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来倒是蔡琰坐不住了,毕竟张辽可是曹清的夫君,虽然这个时代的女子地位尚未如数百年之后那般地下,可“三纲五常”自董仲舒始也有了数百年的统治地位,蔡琰即便知道曹清夫妇感情深厚,也不愿让他们夫妻之间因此而产生矛盾。
“清儿!”蔡琰拉了拉曹清的衣袖。
蔡琰却哪里知道,张辽夫妇的感情又岂会被这点小争执伤害,他们之间这类玩笑般的争吵早已是司空见惯,张辽可是信奉夫妻间需要时不时的有些无伤大雅的小争吵来调节夫妻间长期不变的生活节奏的。
但是这种事情基本上算是闺中私事,而且涉及夫妻私密,便是曹清也不会告诉蔡琰,正好借着蔡琰的劝阻,曹清也占了上风,不待给张辽任何“反击”的机会,便兴高采烈的“收兵回营”。
这让占惯了上风的张辽郁闷不已,让看多了两人“争斗”的婉儿、罄儿二女掩面而笑。
蔡琰也是饱经风霜,见到几人的反应便知道自己又想错了,但她不动声音的微微一笑,对正揉着腰准备落座的张辽说:“张将军,今日有空陪着震儿他们,不知是否有空为琰一解心中疑惑?”
张辽这时候顿时感觉脑袋“嗡”的一下变大了,他刚才故意插科打诨便是要蔡琰别朝着“探讨”学术这个方面想,哪知道这位知性美女的脑子里依旧还是惦记着自己放了她好机会鸽子的事,今天又将旧话重提。
“不知昭姬小姐有何见教?”输阵不输人,张辽硬着头皮故作平静的问道。
“将军的《天演论》琰依然拜读,与将军书中紧扣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亦是感触颇深……”说到这里蔡琰不由得顿了顿,面部隐隐的抽动了一下,接着说道:“然将军提倡‘争’,却与儒家‘中庸’、道家‘无为’截然相反,便是墨家的‘兼爱非攻’也与将军理念格格不入,不知将军对此何解?”
张辽并没有立刻回答蔡琰的问题,而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屋中张辽的妻妾儿女此时也一言不发,默默地在一边待着,唯恐出声会打扰了张辽的思索。
张辽此刻脑子里却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蔡琰,中国自古的传统文化便是中庸、无为,这两种学说可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十九世纪末西方势力以强势侵入中国方才渐渐被西方学术打破了统治地位。但是即便如此,这些传统学说依旧生命强劲,在中国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的努力之下,吸收了西方思想的东方传统文化在二十一世纪再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张辽脑子里的思想却正是来源于此,一个充满着竞争的社会让他的思想中也时刻充满了看似咄咄逼人的意识。幸好汉末儒家思想并未僵化,虽然中庸已是主流,但继承了春秋战国的百家学说尚未彻底沉寂,大量的实用主义思想也因为乱世而迸发出璀璨的光芒。与一百年前不同,那时候王充的《衡论》,王符的《潜夫论》虽然也被部分士人接受,可依旧还是是遭到了士林主流的批判。但乱世之中正是人才辈出,思想勃发的时代,也是士人思想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时代,再加上张辽的身份背景,这也是张辽推出了《天演论》这部完全与主流思想相反的书籍能够被士林接受原因。
可是张辽能写出这部《天演论》实际上并不算是他自己的东西,虽然并没有大量抄袭严复先生的译本,但其中的不少内容均来源于原书,剩下的也是大量后世学者以及网友们的经典评论,张辽除了将他们用自己的话串联总结出来,并以这个时代士人的接受程度做了修改,也就再没有多少原创的东西了。虽然在别人眼中张辽此书确实是惊世骇俗,独树一帜,而且标点及近乎白话的文风均系首创,可张辽自己心里却知道他自己的分量。
一个大学扩招后的学子,水平远不如他的前辈,更不可能和蔡琰、管宁这些古代精英知识分子相比,若不是有那么多的后世的思想体系为张辽支撑着门面,他也就是一个武夫而已。
想到这里,张辽便再度萌生其退缩之意。
“昭姬小姐,其实在书中我已将自己的观点阐述的极为详尽,如今便是要说也脱不开书中内容,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既然昭姬小姐曾读过拙作,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自己领悟的总比让人告知要更加的深刻明晰吧。”张辽开口推辞。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张将军此言倒是深得士人读书求知之精髓,琰佩服。”张辽随口的一句话又让蔡琰感到佩服,也再度对张辽的不配合相当恼火。不过言辞虽然客气,语气就没那么和气了。
