帝国七股势力中的五股卷入其中,不可谓不浩大。
先说魏王。
这一回完全是在打酱油,除了摆摆架势就没做任何实质性的表示,当然也没有任何损失就是,还换来乾元的军火贸易承诺。
算是小赢一把。
再说昆仑派。
虽然丢了昆吾郡,但总算为宗门保留了火种,在东大陆重新立足,可以光明正大地在楚王势力范围内活动。
相比太虚宗,这结局已经算是好的了。
据小道消息说,这次昆仑派在跟楚王谈判时,根本就没提太虚宗的安置问题,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根本不希望楚王势力范围之内有第二个宗门,提前剪除了宗门竞争的隐患。
总之,这让太虚宗很受伤。
最后还是楚王可怜,让太虚宗一干残余门人在昆吾郡鹿蹄府境内的鹿蹄山修行,总算是有了一个落脚之地。
但是以鹿蹄山的条件,跟昆吾石自然是没法比的。
再就是楚王了。
在贾诩再三谋划之下,楚王虽然丢了南禺郡,但换来可以直接威胁中州兼且富庶非凡的昆吾郡;虽然折损了第三师团,却兼并了数倍于此的昆吾军。
从纸面上看,楚王的实力是不减反增。
而且这次成功在朝廷嘴里虎口夺食,虽然做的并不如何磊落,但至少其赫赫凶名算是在帝国传开了。
据悉,楚王已经准备将楚王府迁至昆吾城,毫不掩饰其对神都的野心。
综合来看,楚王算是不胜不败。
而此战最大的获益者当属乾元无疑了,仅凭一支奇兵就轻松拿下南禺郡,将自身实力扩张了一倍,再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在占据南禺郡之后,拥有两郡之地的乾元,终于可以跟魏王、楚王平起平坐,成为帝国举足轻重的一股势力。
再无需仰人鼻息。
更妙的是,魏王跟楚王头上都戴着“乱王”的帽子,乾元却是朝廷实打实的藩王,两者在民间的声誉是截然不同的。
就算这次出击南禺郡,都没收到什么负面评价。
而在这一场大混战中最受伤的,自然就是新帝乾慎了。
此番大战,朝廷足足出动了八个师团,耗费钱粮物资无数,战前信誓旦旦,说一定能剿灭昆仑派,以震帝国声威。
结果却大大地翻车。
不仅没能夺下昆吾郡哪怕一寸之土地,还损兵折将,更是跟城卫军统领公孙龙起了隔阂。
真是要多糟糕,有多糟糕。
更让新帝郁闷的是,随着昆吾郡落入楚王之手,中州西面要面临魏王的直接威胁,南面又要面临楚王的直接威胁。
安全形势着实堪忧。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拱卫中州安全的城卫军,其地位越发举足轻重。
这让新帝越发投鼠忌器。
新帝不仅不敢责罚城卫军统领公孙龙,还要好加安抚,暗中作了一连串的退步,比如允许城卫军自行征兵等等。
着实郁闷。
对第三军团统领战天,新帝就更不忍苛责了。
都是惹不起的主啊。
愤怒憋屈的新帝实在找不到发泄之人,最后把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到兵部尚书第五骄阳的身上。
在战争结束的第一时间,第五骄阳就被撤去兵部尚书一职,回家养老。
新帝此举泄愤只是次要的,更重要的目的是把第五骄阳推出来背黑锅,承担此次战败的主要责任。
对外,新帝直接宣称,这一战都是第五骄阳策划的。
第五骄阳自然不敢辩驳,他个人到没什么,但架不住背后还有一个家族要在神都讨生活啊。
这个黑锅,他是不背也要背了。
被贬之后,第五骄阳又无颜到乾元麾下任职,可以预见的是,他的仕途以及军旅生涯,都将再无起色之机。
谁能想到,在神都显赫一时的第五家族,短短两三年时间,竟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如果不是有第五紫月这个秦王王妃在,第五家族在神都的日子怕是不会好过,有的是人踩上一脚。
着实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