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的目的达到了,徐浚亭的态度令她非常的满意,虽然最终没能够达到赐婚的目的,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以后还有机会的,不急。
高太后暂时放过徐浚亭,让徐浚亭后面总算能够松一口气了。
因为皇帝已经离开,高太后也没有呆太久也就离开了,在他们都走了之后,百官才放松了心情,终于能够放开的聚会了。
总的来说这一天的晚会还是比较不错的,宴会结束之后,百官归家。
回家之后的徐浚亭想到了关于青苗法的弊端,这个弊端如果不解决的话,那么会增加农民的负担,这样根本也就无法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
虽然推行不顺利,也能够让国库增加收入,但那就显得有一些短视了,明知道弊端是什么,而不去解决,这不是徐浚亭愿意看到的。
于是刚到家的徐浚亭又再次离家去找王安石。
“国师怎么突然过来了。”这不是刚分开吗?怎么突然又上门来拜访,王安石心中觉得有一些奇怪。
徐浚亭坐下,直接道明了自己的目的:“我想去监督青苗法的实施,特意来找你商量一下。”
王安石想起来,前几天他们曾在宫门口说到监督这个事情,监督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解决也不容易。
他倒是有些意外,徐浚亭会提出自己去监督青苗法的实施。
“这件事先不说,你今日在宴会上怎么对太后这个态度,你是有什么想法吗?”
王安石是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如果不是宫中不合适,他早就想问了。
有些事情没有办法告诉王安石,不过徐浚亭还是表明了自己想法:“原因暂且无法告知,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的态度与从前没有任何的变化,你只要明白这点就够了。”
这个意思就是说有些事情不好说出来,王安石虽然性子比较耿直,但有些东西还是懂的,只要徐浚亭没变就好,其他别的不重要。
“我想主动去监督青苗法的实施,是因为青苗法中有很多的弊端,若不监督到位的话,将无法顺利的推行,弊端有…”
徐浚亭之前看历史的时候,就看到分析,青苗法之所以无法顺利的实施,就是因为地方官员不按要求去实施。
加上官员想要出政绩,监督的人员虽然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他们也需要政绩还有钱财,还有等等其他的一些弊端,最终造成了青苗法的失败。
所以徐浚亭才想要自己去监督,将问题全部都给解决掉,这样其他地方推广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容易顺利的推广下去。
徐浚亭向王安石阐明了他所能够想到的所有弊端。
“原来青苗法中还有如此多的弊端,我不如国师考虑的前面,虽然我也想到会有一些弊端,国师大才。”
王安石称赞徐浚亭考虑全面,他不能及。
“既然你想去,我会帮你的。”王安石明白徐浚亭的意思,就是想让他向皇上推荐,因为徐浚亭自己提议不合适。
“多谢,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回来之后我会跟你再次商议。”
“好。”
之后两个人就变法中其他的事情商讨了一番。
第二天早朝后,王安石单独面见皇上。
“爱卿有何事不能在朝堂伤禀奏,却要在此时?”这刚刚散朝,却在此时来找皇帝,那就证明这件事情只适合于私下商讨,皇上心中有一点好奇。
“皇上,臣提议国师去处理青苗法的推广事宜,臣宇国师商讨了一番,国师对于青苗法中的弊端,看得比臣还要更清楚,臣觉得国师很适合去监督轻描法推广这件事。”
王安石现在心中最关心的莫过于变法这件事情,本来青苗法的推广就需要有官员去监督,派别的官员过去自然不如让徐浚亭过去。
特别是徐浚亭告诉他青苗法中的弊端有那么多,没有人比徐浚亭更加的合适了。
青苗法如果推广实施顺利的话,能够增加国库的收入,皇上自然希望能够成功。
可想到宴会上徐浚亭和高太后之间的互动,他又有一些担心,徐浚亭现在是否已经偏向了太后那边。
可变法这件事情中,也确实国师是最适合的人选,皇上思考了一番之后,同意了下来。
“那就依爱卿之言,派国师前去监督轻描法的推行。”
“臣告退。”
皇上虽然同意让徐浚亭前去,但是他有一些不放心,担心徐浚亭去了之后并不是想要真的监督青苗法的实施。
所以派去的人并不止徐浚亭一个。
“来人,传旨,让国师同户部侍郎一起前去河北路监督推行青苗法。”
表面上,户部侍郎是跟徐浚亭一起去监督推行青苗法的,而实际上他是去监督徐浚亭的,给皇上传递消息,报告徐浚亭都做了些什么。
徐浚亭接到旨意之后,心中一想就明白了皇上的想法,他并不在意皇上对他的怀疑,他之前在宫中表现的倾向高太后,皇上会这样做是很正常的。
再加上他过去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的推行青苗法,皇上派谁跟着一起去对他来说并没有任何的影响。
“怜儿,收拾行李,明日启程去河北路。”
接旨之后,徐浚亭就吩咐家里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就前去河北路。
一路上风餐露宿不提,为了保证青苗法的顺利推行,徐浚亭等人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河北路第一个地区。
到达之后,他亲自推行青苗法,并时刻注意官员以及民众的动向,对于这个中间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及时的解决掉,不留下任何的隐患。
随行户部侍郎时刻关注着徐浚亭的动作,徐浚亭每日亲自召集百姓推行新法,并让百姓提出不合理的地方。
户部智能将这些全部上奏给了皇上,皇上得知此事以后渐渐放下心里的芥蒂,让户部侍郎协助徐浚亭推行青苗法,同时进行学习,将中间出现的弊端以及解决办法全部记录下来,以便在其他地方推行的时候能够借鉴。
高太后暂时放过徐浚亭,让徐浚亭后面总算能够松一口气了。
因为皇帝已经离开,高太后也没有呆太久也就离开了,在他们都走了之后,百官才放松了心情,终于能够放开的聚会了。
总的来说这一天的晚会还是比较不错的,宴会结束之后,百官归家。
回家之后的徐浚亭想到了关于青苗法的弊端,这个弊端如果不解决的话,那么会增加农民的负担,这样根本也就无法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
虽然推行不顺利,也能够让国库增加收入,但那就显得有一些短视了,明知道弊端是什么,而不去解决,这不是徐浚亭愿意看到的。
于是刚到家的徐浚亭又再次离家去找王安石。
“国师怎么突然过来了。”这不是刚分开吗?怎么突然又上门来拜访,王安石心中觉得有一些奇怪。
徐浚亭坐下,直接道明了自己的目的:“我想去监督青苗法的实施,特意来找你商量一下。”
王安石想起来,前几天他们曾在宫门口说到监督这个事情,监督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解决也不容易。
他倒是有些意外,徐浚亭会提出自己去监督青苗法的实施。
“这件事先不说,你今日在宴会上怎么对太后这个态度,你是有什么想法吗?”
