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改为皇帝临时行辕长沙郡守府,此时正举行着陈博微服归来后的第一次朝会。上百名朝中文武大臣挤在这并不算宽敞的郡府大堂,偏偏天公又不作美,太阳比前几日还要毒辣,人人都热得汗流夹背,却又要顾及礼仪而不敢有丝毫异动。更有不少人脸色略有些苍白,站在那里姿势怎么都让人觉得别扭。看着堂下这众生之相,让高坐在上的陈博心里不禁生出一丝报复的快意。
远在船队还在巴郡时,便已派出使者到了沿途各地通令准备了。不过现在连掌管着荆交两州钱袋子的张识文都一副穷酸样,不要说这些新提拔起来的地方官员皆是务实之辈,就算想要巴结,那也得拿得出东西才行。是以各地虽然有也所准备,不过与朝廷要求的便相差万里了。因为这个原因,刚到长沙时,一众大臣围着长沙郡佐,上演了好一场兴师问罪的大戏。
长沙郡的正主现在还是长沙将军洪承业,此时正远在千里之外的并州前线,他们就算想找也没辙。拿了这个郡佐出气后,还不解气,昨天陈博刚到长沙,收到的礼物便是足足装满了三辆马车的弹劾奏章。到入夜后,又有呈上了上百道,因不满长沙郡府没有妥善准备好迎接事宜的奏章。什么在码头迎接的竟然只有一名郡佐和二十几名衙役、安排的住房竟然普通客栈的上房也比小、没有专门安排端茶递水的丫鬟、郡佐竟然没有全程陪同一有事还得专门去请……如此种种,甚至连房中的夜壶是旧的之类的事情也被翻了出来,被这些朝中大臣们无限的上纲上线,说得这长沙郡上下官员简直比那造反的叛逆还要可恶。
陈博仅看了两道奏章,便令人将其余的全部烧掉。又派出禁军以喧扰君上休息,居心叵测之名,将围在行辕外想要讨个说法的官员各打了二十大板。这一顿大板打下来,原本想一到长沙便要就皇帝微服出巡之事进行一番说教的大臣们也蔫了气儿,灰溜溜地回了馆舍。这才总算让陈博安稳的渡过一晚,否则还真不知会闹成什么样。
长沙官府迎接圣驾的准备确实有些寒碜,要真算起来倒还真不是一件小罪。天子出巡各地,接待的规格可是都清楚地写入了大陈律令的,每一项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长沙府此次的迎接可以说没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若是真的按律处置,足以让长沙府上上下下的官员脑袋不保,甚至是仍然兼着荆州刺史的杨诚,也脱不开关系。
不过这只是对正常形势下的要求,对于现在这种非常时期,连陈博自己都觉得那些规定太不合时宜了。他一路虽然走的匆忙,但对于荆交二州各地官府的情况却也有着不少的了解。在荆交二州当官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从农时到武备,从教化到赏罚,方方面面的事几乎都得一手操办。就拿这段时间来说,连续十几日几乎没下过一滴雨,至少他沿途所经过的各郡县,官员们几乎都是亲自到田间地头坐镇,不敢有丝毫怠慢地组织着输水抗旱的大事。
偏偏这个时候,皇帝带着朝中文武赶来了。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后,陈博自己都觉得有些惭愧,对于官员们没有妥善准备迎驾事宜,当然也能够理解。在朝中大臣眼里,这些人简直是目无君上;不过在陈博眼里,却着实欣赏这些真抓实干,以百姓为重的官吏。作为一个心怀大志的少年皇帝,他深知要想让天下在自己手中实现大治盛世,需要的正是大批这样的官员。虽然他也隐隐为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而有些不快,不过这样的心态却并没有出现多久,转眼而散了。