蔡琰是何人?蔡邕幼女,自幼随蔡邕读书,不但深得其父真传,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虽有被劫匈奴之祸,但回归大汉后依旧被士林热捧,虽然蔡邕弟子不少,还有得到蔡邕赠书的王粲,但蔡琰还是公认的蔡门第一人。
张辽的不配合让蔡琰心中自然不满,可她哪里知道张辽这才是真正的藏拙,毕竟蔡琰不是管宁、孔融,张辽能接受自己不如管宁、孔融等人的事实,却依旧不愿接受不如蔡琰的现实。这却还是张辽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在作祟,要知道,便是后世民国始提倡了男女平等近百年后,这四个字依旧不能成为现实,也难怪张辽有如此心态。
张辽对蔡琰的不忿倒也不以为然,虽然他知道自己如此举动是有些不妥当,可是这总比让自己当着众人的面栽了面子要好。甚至自己的这般举动只要经过刻意的宣传,完全可以变成一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甚至能将自己宣扬成为一个不愿与人多做口舌之争的君子。舆论宣传的威力,来自后世的张辽却是非常清楚,而那些明暗手段,张辽也丝毫不缺。
“昭姬小姐,其实要想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只要关注一下此人的成长经历便可以大致判断出来。我自幼生长在边疆,从记事起便见识过兵灾。长大之后更是为了抵御入侵的胡人而亲自加入战斗,从防御一直到主动出击,每一年都有近乎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在战斗中渡过。虽然我也曾读过那些圣贤之书,但残酷的现实让我无法相信书中的那种淡然,为了生存下去,我只有战斗。在边疆,对战争和生存有着切肤之痛的人们都对中庸、无为不感兴趣,这也是现实所迫,否则谁会放着平静的日子不过非要去打仗的。在和胡人的战斗中,我也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了胡人的文化,对胡人的理念也进行过研究。于是发现胡人的历史根本就是一场与天地人争斗的历史,因为环境的恶劣,他们必须战斗,当然也包括从我们这里抢夺,而我们则为了自保也只能战斗。战斗的精髓就是适者生存,活下来的就是精兵,这就是我的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战斗而已!”张辽顿了顿,接着说道:“当我的书读的够多的时候,我也同样发现了一点,那就是咱们的祖先也是因为不懈的斗争才发展至今,从轩辕黄帝南下到炎帝黄帝的战争,再到三皇五帝时那一场场部落兼并,直到夏启建国,然后就是一幕幕王朝更替的战争。咱们的祖先口中叫着中庸、无为、仁爱,但骨子里依旧是继承了祖先好战、好斗的血脉。故而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只有适应竞争之人才能够更好的存活下去,这就是我要告诉人们的。一切为了活下去!”
张辽的话并不多,但相当实在。更因为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将原本那种温情脉脉的假面具揭开,让蔡琰也开始思考起自己之前所学是否真的错了。
但张辽显然不想让蔡琰及自己的妻妾们因为原本的思想价值观被自己颠覆而变得神智混乱,他看了看都开始在思考自己的话的四女,又说道:“其实无需介意,那些百家学说也并非没有道理,只不过这是在人们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后才能够考虑的,所以才有‘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一说。不过这时候的竞争也会从生存之争变换形式,以生活条件、学识、官职甚至是战功的竞争出现,故而我才有竞争时刻存在之说。”
说到这里,张辽站起身来,走了两步,回头说道:“要研究一个人的思想,那他的成长经历就必不可少,就像我能有这样的思想,无非是战争的洗礼。李蚺、孔丘他们亦然。而且前往不要将不同的学术流派相互间进行横向比较,那样你或许能够博采众家之长而成为大师,但你却永远不能像李蚺、孔丘那般成为一代宗师。只有将自己融入历史的发展,将自己融入民间,然后再将从实践中汲取的东西提炼出来,方能自成一家,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张辽这样说也没错,春秋诸子皆是如此,而他张辽的《天演论》在别人眼中也是如此。当张辽的话流传出去之后,这种治学之道也很快得到了士林的认可。
不过这时候张辽可不愿再接着多说什么,乘着蔡琰还在思索时和曹清她们打了个招呼便又抱起儿女出了门。张辽不想再被蔡琰盯上,可是否能如他所愿,只有天知道!
