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虽然是在询问衮楚克台吉,但是语气里却充满了不容拒绝的意思,衮楚克台吉自然顺从的答应了下来。
朱由检随即说道:“现在大明也好,蒙古也好,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后金。在这个时候,我们内部出现的任何问题,最终都只会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敌人的力量。
不管林丹汗之前作出了什么样的错误决定,但是他目前还是敌对后金的,也是我大明的盟友。如果这个时候我大明支持你反对林丹汗,今后还要如何号召蒙古各部一起结盟反对后金呢?
更何况,以察哈尔部现在的状况,还经得起再一次的分裂吗?左翼诸部远离故土,现在又同右翼蒙古诸部势成水火,如果再失去了林丹汗这个君主,底下的各部还能听从你们所拥立的新汗吗?以四分五裂之察哈尔部,能够夺回被后金占据的辽河河套故土吗?”
衮楚克台吉心里有些动摇了,虽然他愤恨林丹汗的无能,把察哈尔部带到了如今的境地,但是他也没打算彻底让察哈尔部分崩离析,变成后金和大明追逐的猎物。
看着衮楚克台吉的神情,朱由检这才继续往下说道:“朕以为,察哈尔诸部还是应该团结在林丹汗这面旗帜之下,但是想要返回辽东故土的台吉们,可以带着部众驻扎在察罕浩特,为察哈尔部和大明挡住后金的西向之路。如此一来,察哈尔诸部不会进一步分裂,而你们想要返回辽东故土的愿望也能得到满足了。”
衮楚克台吉马上动心了:“可是,自从汗王西迁之后,一些小部族不想离开故土,在路上纷纷脱离了迁移的队伍。
因此现在汗王对于各部的动向都提防的很,把各个部族都安置在了归化城附近的区域,稍稍远离一些就要派出使者问责。如何能够同意,让我们返回察罕浩特呢?”
朱由检伸出手在察罕浩特附近划了一个大圈后说道:“林丹汗下令西迁之后,这一地区还有不少部族并没有听从命令西迁。
你们的大汗又小气的紧,担心留下之人做大,因此连一个有威望的部族首领也没留下。
因此这片地区的部族虽然名义上还是臣服于林丹汗,但实际上正处于群龙无首的地步。一旦后金有能力突破辽东的地域,那么这个地区的部族必然会投向后金。
所以,你可以向林丹汗建言,将这些地区的部族收拢迁移到漠南地区,以增强察哈尔部在漠南地区的实力。以林丹汗的性子,十有八九是会动心的。
而只要你能够返回察罕浩特,由此地到察罕浩特约400余里,我大明就能给你输送物资,让你在察罕浩特扎下根来。而朕还会亲自向林丹汗劝说,承认他对于漠南地区的统治权力,让他派出一员大将收揽辽东诸部的人心…
朕相信,在我们双管齐下的劝说下,你们的大汗对于能够巩固自己权位的建议,是不太可能拒绝的。”
衮楚克台吉先是听的连连点头,但很快就惊讶的抬头看着皇帝说道:“陛下要亲自和汗王会面吗?”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仅仅是凭借着使者的往来交谈,朕和林丹汗终究是无法了解对方的想法的。
不管大明和蒙古之间有多少分歧,但是现在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大敌,就是辽东的后金。你们察哈尔部想要重回辽东故土,我大明又何尝不想规复辽东呢?
所以,朕希望能够同林丹汗、绰克图台吉进行会面。大家坐下来共同商议一下,关于漠南、漠北甚至是漠西蒙古地区的统治秩序问题,蒙古诸部中的宗教信仰问题,还有大明和蒙古在盟约中的地位等问题。”
虽然吃惊于崇祯主动提出和汗王会面的要求,但是衮楚克台吉很快就欢喜了起来。察哈尔部虽然把土默特部驱逐出了归化城,但是在明国的庇护下,蒙古右翼诸部并不认可察哈尔部对于他们的统治权力。
在本地蒙古右翼诸部的敌意针对下,察哈尔部即便是占据了土默特川和归化城,也始终没有扎下根来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在土默特地区居住了将近三年,还是有不少察哈尔部的台吉、那颜想要返回辽东的家园。
如果大明皇帝愿意和林丹汗见面会盟,基本什么协议都没有谈成,也能够让右翼诸部减少一些对于察哈尔部的敌意。毕竟,现在的右翼诸部同大明之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亲密了,右翼诸部有反对林丹汗的胆子,却未必有违逆大明皇帝的胆量。
不过衮楚克台吉很快就皱起了眉头,他大着胆子向皇帝发问道:“陛下愿意和大汗会面,外臣自然是欢欣鼓舞的。可是陛下,外臣应当如何向大汗说明,陛下和大汗相见,是以什么身份见面呢?”
