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即将结束,最后一月求月票了,兄弟们加油啊!
闪烁新书《砺刃》,书号1013328,现代特种战争,喜欢的兄弟们请收藏,推荐!
****
另外一份由帝国情报部门的农业专家提供的报告也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而这份报告就主要介绍了美国农业的基本情况。虽然报告中没有提到使用橙剂破坏美国农业生产的有效性,但是字里行间中都透露出了打击美国农业的必要性,而且都是在佐证橙剂对农业生产的巨大破坏性。
当时,美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虽然帝国也已经在大战爆发前几年开始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通过开发重点的农业产区来推动农业生产效率,并且以此淘汰以往的小农生产模式,可是在战争爆发前,只有美国拥有完整的大规模农业生产能力,这一点连帝国都无法望其项背。
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时代与车辆的普及,以及飞机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第一次全球战争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也是推动农业生产改革的主要动力。
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大量破产农民涌入城市,转变为城市居民,从事工业与商业活动,农业从业劳动力数量剧减。当时,唐帝国就被迫开发了包括嫩江平原,三江平原,伊利平原在内的几大新兴农业产区,通过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的劳动效率,以保证帝国的粮食供应。同时期,美国则通过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使农业从农户与小农场的模式转变为了大型,乃至超大型农场的生产模式。
在农业从业劳动力减少之后,要保证农业产量,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劳动效率,从而催生了机械化农业。大量的农业机械投入生产之后,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在大战爆发前十年,美国的农业机械数量从不到10万台猛增到了220万台。大量机械的出现,减少了对人力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的加快了农场兼并的速度,大量破产的农户都只能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可以说,这是美国城市化运动最关键的十年,在11年,美国的城市人口大概只占了总人口的六成不到,而到了21年的时候,美国的城市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八成以上,基本上完成了城市化革命。
同时期,世界各国都在经历着同样的演变,而且出现了很多大型农业生产基地,比如俄罗斯的乌克兰平原,德国的波德平原,英国的泰晤士河平原,澳洲的东南部平原都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粮仓,而且都基本上进入了机械化农业生产的时代。
当然,先进的农业机械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以烧油为主的内燃机的出现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先进的农业机械。也就是说,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是推动农业进步的一大重要力量。第一批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就是在美国诞生的,而且很快就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随后,越来越多的,可以从事更多种农业生产活动的农业机械相继诞生,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农业飞机的出现也有很重大的意义,在施肥,除草,杀虫等方面,农业飞机的效率超过了其他任何的农业机械,使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的降低。当然,从根本上讲,农业飞机本身也属于农业机械。
到战争爆发前,美国是唯一一个基本上完成了农业转型的国家。当时,美国的农业劳动效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按照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21年,美国的农业从业人口仅为550万,实际从业劳动力250万,而同年,美国的人口为16328万,也就是说,一个龙业人口养活了近30名美国人,一个农业从业劳动力养活了65个美国人。同时期,唐帝国的这两个数据分别是20与45,俄罗斯是15与25,德国是22与41,英国是18与32。毫无疑问,美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已经赶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之间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可以从事工业生产,可以从事其他的产业,包括从军。
美国在农业方面的优势与其独有的地理条件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是美国地广人稀,其平均人口密度只有帝国的二分之一左右,是德国的十分之一,英国的十三分之一,日本的十五分之一。也就是说,美国有更多的土地来养活美国人。其次是美国的地理环境比较独特,平原主要就集中在东部沿海,东南部地区,密西西比河,以及西部沿海地区,农业生产区相对集中,而且其东南部地区与密西西比河流域气候相对温暖,降雨充足,是理想的农业生产区。最后,美国属于新兴国家,大部分土地都是新开发与新开垦的,很适合建立大型与超大型农场,而且美国属于移民国家,人口流动性性很大,平民的地域思想不强,因此就没有太多的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对而言,唐帝国与美国基本上处于同一纬度地区,气候条件是比较类似的,可是唐帝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却一直不怎么样。首先是唐帝国境内农业生产区相对分散,从东北的三江平原到海南岛,从东面的江南平原到西北的伊利平原,南北东西跨度都有数千公里,农业生产区相对分散。其次是每个农业区都有自然条件的限制,比如三江平原冬季寒冷,不适合农业生产,只能在夏季种植农作物,而江南平原虽然气候条件好得多,但是却不适合种植北方的农作物。两湖平原与中原地区则经常发洪水,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帝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持续文明的国家,百姓的地域意识相当强烈,农民的土地意识更强烈,在帝国核心地区的农场规模都不大,就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农民不肯放弃土地!