(月中,大郎求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清儿!”蔡琰拉了拉曹清的衣袖。
蔡琰却哪里知道,张辽夫妇的感情又岂会被这点小争执伤害,他们之间这类玩笑般的争吵早已是司空见惯,张辽可是信奉夫妻间需要时不时的有些无伤大雅的小争吵来调节夫妻间长期不变的生活节奏的。
但是这种事情基本上算是闺中私事,而且涉及夫妻私密,便是曹清也不会告诉蔡琰,正好借着蔡琰的劝阻,曹清也占了上风,不待给张辽任何“反击”的机会,便兴高采烈的“收兵回营”。
这让占惯了上风的张辽郁闷不已,让看多了两人“争斗”的婉儿、罄儿二女掩面而笑。
蔡琰也是饱经风霜,见到几人的反应便知道自己又想错了,但她不动声音的微微一笑,对正揉着腰准备落座的张辽说:“张将军,今日有空陪着震儿他们,不知是否有空为琰一解心中疑惑?”
张辽这时候顿时感觉脑袋“嗡”的一下变大了,他刚才故意插科打诨便是要蔡琰别朝着“探讨”学术这个方面想,哪知道这位知性美女的脑子里依旧还是惦记着自己放了她好机会鸽子的事,今天又将旧话重提。
“不知昭姬小姐有何见教?”输阵不输人,张辽硬着头皮故作平静的问道。
“将军的《天演论》琰依然拜读,与将军书中紧扣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亦是感触颇深……”说到这里蔡琰不由得顿了顿,面部隐隐的抽动了一下,接着说道:“然将军提倡‘争’,却与儒家‘中庸’、道家‘无为’截然相反,便是墨家的‘兼爱非攻’也与将军理念格格不入,不知将军对此何解?”
张辽并没有立刻回答蔡琰的问题,而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屋中张辽的妻妾儿女此时也一言不发,默默地在一边待着,唯恐出声会打扰了张辽的思索。
张辽此刻脑子里却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蔡琰,中国自古的传统文化便是中庸、无为,这两种学说可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十九世纪末西方势力以强势侵入中国方才渐渐被西方学术打破了统治地位。但是即便如此,这些传统学说依旧生命强劲,在中国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的努力之下,吸收了西方思想的东方传统文化在二十一世纪再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张辽脑子里的思想却正是来源于此,一个充满着竞争的社会让他的思想中也时刻充满了看似咄咄逼人的意识。幸好汉末儒家思想并未僵化,虽然中庸已是主流,但继承了春秋战国的百家学说尚未彻底沉寂,大量的实用主义思想也因为乱世而迸发出璀璨的光芒。与一百年前不同,那时候王充的《衡论》,王符的《潜夫论》虽然也被部分士人接受,可依旧还是是遭到了士林主流的批判。但乱世之中正是人才辈出,思想勃发的时代,也是士人思想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时代,再加上张辽的身份背景,这也是张辽推出了《天演论》这部完全与主流思想相反的书籍能够被士林接受原因。
可是张辽能写出这部《天演论》实际上并不算是他自己的东西,虽然并没有大量抄袭严复先生的译本,但其中的不少内容均来源于原书,剩下的也是大量后世学者以及网友们的经典评论,张辽除了将他们用自己的话串联总结出来,并以这个时代士人的接受程度做了修改,也就再没有多少原创的东西了。虽然在别人眼中张辽此书确实是惊世骇俗,独树一帜,而且标点及近乎白话的文风均系首创,可张辽自己心里却知道他自己的分量。
一个大学扩招后的学子,水平远不如他的前辈,更不可能和蔡琰、管宁这些古代精英知识分子相比,若不是有那么多的后世的思想体系为张辽支撑着门面,他也就是一个武夫而已。
想到这里,张辽便再度萌生其退缩之意。
“昭姬小姐,其实在书中我已将自己的观点阐述的极为详尽,如今便是要说也脱不开书中内容,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既然昭姬小姐曾读过拙作,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自己领悟的总比让人告知要更加的深刻明晰吧。”张辽开口推辞。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张将军此言倒是深得士人读书求知之精髓,琰佩服。”张辽随口的一句话又让蔡琰感到佩服,也再度对张辽的不配合相当恼火。不过言辞虽然客气,语气就没那么和气了。
