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一良三人带着厚厚的一叠文件离去之后,朱由检对着吕琦招了招手,让他上前走到自己面前,这才开口对他说道:“让徐应元带上内务府的一个核算组,趁着这个机会把那些涉案人员的财产转移到内务府的账目上,让他放手去做,出了什么事朕给他顶着。”
吕琦应了一声,便匆匆下去执行皇帝的吩咐了。当房间内再次剩下自己一个人时,朱由检才再次走到阳台前,观看起了太液湖上的烟波浩淼。虽然他心里很清楚,他的这一句吩咐足以令江南不少人家家破人亡,但是他依然没有任何迟疑。
因为内务府的资金链快要撑不下去了,虽说内务府掌握了许多赚钱的产业,但是这些产业还都处于扩大生产的时期,并不能抽调出多少资金。而新军的快速扩编,却令内务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20万人的新军,一年的吃穿用度便不少于800万元,若是再加上对边疆守备部队的一部分补贴,内务府每年就要补贴给军队1500万元。而现在内务府一年的收入大约就在2000余万,剩下的钱还要用来补贴各地赈灾、水利工程及承担宫内的消费,几乎很少能够剩下结余。
此前从扬州盐商、日本及广南、马六甲城搜刮来的财富,基本上又填补到了教育和医疗的缺口当中。但也唯有如此,这几年大明的财政才能迅速好转,有余力投资于地方的交通建设和对边疆地区进行新田开发。
也就是说,现在大明这部机器能够毫无障碍的运转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源源不断的金钱投入在润滑着。一旦资金投入开始减少,这部机器也许就会退回到老样子去。没有了朝廷和内务府资金维持的西北诸多交通水利工程,陕西民众在走投无路之下,依然会回到历史的原路上去。
工业化说起来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工业创造了比农业更大的财富,养活了更多人的同时,它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变革。从农业解放出来的剩余人口,在享受了工业所带来的财富和社会便捷之后,他们也就很难再回到乡村去做两脚的牛羊了。
而在工业中接受过组织协作训练的产业工人,他们所能爆发出来的破坏力,又远远超过那些所谓的变民和农民起义军。
所以,现在整个大明其实就是在同时间赛跑,要么大明进入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上的大爆发所带来的巨额财富,能够轻易的支撑起因为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从而吸收和养活多余的农业人口。
要么因为自然灾害大爆发,导致农业大衰退,无法承担的农业人口压垮大明经济,从而掀起改朝换代的战争,打断大明的工业化进程。
在整个帝国之内,也许只有朱由检自己才能看得到这个庞大的风险,也因此他不顾诸多大臣的反对,一直在积极的推进向海外移民的计划。在目前状态下,向海外移民不仅可以减轻国内的经济压力,还能够为国家在海外获取财富。
说的难听一些,即便这些移民活不下去造起反来,也不至于会影响到国内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哪怕京畿一带的工坊大叫用人荒,他也要坚持将大量的囚徒和后金有所牵连的家族迁移到海外。
在他数次分割了江南的行政区划,又通过扬州盐引案、南京科考案打压了江南士绅的势力之后,这一次他终于想要从江南士绅身上挖下一块肉,来弥补大明财政上的缺口了。环太湖一带,也正是江南最为富庶的地区,实力仅次于晋商和徽商的太湖商帮,正是发源于湖中的东西两山。
朱由检琢磨着,能够从这些人身上挖下一块肉来,总应该能让大明财政再坚持那么一两年了。
不管朱由检对大明的未来如何忧心忡忡,但是在其他人的眼中,大明的国势都是在蒸蒸日上,特别是那些第一次来到京津地区的外国人。
富饶、自由及和平,这世上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天堂。跟随沈器远走上了天津码头的金尚宪,很快就被这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物资和码头上成排下货的船只给惊呆了。他实在难以想象,这世界上会存在这样一个繁忙的码头,光是这个码头上堆积的物资,大约都可以供汉阳城百姓一月之需了。
直到坐上了来接他们的马车之后,金尚宪才收回了自己惊奇的目光,感慨的说道:“十余年未来上国,想不到津门居然已经繁华到了这个地步。”
在大明待了两年多的沈器远,对于这种繁华倒是已经习以为常,他这个时候才对着金尚宪说道:“金判书,我在船上时就和你说过,朝鲜已经到了非进行改革变法不行的地步了。
我当初刚到上国之时,天津的码头还不过是一处小小的木栈桥而已,但是到了今日却已经变成了方石砌筑的石头码头,连海船都能够直接开到码头前卸货了。这处码头附近原本不过是水田乡村,但是现在也变成了货栈云集的小镇。
以上国之富饶,尚且要变革图强,我们朝鲜不过是海东一小国,有什么资格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呢?”