陈博能体谅荆交二州的官员,那是因为了亲眼见到了这些官员们平日的作风,不过其他人却未必能这么想了。陈博留下一道圣旨便微服私访去了,他们这些日子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既要担心皇帝的安危,又没有了可供展示的舞台,除了将剩余的精力放到这巡幸大事上来,还能让他们干什么。在一众官投入高度热情之下,若说之前从关中进入巴蜀因逃难而显得仓促,那么这一次的荆州之行无疑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巡幸了。经过无数人引经据典、出谋划策,几乎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合乎礼节和帝王的身分。甚至在大批新晋官员有心之下,很多地方都有了一定的超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帝王巡幸了,更是庶族官员们提高自己声望和资本的一个绝好的机会。亲自组织并参与了一场浩大而得体的帝国巡幸,这无疑是一种值得自傲的资本,让这些官员们能底气十足地回到长安并与世族展开争权斗争的资本。可是从南津关开始,沿途的所遇简直是对他们一种巨大的打击与讽刺,特别是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站长沙时,这种屈辱和愤怒更是到了一个濒临爆发的程度。荆州官员竟然敢如此对待他们精心准备的一场表演,便理所当然的成为其宣泄的对象。
果然,三叩九拜之后,第一个站出来的便是负责执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的礼部尚书段齐锦。此时的段齐锦一改平时的温和,一脸激奋的奏道:“启禀皇上,微臣要弹劾荆州刺史杨诚,以及江陵、江夏、长沙三郡大小官员,目无君上,不守法度之罪。”
陈博对此显然早有预料,当下也只是表情淡然的让其详细道来。他这一次巡视荆州的目的,本来是想让朝中众臣从荆交大治中吸取经验,然后再制定出针对于整个天下的具体措施来,以便在叛乱平息后推而广之,继而实现自己再造盛世的壮举。之关中到巴蜀这一路中,陈博感触颇多,若非亲眼所见,他根本想象不到百姓竟然会如此之苦。而一众官员的表现,也让他意识到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些人所存在的不足。
为了平衡甚至逐渐取代世族在朝中的权势,他短短几个月中便提拔了数百名出身庶族的官员。这些人都是经过他秘密考查,在地方和朝中颇有名气的才子。不过这些人虽然有才,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绝大多数人读的书不少,平时抨击时政也算是头头是道,不过却并不真正了解民间疾苦。凡事总爱引经据典,真正处理起实际的事情来却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把天下大事交给这些人去办,连陈博自己也不相信能获得什么好的效果。
虽然如此,不过除了这些人,陈博又能依靠谁呢?地方政务一向由世族把持,其他的人根本难有锻炼成长的机会,空谈之弊在所难免。况且这些人也并非不可用,只要他们能一改平时作风,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处理事情,无疑可以成为朝廷真正的栋梁之才。经过这次荆交之行后,让陈博更加坚定了以荆州作为改变他们的一把利器。荆交二州的官员虽然让他欣赏,但却总没有这些由他亲自简拔的人用起来放心,是以他或许会重用其中一两人,但却不会将重心移到更多人身上,能够担当重任的,还是这些出自关中的庶族官员们。
“圣驾巡幸,这对天下官民来说是何等之荣,可荆州各地官员却极为懈怠,毫不将此事放在心上。”段齐锦厉声痛斥,就好像这些人与他有着深仇大恨一般。“圣驾船队抵达南津关,当地官员竟然未能在事前扩建好码头,致使船队多数船只无法停靠,此其罪一;秭归县令迎接时衣冠不整,极是无礼,其后更催促船队迅速离开,目无君上,此其罪二;枝城县令在船队抵达后一个时辰才赶到迎驾……”
听着段齐锦在那里滔滔不绝的痛斥各地官员的罪状,陈博虽然努力作出认真倾听之态,不过却也有些昏昏欲睡的感觉了。心里虽然微微有些厌烦,但他对段齐锦那惊人的记忆力和旺盛的精力却是极为赞服。从南津关开始,他一路列举了三十余个大小官员的罪状,这才到江陵,离长沙还有好几百里呢。整整半个时辰的陈述,他几乎是靠着记忆,根本没有查看任何资料。不仅如此,口沫横飞的说了这么久,半口水也没喝的他几乎保持着最初的状态,声音宏亮,表情愤怒,这简直可以把荆州那些说书人给比下去了。
