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大师和少林寺众大师们,早已把芭岭当作少林寺的老友了!一番见面礼之后,方丈大师开心地对芭岭说:“开光仪式到现在已经大部分完成了,剩下的偶尔引导就可以了,由静武去统一调度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希望芭岭大施主送我们一份大礼物,即《红尘故事》。”
    这一点芭岭早已经想到了,便大方地说:“好吧!”
    其实,少林寺与百山寺院这边,一直保持着直播关系,所以静武马上视频系统进行调节,打开与少林寺的直接联系。而百山寺院与百山道观,也保持着直播关系。
    而少林寺那边,下午三点半时,便接到方丈大师的通知,4点-4.点半,芭岭将要讲《红尘故事》!所以,当静武打开视屏的时候,少林寺的听课大殿已经集满和尚。
    芭田也很开心地开讲了,他在儿子身边是几乎不说话或很少说话,今天可以心情地讲红尘故事,芭岭也是很开心的。芭田看了看了悟大师和方丈大师们,又对少林寺的视频挥挥手说:“大家好!今天我就从山坳村历史说起。”
    山坳村虽然只有40户左右的人家,却是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每家的孩子大多就一两个,基本上没有3个孩子的。恶劣的生存环境,使村人们没办法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山坳村的人,逐步形成了一种孤僻、各自为阵、各家自扫门前雪的群体心理。
    根据老村长家的一些笔记记载,这地方的人,已经有了800年左右的历史。大约在宋朝末年、到元朝初期,在那战乱的年代里,人们为了逃避战争灾难,互相扶持、偕伴躲到深山老林这些地方来,所以呢这里没有什么地主、土豪家族,而是由多个家族组成的村庄或群体。
    据说宋末年,某大户人家,因朝代突变,惨遭追杀,于是举家西逃。一路上被仇人追杀。为了保存血脉,家主要家奴保护小主逃入山中,隐姓埋名,不要再出山,因为仇家势力太过庞大。结果与家主一起的其他所有人全部殉难,5个家奴护着少主,拼命地往深山里面跑。也不知跑了多长、多久、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只知道他们进入了四面是大山的山谷,到了一个他们叫它是山坳村的这个地方。
    这里是安全了,但生活条件却很差或且说是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因为这个山坳村,四面环山,地处木桶式山谷,谷底却形成了六座小小山,且全都是石头山,没有农作物,没有大树林,甚至连像样的大树都没有。外面的人不易进来,在这里面的人也不易出去。
    这里虽然是山谷,却没有形成了小溪。逃命来山坳村的六个人,爬遍了六座小山,只觉得最高的小山上,略可住人,因为有几个小水潭。于是大家便商定住在这里,且称这座稍大一点的山为六头山,其他小些的山编序为一二三四五头山,称这里为山坳村。
    这时的少主,才二三岁,五个大男人带不了这么小的小孩,便轮流出山,到处寻找人家,常常是寻找了好多天,也是一无所获。偶尔发现个把男人便躲开,如果发现落单的女人,便抢回来照顾少主。同时这个女人便他们五人中的一人结婚了,他们再出山去抢女人。日长月久之后,慢慢的抢出了一个个家,而后生儿育女,孩子长大了,少主便择一成婚,大家让少主住在山顶,共尊他为向姓,意为大家都向着他。其他人都住在山腰。为了大家的安全,众人商定,大家放弃各自原先的一切姓氏,各自另起一姓。
    原看门的大汉,搞笑地说:“我原告是看门的,现在这里的门都是用篱笆做成了,干脆我就姓篱笆了吧。然而没有这个姓呀,外人一听就知道我们是假姓名,所以只能把篱笆拆开,篱好像也没有这个姓,笆也没有这个姓,芭好像做姓还不错,干脆就来一个与笆字谐音的芭姓吧。大家听了大笑。”
    原陪大少主玩的家奴说:“我一直是陪大少爷玩耍的,反正跟猪一样,跟着少爷跑,干脆我就姓朱(猪)了吧。”
    大家又是一番大笑,于是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了各自的姓氏。
    原是负责主家卫生的家奴说:“我原先是给主家做脏活的,也是当牛做马的,那我就姓牛了吧。”
    煮饭的家奴说:“我原先是做饭,天天煮粥饭,也一样是当牛做马的,你干脆姓牛,我就姓马吧。”
    剩下原是做花奴的家奴说:“我原先是负责淋浇花草的,现在的姓氏中,已经有猪、有牛、有马、那我干脆就是羊了,我就姓杨好吧!”
    一番自报姓氏,惹得大家乐笑不已。从此大家都有了新姓氏,全都忘记自己曾经是谁。
    而少主,为了使他忘记自己是谁,大家商定:就说他是大家捡到的孤儿,大家轮流养着。后来长大了,结婚了,大家商定称他姓向了。从此,山坳村由这六个人发展起来。
    其实山中有不少的逃难的人。各自都拼命地往大山深处逃,并隐居其中,从此过起类野人的生活。
    也不知是这些人幸运或是不幸,更不知的是这个“少主”是幸运还是不幸,居然在这极其艰苦的环境生存下来了。然而,从此以后,慢慢的,这个少主从这五个家奴的心中淡出去了,成为口头上的少主。又慢慢,这五个家奴也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子女了。家奴的子女们与少主成了发小,成了哥们,成了亲家。一代又一代过去了,主上的向姓还在,但只是一个姓氏而已了。加上,相互间互成为亲家,主上不主上也已经没有这个概念了。
    然而他们之中的有一家,即看门的那一个芭姓人家,也不知是祖上从业关系,还是基因关系,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几乎都是单丁独传。他们的一代代中也做了努力,孩子生多也好,生少也好,但是总终在山坳村单丁独传。据说,有芭姓人逃出山坳村到山外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也不知是找不到回来的路,还是没有回来找过,还是没有活下来。总之,我们芭家,或且说芭姓人在全国很少很少,所说芭姓在全国姓氏排名为1811名。
    之后,经历了元朝,又经历明朝,再经历清明,到后来民国,800多年过后,山坳村发展成为六大姓氏,有40户左右人家的村庄。人口变多了,但生活依然很贫穷。

章节目录

山头农场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芭田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芭田绿并收藏山头农场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