金尚宪的内心终于有些动摇了起来,朝鲜王派遣他们两人前来大明,是为了向大明解释,朝鲜同后金签订盟约并非出自真心,而只是权宜之计,希望大明皇帝不要因此降罪于朝鲜。
而沈器远似乎并不这么想,这位在大明当了两年多的朝鲜大使之后,出于对朝鲜内部党争及官吏腐败的不满,加上这两年在京城听多了改革派的言论,因此倒是起了只有改革朝鲜才能改变朝鲜任胡人宰割的命运。
只不过从前想要改革朝鲜,是一件极为渺茫的希望,毕竟想要说服朝鲜王和那些把党争视为生命的守旧大臣们,简直是一件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所以沈器远选择了向废光海君靠拢,并拉拢了林庆业等军将,试图作为说服朝鲜王改革失败的后手。
不过他现在显然遇到了更好的机会,后金的再次入侵,不仅极大的削弱了朝鲜内部的纷争,也令的朝鲜王的威望大大的衰落了下去。而大明官军再次替朝鲜复国,也令朝鲜百姓对于大明的好感升至了最高。
在这个时刻,沈器远无疑看到了改革朝鲜的机会,只要大明能够支持朝鲜进行内政改革,那么就有可能压倒朝鲜王及守旧大臣们的反对,让自己获得主导朝鲜改革的权力。而同样对朝鲜现状不满的金尚宪和之前的主战派,则被沈器远看成了最好的同盟军。
从离开朝鲜开始,到抵达天津为止的这段路程上,沈器远都一直在游说金尚宪,直到今天才算是有了一些眉目。看到金尚宪露出深思的神情,沈器远不由合上了嘴,等待着金尚宪慢慢醒悟过来。
就在朝鲜使节前往京城的途中,朱由检已经收到了这个消息。对于朝鲜所谓的解释,他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他更看重的是,大明究竟能够从朝鲜得到什么。
他招来了中央银行的汪逢元和总理衙门的冯铨,向两人说道:“朝鲜事务,朕希望由你们接手处理,就不必再麻烦礼部的那些官员了。
朕以为,现在重要的不是朝鲜之前向后金作出了怎样的妥协,而是应该放眼在朝鲜打算以什么的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
朕曾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国家的兴起,一个国家的灭亡,都是财富积累最快的时期。虽然朝鲜现在还没有濒临灭亡,但是这样一个残破的国家想要重建起来,无疑也是获取财富最好的时机。
因为后金的入侵,旧的社会秩序已经被打破,而新的社会秩序又没有完全建立。只要我们稍稍加以引导,那么朝鲜就会按照我们的需要去建设,最终成为东亚经济贸易体系中的一员。
朕相信你们也很清楚,即便朝鲜轻易的被后金所击败了,它也还是一个人口超过六百万的地区大国。朝鲜的农业技术并不比大明落后,因此就目前来看,它的粮食还是可以输出一部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它将粮食盈余输送到后金手中。
另外朝鲜多山,矿产资源丰富,只是大多集中在北部,一直以来都没有获得有效的开发。如今朝鲜各地都已经被后金蹂躏到这种程度了,朝鲜王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就更微弱了。
趁着这个机会,寻找到朝鲜内部的合作者,改革朝鲜的政治,投资交通建设,开发朝鲜的矿产。既可以为我国的钢铁扩大市场,也可以把大明元深入到朝鲜国内,这才是和朝鲜使臣接触的最重要内容…”
于此同时,在京城朝阳门内的外国人街区,吉川幸助正和一群日本藩士们做告别。作为松野重元的外甥,他侥幸躲过了返回日本和幕府进行战斗的战役,在北京工商学院内进行了完整的学习。
虽然身为一名武士,但是他身上已经看不到一点武士的痕迹了。吃穿用度和明人毫无区别,在京城学习的最后一年中,东西日本各藩,包括江户幕府都派出了藩士和旗本前来学习,只不过他们大多报考的是陆军和海军学校,如吉川幸助这般投入工商学院的,可谓是寥寥无几。
不过作为最先在北京求学的吉川幸助,对于各藩及江户幕府的武士都是一视同仁,照顾有加。再加上他的学识渊博,倒是令他在京城的日本人中名声极好。
崇祯六年秋,吉川幸助得到了大阪总督叶雨轩的聘书,邀请他进入总督府担任经济奉行。崇祯七年春,吉川幸助准备动身返回日本,陪同丰臣千代前来明国并求学的真田幸昌、毛利胜家、高野平太等人,便在外国人街区的一家日式酒家内为其饯别。
宴席将尽,众人都面红耳赤之时,喝的醉醺醺的吉川幸助举杯向众人高呼道:“此去大阪,余将为诸君打好基础,待到诸君归国,当再无东西之分,也无藩国幕府之别。愿我日本亦如大明,国势蒸蒸日上,终成一统…”
房间沉默了一阵,真田幸昌和毛利胜家率先举杯应和道:“诺,为日本一统而干杯…”
吕琦应了一声,便匆匆下去执行皇帝的吩咐了。当房间内再次剩下自己一个人时,朱由检才再次走到阳台前,观看起了太液湖上的烟波浩淼。虽然他心里很清楚,他的这一句吩咐足以令江南不少人家家破人亡,但是他依然没有任何迟疑。