陈博脑子里幻想着若是让段齐锦去说书会是如何一般情景,这边的段齐锦却毫不停歇地继续说着。一直说到第五十七条罪状时,终于说到了长沙郡,不止是陈博,绝大多数官员也露出一丝轻松的表情。不过段齐锦却再度展现出其惊人的口才和记忆,仅是长沙郡,便又被他列出七大罪状。这番话说了整整一个时辰,站在堂下的官员们几乎都已面露苦色,天气这么热,又这么挤,再加上都是站着,这些文人出身的官员又有几个能面不改色的。
“微臣要弹劾上述四十九名荆州官员,望皇上予以严惩。同时荆州刺史虽然受命平叛,不过这些官员都是他的属下,理当处其失察与渎职之罪。这是微臣列出的弹劾官员名单,请皇上过目。”
陈博点了点头,接过宦官传上的奏章,不过却没有一点要打开来看的意思,将其随意的放在一边。“还有哪位爱卿有事要奏?”若单从履行职责上来说,段齐锦无疑是名称职的礼部尚书。旁的不说,单是他能背着一口气将这四十九名官员的六十四桩罪状清楚地说出来,便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更何况这每个人在礼仪上有何不符,他都能说得有理有据,甚至犯了律法哪一条也没有半点含糊。能办到这一点的人或许有,但能在短生几天之内,一边“享受”着晕船,一边作出如此完备的弹劾的,恐怕就没几个了。
不过,这也太不实际了。不要说平叛大事全系杨诚之身,要以此事来处罚他根本难以想像,单是这四十九名官员,若真的全关进了大牢,那这一线的郡县可就全乱套了。仓促之间,哪里能派出这么多官员去主持这些郡县的政务,更不要说能不能干得比这些人好了。就目前来说,荆州可是仍在朝廷掌握中极为重要的一州,安定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
段齐锦却没有陈博这些顾虑,见陈博连一句评价的话也没有,当下急忙说道:“皇上,礼法乃国之纲纪,礼法立则人心定,上下安。切不可等闲视之啊,此番若不严惩荆州这些触犯礼法的官员,今后恐怕全引得其他官员竟相效尤。朝廷将威信尽失,后果不堪设想。”段齐锦声音一落,其他官员显然也不甘让其一人占尽风头,纷纷出言附和。
陈博微微皱眉,他已经做得这么明显了,可是这些人却一点也不能体会他的用意,心里便略有些不快了。待众人声音平息后,他才转一直没有吱声的温廷羽道:“温爱卿有何高见啊?”身为吏部尚书,温廷羽地位一向超然,更因为陈博的赏识,往往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会屈从于众意。
温廷羽似乎早已料到陈博会问自己,当下不慌不忙地说道:“此事干系重大,倒也不可操之过急。可先下旨斥责,着其带罪立功。朝廷现在的闲散官员极度不足,满足关中所需犹显不足,若是立即撤换这些官员,恐怕会因官员空缺而造成地方混乱。待以后缓过来后,再行处罚不迟。”
“温爱卿深识大体,实在是朝之栋梁。”陈博刻意加大声量对温廷羽的解围表示赞赏,同时意味深长地扫了扫刚才大力支持的官员们。目光所及之处,无不低头退避,脸上皆有些惶然和悔色,显然知道自己这一次站错了队。
段齐锦却仍不让步,义正辞严地辩驳道:“温大人的话臣不敢苟同!地方混乱还可再治,若朝廷礼法一乱,却不是可以轻易挽回的。若不立即惩处这批官员,朝廷纲纪不存,又如何教化百姓,稳定地方呢?”他着实花了不少精力准备今天的弹劾,本以为可以大出风头,没想到竟然丝毫引不起皇帝的重视,于公于私,他当然都不愿就此罢休。
陈博的脸上已经明显有些不悦了,不过段齐锦的话却也合情合理,让人无懈可击。当下他不由求助地望向其他大臣,希望可以有人给予解围,若非万不得已,他也不想给大臣们留下专横无理的印象。不过众臣虽然知道他的心意,不过却没有一人敢出来反驳段齐锦,礼法纲纪,这顶帽子可着实不轻。搜索了许久,陈博眼睛一亮,望着排在最末尾一直心神不灵的长沙郡佐说道:“那个……长沙郡佐,你有何高见呢?”搞了半天,他也实在想不起这人的名字,便只好直呼其官职了。
