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七皇孙自己,也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人。虽然比起八皇孙九皇孙,他因父母早逝,多了几分成熟与沉稳。可在王兆儿眼中,丈夫还是一朵温室里养大的娇花。
既不能正确的认清身份,也看不清局势,甚至连王兆儿的眼界都比不过,这让她如何甘心低头?
便是要吃点亏,那她也认了。
不过话说回来,便是七皇孙想给她难堪,无非是少些宠爱而已,对于她的地位,实则威胁不到半分。
这点自信王兆儿还是有的。
就算祖父罢相,回乡守孝去了,可这门亲事是皇上新自讨要来的,且她们王家也不是这么随随便便好欺负的。
七皇孙想打她的脸,也不过是说几句重话而已,真出格的事,他敢干吗?
且她跟管奉还有不同,管奉的亲事,还属自愿。且做的是民间寻常夫妻,虽不求琴瑟合鸣,也想求一个和睦共处。但她从嫁进皇家的那天起,便清楚的知道,她的亲事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如果能和丈夫情投意合固然好,但就算没有丈夫的宠爱,对王兆儿来说,真心也不是那么重要。
如今跟七皇孙闹得不大愉快,丫鬟瞧着着急,但王兆儿心里却觉得,未必不是好事。
起码,如果七皇孙将来闯下大祸,他们“夫妻不和”也能成为自己减轻罪责的理由,最起码,不至于牵连到娘家。
而只要娘家不倒,必能保得住她。
所以洗象节的事情一出来,王兆儿不大想帮七皇孙出主意,也是因为她清楚的看出,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七皇孙压根就是瞎操心,自己吓自己。
因为,永泰帝还没死!
就算人人以为七皇孙成了永泰帝心腹,但王兆儿更加明白,七皇孙不过是皇上的一个棋子。
真正的大局掌控,还是在皇上手里。
而皇上的控制力还在,底下的皇子皇孙们想翻起大浪,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七皇孙当下要做的,是诚心诚意上英王府道歉,去受伤官员府上探望,抚恤无辜死难的百姓。
至于事件的追查,幕后主使是谁,皆是皇上决定的事。
但如今七皇孙这个态度,王兆儿觉得,适时让他受点打击也好,省得他轻飘飘的以为自己真成皇位继承人了。所以她并不想替七皇孙出谋划策,反而任由他们夫妻不和的流言传出府外。
只唯一用自己的名义,光明正大给宁芳送了回香料和药材,表示心意。
只要宁芳和程岳领情,其他种种,对她来说,也不是太要紧了。
而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王兆儿的意料。
洗象节的事情一出,眼看皇子皇孙们跟个没头苍蝇似的四处乱蹿,相互指责,把局面越搅越乱,原本躺在床上不能动的永泰帝,“奇迹”般的让人抬着一把带轮椅,上朝了。
而永泰帝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洗象节的事情定了性。
江洋大盗意图绑架王公亲贵,勒索巨额钱财,这才扔了鞭炮到人群里,后又差点抓了英王妃。
造成这么大的乱子,七皇孙肯定难辞其咎,罚了他一年的俸禄,夺了他协理朝政的资格,回家闭门思过去吧。
至于这些江洋大盗是怎样混进层层封锁的京城,又是怎么越过普通百姓,混到王公亲贵身边旁的,统统都揭过不提了。
七皇孙如遭雷击,一下就懵了。
原想痛哭流涕的诉说自己的冤屈,重点是他已经发现,是七皇叔设了陷阱让他跳了。
那个建议他去请程岳来作赋的,是七皇叔的人。也是七皇孙家的亲生女儿,敏惠郡主去请宁芳出来看大象的。
若非如此,后面怎会发生这么大的乱子?
可此时,王兆儿再不容他胡乱出招了。
直接宣称七皇孙“羞郁成疾”,把他扣在了家里。
七皇孙恼怒之极,但潘义,王家送来的那个心腹幕僚却道。
“殿下不要误会了娘娘的好意,此事皇上已经作了定论,您若一定要争个是非黑白,将置皇族亲情于何地,置皇上所言于何地?”
七皇孙不忿道,“那为何要我一人背这黑锅?后面我又哪有出头之日?”
潘义道,“殿下不必担心。您虽暂时受了委屈,但朝中又有谁出了头么?洗象节的事既不是您干的,那干的人见达不到目的,自然才最是着急。尤其如今皇上好了,他们就该慌了。您只管在家安心悔过,修身养性,便是上策。”
七皇孙听得将信将疑。
不过想想自己虽倒了霉,到底几位皇叔也没讨着好处,便暂且按捺下来。
如果说此事的定论,还在王兆儿的意料之中,那么接下来的一件事,就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皇上,将宫中新出生的十四皇子,搬到永宁宫了。”
听程岳带回这样一个消息,宁芳委实吃了一惊。
“十四皇子,是西胡华妃生的小皇子?搬到永宁宫?”
