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过了正午12时,漫长而拖沓的国是会议总算是结束了。这场会议给某些官员留下的,绝称不上是愉快的记忆。
    同袁可立一起走出了文华殿的院子后,刘宗周终于忍不住向袁可立发问道:“节寰兄刚刚为何阻止吾等向陛下作出辞呈?陛下刚刚在会上所言如此离经叛道,实在不是一名贤君所为。难道吾等不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让陛下知道他现在的作为已经偏离了正道吗?”
    袁可立看了一眼站在另一边的韩爌,开口问道:“象云兄难道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韩爌仔细的想了想,才有些委婉的说道:“徐子先、孙恺阳终究和黄立极、吴淳夫这些人不同,当年也算是本党中人,他们又深得陛下信任。
    如果我们刚刚奋力一搏,未必没有让陛下幡然醒悟的机会。现在陛下行事越来越急躁,做事之时也毫不体恤民力,动不动就是要动员十数万、数十万的人力。
    虽说陛下推动的这些工程都是利民之举,但是想要在短短几年之内完成这些项目,耗用的民力和物力,恐怕不是现在的大明可以承担下来的。
    与其等到工程做到一半,才发觉力有未逮,吾倒是觉得不如现在同陛下摊牌,让陛下的头脑冷静一下,不要再被黄立极、吴淳夫这些人所鼓动了。”
    袁可立现在的头脑倒是很冷静,他不置可否的说道:“你们真的觉得,陛下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受了黄立极、吴淳夫他们的蛊惑?”
    在过去的一年里,对崇祯一直印象颇佳,始终对皇帝抱有期待的刘宗周,立刻为崇祯辩解道:“陛下就算再是天纵之才,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冲龄少年,如果不是有人在背后蛊惑引诱陛下,如何能在一年之中推出如此多的改革政策?”
    韩爌默默不语,显然不是很认同刘宗周的说法。袁可立同样不赞成刘宗周的看法,他抬头望了望远处路过的一行太监,才叹了口气说道:“你们不觉得,内府的名声现在变得越来越好了吗?”
    刘宗周、韩爌显然有些不解,为什么袁可立会在这个时刻扯开话题。刘宗周只是犹豫了下,便说道:“内府的名声变好,自然说明陛下心怀仁厚,极力约束宫内的内侍所致。可见只要不被小人所蛊惑,便是将来我大明中兴的希望。”
    袁可立转头看了刘宗周一眼,才略带嘲讽的说道:“约束?除了昔日太祖高皇帝能够约束身边宫人,不至于在宫外为非作歹。
    我大明自成祖以下的各位皇帝,谁又能真的约束的住身边的人了。更别提是现在这个世道了。就在一年前,宫人离开京城百里,便是人人喊打的角色。
    但是现在呢,不管是惠民医局的重建,牛痘的推广,还是对救济院的资助,捐赠小学都有内府的身影。特别是对于京城的百姓,三九送煤米,三伏送暑药。
    京城百姓现在对于内府完全是歌功颂德,再不是从前几个言官弹劾阉宦几句,就对宫内宦官义愤填膺的样子了。
    诸位难道还没有感觉到吗?现在的京城已经是陛下的京城了。若是我们公开同陛下在朝堂上冲突,恐怕京城中支持我等的百姓不会很多。
    再一个,陛下去年为了赈济陕西灾民,可以做到节衣缩食,三日才食用白粮一次,每日荤腥不过一味。如果不是陛下自发自愿,谁又能劝说陛下做到如此地步呢?
