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虽然开了科举,但是每次科举出来的也多是一些低级官员,按照丞相的要求,这些官员先进入低一级的府衙进行学习治理一县的机会,这些年来,也仅仅只是能治理一县而已,若是治理一郡恐怕还是差了一些。√∟頂點說,..”萧瑀出言道:“属下以为,要不要在前朝的官吏中选取一些官员,让他们继续留任,这样一来,也能彰显新朝的气度,二来也能完善朝廷的体制,维持地方各郡县的管理。避免朝廷在管理上出现混乱。”
众人了头,萧瑀这个人虽然顽固了一些,但是在这方面还是有些头脑的,知道如何变通,当然,这里面也是有一些私心的,毕竟前朝的官吏大多数还是喜欢盘踞在他这样的前朝国舅麾下。
“萧大人所言甚是,但是现在我们朝廷治下,也不过是朝廷、郡、县之,这样一来,朝廷管理的地方就多了,不如这样,将这些体制再行拆分,分朝廷、行省、府、县四级,行省设巡抚,主掌一省民政,设总兵,主掌军权,设按察使,主管律法,府设知府、都尉、通判,县设知县、县丞、县尉,在个别的地方,比如少数民族部落的地方,可以设州,设知州、都尉和通判的职位,这样就能防止地方官员掌控地方的一切,也能让中央朝廷能够掌握地方上一切,加强中央集权。诸位以为如何?”
“丞相圣明。”众人纷纷头,这样一来,朝廷就会增加一些官位,而且会削弱地方官吏的权力,李信这是为了在分权的同时又在抓权。
“历朝到如今,一直都是在重农抑商上徘徊,你们,是应该重农呢?还是应该抑商。”李信笑眯眯的望着众人。实际上。以前李信为了对抗世家大族,就发展商业,得到了大量的金钱,用以装备军队,这才有了关中强大的军队,横扫**,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李信不仅是要考虑军队,还要考虑民生,朝廷不仅仅军队需要大量的粮草。就是那些老百姓也是如此,一度的发展商业,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
“丞相,重商国策不能变啊!正因为有商业的发达,才有今天关中的繁荣昌盛,才有了我强大的军队。商业才是关中的立身之根本。”李信话音刚落,就听见韦园成大声的道。他的声音器宇轩昂,在大殿内响起。现在长安城内谁不知道,韦家在李信分出的蛋糕之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所以才会变成如此模样,才会变成的如此慷慨激昂,才会在大殿中力挺重商。
“丞相,老臣以为不妥。”萧瑀出言道:“虽然朝廷因为兴商的缘故。国库充盈,军费充足,这才铸就了我关中的精兵,但是不要忘记了。商人逐利,现在看看那些商人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毁坏农田,以前农田多种农桑,可是现在呢!多是种植木棉或者桑树,种水稻者很少,甚至还有些人根本就是放弃农田,直接进入那些大的作坊之中当苦力。长久下去,纵然是赚取了许多的金银财宝,可是没有粮食,这无粮则军心不稳,无粮则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没有粮食,莫是老百姓,就算是我们这些人连饭都吃不了。”
“老大人笑了,如今我大唐的粮食足够吃上二十年的了,害怕没有粮食?”韦园成心中一阵恼怒,这个萧瑀,分明是自己加入关中迟了,李信丢出来的蛋糕都已经吃完了,江南的世家们没有得到什么利益,所以才会如此拼死的反对重商。
“二十年?那是韦大人得到的数字吧!可是老夫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二十年的储藏粮食,随着丞相地盘的扩大,还需要抚恤新占领的地方,一旦有旱灾或者是水灾,这些粮食就需要来救灾;一旦像前朝一样,数年干旱,那这些粮食也是要放出去的,不然的话,就会引起天下大乱,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就是如此。”萧瑀却是娓娓道来,道:“丞相,商业发达了,许多人都会去经商,田地荒芜,经商的钱越来越多,就更加不会去种植农作物了,这样粮食在未来还是会继续减少,失去了粮食,朝廷一旦有灾难发生,那事情就严重了。”萧瑀拱手大声道。
李信闻言一愣,心中却是暗自思索着眼前的情况,重商那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萧瑀得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重商的缘故,有许多人都抛弃了农田,这样一来,固然是为朝廷增加了税收,但是同样的,也使得朝廷的粮食减少,眼下倒是有隋朝的粮仓支撑,但是天长日久,这种情况显然就不是一个事情了。朝廷手中若是没有粮食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以前倒是他想当然了,重商固然很不错,但是重商也是有许多的弱的,难怪历朝历代重商者很少,一方面固然是封建儒家思想所导致的,也有防止商人得到大量权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原还是重要是农经济,农业对天下是非常重要的。而偏偏现在的农业并不像后世那样相当的发达,亩产千斤正常的很,现在的农业恐怕不行,粮食产量提不上去,加上种子跟不上,而老百姓进入工坊之后,能赚到更多的金钱,自然是有许多的老百姓就放弃耕种了。
