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童,这么晚了你怎么过来了。”朱由检有些诧异的迎了上去。
周玉凤的红色斗篷下面鼓鼓的,似乎捧着什么东西。周玉凤脸色红彤彤的,额头还冒着几滴汗水。
她颇有些吃力的说道:“臣妾看着天寒,特意熬了些茯苓粥进献给陛下。”
朱由检这才知道,周玉凤斗篷下鼓鼓囊囊的居然是一个保温用的食盒。
“你们怎么能让皇后自己拿着东西跑这么远的路?”朱由检有些责怪的,对着服侍在周玉凤身后的宫女说道。
周玉凤顿时拦住了朱由检说道:“不怪她们,是臣妾自己硬要这么做的。”
朱由检心中颇为感动,他从周玉凤手中接过了食盒,拒绝了王承恩要接过去的请求。
“外面这么冷,我们进书房去吧,梓童也陪我一起用些热粥。”朱由检一手提着食盒,一手顺势牵过了周玉凤的手,向着上书房走去。
周玉凤脸色微微有些发红,她还不习惯朱由检这种表述亲密的方式。
茯苓粥中的茯苓被打的很碎小,红枣也细心的去了核,清淡香甜,非常合朱由检的胃口。一小会功夫,他便把自己面前的一小碗粥喝完了。
周玉凤看着胃口大开的朱由检,不由掩着嘴微笑着,把自己面前尚没有动过的粥推了过去,“臣妾这一碗还没用过,陛下不介意的话,就请…”
一小碗粥,让朱由检正有些不上不下的感觉,他不好意思的接过周玉凤的粥说道:“我怎么会介意,梓童的手艺果然极好,我这是欲罢不能啊。”
用完了粥,两人继续闲聊了一会,周玉凤看着时间不早了,就想着要告辞离去。
朱由检并没有出声挽留,让周玉凤心情有些失落。当朱由检起身送她出门时,嗅着周玉凤身上的幽香,心头不由一荡,伸出手轻轻拉住了她。
“今晚别走了,好吗?”朱由检把周玉凤揽在怀中,在她耳边轻轻说道。
周玉凤心中虽然有些害羞,但还是埋身在朱由检的怀中点了点头。
翌日清晨,朱由检从沉睡中缓缓醒来,感觉这是这些日子来,休息的最好的一个晚上。
就在这一天的早上,三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从外海靠近了天津港。这只船队以一艘大型同安梭船为首,两艘中型同安梭船跟在身后。
在海河入海口,大沽口处的一座小小的用土垒的烽火台上,几名军士正猬集在一个小小的火堆前取暖。
“这贼天气可真是够呛,腊月还没到,就这么冷了。”一名20多岁的军士尽量往火堆旁挤了挤,口中不停的抱怨着。
“你就知足吧,今年这雪比往年算是下迟了,不然我们这一冬天可就更难熬了。不过,温小旗,咱们这么呆下去也不是个事啊。这官备的薪柴可是有定数的,我们抽一些出来取暖倒是不妨事,但是天天这么烧,恐怕到时候上官下来点检,大家都要吃排头的。”一位40岁左右的老军担忧着,对着阴沉着脸坐在离火堆最近的,背风墙角处的一位30来岁,一脸络腮胡子的军官说道。
“那李总旗那会记挂我们这里这点薪柴,估计他这会正在营房里喝酒赌钱呢。也不知道他发什么疯,往年都是各小旗轮流守10天,今年却要求我们独自守一个冬天。这见鬼的冬天,连商船都看不到一艘,那些倭寇难道过来抢空气吗?”一个个子矮小的军士愤愤不平的说道。
“什么倭寇不倭寇的,万历爷爷出征朝鲜,把倭人杀的尸横遍野之后,这津门就没看到过倭寇的影子过。要我说,我们这海防营迟早得撤。”一名穿着比其他军士更为整齐,坐的位置也就比温姓小旗差一等的军士,撇了撇嘴反驳道,
“难不成,李大哥你有什么内幕吗?”个子矮小的军士有些谄媚的向他问道。
李海涛装作不经意的瞄了眼小旗温道临一眼,看着他并没注意到自己说的话,只是咬着一截枯草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海涛掩饰着失望说道:“我有个远房表叔不是在督饷道当经手书办吗?据他说,如今朝中东林党人势大,当初阉党得势的时候,巡抚大人在河间、天津两处建了生祠,率文武官吏五拜三叩首,还命令游击守祠,朝中东林党人对此嫉恨不已。
如今魏公公去位,这巡抚大人自然也就成了众矢之的,以我表叔收到的风声,这巡抚大人去职的日子也快了。这葛沽海防营,全赖巡抚黄大人苦心支持,黄大人走了之后,我看咱们这个毫无用处的海防营也该撤了。”
李海涛说完之后,这四五名军士顿时沉默了下去。天津卫所的军士待遇远较其他地方为低,其他地方的募兵均在每月军饷一两白银以上,而天津军士一年发本色七个月,每月一石米,折色五个月,每月军饷4钱银子。
虽然这点钱并不够这些军士养家糊口,但是天津作为海陆交通要点,又是京杭大运河入京的咽喉之地。
