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聪十年,丙子,明崇祯九年,三月初六,后金皇太极下诏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分任职掌。
    内国史院记注皇帝起居诏令,收藏御制文字,凡皇帝用兵行政事宜,编纂史书,撰拟郊天告庙祝文,及升殿宣读庆贺表文,纂修历代祖宗实录,撰拟圹志文,编纂一切机密文移,及各官章奏,掌记官员升降文册,撰拟功臣母妻诰命、印文,追赠诸贝勒册文,凡六部所办事宜,可入史册者,选择记载。一应邻国远方往来书札,俱编为史册。
    内秘书院撰拟与外国往来书札,掌录各衙门奏疏,及辩冤词状,皇帝敕谕,文武各官敕书,并告祭文庙、谕祭文武各官文。
    内弘文院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御前,侍讲皇子,并教亲王,颁行制度。
    内三院设大学士、学士,分别由满、汉官员担任。这是清代设大学士之始。清承明制,不设宰相,大学士参与议商军国之大政。内三院是“参汉酌金”,即参酌明朝翰林院和内阁的体制,并加以变通而建立的。
    范文程任内秘书院大学士,而希福则任内国史院大学士,还有一个刚林任内弘文院大学士。
    四月,皇太极宣布即皇帝位,称“宽温仁圣皇帝”,定国号为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于盛京建圜丘、方泽,祭告天地,建太庙奉祖。
    授白玉“大清受命之宝”祭告天地大典。十一日,黎明,皇太极率诸贝勒及满洲、蒙古、汉官,出德盛门,至天坛下马,由满、汉两名导引官引领至坛前,向上帝神位立,上香,率诸大臣行三跪九叩头礼,献帛,奉酒。然后,皇太极率诸大臣跪,读祝官捧祝文至坛上,北向跪,读祝文,其文曰:“维丙子年四月十一日,满洲国皇帝臣皇太极敢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神曰:勉徇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追尊始祖为泽王,高祖为庆王,曾祖为昌王,祖为福王。皇考努尔哈赤谥为“武”,庙号太祖,陵名为福陵。追封各功臣爵位,并配享太庙.
    举行尊号大典。大典在天坛之东设坛举行。皇太极由中阶升坛,御金椅,诸贝勒大臣按左右序列站毕,开始奏乐,众行两遍三跪九叩头礼。
    左班和硕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科尔沁贝勒土谢图济农巴达礼,和硕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铎、和硕贝勒豪格,右班和硕贝勒岳讬、、贝勒杜度、都元帅毛文龙,分别捧宝,按顺序跪献。皇太极受宝,交给内院官,放置在宝盒内。同时,进仪仗列于皇太极左右,众再行两次三跪九叩头礼。
    代善代表满洲、吴克善代表蒙古、范文程代表汉官,光海君代表朝鲜,捧满、蒙、汉、朝鲜四种文体的表文,宣示曰:“我皇上应天顺人,聿修厥德,收服朝鲜,统一蒙古,更得玉玺,符瑞昭应,鸿名伟业,丕扬天下。是以内外诸贝勒大臣,同心推戴。敬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宣谕结束,又行两次三跪九叩头礼。大家注意,用四种文体宣示不仅是语言形式问题,更是一种政治象征,说明皇太极不仅代表满洲利益,也代表蒙古利益,还代表汉人和朝鲜的利益。也就是说,崇德皇帝不仅是满洲的皇帝,也是蒙古的皇帝,还是汉人的皇帝,朝鲜人的皇帝。总之,皇太极是满洲、蒙古、汉人、朝鲜天下的共主,和当年努尔哈赤已大不一样。
    尔后,祭告祖陵,追尊先祖,大封功臣。十二日,皇太极分叙诸兄弟子侄的军功:册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贝勒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贝勒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贝勒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讬为和硕成亲王等六大亲王。又分叙外藩蒙古诸贝勒的军功定朝会仪注,亲王以下各官朝服,定元旦进表以及圣节庆贺仪。定宫中各殿名称。
    五月定五宫制,立清宁宫为中宫皇后,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正位中宫,东宫为关睢宫宸妃、次东宫为麟趾宫贵妃、西宫为衍庆宫淑妃、次西宫为永福宫庄妃。除了清宁宫皇后哲哲之外,其余四宫无一例外都与历史上的大不相同,都换上了朱影龙根本不熟悉的四个女人,其中还有一个是钮姑碌氏的,四妃率公主、福晋、命妇诣帝后前行礼。
    皇太极在三院六部之外,仿照明制,设置监察机关——都察院。其职掌是参加议奏、会审案件、稽察衙门、监察考试等,“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慢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即所参奏涉虚,亦不坐罪”。皇太极规定都察院的职能是:其一,督察皇帝,如有过错,直谏无隐。其二,督察诸王贝勒大臣,如有荒怠政务、贪酒淫乐等九项过错者,据实察奏。其三,督察六部,如刑部或断案不公,或拖延过久等,稽查奏报。其四,自身防检。鉴于明朝吏治,贪污行贿,都察院也不能免,指令其官,互相检查。皇太极特别指出:都察院官员为言官,“所言非,亦不加罪”,即说错了也不犯罪,用我们今天话来说就是“言者无罪”,这是给言官的一个特殊待遇。但实际上也不是这样,言官要真说错了,触怒了皇帝,照样免官。