这样的损失绝对不是一家一户,而是整个朝廷,萧瑀或许是有私心,但是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甚至像萧瑀所的那样,这样的事情或许还会越来越严重。耕种的人越来越少,日后一旦有个天灾或者水灾,对朝廷的打击那是不用的,若是到了帝国的末年,天灾加**,朝廷若是没有足够的储备,天下必定会被其他势力所夺。
只是商业乃是李信注重的地方,没有商业,李信就没有钱,没有钱如何能征召更多的军队,如何能统一天下。
“裴老先生,你怎么看?”李信环顾左右道,农、商两个都是朝廷的根本,若是为了农业而放弃商业,李信显然是不愿意的,但是农业耕种的人越来越少,也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李信也是要重视这件事情。
“既然如此,两者都一起上就是了。”裴世矩想也不想的道:“商业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金钱,朝廷绝对不能抑商,一旦抑商,朝廷就没钱,但是也不能不重视农桑。农桑乃是国之根本,农桑不兴,国中无粮,朝廷若是没有粮食,一旦有朝中有急事,没有粮食,那不就是天下大乱了吗?所以农桑绝对不能出现问题。”
“老大人这话,的倒是轻巧,只是现在老百姓都已经去经商了,去作坊劳作了,有多少人愿意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呢?面对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们早就不愿意了,早就想着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内,赚取更多的金钱,用最简单的方式,过着不劳而获的日子。”萧瑀不屑的道。语气之中对裴世矩的话很是不满,见过和稀泥的,但是在这样的大事情上,却不喜欢裴世矩也和稀泥。
“呵呵!萧老大人这话可是误会了。”裴世矩笑呵呵的道:“老百姓之所以放弃农桑,不过是利益而已,他们种植农桑是没有利益可言,既然如此,何不种植农桑,朝廷予以补贴就是了,而且老夫以为,能经商,能进作坊的,却是很少一部分。只要有利益,天下的人都会继续经营农桑的。”
“老大人所言甚是,既然有经商的,那就有放弃耕地的,朝廷可以允许这些人租种那些不需要田地的人家,只要交上少量的租子,就能种植农桑,这也是一条道路。”韦园成也笑呵呵的道。他现在韦氏重视商业,商业所得到的利润占据着绝大多数,一旦李信要抑商,对于韦家所产生的损失是巨大的,第一个不想李信走老路的人就是韦园成和关中的那些利益既得者。
“造成农民不喜欢种植农桑的就是农业获得的金钱太少,属下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第一,就是朝廷每年在秋收的时候进行高于市价进行收购,让老百姓赚取金钱,朝廷也能收到更多的粮食,第二就是种子,朝廷不是成立了格物院吗?丞相何不让格物院的人研究一下,能不能提高粮食的单产量呢?”裴世矩双眼一亮,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目光闪烁,盯住李信道。
“种子?”李信了头道:“南方现在都能一年三熟了,一方面是气候的缘故,但是北方若是种子好的,也能一年两熟,种子是很重要。”李信心中却是叹了口气,后世为什么能重商,那是因为天朝根本就不愁市场上没有粮食,不但天朝自己高产粮食,就算是在世界上,也是有种粮食的地方,所以才能重商,可是李信这里,想要走这条路,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未完待续。。)
众人了头,萧瑀这个人虽然顽固了一些,但是在这方面还是有些头脑的,知道如何变通,当然,这里面也是有一些私心的,毕竟前朝的官吏大多数还是喜欢盘踞在他这样的前朝国舅麾下。
“萧大人所言甚是,但是现在我们朝廷治下,也不过是朝廷、郡、县之,这样一来,朝廷管理的地方就多了,不如这样,将这些体制再行拆分,分朝廷、行省、府、县四级,行省设巡抚,主掌一省民政,设总兵,主掌军权,设按察使,主管律法,府设知府、都尉、通判,县设知县、县丞、县尉,在个别的地方,比如少数民族部落的地方,可以设州,设知州、都尉和通判的职位,这样就能防止地方官员掌控地方的一切,也能让中央朝廷能够掌握地方上一切,加强中央集权。诸位以为如何?”