长沙郡佐显然没有料到陈博会点到他头上,因为心中有事,他竟鬼使神差地说道:“坪山还有千多亩地没浇呢。”连续十几日的大旱,各地的官员几乎忙得不可开交,连他也不例外。张识文早有严令,若任何一地抗旱不力,便直接罢免当地官员。丢了官倒不要紧,关键是丢官之后名声尽丧,可以说根本再无半点颜面了。是以各地的官员无不将之视为重中之重,每一处都要亲自查看过方可安心。
“大胆!没听到皇上问你话吗?”听到长沙郡佐的回答,段齐锦如同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般。要论礼法的重要,这些在他眼里根本毫不知上下尊卑的荆州官员们无疑就是最好的例子了。要知道在交州,除非公务,各地官员是没有义务接待上级官员的。若是刻意巴结,反而还会获罪。荆州大部分可是说都是照搬交州,这一点上自然也毫无例外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朝中众官极是不满荆州官员们的轻曼。
“真的还没啊,本来安排好是昨天……啊,微臣,微臣……”这名郡佐几乎是不假思索的答了一句,随即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地方,急惧交加之下,张口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长沙地处要冲,往来的官员不知道有多少,除非是昔日好友,其他的他根本不用过问。就算是公务,往往也是交待完后便各行其事。正是这种习惯,让他昨天自以为安排好了朝廷的船队后,便立即赶去视察抗旱的情况了,连想也没有想过自己还得随时陪在一旁。可是事情还没做完,他便几乎被抓了回来,一直到现在还没能脱身,心里那份着急自然可想而知。
长沙郡佐的表现顿时引得众人一阵讨伐之声,虽然昨天他们已经围着他痛斥了数个时辰,不过现在却因其在朝堂上的心不在焉而彻底愤怒了。
“够了!”陈博猛然大吼一声,脸色铁青的看着众臣:“好好地想想,到底是谁该值得羞愧!”说罢拂袖而去,留下惊愕莫明的众臣,少数精明的人,却在转着眼珠子,考虑着皇帝为何会有如此态度了。
在平叛之战到达关键时刻的时候,荆州官员与朝廷官员的“战斗”才刚刚拉开序幕。(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远在船队还在巴郡时,便已派出使者到了沿途各地通令准备了。不过现在连掌管着荆交两州钱袋子的张识文都一副穷酸样,不要说这些新提拔起来的地方官员皆是务实之辈,就算想要巴结,那也得拿得出东西才行。是以各地虽然有也所准备,不过与朝廷要求的便相差万里了。因为这个原因,刚到长沙时,一众大臣围着长沙郡佐,上演了好一场兴师问罪的大戏。
长沙郡的正主现在还是长沙将军洪承业,此时正远在千里之外的并州前线,他们就算想找也没辙。拿了这个郡佐出气后,还不解气,昨天陈博刚到长沙,收到的礼物便是足足装满了三辆马车的弹劾奏章。到入夜后,又有呈上了上百道,因不满长沙郡府没有妥善准备好迎接事宜的奏章。什么在码头迎接的竟然只有一名郡佐和二十几名衙役、安排的住房竟然普通客栈的上房也比小、没有专门安排端茶递水的丫鬟、郡佐竟然没有全程陪同一有事还得专门去请……如此种种,甚至连房中的夜壶是旧的之类的事情也被翻了出来,被这些朝中大臣们无限的上纲上线,说得这长沙郡上下官员简直比那造反的叛逆还要可恶。
陈博仅看了两道奏章,便令人将其余的全部烧掉。又派出禁军以喧扰君上休息,居心叵测之名,将围在行辕外想要讨个说法的官员各打了二十大板。这一顿大板打下来,原本想一到长沙便要就皇帝微服出巡之事进行一番说教的大臣们也蔫了气儿,灰溜溜地回了馆舍。这才总算让陈博安稳的渡过一晚,否则还真不知会闹成什么样。
长沙官府迎接圣驾的准备确实有些寒碜,要真算起来倒还真不是一件小罪。天子出巡各地,接待的规格可是都清楚地写入了大陈律令的,每一项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长沙府此次的迎接可以说没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若是真的按律处置,足以让长沙府上上下下的官员脑袋不保,甚至是仍然兼着荆州刺史的杨诚,也脱不开关系。