因为内务府的资金链快要撑不下去了,虽说内务府掌握了许多赚钱的产业,但是这些产业还都处于扩大生产的时期,并不能抽调出多少资金。而新军的快速扩编,却令内务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20万人的新军,一年的吃穿用度便不少于800万元,若是再加上对边疆守备部队的一部分补贴,内务府每年就要补贴给军队1500万元。而现在内务府一年的收入大约就在2000余万,剩下的钱还要用来补贴各地赈灾、水利工程及承担宫内的消费,几乎很少能够剩下结余。
此前从扬州盐商、日本及广南、马六甲城搜刮来的财富,基本上又填补到了教育和医疗的缺口当中。但也唯有如此,这几年大明的财政才能迅速好转,有余力投资于地方的交通建设和对边疆地区进行新田开发。
也就是说,现在大明这部机器能够毫无障碍的运转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源源不断的金钱投入在润滑着。一旦资金投入开始减少,这部机器也许就会退回到老样子去。没有了朝廷和内务府资金维持的西北诸多交通水利工程,陕西民众在走投无路之下,依然会回到历史的原路上去。
工业化说起来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工业创造了比农业更大的财富,养活了更多人的同时,它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变革。从农业解放出来的剩余人口,在享受了工业所带来的财富和社会便捷之后,他们也就很难再回到乡村去做两脚的牛羊了。
而在工业中接受过组织协作训练的产业工人,他们所能爆发出来的破坏力,又远远超过那些所谓的变民和农民起义军。
所以,现在整个大明其实就是在同时间赛跑,要么大明进入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上的大爆发所带来的巨额财富,能够轻易的支撑起因为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从而吸收和养活多余的农业人口。
要么因为自然灾害大爆发,导致农业大衰退,无法承担的农业人口压垮大明经济,从而掀起改朝换代的战争,打断大明的工业化进程。
在整个帝国之内,也许只有朱由检自己才能看得到这个庞大的风险,也因此他不顾诸多大臣的反对,一直在积极的推进向海外移民的计划。在目前状态下,向海外移民不仅可以减轻国内的经济压力,还能够为国家在海外获取财富。
说的难听一些,即便这些移民活不下去造起反来,也不至于会影响到国内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哪怕京畿一带的工坊大叫用人荒,他也要坚持将大量的囚徒和后金有所牵连的家族迁移到海外。
在他数次分割了江南的行政区划,又通过扬州盐引案、南京科考案打压了江南士绅的势力之后,这一次他终于想要从江南士绅身上挖下一块肉,来弥补大明财政上的缺口了。环太湖一带,也正是江南最为富庶的地区,实力仅次于晋商和徽商的太湖商帮,正是发源于湖中的东西两山。
朱由检琢磨着,能够从这些人身上挖下一块肉来,总应该能让大明财政再坚持那么一两年了。
不管朱由检对大明的未来如何忧心忡忡,但是在其他人的眼中,大明的国势都是在蒸蒸日上,特别是那些第一次来到京津地区的外国人。
富饶、自由及和平,这世上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天堂。跟随沈器远走上了天津码头的金尚宪,很快就被这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物资和码头上成排下货的船只给惊呆了。他实在难以想象,这世界上会存在这样一个繁忙的码头,光是这个码头上堆积的物资,大约都可以供汉阳城百姓一月之需了。
直到坐上了来接他们的马车之后,金尚宪才收回了自己惊奇的目光,感慨的说道:“十余年未来上国,想不到津门居然已经繁华到了这个地步。”
在大明待了两年多的沈器远,对于这种繁华倒是已经习以为常,他这个时候才对着金尚宪说道:“金判书,我在船上时就和你说过,朝鲜已经到了非进行改革变法不行的地步了。
我当初刚到上国之时,天津的码头还不过是一处小小的木栈桥而已,但是到了今日却已经变成了方石砌筑的石头码头,连海船都能够直接开到码头前卸货了。这处码头附近原本不过是水田乡村,但是现在也变成了货栈云集的小镇。
以上国之富饶,尚且要变革图强,我们朝鲜不过是海东一小国,有什么资格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呢?”