“丞相圣明。”众人纷纷头,这样一来,朝廷就会增加一些官位,而且会削弱地方官吏的权力,李信这是为了在分权的同时又在抓权。
“历朝到如今,一直都是在重农抑商上徘徊,你们,是应该重农呢?还是应该抑商。”李信笑眯眯的望着众人。实际上。以前李信为了对抗世家大族,就发展商业,得到了大量的金钱,用以装备军队,这才有了关中强大的军队,横扫**,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李信不仅是要考虑军队,还要考虑民生,朝廷不仅仅军队需要大量的粮草。就是那些老百姓也是如此,一度的发展商业,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
“丞相,重商国策不能变啊!正因为有商业的发达,才有今天关中的繁荣昌盛,才有了我强大的军队。商业才是关中的立身之根本。”李信话音刚落,就听见韦园成大声的道。他的声音器宇轩昂,在大殿内响起。现在长安城内谁不知道,韦家在李信分出的蛋糕之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所以才会变成如此模样,才会变成的如此慷慨激昂,才会在大殿中力挺重商。
“丞相,老臣以为不妥。”萧瑀出言道:“虽然朝廷因为兴商的缘故。国库充盈,军费充足,这才铸就了我关中的精兵,但是不要忘记了。商人逐利,现在看看那些商人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毁坏农田,以前农田多种农桑,可是现在呢!多是种植木棉或者桑树,种水稻者很少,甚至还有些人根本就是放弃农田,直接进入那些大的作坊之中当苦力。长久下去,纵然是赚取了许多的金银财宝,可是没有粮食,这无粮则军心不稳,无粮则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没有粮食,莫是老百姓,就算是我们这些人连饭都吃不了。”
“老大人笑了,如今我大唐的粮食足够吃上二十年的了,害怕没有粮食?”韦园成心中一阵恼怒,这个萧瑀,分明是自己加入关中迟了,李信丢出来的蛋糕都已经吃完了,江南的世家们没有得到什么利益,所以才会如此拼死的反对重商。
“二十年?那是韦大人得到的数字吧!可是老夫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二十年的储藏粮食,随着丞相地盘的扩大,还需要抚恤新占领的地方,一旦有旱灾或者是水灾,这些粮食就需要来救灾;一旦像前朝一样,数年干旱,那这些粮食也是要放出去的,不然的话,就会引起天下大乱,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就是如此。”萧瑀却是娓娓道来,道:“丞相,商业发达了,许多人都会去经商,田地荒芜,经商的钱越来越多,就更加不会去种植农作物了,这样粮食在未来还是会继续减少,失去了粮食,朝廷一旦有灾难发生,那事情就严重了。”萧瑀拱手大声道。
李信闻言一愣,心中却是暗自思索着眼前的情况,重商那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萧瑀得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重商的缘故,有许多人都抛弃了农田,这样一来,固然是为朝廷增加了税收,但是同样的,也使得朝廷的粮食减少,眼下倒是有隋朝的粮仓支撑,但是天长日久,这种情况显然就不是一个事情了。朝廷手中若是没有粮食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以前倒是他想当然了,重商固然很不错,但是重商也是有许多的弱的,难怪历朝历代重商者很少,一方面固然是封建儒家思想所导致的,也有防止商人得到大量权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原还是重要是农经济,农业对天下是非常重要的。而偏偏现在的农业并不像后世那样相当的发达,亩产千斤正常的很,现在的农业恐怕不行,粮食产量提不上去,加上种子跟不上,而老百姓进入工坊之后,能赚到更多的金钱,自然是有许多的老百姓就放弃耕种了。