不过这只是对正常形势下的要求,对于现在这种非常时期,连陈博自己都觉得那些规定太不合时宜了。他一路虽然走的匆忙,但对于荆交二州各地官府的情况却也有着不少的了解。在荆交二州当官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从农时到武备,从教化到赏罚,方方面面的事几乎都得一手操办。就拿这段时间来说,连续十几日几乎没下过一滴雨,至少他沿途所经过的各郡县,官员们几乎都是亲自到田间地头坐镇,不敢有丝毫怠慢地组织着输水抗旱的大事。
偏偏这个时候,皇帝带着朝中文武赶来了。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后,陈博自己都觉得有些惭愧,对于官员们没有妥善准备迎驾事宜,当然也能够理解。在朝中大臣眼里,这些人简直是目无君上;不过在陈博眼里,却着实欣赏这些真抓实干,以百姓为重的官吏。作为一个心怀大志的少年皇帝,他深知要想让天下在自己手中实现大治盛世,需要的正是大批这样的官员。虽然他也隐隐为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而有些不快,不过这样的心态却并没有出现多久,转眼而散了。
陈博能体谅荆交二州的官员,那是因为了亲眼见到了这些官员们平日的作风,不过其他人却未必能这么想了。陈博留下一道圣旨便微服私访去了,他们这些日子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既要担心皇帝的安危,又没有了可供展示的舞台,除了将剩余的精力放到这巡幸大事上来,还能让他们干什么。在一众官投入高度热情之下,若说之前从关中进入巴蜀因逃难而显得仓促,那么这一次的荆州之行无疑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巡幸了。经过无数人引经据典、出谋划策,几乎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合乎礼节和帝王的身分。甚至在大批新晋官员有心之下,很多地方都有了一定的超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帝王巡幸了,更是庶族官员们提高自己声望和资本的一个绝好的机会。亲自组织并参与了一场浩大而得体的帝国巡幸,这无疑是一种值得自傲的资本,让这些官员们能底气十足地回到长安并与世族展开争权斗争的资本。可是从南津关开始,沿途的所遇简直是对他们一种巨大的打击与讽刺,特别是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站长沙时,这种屈辱和愤怒更是到了一个濒临爆发的程度。荆州官员竟然敢如此对待他们精心准备的一场表演,便理所当然的成为其宣泄的对象。
果然,三叩九拜之后,第一个站出来的便是负责执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的礼部尚书段齐锦。此时的段齐锦一改平时的温和,一脸激奋的奏道:“启禀皇上,微臣要弹劾荆州刺史杨诚,以及江陵、江夏、长沙三郡大小官员,目无君上,不守法度之罪。”
陈博对此显然早有预料,当下也只是表情淡然的让其详细道来。他这一次巡视荆州的目的,本来是想让朝中众臣从荆交大治中吸取经验,然后再制定出针对于整个天下的具体措施来,以便在叛乱平息后推而广之,继而实现自己再造盛世的壮举。之关中到巴蜀这一路中,陈博感触颇多,若非亲眼所见,他根本想象不到百姓竟然会如此之苦。而一众官员的表现,也让他意识到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些人所存在的不足。