她在宫中呆了几年,自然无比清楚。
永宁宫,乃是在皇宫东边,最为华丽的一座宫殿,所以这也是历来大梁朝太子居住之所。
所以这里,又叫东宫。
但如今十四皇子还不是太子,皇上就恢复了这座宫殿的本名,叫它永宁宫。
既不能正确的认清身份,也看不清局势,甚至连王兆儿的眼界都比不过,这让她如何甘心低头?
便是要吃点亏,那她也认了。
不过话说回来,便是七皇孙想给她难堪,无非是少些宠爱而已,对于她的地位,实则威胁不到半分。
这点自信王兆儿还是有的。
就算祖父罢相,回乡守孝去了,可这门亲事是皇上新自讨要来的,且她们王家也不是这么随随便便好欺负的。
七皇孙想打她的脸,也不过是说几句重话而已,真出格的事,他敢干吗?
且她跟管奉还有不同,管奉的亲事,还属自愿。且做的是民间寻常夫妻,虽不求琴瑟合鸣,也想求一个和睦共处。但她从嫁进皇家的那天起,便清楚的知道,她的亲事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如果能和丈夫情投意合固然好,但就算没有丈夫的宠爱,对王兆儿来说,真心也不是那么重要。
如今跟七皇孙闹得不大愉快,丫鬟瞧着着急,但王兆儿心里却觉得,未必不是好事。
起码,如果七皇孙将来闯下大祸,他们“夫妻不和”也能成为自己减轻罪责的理由,最起码,不至于牵连到娘家。
而只要娘家不倒,必能保得住她。
所以洗象节的事情一出来,王兆儿不大想帮七皇孙出主意,也是因为她清楚的看出,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七皇孙压根就是瞎操心,自己吓自己。
因为,永泰帝还没死!
就算人人以为七皇孙成了永泰帝心腹,但王兆儿更加明白,七皇孙不过是皇上的一个棋子。
真正的大局掌控,还是在皇上手里。
而皇上的控制力还在,底下的皇子皇孙们想翻起大浪,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七皇孙当下要做的,是诚心诚意上英王府道歉,去受伤官员府上探望,抚恤无辜死难的百姓。
至于事件的追查,幕后主使是谁,皆是皇上决定的事。
但如今七皇孙这个态度,王兆儿觉得,适时让他受点打击也好,省得他轻飘飘的以为自己真成皇位继承人了。所以她并不想替七皇孙出谋划策,反而任由他们夫妻不和的流言传出府外。
只唯一用自己的名义,光明正大给宁芳送了回香料和药材,表示心意。
只要宁芳和程岳领情,其他种种,对她来说,也不是太要紧了。
而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王兆儿的意料。
洗象节的事情一出,眼看皇子皇孙们跟个没头苍蝇似的四处乱蹿,相互指责,把局面越搅越乱,原本躺在床上不能动的永泰帝,“奇迹”般的让人抬着一把带轮椅,上朝了。
而永泰帝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洗象节的事情定了性。
江洋大盗意图绑架王公亲贵,勒索巨额钱财,这才扔了鞭炮到人群里,后又差点抓了英王妃。
造成这么大的乱子,七皇孙肯定难辞其咎,罚了他一年的俸禄,夺了他协理朝政的资格,回家闭门思过去吧。
至于这些江洋大盗是怎样混进层层封锁的京城,又是怎么越过普通百姓,混到王公亲贵身边旁的,统统都揭过不提了。
七皇孙如遭雷击,一下就懵了。
原想痛哭流涕的诉说自己的冤屈,重点是他已经发现,是七皇叔设了陷阱让他跳了。
那个建议他去请程岳来作赋的,是七皇叔的人。也是七皇孙家的亲生女儿,敏惠郡主去请宁芳出来看大象的。
若非如此,后面怎会发生这么大的乱子?
可此时,王兆儿再不容他胡乱出招了。
直接宣称七皇孙“羞郁成疾”,把他扣在了家里。
七皇孙恼怒之极,但潘义,王家送来的那个心腹幕僚却道。
“殿下不要误会了娘娘的好意,此事皇上已经作了定论,您若一定要争个是非黑白,将置皇族亲情于何地,置皇上所言于何地?”
七皇孙不忿道,“那为何要我一人背这黑锅?后面我又哪有出头之日?”
潘义道,“殿下不必担心。您虽暂时受了委屈,但朝中又有谁出了头么?洗象节的事既不是您干的,那干的人见达不到目的,自然才最是着急。尤其如今皇上好了,他们就该慌了。您只管在家安心悔过,修身养性,便是上策。”
七皇孙听得将信将疑。
不过想想自己虽倒了霉,到底几位皇叔也没讨着好处,便暂且按捺下来。
如果说此事的定论,还在王兆儿的意料之中,那么接下来的一件事,就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皇上,将宫中新出生的十四皇子,搬到永宁宫了。”
听程岳带回这样一个消息,宁芳委实吃了一惊。
“十四皇子,是西胡华妃生的小皇子?搬到永宁宫?”
她在宫中呆了几年,自然无比清楚。
永宁宫,乃是在皇宫东边,最为华丽的一座宫殿,所以这也是历来大梁朝太子居住之所。
所以这里,又叫东宫。
但如今十四皇子还不是太子,皇上就恢复了这座宫殿的本名,叫它永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