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黄纸上面,被人圈了一小段话,认真研读,不过如下:
说:
唐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征南从事弘农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
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遂告汤,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
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
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愕悚,不知其由。
尔时,乃渔者知锁所,其兽竟不复见。
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蕳至朱方,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语终夕焉。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
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庐,入灵洞,探仙书,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古奇,编次蠹毁,不能解。
公佐与焦君共详读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夔龙土伯拥川,天老肃兵,功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授命羹龙,桐柏等山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胡木魅水灵山祆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戟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这段古文,还算浅显,大体的意思是说,有个渔翁在江边钓鱼,鱼钩卡在水下出不来了,于是,这人仗着自己水性好直接沉入水中,一口气潜入五十“丈”(也就是一百六十多米的样子),在水底看见一条十分粗大的铁链盘在山脚下,这人觉得很惊讶,于是回去告诉了当时的行政长官,对方听后,就找了一群人过来看看,结果,几十个人可劲儿拉都没将铁链拉上来,后来,又多加了五十头扭才将那铁链从水底捞出,可随着铁链越拉越长,水面之上无风起浪,大家见了都觉得有些没底,可怕什么来什么,往上一拉还真从水底拉出一个小怪兽。
这怪兽,长得像猿猴一样,白头,长须,有着雪白的长牙和金色的爪子,刚被拉上岸边,就看他有五丈多高(也就是十六-七米的样子),他像个猴子一样蹲着,但是,在水里泡得久了,两只眼睛并不能睁开,在口鼻处,水流如注,腥臭扑鼻,寻常人很难靠过去。
足足过了好一阵子,这货才逐渐苏醒过来,两只眼睛一开,跟灯泡似的直放光,一看到众人就摆出一副要发怒的样子来,大家见了,赶紧跑,可慌忙间没人照看那些蛮牛,一个个全都被那怪物拖到水里去了,再之后,这货就像是消失了一样,在也没有出来过。
此事过了很久,一直也没有个头绪,直到有一次有人在一个山洞里头发现一本名叫《岳渎经》的古书,这书上的字,晦涩难解,一看就是上古时期留下来的东西,而且,时间久了,上面的字迹并不清晰,那好事的凑在一起,仔细研读了很久才研究明白,原来,这上面记载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大禹,在大禹受命治水的过程中,曾经三次到过桐柏山。可是,每次桐柏山,都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冥冥中有一股看不见的暴虐力量,阻止大禹动工治水。
大禹那是见过世面的人啊,本身也算是半神之体(以后再说),他知道,这种情况肯定是遇到妖怪了,于是,他非常生气,召集可以号令的诸般神将和各种部落首领一齐开会,经过一番商讨,大家都觉得,应该让夔龙去扫除妖孽。可是,比较奇怪的是,在这个时候,桐柏山,以及附近诸山的部落首领,唯恐双方打起仗来祸及自己,都面露惧色,恳请禹收回除妖的命令。
看到鸿蒙氏、商章氏、兜卢氏、犂娄氏等部落首领临战怯阵,不愿出力,禹就知道这些人肯定是知道妖怪的底细的,见他们不敢说,直接把这些人都关了起来。软硬兼施地套了半天话,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包庇的妖怪是淮涡水怪——无支祁。
无支祁能言善辩,知道江水、淮水各处的深浅,以及地势的高低远近。他长得形似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脖子一伸,好像有一百尺长,力气比九头象还大。无论是搏击跳跃,还是快速奔跑,他都非常迅捷,常常是眨眼之间就看不见了。
为了搞定它,禹先后派童律、乌木由两位天将出战,可对方神通广大,两位神将都不是对手,大禹没有办法,只能派最厉害的庚辰出战,经过千辛万苦这才擒获了无支祁。这时候,鸱脾、桓胡、木魅、水灵、山妖、石怪等数以千计的妖怪,看到无支祁被捉,都叫喊着冲了上来,想要抢走无支祁。
庚辰见了,挥舞方天戟,和众神一起将这些小妖冲散,又用大铁链锁住无支祁的颈子,鼻孔穿上铜铃铛,然后把他压在淮河南边的龟山脚下好好反省,一切办妥之后,禹在桐柏山的治水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说:
唐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征南从事弘农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
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遂告汤,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
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
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愕悚,不知其由。
尔时,乃渔者知锁所,其兽竟不复见。
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蕳至朱方,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语终夕焉。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
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庐,入灵洞,探仙书,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古奇,编次蠹毁,不能解。
公佐与焦君共详读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夔龙土伯拥川,天老肃兵,功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授命羹龙,桐柏等山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胡木魅水灵山祆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戟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这段古文,还算浅显,大体的意思是说,有个渔翁在江边钓鱼,鱼钩卡在水下出不来了,于是,这人仗着自己水性好直接沉入水中,一口气潜入五十“丈”(也就是一百六十多米的样子),在水底看见一条十分粗大的铁链盘在山脚下,这人觉得很惊讶,于是回去告诉了当时的行政长官,对方听后,就找了一群人过来看看,结果,几十个人可劲儿拉都没将铁链拉上来,后来,又多加了五十头扭才将那铁链从水底捞出,可随着铁链越拉越长,水面之上无风起浪,大家见了都觉得有些没底,可怕什么来什么,往上一拉还真从水底拉出一个小怪兽。
这怪兽,长得像猿猴一样,白头,长须,有着雪白的长牙和金色的爪子,刚被拉上岸边,就看他有五丈多高(也就是十六-七米的样子),他像个猴子一样蹲着,但是,在水里泡得久了,两只眼睛并不能睁开,在口鼻处,水流如注,腥臭扑鼻,寻常人很难靠过去。
足足过了好一阵子,这货才逐渐苏醒过来,两只眼睛一开,跟灯泡似的直放光,一看到众人就摆出一副要发怒的样子来,大家见了,赶紧跑,可慌忙间没人照看那些蛮牛,一个个全都被那怪物拖到水里去了,再之后,这货就像是消失了一样,在也没有出来过。
此事过了很久,一直也没有个头绪,直到有一次有人在一个山洞里头发现一本名叫《岳渎经》的古书,这书上的字,晦涩难解,一看就是上古时期留下来的东西,而且,时间久了,上面的字迹并不清晰,那好事的凑在一起,仔细研读了很久才研究明白,原来,这上面记载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大禹,在大禹受命治水的过程中,曾经三次到过桐柏山。可是,每次桐柏山,都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冥冥中有一股看不见的暴虐力量,阻止大禹动工治水。
大禹那是见过世面的人啊,本身也算是半神之体(以后再说),他知道,这种情况肯定是遇到妖怪了,于是,他非常生气,召集可以号令的诸般神将和各种部落首领一齐开会,经过一番商讨,大家都觉得,应该让夔龙去扫除妖孽。可是,比较奇怪的是,在这个时候,桐柏山,以及附近诸山的部落首领,唯恐双方打起仗来祸及自己,都面露惧色,恳请禹收回除妖的命令。
看到鸿蒙氏、商章氏、兜卢氏、犂娄氏等部落首领临战怯阵,不愿出力,禹就知道这些人肯定是知道妖怪的底细的,见他们不敢说,直接把这些人都关了起来。软硬兼施地套了半天话,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包庇的妖怪是淮涡水怪——无支祁。
无支祁能言善辩,知道江水、淮水各处的深浅,以及地势的高低远近。他长得形似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脖子一伸,好像有一百尺长,力气比九头象还大。无论是搏击跳跃,还是快速奔跑,他都非常迅捷,常常是眨眼之间就看不见了。
为了搞定它,禹先后派童律、乌木由两位天将出战,可对方神通广大,两位神将都不是对手,大禹没有办法,只能派最厉害的庚辰出战,经过千辛万苦这才擒获了无支祁。这时候,鸱脾、桓胡、木魅、水灵、山妖、石怪等数以千计的妖怪,看到无支祁被捉,都叫喊着冲了上来,想要抢走无支祁。
庚辰见了,挥舞方天戟,和众神一起将这些小妖冲散,又用大铁链锁住无支祁的颈子,鼻孔穿上铜铃铛,然后把他压在淮河南边的龟山脚下好好反省,一切办妥之后,禹在桐柏山的治水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