    依我看,这些改革政策显然不是什么人灌输给陛下的,应当是陛下自己主张的。而且以黄立极、吴淳夫的能力,吾也不认为他们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推出这么激进的改革政策。
    所以,我们刚刚要是逼迫陛下选择,无疑是逼迫陛下同我们自己摊牌而已。与其激怒陛下,导致事情变得越发不可收拾,倒不如先忍耐一下。
    只要我们还在这个位置上,不管是陛下还是黄立极、吴淳夫他们想要做什么事,就无法绕过我们。难道不比刚刚同陛下摊牌好吗…”
    国是会议之后的第二天,关于一些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税收改革政策,便登在了大明时报上面。
    关于商人、工匠、盐户、渔民的人头税改为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政策,很快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连试点新税制改革的小道消息都彻底压倒了。
    虽然关于个人所得税的争论从京畿开始不断的向外开始扩展,但是由于朝廷并没有立即实施的想法,因此这场争论刚开始虽然看起来很是激烈,但是百姓的情绪并没有失去控制。
    2月3日,加西亚、瓦德斯同西班牙总督的代表,终于带着和平贸易协议和基隆之战中被俘的人员南下,打算从广州返回马尼拉。
    就在一天之后,柳敬亭也陪同蒙古左右翼的代表、首领向着宣府出发了,萨囊彻辰同另外四名蒙古首领则留在了京城,在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的新衙门开始办公了。
    在忙碌了数月之后,孙元化终于从石景山铸炮厂返回了京城。坐在马拉的铁道车上,孙元化不时的往窗外望去。
    把自己关在石景山铸炮厂2个多月,当他再次返回京城时,却发现冬天已经差不多快要过去了。车厢外面的原野上,积雪开始渐渐化去,露出了底下隐隐带有绿意的草地。
    在孙元化视线中偶尔出现的小河,虽然还带着些许残留的冰层,但是显然河流已经开始初步解冻了。孙元化轻轻推开了玻璃窗,从外面灌入的风虽然还很冰凉,但是已经不再是冬天那种如同刀割一般的寒风了。
    连续几月在火炉边呼吸着灼热空气的他,贪婪的深呼吸了一口这带着春意的凉爽之风,他感觉连自己的肺都清爽了许多。
    2个多月的辛劳,虽然让孙元化看起来瘦下去不少,但是他的精神却看起来很健盛。应该来说,现在的孙元化心情非常好,因为他率领的研究小组终于在火炮制造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当孙元化返回京城,入武英殿求见崇祯时,朱由检也正好在同孙承宗、王在晋商议筹建地方都督府的一些细节问题。
    听到了孙元化要向自己汇报关于大炮制作研究的进程,朱由检便出声中断了会议,对着孙承宗、王在晋说道:“孙先生、王尚书,看来孙元化研究出了一些好东西,不如我们先听听他的汇报,再继续这个会议吧。”
    对于皇帝的提议,两位大臣都没有什么异议。毕竟现在大明能够用来抵达女真人的最后依靠,便是从西洋人那里传入的红夷大炮了。
    不过仅仅凭借西洋人提供火炮,不仅数量不够前线分配,而且购置一门火炮的成本也相当惊人。孙元化能够完成自制火炮的话,不仅不必担心今后那些西洋人卡大明的脖子,也能为国库节省好大一笔经费。
    因此两人很是赞成,先听听孙元化这次研制大炮,究竟获得了什么样的进展。能不能用于现在的新军和宁锦防线。
    孙元化被王承恩亲自引入了皇帝的办公用房后,抬头正好便看到了孙、王两人。他先对着皇帝行礼,接着也对坐在皇帝面前的两人行了半礼。
    待他行完之后,朱由检便迫不及待的挥手说道:“好了,好了,孙卿也不必多礼了。你且上前来说说,这次在石景山待了这么久,都有什么收获吧。王伴伴,给孙卿弄张凳子和茶水来,让他好好说话。”
    孙元化再次谢过了崇祯的赏赐之后,便站在原地对着崇祯颇为得意的说道:“回陛下,这次在石景山待了2个多月,到是有了许多收获。
    第一便是,我们终于完成了一个基本的火炮体系设计。即用于野战的短身管火炮,和用于城防或海战的长身管火炮。”
    王在晋颇为疑惑的问道:“何为火炮体系?”
    孙元化恭敬的回道:“便是按照射程远近不同,还有弹药大小,按照一定的标准铸炮,并利用性能相近的火炮在战场发动攻击。
    建立这样的火炮体系有几个好处,一来炮手容易掌握自己手中的大炮,按照设计好的标准装填火药分量;二来指挥官能够根据已经设定好的火炮射程安排作战指挥。
    最重要的是,可以按照标准制造炮弹,不用再担心炮弹同火炮不匹配的问题。且制造和运输上,都将会大大的节省力气。”
    孙承宗对着他点了点头说道:“我们现在已经大致了解了,你现在说说,这个火炮体系究竟都有那些类型的火炮吧。”
    孙元化答应了一声,便继续说道:“根据那些欧洲人提供的资料,和我们自己在研制火炮中的实验。
    我们认为,身管长度和口径比小于14倍的,弹道比较弯曲,也就是西人所谓的榴弹炮。而身管长度和口径比大于14倍的,弹道比较平直,也就是西人所谓的加农炮。
    根据这种特性,我们认为榴弹炮比较适合在野外交战使用,作战时炮弹可以越过己方阵地攻击敌军。
    因此野战炮以炮弹重量分成了3个型号,3斤炮、6斤炮和12斤炮。而城防和舰队使用的加农炮,则同样分为3个型号,6斤炮、12斤炮和18斤炮。”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富春山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富春山居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