    仿明设理藩院。这是后金为管理蒙古事务而建立的机构。六月十三日,皇太极命都察院承政尼堪为蒙古衙门承政,负责管理蒙古诸部事务。官制只分承政、参政二等,每等各有三、四员。
    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合称“三院六部二衙门”。这也是历史上清承明制的由来。
    如今大清国的版图用皇太极的话来说:予缵承皇考太祖皇帝之业,嗣位以来,蒙天眷佑,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蒙古大元,及朝鲜国,悉入版图。
    就是说,东自鄂霍茨克海,西迄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南濒日本海,北跨外兴安岭的广阔地域,原明奴儿干都司、辽东都司(山东北部除外)和蒙古部分辖境内的各族部民,都被置于大清的管辖之内。面积约500多万平方公里,和大明实际控制的面积大约相等。
    虽然控制的土地不相伯仲,但是人口却是极不相等,大明已经差不多有近亿万人口,而后金加上臣服的各部族也只有五六百万,人口只有大明的十六分之一还不到,土地资源不是森林就是草原,再就是连绵不绝的山脉,还都是苦寒之地,不知道多少地方都是千里荒无人烟的所在,可以说所有大国之土,却未有大国之民。
    皇太极早在天聪三年即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发表《告谕》:若谓我国褊小,不宜称帝,古之辽、金、元,俱自小国而成帝业,亦曾禁其称帝耶!且尔朱太祖,昔曾为僧,赖天佑之,俾成帝业。岂有一姓受命,永久不移之理乎!天运循环,无往不复。有天子而废为匹夫者,亦有匹夫起而为天子者。此皆天意,非人之所能为也!
    皇太极的野心在这一篇《告谕》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说是野心毕露,如今东面朝鲜,西面蒙古都已经对大清国构不成威胁,皇太极的下一步目标就是攻明了,只是现在的明朝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积弱不堪,内外交困的明朝了,就如同老树焕发了第二春一般,长处了茁壮的枝干,而腐朽的主干不停的给枝干提供这巨大的养分,如果没有外力的影响,总有一天枝干会长成主干,让后再长成一株枝繁茂盛的冲天大树来。
    要动兵就必须要有一个借口,要沾着一个理字,不论是大明也好,还是大清也好,现在不是争夺些许利益,这可是在争夺天下,将来是要统御万民的,就好像黑社会洗白了一样,以前的事儿不能再干了,就算干也只能偷偷的干,不能大张旗鼓了,要有大义,要有名分,这样统一天下之后,百姓才会归伏,不然靠杀戮,靠高压政策这皇帝也坐不长久。
    大明这种采取不闻不问,冷眼旁观的态度让皇太极有些无所适从,他原以为自己一旦登基称帝,大明那年轻气盛的皇帝一定不能容忍,定会有所行动,就算不会立刻发兵,也会下令关闭边境的互市以及撤出大明在大清国内的投资和商人,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似乎他做了一件根本无关紧要的事情,人家是提不起一点兴趣,还是这里面蕴含了更大的阴谋?
    “皇太极一定在想,朕怎么这一次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是像商议东江之事一样,采取一些极端的报复,比如再抢一次他要娶的女人?”朱影龙笑的十分开心,朱影龙并不想有什么反应,因为这样损失的反而是他自己,除去大清国自己储备军粮,盛京一半以上的粮食流通都被暗暗控制在大明的手中,只不过有多尔衮的掩护,皇太极是不可能发现这一秘密,还有兵器制造,基本都是汉人,早就渗透进去了,以次冒好,一次两次仗打下来是不会发现的,而现在的大清国并没有多少仗可打,最多也就是厉兵秣马,训练士卒,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劣质兵器发给了满清的将士们在使用,朱影龙定下的“腐蚀”计划已经悄悄的进入了大清国的内部,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好的学不到,坏的一学学个准,八旗的将领们也开始学会了斗蛐蛐,遛鸟,吃空额,虚报损耗等等手段,军队已经开始慢慢腐化,等到皇太极踌躇满志,做着一统天下的皇帝梦醒之时,忽然发现自己身边的将领已经骑不上骏马,拉不开弓弩了,不知道会是怎么样一个表情?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灭国之上上策也!(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章节目录

明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长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风并收藏明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