为了平衡甚至逐渐取代世族在朝中的权势,他短短几个月中便提拔了数百名出身庶族的官员。这些人都是经过他秘密考查,在地方和朝中颇有名气的才子。不过这些人虽然有才,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绝大多数人读的书不少,平时抨击时政也算是头头是道,不过却并不真正了解民间疾苦。凡事总爱引经据典,真正处理起实际的事情来却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把天下大事交给这些人去办,连陈博自己也不相信能获得什么好的效果。
虽然如此,不过除了这些人,陈博又能依靠谁呢?地方政务一向由世族把持,其他的人根本难有锻炼成长的机会,空谈之弊在所难免。况且这些人也并非不可用,只要他们能一改平时作风,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处理事情,无疑可以成为朝廷真正的栋梁之才。经过这次荆交之行后,让陈博更加坚定了以荆州作为改变他们的一把利器。荆交二州的官员虽然让他欣赏,但却总没有这些由他亲自简拔的人用起来放心,是以他或许会重用其中一两人,但却不会将重心移到更多人身上,能够担当重任的,还是这些出自关中的庶族官员们。
“圣驾巡幸,这对天下官民来说是何等之荣,可荆州各地官员却极为懈怠,毫不将此事放在心上。”段齐锦厉声痛斥,就好像这些人与他有着深仇大恨一般。“圣驾船队抵达南津关,当地官员竟然未能在事前扩建好码头,致使船队多数船只无法停靠,此其罪一;秭归县令迎接时衣冠不整,极是无礼,其后更催促船队迅速离开,目无君上,此其罪二;枝城县令在船队抵达后一个时辰才赶到迎驾……”
听着段齐锦在那里滔滔不绝的痛斥各地官员的罪状,陈博虽然努力作出认真倾听之态,不过却也有些昏昏欲睡的感觉了。心里虽然微微有些厌烦,但他对段齐锦那惊人的记忆力和旺盛的精力却是极为赞服。从南津关开始,他一路列举了三十余个大小官员的罪状,这才到江陵,离长沙还有好几百里呢。整整半个时辰的陈述,他几乎是靠着记忆,根本没有查看任何资料。不仅如此,口沫横飞的说了这么久,半口水也没喝的他几乎保持着最初的状态,声音宏亮,表情愤怒,这简直可以把荆州那些说书人给比下去了。
陈博脑子里幻想着若是让段齐锦去说书会是如何一般情景,这边的段齐锦却毫不停歇地继续说着。一直说到第五十七条罪状时,终于说到了长沙郡,不止是陈博,绝大多数官员也露出一丝轻松的表情。不过段齐锦却再度展现出其惊人的口才和记忆,仅是长沙郡,便又被他列出七大罪状。这番话说了整整一个时辰,站在堂下的官员们几乎都已面露苦色,天气这么热,又这么挤,再加上都是站着,这些文人出身的官员又有几个能面不改色的。
“微臣要弹劾上述四十九名荆州官员,望皇上予以严惩。同时荆州刺史虽然受命平叛,不过这些官员都是他的属下,理当处其失察与渎职之罪。这是微臣列出的弹劾官员名单,请皇上过目。”
陈博点了点头,接过宦官传上的奏章,不过却没有一点要打开来看的意思,将其随意的放在一边。“还有哪位爱卿有事要奏?”若单从履行职责上来说,段齐锦无疑是名称职的礼部尚书。旁的不说,单是他能背着一口气将这四十九名官员的六十四桩罪状清楚地说出来,便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更何况这每个人在礼仪上有何不符,他都能说得有理有据,甚至犯了律法哪一条也没有半点含糊。能办到这一点的人或许有,但能在短生几天之内,一边“享受”着晕船,一边作出如此完备的弹劾的,恐怕就没几个了。
不过,这也太不实际了。不要说平叛大事全系杨诚之身,要以此事来处罚他根本难以想像,单是这四十九名官员,若真的全关进了大牢,那这一线的郡县可就全乱套了。仓促之间,哪里能派出这么多官员去主持这些郡县的政务,更不要说能不能干得比这些人好了。就目前来说,荆州可是仍在朝廷掌握中极为重要的一州,安定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
段齐锦却没有陈博这些顾虑,见陈博连一句评价的话也没有,当下急忙说道:“皇上,礼法乃国之纲纪,礼法立则人心定,上下安。切不可等闲视之啊,此番若不严惩荆州这些触犯礼法的官员,今后恐怕全引得其他官员竟相效尤。朝廷将威信尽失,后果不堪设想。”段齐锦声音一落,其他官员显然也不甘让其一人占尽风头,纷纷出言附和。
