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如今魏国、韩国皆非我国一合之敌,犹如囊中之物,何不派李牧和廉颇大军顺势灭其一国?”范增问道。
“黄爱卿,你以为先攻哪国?”姬天赐问道。
“禀大王,臣以为先攻魏国,廉颇大军在我国上党高地,紧邻魏国北方,与李牧大军对魏国形成夹击之势,只需俩军一夹击,魏国便能被我国收入囊中。”范增道。
姬天赐微微一笑,对着其余几位重臣问道:“诸位爱卿,以为范爱卿所言如何?”
李斯上前道:“启禀大王,去年我国粮食大丰收,国库存粮足以支撑一场攻灭魏国或者韩国的战争。臣以为范郎中之计可行。”
“大王,臣以为范郎中和李郎中所言皆有道理,都是事实。不过臣并不赞同现在攻魏。”魏僚上前道。
“为何?”姬天赐微笑问道。
“因为西秦国。”魏僚道:“西秦国如今就在魏国和韩国身后,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因素。我国若是现在攻魏,魏国向西秦国求救,秦国刚刚在东秦国这件事情上吃了我国一个闷亏,必定心怀怨恨,魏国求救西秦国必定会答应,说不定西秦国会学着我们处理东秦国那样如法炮制,将魏国纳入其囊中,那样我们就得不偿失了。”
“魏爱卿所言有理,依你之见,如今我国该如何行动?”姬天赐问道。
“启禀大王,如今我国应该集中力量攻打西秦国。”魏僚道。
“攻西秦?!西秦国可并不弱,恐怕并不是短期能够一战而定的,若是陷入长期对战,对于国力的消耗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李斯担忧道。李斯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中华王国每年收的税粮加上国家向百姓采购的粮食其数量是有限的,不像是西秦国采用的举国体制,可以将大部分的粮食集中在国家的手里。
但其实若是真正陷入长期对峙交战,相对西秦国而言,对于中华王国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中华王国的生产力和国力远远强于西秦国,而西秦国的举国体制,短时间能够集中大量的兵力和物力来对抗中华王国,但一旦陷入持久战、消耗战,他将不是中华王国的对手,因为西秦国的国力支撑不起这样的长期持久战和消耗战。
“李郎中所言有理,僚也以为对付西秦国,此时不能陷入与其长期消耗的持久战,而是应该采用闪击战将其逼回关内,如此切断其伸出关外的那只手,斩断魏国、韩国与西秦国的联系,这样我们转头回来便可轻松消灭魏国、韩国、楚国,都是我中华王国的囊中之物。”魏僚微笑自信道。
“魏爱卿,继续讲你的计策。”姬天赐饶有兴趣道。
“遵命。大王,如今上党高地已入我国之手,我国对西秦国占据的河洛之地占据地利之势,可调集李牧大军前往与廉颇大军汇合,对西秦国河洛之地守军展开进攻,面对我国大军压境,其必定会调集举国之兵前来防守。
趁着其主力大军与李牧、廉颇大军交战之时,我国可暗中派龙且和赵平将军率各自麾下骑兵在云中郡集结一处,然后从草原对西秦国根基之地关中发动突袭,必定会让西秦国首尾难顾,那时西秦国只能选择放弃河洛之地,大军回师援救,此时廉颇、李牧大军再对西秦大军展开衔尾追击,这样我国便既可消灭其部分有生力量,又能轻松的将河洛之地纳入囊中。”魏僚道。
“哈哈哈!妙计!妙计!此计甚秒!”姬天赐大喜鼓掌叫好赞道。
“大王过誉了,臣愧不敢当!”魏僚谦虚道。
“诸位爱卿,孤认为魏郎中的这个计策是完美的,孤决定就按魏郎中的这一计策执行。如今我国已然占据极大的优势,只需将西秦国赶回关内,则魏、韩、楚皆为我中华王国囊中之物。因此孤决定,先破西秦、再灭魏、韩、楚,最后挥师关中、巴蜀,两面夹击灭西秦,一统华夏!诸位爱卿,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完成此前所未有之壮举!开创一个光耀华夏的盛世!”姬天赐振奋道。