衮楚克台吉的这一问,也是让崇祯沉默了许久。在明国上下看来,不管是曾经的俺答汗,还是现在的林丹汗,都只是蒙古的一部,并不是蒙元帝国的继承者,他们都应当是大明的臣属,这是大明上下对待蒙古诸部时的政治正确。
但是在林丹汗自己,他日思夜想的都是恢复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他在蒙古诸部面前也是一向自称蒙古大汗,不允许有人质疑他这个蒙古大汗的权威。
虽然迫于形势,察哈尔部需要得到明国的市赏才能维持下去。但一直以来,双方之间的交往都刻意避开了,关于林丹汗同明国皇帝之间的地位讨论。
可是现在既然双方要进行会面,那么两者之间的地位就不得不拿出来讨论了。让林丹汗以臣属之礼面见崇祯,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双方如果以外国之君的礼仪见面,朱由检又是接受不了的。
先不谈事后国内舆论的压力,但是林丹汗以外国之君见礼,就等于是让出了大明对于蒙古各部的权力。日后,必然会有人拿这次会面说事,证明大明并无要求蒙古各部归顺的权力。
因为林丹汗既然对大明是外国之君,那么蒙古对于大明来说就是外国之地,则明国今日在草原上所做的一切,都会被视为是一种入侵的举动。朱由检显然是不可能,给予这么一个借口予他人的。
思想了许久之后,朱由检终于说道:“我大明之开国君主曾经说过:蒙元亦中国也。
蒙元失天命,而退居草原,但非退出中国;我大明得天命,而执掌中国,而非执掌中原。
是以,朕虽是大明皇帝,但也是中国之君长。林丹汗是蒙古大汗,也是中国地方之长官。中国之有大明和蒙古,犹如百姓家中有长子和幼子。
故朕愿以中国之君长见中国地方之长官,林丹汗若是愿意接受。那么在20天之后,朕会在张家口等候他和绰克图台吉,柳先生将会代表朕去迎接林丹汗和绰克图台吉。不过,你也看到了,朕这里也很忙碌。所以,朕在张家口只会等候5日。”
虽说中国之君和中国地方之长官,依然还是上下级关系,不过衮楚克台吉倒是觉得,这种说法倒是维护了不少还在怀念蒙古帝国荣光的台吉、那颜们。
只要不是察哈尔部向大明低头臣服,蒙古帝国的颜面就没有受损,汗王那边就不会有这么多顾虑。而明国即是中国,在蒙古各部中本就是一个常识,令蒙古各部反感的是,曾经占据了中国的他们,被明国开除出了中国之外,被明人视为蛮夷而已。
“陛下心胸如此宽广,外臣以为汗王一定不会拒绝的。不过从归化城到张家口,大队人马往来,恐怕20天时间太紧张了些,陛下能否多宽限几日?”