蔡琰是何人?蔡邕幼女,自幼随蔡邕读书,不但深得其父真传,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虽有被劫匈奴之祸,但回归大汉后依旧被士林热捧,虽然蔡邕弟子不少,还有得到蔡邕赠书的王粲,但蔡琰还是公认的蔡门第一人。
张辽的不配合让蔡琰心中自然不满,可她哪里知道张辽这才是真正的藏拙,毕竟蔡琰不是管宁、孔融,张辽能接受自己不如管宁、孔融等人的事实,却依旧不愿接受不如蔡琰的现实。这却还是张辽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在作祟,要知道,便是后世民国始提倡了男女平等近百年后,这四个字依旧不能成为现实,也难怪张辽有如此心态。
张辽对蔡琰的不忿倒也不以为然,虽然他知道自己如此举动是有些不妥当,可是这总比让自己当着众人的面栽了面子要好。甚至自己的这般举动只要经过刻意的宣传,完全可以变成一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甚至能将自己宣扬成为一个不愿与人多做口舌之争的君子。舆论宣传的威力,来自后世的张辽却是非常清楚,而那些明暗手段,张辽也丝毫不缺。
“昭姬小姐,其实要想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只要关注一下此人的成长经历便可以大致判断出来。我自幼生长在边疆,从记事起便见识过兵灾。长大之后更是为了抵御入侵的胡人而亲自加入战斗,从防御一直到主动出击,每一年都有近乎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在战斗中渡过。虽然我也曾读过那些圣贤之书,但残酷的现实让我无法相信书中的那种淡然,为了生存下去,我只有战斗。在边疆,对战争和生存有着切肤之痛的人们都对中庸、无为不感兴趣,这也是现实所迫,否则谁会放着平静的日子不过非要去打仗的。在和胡人的战斗中,我也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了胡人的文化,对胡人的理念也进行过研究。于是发现胡人的历史根本就是一场与天地人争斗的历史,因为环境的恶劣,他们必须战斗,当然也包括从我们这里抢夺,而我们则为了自保也只能战斗。战斗的精髓就是适者生存,活下来的就是精兵,这就是我的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战斗而已!”张辽顿了顿,接着说道:“当我的书读的够多的时候,我也同样发现了一点,那就是咱们的祖先也是因为不懈的斗争才发展至今,从轩辕黄帝南下到炎帝黄帝的战争,再到三皇五帝时那一场场部落兼并,直到夏启建国,然后就是一幕幕王朝更替的战争。咱们的祖先口中叫着中庸、无为、仁爱,但骨子里依旧是继承了祖先好战、好斗的血脉。故而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只有适应竞争之人才能够更好的存活下去,这就是我要告诉人们的。一切为了活下去!”
张辽的话并不多,但相当实在。更因为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将原本那种温情脉脉的假面具揭开,让蔡琰也开始思考起自己之前所学是否真的错了。
但张辽显然不想让蔡琰及自己的妻妾们因为原本的思想价值观被自己颠覆而变得神智混乱,他看了看都开始在思考自己的话的四女,又说道:“其实无需介意,那些百家学说也并非没有道理,只不过这是在人们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后才能够考虑的,所以才有‘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一说。不过这时候的竞争也会从生存之争变换形式,以生活条件、学识、官职甚至是战功的竞争出现,故而我才有竞争时刻存在之说。”
说到这里,张辽站起身来,走了两步,回头说道:“要研究一个人的思想,那他的成长经历就必不可少,就像我能有这样的思想,无非是战争的洗礼。李蚺、孔丘他们亦然。而且前往不要将不同的学术流派相互间进行横向比较,那样你或许能够博采众家之长而成为大师,但你却永远不能像李蚺、孔丘那般成为一代宗师。只有将自己融入历史的发展,将自己融入民间,然后再将从实践中汲取的东西提炼出来,方能自成一家,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张辽这样说也没错,春秋诸子皆是如此,而他张辽的《天演论》在别人眼中也是如此。当张辽的话流传出去之后,这种治学之道也很快得到了士林的认可。
不过这时候张辽可不愿再接着多说什么,乘着蔡琰还在思索时和曹清她们打了个招呼便又抱起儿女出了门。张辽不想再被蔡琰盯上,可是否能如他所愿,只有天知道!
(月中,大郎求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