此地南北客商云集,三卫的军士还能额外捞点外快,因此倒也还能勉强混了个温饱。
但是如果海防营被裁撤了,他们这些军士还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养活自己和家人了。
温道临突然吐掉了口里嚼着的草根,看着面前的火光说道:“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老刘和小武一会去附近砍些柴火回来,中午我回去找赵百户走走门路,看看能不能减少些驻守时日,再不济也要调拨些柴薪过来。”
老刘答应了一声,就叫上了缩在一边的年轻军士小武,准备下烽火台去砍些柴火回来。
但是他站起来看到垛口外的大沽口,不由愣在了那里。小武站起来走了几步,发觉老刘没有跟上来,就回头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
“温大哥,海面上来了三条大船。”小武顿时惊呼了出来。
“这个时候,怎么会有船过来?难道是皮岛有船只过来了?”李海涛拍着身上的尘土,慢悠悠的站了起来。
温道临却矫健的窜了起来,几步走到了东面的垛口前,完全没有了刚刚颓废的模样。
老刘这时才吐了口气,放下心来说道:“船头上挂着的是大明的日月旗,是我们自己的船。”
海边风大,船上的旗帜被风鼓的满满的,红日、黄月重叠的图案和蓝底组成的旗帜,清楚的展现在了这几名军士面前。
大明本没有国旗,隆庆开关以后,由于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明朝船只便按照西洋商人的习俗,悬挂了日月旗帜以区别于葡萄牙、荷兰等国的船只。
旗帜上的蓝底代表青天,日月重叠图案意指“明”字,比喻大明。日月图案位于旗帜的正中不偏不倚,是取中国位于四方之中之意。
中央的黄色代表月亮,也代表皇天后土之意。红色的光芒代表太阳,又说明大明属于火德,亦代表大明的皇室。
红色光芒分为十二道,意指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光芒位于青天之上,表示大明光辉时刻都在普照万方。
光芒中有四个尖锐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有“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之意,又意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好大的船啊,这个时节到底是什么商人会开船上来,他们难道不知道,很快海面就要开始结冰了吗?”李海涛一边赞叹,一边有些怀疑的说道。
温道临眼力甚好,他已经看清了,最前面一艘船上站在甲板上的几人服饰。
“上面的是大明的官兵,奇怪了,什么时候大明水师有这等大船了。老刘和我一起下去瞧瞧,其他人准备好柴草,若有什么不对就点燃烽火报警。”
温道临在几人之中似乎颇有威望,一声令下之后,几名军士都应声诺是。
三艘船只中领头的那艘船的船头上,郑芝龙和几名手下,正围着卢九德献着殷勤。
在几人身后不远处,站着的是连善祥、俞咨皋、李晨芳几人。如果不是卢九德这位天使在这艘船上,俞咨皋根本不会上郑芝龙的座舰。
八闽水师被郑芝龙弄了一个灰头土脸,沿海县市生民涂炭。俞咨皋对郑芝龙等海盗可谓恨之入骨。
俞咨皋的父亲虽然是和戚继光齐名的,“俞龙戚虎”中的俞大猷,俞大猷身为抗倭名将,每遇战都是身先士卒。
但是俞咨皋却没有继承俞大猷的这种勇气和作战的才能,对于饶勇善战的郑家海盗集团,他始终不敢亲自出海领兵对敌。
他先后派出都司洪先春、游击卢毓英、千户马胜,百户杨世爵、副总兵陈希范率兵出征,但是他自己这位主将都不敢上阵,手下将士那里还有战意。
连续围剿郑芝龙海盗集团失败之后,他听从了许心素的建议,试图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一起围剿郑芝龙海盗集团。但是这个上疏被新登基的崇祯皇帝给打了回来,皇帝还命令重新招降郑芝龙海盗集团。
俞咨皋表面上虽然有所不满,但是心中却松了口气。他其实已经不想和郑芝龙再打下去了,但是他和许心素这些同安海商关联的太深,这些同安海商和郑芝龙已经是势不两立的局面,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
