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谔闻言,他的脸色,也是一变,疑惑的问道:“怎么回事?”
李靖看了看面前的凉州军主帅,缓缓地说道:“周法尚和段文振的援军,赶到嘉州之后,在东扎营,而杨武通的五千大军在西与之相应,双方约定时期,共同进军,却不料嘉州叛贼中,有人深通兵法,直接放弃了州城,退入山中,段文振作为周法尚的副帅,前部行军总管,立功心切,提前出动,逼得杨武通,也只能在监军万智光的一再催促下,强行进入嘉州的深山老林里。”
韩世谔的心,猛地一沉,恍然大悟的应道:“万智光?怪不得会出事,原来碰到这位了。”
李靖闻言,有些意外,问道:“少帅!难不成认识此人?”
韩世谔想起五年前,宁州征伐之时,与万智光打过的交道,长叹一声,应道:“此人是蜀王的近侍,全无才能,又好大喜功,上次跟着我们大军之时,就喜欢妄议军机,亏得被史元帅顶住了,这回杨将军还是被他所害啊。”
李靖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些山獠先是在东边设伏,痛击了段文振,段文振军出师不利,被迫后撤,而孤军深入的杨武通,却是被十几万蛮军包围,一路血战,转战三百多里,最后还是被团团围住,杨将军派亲兵掩护了监军万智光突围,而自己却壮烈战死了,听说死后,那些山獠们恨极也怕极了,多次率兵围剿他们的杨将军,竟然把杨将军的尸体分而食之。”
韩世谔听得脸色一变,气得一拍桌子,怒吼道:“山獠可恶,万智光更说该死!”他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虽然与杨武通,只是五年前短暂地合作过几个月,虽然明知长安那边,就是希望利用杨武通之死,来打击蜀王杨秀,可没有想到这样的结局,竟然会来得如此之快,想到杨武通的慷慨豪迈,他的心中一阵凄凉。
韩世谔此时停下了脚步,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坐回了椅子里,继续说道:“那么后来战事如何?”
李靖看着韩世谔,又说叹道:“杨将军那路虽然战败,但为东路的荆州军争取了时间,段文振和周法尚整军再战,先趁着獠人的主力,围攻杨武通时,打掉了獠人的老巢,攻破了他们的十几个大寨,把十几万獠人的老弱妇孺捕获,以为人质,然后又利用獠人大胜而骄,又急于夺回村寨的心态,反过来设伏,一战下来大破獠军,斩四万有余,三个叛乱的领全部授,余众皆溃散,嘉州之乱,也算是平定了。”
韩世谔点了点头,应道:“还是杨将军的壮烈牺牲鼓舞了士气,方能反败为胜,军师!段文振虽然出师不利,但后面毕竟知耻后勇,大破獠军,为何说他要倒霉了呢,如果要找罪魁祸的话,先应该找万智光才是。”
李靖却是摇了摇头,否决道:“蜀王杨秀的上表,比大军的战报,还要早地送到,毕竟段文振兵败在前,杨武通战死于后,至于反败为胜,设伏反击那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尚书右仆射苏威,也说跟着上表请求治段文振兵败之罪,尤其是杨武通之死,令陛下震怒,听说当时气得要下令处死段文振,若不是越国公苦谏,临阵擅杀大将是兵家大忌,只怕这会儿斩杀段文振的使者,已经到达大军之中了
韩世谔微微一笑,他的心下雪亮,杨素早有借此事,挥打倒杨秀的想法。这回更是给他抓住了机会,怎么可能让段文振背这个黑锅,而放过万智光呢,想不到前方大将,还有数千将士的生命,居然也成了争夺东宫之位的砝码,想之,真是令人胆寒齿冷。
韩世谔点了点头,说道:“军师,那么依你看来,此事陛下会如何处理呢?”