“大王英明!臣等愿附骥尾!”姬天赐的一众心腹大臣齐声激动道。
“魏尚书。”姬天赐道。
“臣在。”魏无忌躬身应答道。
“由你兵部统一部署攻西秦之战。”姬天赐道。
“臣领命!”魏无忌躬身领命道。
“李郎中。”姬天赐道。
“臣在。”李斯躬身道。
“全力保障大军粮草物资补给。”姬天赐命令道。
“臣遵命!”李斯躬身领命道。
……
很快李牧率领40万大军向上党地区进军,而龙且在接到命令后,率领麾下10万骑兵悄然离开前线,开赴云中郡,而同时在雁门关的赵平也率领麾下10万骑兵开始向云中郡进军。
中华王国大军向上党地区集结的动作,自然是引起了西秦国和魏韩两国的注意。魏韩两国如今犹如惊弓之鸟,见到中华王国大军调动,忙派出使者前往金陵出使,乞求中华王国大王不要攻打自己的国家。
为此,两国的使者献上重礼,各自主动选择割让城池讨好姬天赐,姬天赐自然是笑纳了。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姬天赐在接受了魏韩两国献上的城池后,也当即表示不攻打两国,与两国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云云。
两国使者得到姬天赐的亲口允诺,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是掉了下来。派出快马回各自国家报信,而自己则带领使团不慌不忙的回去,这是可立下了救国大功啊。
魏韩两国使者这个插曲我们按下不表。
回过头来看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可谓当世最强的两支军队即将在战场上相遇,当世最耀眼的将星将在此战场上一决高下。一方是战国四大名将的廉颇、李牧领衔,麾下还有钟离昧、章邯、灌婴等后起之秀。一方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领衔,麾下包括李信、杨端和、蒙恬等名将组成的豪华将领队伍,这一战必将会载入史册!
“黄爱卿,你以为先攻哪国?”姬天赐问道。
“禀大王,臣以为先攻魏国,廉颇大军在我国上党高地,紧邻魏国北方,与李牧大军对魏国形成夹击之势,只需俩军一夹击,魏国便能被我国收入囊中。”范增道。
姬天赐微微一笑,对着其余几位重臣问道:“诸位爱卿,以为范爱卿所言如何?”
李斯上前道:“启禀大王,去年我国粮食大丰收,国库存粮足以支撑一场攻灭魏国或者韩国的战争。臣以为范郎中之计可行。”
“大王,臣以为范郎中和李郎中所言皆有道理,都是事实。不过臣并不赞同现在攻魏。”魏僚上前道。
“为何?”姬天赐微笑问道。
“因为西秦国。”魏僚道:“西秦国如今就在魏国和韩国身后,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因素。我国若是现在攻魏,魏国向西秦国求救,秦国刚刚在东秦国这件事情上吃了我国一个闷亏,必定心怀怨恨,魏国求救西秦国必定会答应,说不定西秦国会学着我们处理东秦国那样如法炮制,将魏国纳入其囊中,那样我们就得不偿失了。”
“魏爱卿所言有理,依你之见,如今我国该如何行动?”姬天赐问道。
“启禀大王,如今我国应该集中力量攻打西秦国。”魏僚道。
“攻西秦?!西秦国可并不弱,恐怕并不是短期能够一战而定的,若是陷入长期对战,对于国力的消耗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李斯担忧道。李斯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中华王国每年收的税粮加上国家向百姓采购的粮食其数量是有限的,不像是西秦国采用的举国体制,可以将大部分的粮食集中在国家的手里。
但其实若是真正陷入长期对峙交战,相对西秦国而言,对于中华王国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中华王国的生产力和国力远远强于西秦国,而西秦国的举国体制,短时间能够集中大量的兵力和物力来对抗中华王国,但一旦陷入持久战、消耗战,他将不是中华王国的对手,因为西秦国的国力支撑不起这样的长期持久战和消耗战。