朱由检思考了下,便回答道:“为什么要大队人马往来,朕会发布命令,让大同、宣化等地诸军给予方便。只要汗王携带人员不超过2000人,就可以从关内直行。
朕以大明皇帝的名誉保证,汗王的安全可以得到足够的保证,而且沿途也会得到足够的粮食供应…”
在崇祯的说服之下,衮楚克台吉终于接受了,保持察哈尔内部团结,劝说林丹汗分兵于察罕浩特阻挡后金西进的主张。
他和柳敬亭匆匆而来,又匆忙的赶回了归化。而朱由检也下了数道手令,给了大同、丰镇、宣大等地的官员和军队,让他们在林丹汗前往张家口的道路上进行警戒,并准备物资供给。
就在朱由检忙碌的准备着和林丹汗会面事宜时,负责筹建怯薛卫的卓尔璧、黄得功两人再次跑来求见。
他们两人前来求见皇帝,是因为建立怯薛卫的过程中,又遇到了难题。就如此前所说的,见到有机会摆脱贫困生活的年轻牧民们,对于参与怯薛卫十分之踊跃。
由于在关内招募士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朱由检担心第一次招募士兵数量过多,会招致各部的不满,所以一开始只是要求招募300人而已。
可是参与那达慕的年轻牧民大约有6、7000人,想要参加军队改变生活的年轻人起码超过6000人,300人的名额连一成都不到,自然很快就有了增加名额的呼声。
在得到了皇帝的准许下,卓尔璧把招募名额翻了一倍。那些没有中选的牧民,原本也有些默认现实了。但是这被招募的600人还什么都没干,就获得了军服、铠甲和武器的发放。
才过了一天功夫,除了他们自己带来的坐骑之外,他们里外都已经焕然一新了,腰包里还有预先发放的半个月薪水。这些年轻牧民们那里听说过这样的待遇,这年头就是替台吉老爷们上战场,那也是自带干粮、武器,在战场上缴获点什么,还要上缴老爷们一份呢。
于是眼红了的数百年轻牧民,围上了卓尔璧,认为他招募人员不公,偏向了自己的部族。好不容易才从人群中挤出来的卓尔璧,不得不跟着黄得功来求见皇帝,来讨要一个主意了。
听完了两人的说法,朱由检并不赞成继续扩大招募名额的决定,而是说道:“这样吧,你们下去对他们说。
怯薛卫乃是朕的亲卫,非勇士不得任用。虽然他们有报效君王的忠诚,但是朕也不能因此而降低对怯薛卫的要求。
不过感念到他们对于朕的赤诚之心,所以朕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怯薛卫的名额就不加了,但是可再继续招募1200人作为怯薛卫的后补兵,若是正兵有空缺,则后补兵可优先…”
朱由检随即说道:“现在大明也好,蒙古也好,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后金。在这个时候,我们内部出现的任何问题,最终都只会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敌人的力量。
不管林丹汗之前作出了什么样的错误决定,但是他目前还是敌对后金的,也是我大明的盟友。如果这个时候我大明支持你反对林丹汗,今后还要如何号召蒙古各部一起结盟反对后金呢?
更何况,以察哈尔部现在的状况,还经得起再一次的分裂吗?左翼诸部远离故土,现在又同右翼蒙古诸部势成水火,如果再失去了林丹汗这个君主,底下的各部还能听从你们所拥立的新汗吗?以四分五裂之察哈尔部,能够夺回被后金占据的辽河河套故土吗?”
衮楚克台吉心里有些动摇了,虽然他愤恨林丹汗的无能,把察哈尔部带到了如今的境地,但是他也没打算彻底让察哈尔部分崩离析,变成后金和大明追逐的猎物。
看着衮楚克台吉的神情,朱由检这才继续往下说道:“朕以为,察哈尔诸部还是应该团结在林丹汗这面旗帜之下,但是想要返回辽东故土的台吉们,可以带着部众驻扎在察罕浩特,为察哈尔部和大明挡住后金的西向之路。如此一来,察哈尔诸部不会进一步分裂,而你们想要返回辽东故土的愿望也能得到满足了。”
衮楚克台吉马上动心了:“可是,自从汗王西迁之后,一些小部族不想离开故土,在路上纷纷脱离了迁移的队伍。
因此现在汗王对于各部的动向都提防的很,把各个部族都安置在了归化城附近的区域,稍稍远离一些就要派出使者问责。如何能够同意,让我们返回察罕浩特呢?”