美国在农业方面创造的奇迹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战争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在25,26与27年,当时大部分美国的盟国都出现了粮食紧缺的危险情况,如果不是美国仍然能够生产出足够的粮食的话,恐怕这些国家都会提前一到两年战败。而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粮食绝对是维持国内稳定,让部队在前线继续作战的基本保障。同样的,美国也正是一直不缺乏粮食供应,所以才能够坚持到29年。
美国的农业生产有其先进性,可也有其先天缺陷,特别是在战争期间,相对集中的粮食生产模式绝对是有害而无益的。仍然与唐帝国做比较,虽然没有任何一支敌人的军队打到唐帝国的本土,但是就算有敌人的军队打到了唐帝国的本土,也不可能控制唐帝国的所有农业产区,只要帝国仍然有几个大的农业产区,那么就可以满足国内最基本的粮食供应。相反,美国七成以上的粮食是在东南部地区,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生产出来的,也就是说,只要这里的粮食生产出了问题,那么美国就彻底完蛋了。
同样的道理,美国的大型农场,以及超大型农场承受战争打击的能力也明显不足。
参战后,美国政府一直就很重视农业生产,为此,还专门组织了准军事部队协助农业生产,而这些准军事部队就主要集中在播种与收割时期前往各个大农场,协助农场主收割小麦等农作物,而在此之前,承担这一工作的是遍布美国东南部与密西西比河地区的专业收割队。
当时美国平均一座农场拥有的耕地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而一些超大型农场的耕地面积则在1万,甚至是5万公顷以上。而组成农场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家庭,按照美国政府的统计,一个农业家庭的人口在10到15人之间,劳动力数量仅仅只有5到8人。而农作物在成熟后的收割时间只有几天,最多不过十几天,如果仅仅只用农场自身的劳动力收割农作物的话,是不可能完成收割工作的。
在此情况下,美国首先出现了专业的收割队,就那些驾驶着收割机器,往返于各大农场,替农场住收割农作物的农业工人。另外还有专业的播种队,杀虫队,除草队。如果没有这些农业工人的话,那么美国的农场就不可能产出大量的粮食。
在美国参战后,大量的农业工人被征召入伍,比如会驾驶拖拉机的被编入了陆军的装甲部队,会驾驶飞机的被编入了航空兵。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美国政府不得不动用各地的民兵等准军事部队协助农场主收割粮食,并且按照政府的规定,在收割完成之后直接从农场主那里征收粮食,以保证有足够的粮食战略储备。
这些,都是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的特点,在帝国新开辟的几个粮食产区内也是一样。而情报人员看到的就是这个机会,如果打掉了这些人员,以及破坏了农业机器的话,那么美国的农业生产,以及收割作业都将全面瘫痪,到时候,就算不用橙剂,大量成熟的农作物都将烂在地里!