陈博微微皱眉,他已经做得这么明显了,可是这些人却一点也不能体会他的用意,心里便略有些不快了。待众人声音平息后,他才转一直没有吱声的温廷羽道:“温爱卿有何高见啊?”身为吏部尚书,温廷羽地位一向超然,更因为陈博的赏识,往往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会屈从于众意。
温廷羽似乎早已料到陈博会问自己,当下不慌不忙地说道:“此事干系重大,倒也不可操之过急。可先下旨斥责,着其带罪立功。朝廷现在的闲散官员极度不足,满足关中所需犹显不足,若是立即撤换这些官员,恐怕会因官员空缺而造成地方混乱。待以后缓过来后,再行处罚不迟。”
“温爱卿深识大体,实在是朝之栋梁。”陈博刻意加大声量对温廷羽的解围表示赞赏,同时意味深长地扫了扫刚才大力支持的官员们。目光所及之处,无不低头退避,脸上皆有些惶然和悔色,显然知道自己这一次站错了队。
段齐锦却仍不让步,义正辞严地辩驳道:“温大人的话臣不敢苟同!地方混乱还可再治,若朝廷礼法一乱,却不是可以轻易挽回的。若不立即惩处这批官员,朝廷纲纪不存,又如何教化百姓,稳定地方呢?”他着实花了不少精力准备今天的弹劾,本以为可以大出风头,没想到竟然丝毫引不起皇帝的重视,于公于私,他当然都不愿就此罢休。
陈博的脸上已经明显有些不悦了,不过段齐锦的话却也合情合理,让人无懈可击。当下他不由求助地望向其他大臣,希望可以有人给予解围,若非万不得已,他也不想给大臣们留下专横无理的印象。不过众臣虽然知道他的心意,不过却没有一人敢出来反驳段齐锦,礼法纲纪,这顶帽子可着实不轻。搜索了许久,陈博眼睛一亮,望着排在最末尾一直心神不灵的长沙郡佐说道:“那个……长沙郡佐,你有何高见呢?”搞了半天,他也实在想不起这人的名字,便只好直呼其官职了。
长沙郡佐显然没有料到陈博会点到他头上,因为心中有事,他竟鬼使神差地说道:“坪山还有千多亩地没浇呢。”连续十几日的大旱,各地的官员几乎忙得不可开交,连他也不例外。张识文早有严令,若任何一地抗旱不力,便直接罢免当地官员。丢了官倒不要紧,关键是丢官之后名声尽丧,可以说根本再无半点颜面了。是以各地的官员无不将之视为重中之重,每一处都要亲自查看过方可安心。
“大胆!没听到皇上问你话吗?”听到长沙郡佐的回答,段齐锦如同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般。要论礼法的重要,这些在他眼里根本毫不知上下尊卑的荆州官员们无疑就是最好的例子了。要知道在交州,除非公务,各地官员是没有义务接待上级官员的。若是刻意巴结,反而还会获罪。荆州大部分可是说都是照搬交州,这一点上自然也毫无例外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朝中众官极是不满荆州官员们的轻曼。
“真的还没啊,本来安排好是昨天……啊,微臣,微臣……”这名郡佐几乎是不假思索的答了一句,随即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地方,急惧交加之下,张口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长沙地处要冲,往来的官员不知道有多少,除非是昔日好友,其他的他根本不用过问。就算是公务,往往也是交待完后便各行其事。正是这种习惯,让他昨天自以为安排好了朝廷的船队后,便立即赶去视察抗旱的情况了,连想也没有想过自己还得随时陪在一旁。可是事情还没做完,他便几乎被抓了回来,一直到现在还没能脱身,心里那份着急自然可想而知。
长沙郡佐的表现顿时引得众人一阵讨伐之声,虽然昨天他们已经围着他痛斥了数个时辰,不过现在却因其在朝堂上的心不在焉而彻底愤怒了。
“够了!”陈博猛然大吼一声,脸色铁青的看着众臣:“好好地想想,到底是谁该值得羞愧!”说罢拂袖而去,留下惊愕莫明的众臣,少数精明的人,却在转着眼珠子,考虑着皇帝为何会有如此态度了。
在平叛之战到达关键时刻的时候,荆州官员与朝廷官员的“战斗”才刚刚拉开序幕。(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