王安石是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如果不是宫中不合适,他早就想问了。
有些事情没有办法告诉王安石,不过徐浚亭还是表明了自己想法:“原因暂且无法告知,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的态度与从前没有任何的变化,你只要明白这点就够了。”
这个意思就是说有些事情不好说出来,王安石虽然性子比较耿直,但有些东西还是懂的,只要徐浚亭没变就好,其他别的不重要。
“我想主动去监督青苗法的实施,是因为青苗法中有很多的弊端,若不监督到位的话,将无法顺利的推行,弊端有…”
徐浚亭之前看历史的时候,就看到分析,青苗法之所以无法顺利的实施,就是因为地方官员不按要求去实施。
加上官员想要出政绩,监督的人员虽然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他们也需要政绩还有钱财,还有等等其他的一些弊端,最终造成了青苗法的失败。
所以徐浚亭才想要自己去监督,将问题全部都给解决掉,这样其他地方推广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容易顺利的推广下去。
徐浚亭向王安石阐明了他所能够想到的所有弊端。
“原来青苗法中还有如此多的弊端,我不如国师考虑的前面,虽然我也想到会有一些弊端,国师大才。”
王安石称赞徐浚亭考虑全面,他不能及。
“既然你想去,我会帮你的。”王安石明白徐浚亭的意思,就是想让他向皇上推荐,因为徐浚亭自己提议不合适。
“多谢,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回来之后我会跟你再次商议。”
“好。”
之后两个人就变法中其他的事情商讨了一番。
第二天早朝后,王安石单独面见皇上。
“爱卿有何事不能在朝堂伤禀奏,却要在此时?”这刚刚散朝,却在此时来找皇帝,那就证明这件事情只适合于私下商讨,皇上心中有一点好奇。
“皇上,臣提议国师去处理青苗法的推广事宜,臣宇国师商讨了一番,国师对于青苗法中的弊端,看得比臣还要更清楚,臣觉得国师很适合去监督轻描法推广这件事。”
王安石现在心中最关心的莫过于变法这件事情,本来青苗法的推广就需要有官员去监督,派别的官员过去自然不如让徐浚亭过去。
特别是徐浚亭告诉他青苗法中的弊端有那么多,没有人比徐浚亭更加的合适了。
青苗法如果推广实施顺利的话,能够增加国库的收入,皇上自然希望能够成功。
可想到宴会上徐浚亭和高太后之间的互动,他又有一些担心,徐浚亭现在是否已经偏向了太后那边。
可变法这件事情中,也确实国师是最适合的人选,皇上思考了一番之后,同意了下来。
“那就依爱卿之言,派国师前去监督轻描法的推行。”
“臣告退。”
皇上虽然同意让徐浚亭前去,但是他有一些不放心,担心徐浚亭去了之后并不是想要真的监督青苗法的实施。
所以派去的人并不止徐浚亭一个。
“来人,传旨,让国师同户部侍郎一起前去河北路监督推行青苗法。”
表面上,户部侍郎是跟徐浚亭一起去监督推行青苗法的,而实际上他是去监督徐浚亭的,给皇上传递消息,报告徐浚亭都做了些什么。
徐浚亭接到旨意之后,心中一想就明白了皇上的想法,他并不在意皇上对他的怀疑,他之前在宫中表现的倾向高太后,皇上会这样做是很正常的。
再加上他过去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的推行青苗法,皇上派谁跟着一起去对他来说并没有任何的影响。
“怜儿,收拾行李,明日启程去河北路。”
接旨之后,徐浚亭就吩咐家里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就前去河北路。
一路上风餐露宿不提,为了保证青苗法的顺利推行,徐浚亭等人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河北路第一个地区。
到达之后,他亲自推行青苗法,并时刻注意官员以及民众的动向,对于这个中间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及时的解决掉,不留下任何的隐患。
随行户部侍郎时刻关注着徐浚亭的动作,徐浚亭每日亲自召集百姓推行新法,并让百姓提出不合理的地方。
户部智能将这些全部上奏给了皇上,皇上得知此事以后渐渐放下心里的芥蒂,让户部侍郎协助徐浚亭推行青苗法,同时进行学习,将中间出现的弊端以及解决办法全部记录下来,以便在其他地方推行的时候能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