李靖微微一笑,捻了捻自己的胡子,眼光投向了窗外的一棵盛放的桂花树,喃喃细语道:“听说,陛下已经下旨,派原州总管,上柱国,汝阳郡公独孤楷到益州,去召回蜀王啦。”
而此时的益洲。
益州的十月,阴雨连绵不断,这种淅淅沥沥的小雨,混合着蜀地那里盆地气候标志性的低低云层,不仅让人气短胸闷,更是心情烦燥,总感觉一口气闷在自己的心里,怎么也出不去。
蜀王杨秀现在就是这种,出不了气的感觉,胸口像是要爆炸一样,想张开嘴大吼大叫,但却连个半字也吼不出来,只能来回地在大殿里走来走去,周围的近侍和侍女们,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只有王妃长孙氏,抱着只有五岁的小儿子,小名杨瓜子,坐在榻上,一脸幽怨地看着杨秀走来走去。
这位长孙王妃,乃是北周时期的重臣,柱国长孙览的女儿,长孙览的祖父长孙稚,也是长孙晟的曾祖父,所以这位长孙王妃,和大将军长孙晟,算是出了五服的远房堂兄妹,勉强还算是长孙氏的同族。
长孙览原名长孙善,因为在周武帝时,每每让其先阅览奏章,因而改名长孙览,周武帝诛杀大权臣宇文护时,长孙览率兵逐一诛杀宇文护的党羽,有拥立大功,故而在北周一代,长孙览权倾朝野,堪称国之柱石。
当年隋文帝杨坚兵变代周之时,作为北周重臣的长孙览,坚定地站在了隋文帝杨坚一方,杨坚也说投桃报李,在建隋之后给予长孙览军政大权,开皇二年的时候,隋朝本来准备大举攻陈,当时的行军元帅就是长孙览,统兵三十万,率八州大军南征,后因突厥入侵而作罢,可见其在隋朝开国时的地位,后来杨坚还特意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了杨秀,以结其心。
长孙王妃看着走来走去的杨秀,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王爷,既然父皇让咱们回长安城,那我们就回去吧,君父之命不可违啊。”
杨秀突然停下了脚步,烦躁地叫了起来:“妇人之见!你知道这时候,要调我们回大兴,是为了什么吗?那是问责!别说这蜀地是回不来了,只怕一回长安城,连我们的性命也难保啦!”
李靖看了看面前的凉州军主帅,缓缓地说道:“周法尚和段文振的援军,赶到嘉州之后,在东扎营,而杨武通的五千大军在西与之相应,双方约定时期,共同进军,却不料嘉州叛贼中,有人深通兵法,直接放弃了州城,退入山中,段文振作为周法尚的副帅,前部行军总管,立功心切,提前出动,逼得杨武通,也只能在监军万智光的一再催促下,强行进入嘉州的深山老林里。”
韩世谔的心,猛地一沉,恍然大悟的应道:“万智光?怪不得会出事,原来碰到这位了。”
李靖闻言,有些意外,问道:“少帅!难不成认识此人?”
韩世谔想起五年前,宁州征伐之时,与万智光打过的交道,长叹一声,应道:“此人是蜀王的近侍,全无才能,又好大喜功,上次跟着我们大军之时,就喜欢妄议军机,亏得被史元帅顶住了,这回杨将军还是被他所害啊。”
李靖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些山獠先是在东边设伏,痛击了段文振,段文振军出师不利,被迫后撤,而孤军深入的杨武通,却是被十几万蛮军包围,一路血战,转战三百多里,最后还是被团团围住,杨将军派亲兵掩护了监军万智光突围,而自己却壮烈战死了,听说死后,那些山獠们恨极也怕极了,多次率兵围剿他们的杨将军,竟然把杨将军的尸体分而食之。”
韩世谔听得脸色一变,气得一拍桌子,怒吼道:“山獠可恶,万智光更说该死!”他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虽然与杨武通,只是五年前短暂地合作过几个月,虽然明知长安那边,就是希望利用杨武通之死,来打击蜀王杨秀,可没有想到这样的结局,竟然会来得如此之快,想到杨武通的慷慨豪迈,他的心中一阵凄凉。
韩世谔此时停下了脚步,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坐回了椅子里,继续说道:“那么后来战事如何?”