这样的损失绝对不是一家一户,而是整个朝廷,萧瑀或许是有私心,但是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甚至像萧瑀所的那样,这样的事情或许还会越来越严重。耕种的人越来越少,日后一旦有个天灾或者水灾,对朝廷的打击那是不用的,若是到了帝国的末年,天灾加**,朝廷若是没有足够的储备,天下必定会被其他势力所夺。
只是商业乃是李信注重的地方,没有商业,李信就没有钱,没有钱如何能征召更多的军队,如何能统一天下。
“裴老先生,你怎么看?”李信环顾左右道,农、商两个都是朝廷的根本,若是为了农业而放弃商业,李信显然是不愿意的,但是农业耕种的人越来越少,也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李信也是要重视这件事情。
“既然如此,两者都一起上就是了。”裴世矩想也不想的道:“商业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金钱,朝廷绝对不能抑商,一旦抑商,朝廷就没钱,但是也不能不重视农桑。农桑乃是国之根本,农桑不兴,国中无粮,朝廷若是没有粮食,一旦有朝中有急事,没有粮食,那不就是天下大乱了吗?所以农桑绝对不能出现问题。”
“老大人这话,的倒是轻巧,只是现在老百姓都已经去经商了,去作坊劳作了,有多少人愿意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呢?面对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们早就不愿意了,早就想着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内,赚取更多的金钱,用最简单的方式,过着不劳而获的日子。”萧瑀不屑的道。语气之中对裴世矩的话很是不满,见过和稀泥的,但是在这样的大事情上,却不喜欢裴世矩也和稀泥。
“呵呵!萧老大人这话可是误会了。”裴世矩笑呵呵的道:“老百姓之所以放弃农桑,不过是利益而已,他们种植农桑是没有利益可言,既然如此,何不种植农桑,朝廷予以补贴就是了,而且老夫以为,能经商,能进作坊的,却是很少一部分。只要有利益,天下的人都会继续经营农桑的。”
“老大人所言甚是,既然有经商的,那就有放弃耕地的,朝廷可以允许这些人租种那些不需要田地的人家,只要交上少量的租子,就能种植农桑,这也是一条道路。”韦园成也笑呵呵的道。他现在韦氏重视商业,商业所得到的利润占据着绝大多数,一旦李信要抑商,对于韦家所产生的损失是巨大的,第一个不想李信走老路的人就是韦园成和关中的那些利益既得者。
“造成农民不喜欢种植农桑的就是农业获得的金钱太少,属下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第一,就是朝廷每年在秋收的时候进行高于市价进行收购,让老百姓赚取金钱,朝廷也能收到更多的粮食,第二就是种子,朝廷不是成立了格物院吗?丞相何不让格物院的人研究一下,能不能提高粮食的单产量呢?”裴世矩双眼一亮,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目光闪烁,盯住李信道。
“种子?”李信了头道:“南方现在都能一年三熟了,一方面是气候的缘故,但是北方若是种子好的,也能一年两熟,种子是很重要。”李信心中却是叹了口气,后世为什么能重商,那是因为天朝根本就不愁市场上没有粮食,不但天朝自己高产粮食,就算是在世界上,也是有种粮食的地方,所以才能重商,可是李信这里,想要走这条路,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