金尚宪的内心终于有些动摇了起来,朝鲜王派遣他们两人前来大明,是为了向大明解释,朝鲜同后金签订盟约并非出自真心,而只是权宜之计,希望大明皇帝不要因此降罪于朝鲜。
而沈器远似乎并不这么想,这位在大明当了两年多的朝鲜大使之后,出于对朝鲜内部党争及官吏腐败的不满,加上这两年在京城听多了改革派的言论,因此倒是起了只有改革朝鲜才能改变朝鲜任胡人宰割的命运。
只不过从前想要改革朝鲜,是一件极为渺茫的希望,毕竟想要说服朝鲜王和那些把党争视为生命的守旧大臣们,简直是一件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所以沈器远选择了向废光海君靠拢,并拉拢了林庆业等军将,试图作为说服朝鲜王改革失败的后手。
不过他现在显然遇到了更好的机会,后金的再次入侵,不仅极大的削弱了朝鲜内部的纷争,也令的朝鲜王的威望大大的衰落了下去。而大明官军再次替朝鲜复国,也令朝鲜百姓对于大明的好感升至了最高。
在这个时刻,沈器远无疑看到了改革朝鲜的机会,只要大明能够支持朝鲜进行内政改革,那么就有可能压倒朝鲜王及守旧大臣们的反对,让自己获得主导朝鲜改革的权力。而同样对朝鲜现状不满的金尚宪和之前的主战派,则被沈器远看成了最好的同盟军。
从离开朝鲜开始,到抵达天津为止的这段路程上,沈器远都一直在游说金尚宪,直到今天才算是有了一些眉目。看到金尚宪露出深思的神情,沈器远不由合上了嘴,等待着金尚宪慢慢醒悟过来。
就在朝鲜使节前往京城的途中,朱由检已经收到了这个消息。对于朝鲜所谓的解释,他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他更看重的是,大明究竟能够从朝鲜得到什么。
他招来了中央银行的汪逢元和总理衙门的冯铨,向两人说道:“朝鲜事务,朕希望由你们接手处理,就不必再麻烦礼部的那些官员了。
朕以为,现在重要的不是朝鲜之前向后金作出了怎样的妥协,而是应该放眼在朝鲜打算以什么的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
朕曾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国家的兴起,一个国家的灭亡,都是财富积累最快的时期。虽然朝鲜现在还没有濒临灭亡,但是这样一个残破的国家想要重建起来,无疑也是获取财富最好的时机。
因为后金的入侵,旧的社会秩序已经被打破,而新的社会秩序又没有完全建立。只要我们稍稍加以引导,那么朝鲜就会按照我们的需要去建设,最终成为东亚经济贸易体系中的一员。
朕相信你们也很清楚,即便朝鲜轻易的被后金所击败了,它也还是一个人口超过六百万的地区大国。朝鲜的农业技术并不比大明落后,因此就目前来看,它的粮食还是可以输出一部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它将粮食盈余输送到后金手中。
另外朝鲜多山,矿产资源丰富,只是大多集中在北部,一直以来都没有获得有效的开发。如今朝鲜各地都已经被后金蹂躏到这种程度了,朝鲜王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就更微弱了。
趁着这个机会,寻找到朝鲜内部的合作者,改革朝鲜的政治,投资交通建设,开发朝鲜的矿产。既可以为我国的钢铁扩大市场,也可以把大明元深入到朝鲜国内,这才是和朝鲜使臣接触的最重要内容…”
于此同时,在京城朝阳门内的外国人街区,吉川幸助正和一群日本藩士们做告别。作为松野重元的外甥,他侥幸躲过了返回日本和幕府进行战斗的战役,在北京工商学院内进行了完整的学习。
虽然身为一名武士,但是他身上已经看不到一点武士的痕迹了。吃穿用度和明人毫无区别,在京城学习的最后一年中,东西日本各藩,包括江户幕府都派出了藩士和旗本前来学习,只不过他们大多报考的是陆军和海军学校,如吉川幸助这般投入工商学院的,可谓是寥寥无几。
不过作为最先在北京求学的吉川幸助,对于各藩及江户幕府的武士都是一视同仁,照顾有加。再加上他的学识渊博,倒是令他在京城的日本人中名声极好。
崇祯六年秋,吉川幸助得到了大阪总督叶雨轩的聘书,邀请他进入总督府担任经济奉行。崇祯七年春,吉川幸助准备动身返回日本,陪同丰臣千代前来明国并求学的真田幸昌、毛利胜家、高野平太等人,便在外国人街区的一家日式酒家内为其饯别。
宴席将尽,众人都面红耳赤之时,喝的醉醺醺的吉川幸助举杯向众人高呼道:“此去大阪,余将为诸君打好基础,待到诸君归国,当再无东西之分,也无藩国幕府之别。愿我日本亦如大明,国势蒸蒸日上,终成一统…”
房间沉默了一阵,真田幸昌和毛利胜家率先举杯应和道:“诺,为日本一统而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