李靖看着韩世谔,又说叹道:“杨将军那路虽然战败,但为东路的荆州军争取了时间,段文振和周法尚整军再战,先趁着獠人的主力,围攻杨武通时,打掉了獠人的老巢,攻破了他们的十几个大寨,把十几万獠人的老弱妇孺捕获,以为人质,然后又利用獠人大胜而骄,又急于夺回村寨的心态,反过来设伏,一战下来大破獠军,斩四万有余,三个叛乱的领全部授,余众皆溃散,嘉州之乱,也算是平定了。”
韩世谔点了点头,应道:“还是杨将军的壮烈牺牲鼓舞了士气,方能反败为胜,军师!段文振虽然出师不利,但后面毕竟知耻后勇,大破獠军,为何说他要倒霉了呢,如果要找罪魁祸的话,先应该找万智光才是。”
李靖却是摇了摇头,否决道:“蜀王杨秀的上表,比大军的战报,还要早地送到,毕竟段文振兵败在前,杨武通战死于后,至于反败为胜,设伏反击那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尚书右仆射苏威,也说跟着上表请求治段文振兵败之罪,尤其是杨武通之死,令陛下震怒,听说当时气得要下令处死段文振,若不是越国公苦谏,临阵擅杀大将是兵家大忌,只怕这会儿斩杀段文振的使者,已经到达大军之中了
韩世谔微微一笑,他的心下雪亮,杨素早有借此事,挥打倒杨秀的想法。这回更是给他抓住了机会,怎么可能让段文振背这个黑锅,而放过万智光呢,想不到前方大将,还有数千将士的生命,居然也成了争夺东宫之位的砝码,想之,真是令人胆寒齿冷。
韩世谔点了点头,说道:“军师,那么依你看来,此事陛下会如何处理呢?”
李靖微微一笑,捻了捻自己的胡子,眼光投向了窗外的一棵盛放的桂花树,喃喃细语道:“听说,陛下已经下旨,派原州总管,上柱国,汝阳郡公独孤楷到益州,去召回蜀王啦。”
而此时的益洲。
益州的十月,阴雨连绵不断,这种淅淅沥沥的小雨,混合着蜀地那里盆地气候标志性的低低云层,不仅让人气短胸闷,更是心情烦燥,总感觉一口气闷在自己的心里,怎么也出不去。
蜀王杨秀现在就是这种,出不了气的感觉,胸口像是要爆炸一样,想张开嘴大吼大叫,但却连个半字也吼不出来,只能来回地在大殿里走来走去,周围的近侍和侍女们,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只有王妃长孙氏,抱着只有五岁的小儿子,小名杨瓜子,坐在榻上,一脸幽怨地看着杨秀走来走去。
这位长孙王妃,乃是北周时期的重臣,柱国长孙览的女儿,长孙览的祖父长孙稚,也是长孙晟的曾祖父,所以这位长孙王妃,和大将军长孙晟,算是出了五服的远房堂兄妹,勉强还算是长孙氏的同族。
长孙览原名长孙善,因为在周武帝时,每每让其先阅览奏章,因而改名长孙览,周武帝诛杀大权臣宇文护时,长孙览率兵逐一诛杀宇文护的党羽,有拥立大功,故而在北周一代,长孙览权倾朝野,堪称国之柱石。
当年隋文帝杨坚兵变代周之时,作为北周重臣的长孙览,坚定地站在了隋文帝杨坚一方,杨坚也说投桃报李,在建隋之后给予长孙览军政大权,开皇二年的时候,隋朝本来准备大举攻陈,当时的行军元帅就是长孙览,统兵三十万,率八州大军南征,后因突厥入侵而作罢,可见其在隋朝开国时的地位,后来杨坚还特意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了杨秀,以结其心。
长孙王妃看着走来走去的杨秀,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王爷,既然父皇让咱们回长安城,那我们就回去吧,君父之命不可违啊。”
杨秀突然停下了脚步,烦躁地叫了起来:“妇人之见!你知道这时候,要调我们回大兴,是为了什么吗?那是问责!别说这蜀地是回不来了,只怕一回长安城,连我们的性命也难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