“李郎中所言有理,僚也以为对付西秦国,此时不能陷入与其长期消耗的持久战,而是应该采用闪击战将其逼回关内,如此切断其伸出关外的那只手,斩断魏国、韩国与西秦国的联系,这样我们转头回来便可轻松消灭魏国、韩国、楚国,都是我中华王国的囊中之物。”魏僚微笑自信道。
“魏爱卿,继续讲你的计策。”姬天赐饶有兴趣道。
“遵命。大王,如今上党高地已入我国之手,我国对西秦国占据的河洛之地占据地利之势,可调集李牧大军前往与廉颇大军汇合,对西秦国河洛之地守军展开进攻,面对我国大军压境,其必定会调集举国之兵前来防守。
趁着其主力大军与李牧、廉颇大军交战之时,我国可暗中派龙且和赵平将军率各自麾下骑兵在云中郡集结一处,然后从草原对西秦国根基之地关中发动突袭,必定会让西秦国首尾难顾,那时西秦国只能选择放弃河洛之地,大军回师援救,此时廉颇、李牧大军再对西秦大军展开衔尾追击,这样我国便既可消灭其部分有生力量,又能轻松的将河洛之地纳入囊中。”魏僚道。
“哈哈哈!妙计!妙计!此计甚秒!”姬天赐大喜鼓掌叫好赞道。
“大王过誉了,臣愧不敢当!”魏僚谦虚道。
“诸位爱卿,孤认为魏郎中的这个计策是完美的,孤决定就按魏郎中的这一计策执行。如今我国已然占据极大的优势,只需将西秦国赶回关内,则魏、韩、楚皆为我中华王国囊中之物。因此孤决定,先破西秦、再灭魏、韩、楚,最后挥师关中、巴蜀,两面夹击灭西秦,一统华夏!诸位爱卿,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完成此前所未有之壮举!开创一个光耀华夏的盛世!”姬天赐振奋道。
“大王英明!臣等愿附骥尾!”姬天赐的一众心腹大臣齐声激动道。
“魏尚书。”姬天赐道。
“臣在。”魏无忌躬身应答道。
“由你兵部统一部署攻西秦之战。”姬天赐道。
“臣领命!”魏无忌躬身领命道。
“李郎中。”姬天赐道。
“臣在。”李斯躬身道。
“全力保障大军粮草物资补给。”姬天赐命令道。
“臣遵命!”李斯躬身领命道。
……
很快李牧率领40万大军向上党地区进军,而龙且在接到命令后,率领麾下10万骑兵悄然离开前线,开赴云中郡,而同时在雁门关的赵平也率领麾下10万骑兵开始向云中郡进军。
中华王国大军向上党地区集结的动作,自然是引起了西秦国和魏韩两国的注意。魏韩两国如今犹如惊弓之鸟,见到中华王国大军调动,忙派出使者前往金陵出使,乞求中华王国大王不要攻打自己的国家。
为此,两国的使者献上重礼,各自主动选择割让城池讨好姬天赐,姬天赐自然是笑纳了。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姬天赐在接受了魏韩两国献上的城池后,也当即表示不攻打两国,与两国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云云。
两国使者得到姬天赐的亲口允诺,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是掉了下来。派出快马回各自国家报信,而自己则带领使团不慌不忙的回去,这是可立下了救国大功啊。
魏韩两国使者这个插曲我们按下不表。
回过头来看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可谓当世最强的两支军队即将在战场上相遇,当世最耀眼的将星将在此战场上一决高下。一方是战国四大名将的廉颇、李牧领衔,麾下还有钟离昧、章邯、灌婴等后起之秀。一方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领衔,麾下包括李信、杨端和、蒙恬等名将组成的豪华将领队伍,这一战必将会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