朱由检伸出手在察罕浩特附近划了一个大圈后说道:“林丹汗下令西迁之后,这一地区还有不少部族并没有听从命令西迁。
你们的大汗又小气的紧,担心留下之人做大,因此连一个有威望的部族首领也没留下。
因此这片地区的部族虽然名义上还是臣服于林丹汗,但实际上正处于群龙无首的地步。一旦后金有能力突破辽东的地域,那么这个地区的部族必然会投向后金。
所以,你可以向林丹汗建言,将这些地区的部族收拢迁移到漠南地区,以增强察哈尔部在漠南地区的实力。以林丹汗的性子,十有八九是会动心的。
而只要你能够返回察罕浩特,由此地到察罕浩特约400余里,我大明就能给你输送物资,让你在察罕浩特扎下根来。而朕还会亲自向林丹汗劝说,承认他对于漠南地区的统治权力,让他派出一员大将收揽辽东诸部的人心…
朕相信,在我们双管齐下的劝说下,你们的大汗对于能够巩固自己权位的建议,是不太可能拒绝的。”
衮楚克台吉先是听的连连点头,但很快就惊讶的抬头看着皇帝说道:“陛下要亲自和汗王会面吗?”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仅仅是凭借着使者的往来交谈,朕和林丹汗终究是无法了解对方的想法的。
不管大明和蒙古之间有多少分歧,但是现在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大敌,就是辽东的后金。你们察哈尔部想要重回辽东故土,我大明又何尝不想规复辽东呢?
所以,朕希望能够同林丹汗、绰克图台吉进行会面。大家坐下来共同商议一下,关于漠南、漠北甚至是漠西蒙古地区的统治秩序问题,蒙古诸部中的宗教信仰问题,还有大明和蒙古在盟约中的地位等问题。”
虽然吃惊于崇祯主动提出和汗王会面的要求,但是衮楚克台吉很快就欢喜了起来。察哈尔部虽然把土默特部驱逐出了归化城,但是在明国的庇护下,蒙古右翼诸部并不认可察哈尔部对于他们的统治权力。
在本地蒙古右翼诸部的敌意针对下,察哈尔部即便是占据了土默特川和归化城,也始终没有扎下根来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在土默特地区居住了将近三年,还是有不少察哈尔部的台吉、那颜想要返回辽东的家园。
如果大明皇帝愿意和林丹汗见面会盟,基本什么协议都没有谈成,也能够让右翼诸部减少一些对于察哈尔部的敌意。毕竟,现在的右翼诸部同大明之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亲密了,右翼诸部有反对林丹汗的胆子,却未必有违逆大明皇帝的胆量。
不过衮楚克台吉很快就皱起了眉头,他大着胆子向皇帝发问道:“陛下愿意和大汗会面,外臣自然是欢欣鼓舞的。可是陛下,外臣应当如何向大汗说明,陛下和大汗相见,是以什么身份见面呢?”
衮楚克台吉的这一问,也是让崇祯沉默了许久。在明国上下看来,不管是曾经的俺答汗,还是现在的林丹汗,都只是蒙古的一部,并不是蒙元帝国的继承者,他们都应当是大明的臣属,这是大明上下对待蒙古诸部时的政治正确。
但是在林丹汗自己,他日思夜想的都是恢复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他在蒙古诸部面前也是一向自称蒙古大汗,不允许有人质疑他这个蒙古大汗的权威。
虽然迫于形势,察哈尔部需要得到明国的市赏才能维持下去。但一直以来,双方之间的交往都刻意避开了,关于林丹汗同明国皇帝之间的地位讨论。
可是现在既然双方要进行会面,那么两者之间的地位就不得不拿出来讨论了。让林丹汗以臣属之礼面见崇祯,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双方如果以外国之君的礼仪见面,朱由检又是接受不了的。
先不谈事后国内舆论的压力,但是林丹汗以外国之君见礼,就等于是让出了大明对于蒙古各部的权力。日后,必然会有人拿这次会面说事,证明大明并无要求蒙古各部归顺的权力。