周玉凤的红色斗篷下面鼓鼓的,似乎捧着什么东西。周玉凤脸色红彤彤的,额头还冒着几滴汗水。
她颇有些吃力的说道:“臣妾看着天寒,特意熬了些茯苓粥进献给陛下。”
朱由检这才知道,周玉凤斗篷下鼓鼓囊囊的居然是一个保温用的食盒。
“你们怎么能让皇后自己拿着东西跑这么远的路?”朱由检有些责怪的,对着服侍在周玉凤身后的宫女说道。
周玉凤顿时拦住了朱由检说道:“不怪她们,是臣妾自己硬要这么做的。”
朱由检心中颇为感动,他从周玉凤手中接过了食盒,拒绝了王承恩要接过去的请求。
“外面这么冷,我们进书房去吧,梓童也陪我一起用些热粥。”朱由检一手提着食盒,一手顺势牵过了周玉凤的手,向着上书房走去。
周玉凤脸色微微有些发红,她还不习惯朱由检这种表述亲密的方式。
茯苓粥中的茯苓被打的很碎小,红枣也细心的去了核,清淡香甜,非常合朱由检的胃口。一小会功夫,他便把自己面前的一小碗粥喝完了。
周玉凤看着胃口大开的朱由检,不由掩着嘴微笑着,把自己面前尚没有动过的粥推了过去,“臣妾这一碗还没用过,陛下不介意的话,就请…”
一小碗粥,让朱由检正有些不上不下的感觉,他不好意思的接过周玉凤的粥说道:“我怎么会介意,梓童的手艺果然极好,我这是欲罢不能啊。”
用完了粥,两人继续闲聊了一会,周玉凤看着时间不早了,就想着要告辞离去。
朱由检并没有出声挽留,让周玉凤心情有些失落。当朱由检起身送她出门时,嗅着周玉凤身上的幽香,心头不由一荡,伸出手轻轻拉住了她。
“今晚别走了,好吗?”朱由检把周玉凤揽在怀中,在她耳边轻轻说道。
周玉凤心中虽然有些害羞,但还是埋身在朱由检的怀中点了点头。
翌日清晨,朱由检从沉睡中缓缓醒来,感觉这是这些日子来,休息的最好的一个晚上。
就在这一天的早上,三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从外海靠近了天津港。这只船队以一艘大型同安梭船为首,两艘中型同安梭船跟在身后。
在海河入海口,大沽口处的一座小小的用土垒的烽火台上,几名军士正猬集在一个小小的火堆前取暖。
“这贼天气可真是够呛,腊月还没到,就这么冷了。”一名20多岁的军士尽量往火堆旁挤了挤,口中不停的抱怨着。
“你就知足吧,今年这雪比往年算是下迟了,不然我们这一冬天可就更难熬了。不过,温小旗,咱们这么呆下去也不是个事啊。这官备的薪柴可是有定数的,我们抽一些出来取暖倒是不妨事,但是天天这么烧,恐怕到时候上官下来点检,大家都要吃排头的。”一位40岁左右的老军担忧着,对着阴沉着脸坐在离火堆最近的,背风墙角处的一位30来岁,一脸络腮胡子的军官说道。
“那李总旗那会记挂我们这里这点薪柴,估计他这会正在营房里喝酒赌钱呢。也不知道他发什么疯,往年都是各小旗轮流守10天,今年却要求我们独自守一个冬天。这见鬼的冬天,连商船都看不到一艘,那些倭寇难道过来抢空气吗?”一个个子矮小的军士愤愤不平的说道。
“什么倭寇不倭寇的,万历爷爷出征朝鲜,把倭人杀的尸横遍野之后,这津门就没看到过倭寇的影子过。要我说,我们这海防营迟早得撤。”一名穿着比其他军士更为整齐,坐的位置也就比温姓小旗差一等的军士,撇了撇嘴反驳道,
“难不成,李大哥你有什么内幕吗?”个子矮小的军士有些谄媚的向他问道。
李海涛装作不经意的瞄了眼小旗温道临一眼,看着他并没注意到自己说的话,只是咬着一截枯草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海涛掩饰着失望说道:“我有个远房表叔不是在督饷道当经手书办吗?据他说,如今朝中东林党人势大,当初阉党得势的时候,巡抚大人在河间、天津两处建了生祠,率文武官吏五拜三叩首,还命令游击守祠,朝中东林党人对此嫉恨不已。
如今魏公公去位,这巡抚大人自然也就成了众矢之的,以我表叔收到的风声,这巡抚大人去职的日子也快了。这葛沽海防营,全赖巡抚黄大人苦心支持,黄大人走了之后,我看咱们这个毫无用处的海防营也该撤了。”
李海涛说完之后,这四五名军士顿时沉默了下去。天津卫所的军士待遇远较其他地方为低,其他地方的募兵均在每月军饷一两白银以上,而天津军士一年发本色七个月,每月一石米,折色五个月,每月军饷4钱银子。
虽然这点钱并不够这些军士养家糊口,但是天津作为海陆交通要点,又是京杭大运河入京的咽喉之地。