因为林丹汗既然对大明是外国之君,那么蒙古对于大明来说就是外国之地,则明国今日在草原上所做的一切,都会被视为是一种入侵的举动。朱由检显然是不可能,给予这么一个借口予他人的。
思想了许久之后,朱由检终于说道:“我大明之开国君主曾经说过:蒙元亦中国也。
蒙元失天命,而退居草原,但非退出中国;我大明得天命,而执掌中国,而非执掌中原。
是以,朕虽是大明皇帝,但也是中国之君长。林丹汗是蒙古大汗,也是中国地方之长官。中国之有大明和蒙古,犹如百姓家中有长子和幼子。
故朕愿以中国之君长见中国地方之长官,林丹汗若是愿意接受。那么在20天之后,朕会在张家口等候他和绰克图台吉,柳先生将会代表朕去迎接林丹汗和绰克图台吉。不过,你也看到了,朕这里也很忙碌。所以,朕在张家口只会等候5日。”
虽说中国之君和中国地方之长官,依然还是上下级关系,不过衮楚克台吉倒是觉得,这种说法倒是维护了不少还在怀念蒙古帝国荣光的台吉、那颜们。
只要不是察哈尔部向大明低头臣服,蒙古帝国的颜面就没有受损,汗王那边就不会有这么多顾虑。而明国即是中国,在蒙古各部中本就是一个常识,令蒙古各部反感的是,曾经占据了中国的他们,被明国开除出了中国之外,被明人视为蛮夷而已。
“陛下心胸如此宽广,外臣以为汗王一定不会拒绝的。不过从归化城到张家口,大队人马往来,恐怕20天时间太紧张了些,陛下能否多宽限几日?”
朱由检思考了下,便回答道:“为什么要大队人马往来,朕会发布命令,让大同、宣化等地诸军给予方便。只要汗王携带人员不超过2000人,就可以从关内直行。
朕以大明皇帝的名誉保证,汗王的安全可以得到足够的保证,而且沿途也会得到足够的粮食供应…”
在崇祯的说服之下,衮楚克台吉终于接受了,保持察哈尔内部团结,劝说林丹汗分兵于察罕浩特阻挡后金西进的主张。
他和柳敬亭匆匆而来,又匆忙的赶回了归化。而朱由检也下了数道手令,给了大同、丰镇、宣大等地的官员和军队,让他们在林丹汗前往张家口的道路上进行警戒,并准备物资供给。
就在朱由检忙碌的准备着和林丹汗会面事宜时,负责筹建怯薛卫的卓尔璧、黄得功两人再次跑来求见。
他们两人前来求见皇帝,是因为建立怯薛卫的过程中,又遇到了难题。就如此前所说的,见到有机会摆脱贫困生活的年轻牧民们,对于参与怯薛卫十分之踊跃。
由于在关内招募士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朱由检担心第一次招募士兵数量过多,会招致各部的不满,所以一开始只是要求招募300人而已。
可是参与那达慕的年轻牧民大约有6、7000人,想要参加军队改变生活的年轻人起码超过6000人,300人的名额连一成都不到,自然很快就有了增加名额的呼声。
在得到了皇帝的准许下,卓尔璧把招募名额翻了一倍。那些没有中选的牧民,原本也有些默认现实了。但是这被招募的600人还什么都没干,就获得了军服、铠甲和武器的发放。
才过了一天功夫,除了他们自己带来的坐骑之外,他们里外都已经焕然一新了,腰包里还有预先发放的半个月薪水。这些年轻牧民们那里听说过这样的待遇,这年头就是替台吉老爷们上战场,那也是自带干粮、武器,在战场上缴获点什么,还要上缴老爷们一份呢。
于是眼红了的数百年轻牧民,围上了卓尔璧,认为他招募人员不公,偏向了自己的部族。好不容易才从人群中挤出来的卓尔璧,不得不跟着黄得功来求见皇帝,来讨要一个主意了。
听完了两人的说法,朱由检并不赞成继续扩大招募名额的决定,而是说道:“这样吧,你们下去对他们说。
怯薛卫乃是朕的亲卫,非勇士不得任用。虽然他们有报效君王的忠诚,但是朕也不能因此而降低对怯薛卫的要求。
不过感念到他们对于朕的赤诚之心,所以朕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怯薛卫的名额就不加了,但是可再继续招募1200人作为怯薛卫的后补兵,若是正兵有空缺,则后补兵可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