此地南北客商云集,三卫的军士还能额外捞点外快,因此倒也还能勉强混了个温饱。
但是如果海防营被裁撤了,他们这些军士还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养活自己和家人了。
温道临突然吐掉了口里嚼着的草根,看着面前的火光说道:“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老刘和小武一会去附近砍些柴火回来,中午我回去找赵百户走走门路,看看能不能减少些驻守时日,再不济也要调拨些柴薪过来。”
老刘答应了一声,就叫上了缩在一边的年轻军士小武,准备下烽火台去砍些柴火回来。
但是他站起来看到垛口外的大沽口,不由愣在了那里。小武站起来走了几步,发觉老刘没有跟上来,就回头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
“温大哥,海面上来了三条大船。”小武顿时惊呼了出来。
“这个时候,怎么会有船过来?难道是皮岛有船只过来了?”李海涛拍着身上的尘土,慢悠悠的站了起来。
温道临却矫健的窜了起来,几步走到了东面的垛口前,完全没有了刚刚颓废的模样。
老刘这时才吐了口气,放下心来说道:“船头上挂着的是大明的日月旗,是我们自己的船。”
海边风大,船上的旗帜被风鼓的满满的,红日、黄月重叠的图案和蓝底组成的旗帜,清楚的展现在了这几名军士面前。
大明本没有国旗,隆庆开关以后,由于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明朝船只便按照西洋商人的习俗,悬挂了日月旗帜以区别于葡萄牙、荷兰等国的船只。
旗帜上的蓝底代表青天,日月重叠图案意指“明”字,比喻大明。日月图案位于旗帜的正中不偏不倚,是取中国位于四方之中之意。
中央的黄色代表月亮,也代表皇天后土之意。红色的光芒代表太阳,又说明大明属于火德,亦代表大明的皇室。
红色光芒分为十二道,意指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光芒位于青天之上,表示大明光辉时刻都在普照万方。
光芒中有四个尖锐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有“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之意,又意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好大的船啊,这个时节到底是什么商人会开船上来,他们难道不知道,很快海面就要开始结冰了吗?”李海涛一边赞叹,一边有些怀疑的说道。
温道临眼力甚好,他已经看清了,最前面一艘船上站在甲板上的几人服饰。
“上面的是大明的官兵,奇怪了,什么时候大明水师有这等大船了。老刘和我一起下去瞧瞧,其他人准备好柴草,若有什么不对就点燃烽火报警。”
温道临在几人之中似乎颇有威望,一声令下之后,几名军士都应声诺是。
三艘船只中领头的那艘船的船头上,郑芝龙和几名手下,正围着卢九德献着殷勤。
在几人身后不远处,站着的是连善祥、俞咨皋、李晨芳几人。如果不是卢九德这位天使在这艘船上,俞咨皋根本不会上郑芝龙的座舰。
八闽水师被郑芝龙弄了一个灰头土脸,沿海县市生民涂炭。俞咨皋对郑芝龙等海盗可谓恨之入骨。
俞咨皋的父亲虽然是和戚继光齐名的,“俞龙戚虎”中的俞大猷,俞大猷身为抗倭名将,每遇战都是身先士卒。
但是俞咨皋却没有继承俞大猷的这种勇气和作战的才能,对于饶勇善战的郑家海盗集团,他始终不敢亲自出海领兵对敌。
他先后派出都司洪先春、游击卢毓英、千户马胜,百户杨世爵、副总兵陈希范率兵出征,但是他自己这位主将都不敢上阵,手下将士那里还有战意。
连续围剿郑芝龙海盗集团失败之后,他听从了许心素的建议,试图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一起围剿郑芝龙海盗集团。但是这个上疏被新登基的崇祯皇帝给打了回来,皇帝还命令重新招降郑芝龙海盗集团。
俞咨皋表面上虽然有所不满,但是心中却松了口气。他其实已经不想和郑芝龙再打下去了,但是他和许心素这些同安海商关联的太深,这些同安海商和郑芝龙已经是势不两立的局面,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