为情报部门服务的农业专家提供了另外一条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美国东南部与密西西比河流域种植的小麦将在六月与七月成熟。
最先成熟的是墨西哥湾沿海地区,这离位于美国的南部,而且受到了墨西哥暖流的影响,气温偏高,种植的时间要早一点。另外,除了小麦之外,还有大量的玉米,土豆产区。同时,这里也是美国主要的圈养畜牧业产区,是美国本土生产猪牛羊等家畜,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的主要地区,很多农场种植的都是饲养畜禽的农作物,而不是粮食作物。这些农作物基本上都在六月,或者七月成熟。
偏北一点的农场主要种植的就是小麦。美国人以面食为主,小麦是美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按照当时美国的战士配给标准,一名成年人一个月可以领到20公斤面粉,一个未成年人一个月是15公斤。也就是说,美国人主要吃的就是面食,小麦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了。而这些地区的小麦基本上都在七月份的时候成熟,收割时间贯穿整个七月,有的地区会延续到八月初,但是不会超过八月中旬。
农业专家提供的这份报告的意思很明确,如果要想动手的话,那就得赶在六月份下手,如果让美国人把粮食都收割了的话,再下手就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而薛希岳拿到这份报告的时候,离29年6月份也就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要生产100万吨的橙剂,并且将其制成炸弹,最少都需要半年的时间,当然,任何需要催促首相尽快做出决定的报告都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而这份报告也不例外,半年的生产时间已经足够了。
在此情况下,薛希岳没有时间犹豫,立即就批准了该计划,立即动员帝国的化工厂,弹药工厂,全力以赴的生产“橙剂炸弹”,准备从29年6月份开始,全面破坏美国的农业生产。
可以说,保密是绝对有必要的。当时这件事情都是秘密部署下去的,内阁与陆海军司令部知道这件事的人不会超过10个人,身在前线的罗云冲自然也不知情了。
橙剂的生产工作是由化工厂负责的,为了保密,所有的橙剂都标上了“杀虫剂”,或者是“化肥”,或者是“燃烧剂”等一直在大规模生产的化学产品。兵工厂生产的炸弹则全部标为“燃烧弹”,反正当时帝国兵工厂生产得最多的就是燃烧弹。
整个生产工作从28年底持续到了29年的4月初,在尽一切努力的情况下,100万吨橙剂被装进了220万枚炸弹里面。这些炸弹在生产出来之后就直接装到了停靠在青岛港里的特种运输船上,当然,当时所有的船员都只知道这是要运往前线的燃烧弹,而没有任何人知道,这种外观有点奇特的燃烧弹里面装的不是燃烧剂。只是有一点让船员们很是疑惑,负责看管与检验这些炸弹的都是技术人员,而不是以往兵工厂派来的管理人员,而且还禁止船员擅自进入货舱,另外货舱在装满后也完全密封,仿佛里面的东西有巨大危害性一样。
而这些船只就是在五月份到达圣地亚哥的那些运输船!(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闪烁新书《砺刃》,书号1013328,现代特种战争,喜欢的兄弟们请收藏,推荐!
****
另外一份由帝国情报部门的农业专家提供的报告也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而这份报告就主要介绍了美国农业的基本情况。虽然报告中没有提到使用橙剂破坏美国农业生产的有效性,但是字里行间中都透露出了打击美国农业的必要性,而且都是在佐证橙剂对农业生产的巨大破坏性。
当时,美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虽然帝国也已经在大战爆发前几年开始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通过开发重点的农业产区来推动农业生产效率,并且以此淘汰以往的小农生产模式,可是在战争爆发前,只有美国拥有完整的大规模农业生产能力,这一点连帝国都无法望其项背。
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时代与车辆的普及,以及飞机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第一次全球战争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也是推动农业生产改革的主要动力。
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大量破产农民涌入城市,转变为城市居民,从事工业与商业活动,农业从业劳动力数量剧减。当时,唐帝国就被迫开发了包括嫩江平原,三江平原,伊利平原在内的几大新兴农业产区,通过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的劳动效率,以保证帝国的粮食供应。同时期,美国则通过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使农业从农户与小农场的模式转变为了大型,乃至超大型农场的生产模式。
在农业从业劳动力减少之后,要保证农业产量,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劳动效率,从而催生了机械化农业。大量的农业机械投入生产之后,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在大战爆发前十年,美国的农业机械数量从不到10万台猛增到了220万台。大量机械的出现,减少了对人力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的加快了农场兼并的速度,大量破产的农户都只能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可以说,这是美国城市化运动最关键的十年,在11年,美国的城市人口大概只占了总人口的六成不到,而到了21年的时候,美国的城市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八成以上,基本上完成了城市化革命。
同时期,世界各国都在经历着同样的演变,而且出现了很多大型农业生产基地,比如俄罗斯的乌克兰平原,德国的波德平原,英国的泰晤士河平原,澳洲的东南部平原都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粮仓,而且都基本上进入了机械化农业生产的时代。
当然,先进的农业机械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以烧油为主的内燃机的出现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先进的农业机械。也就是说,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是推动农业进步的一大重要力量。第一批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就是在美国诞生的,而且很快就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随后,越来越多的,可以从事更多种农业生产活动的农业机械相继诞生,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农业飞机的出现也有很重大的意义,在施肥,除草,杀虫等方面,农业飞机的效率超过了其他任何的农业机械,使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的降低。当然,从根本上讲,农业飞机本身也属于农业机械。
到战争爆发前,美国是唯一一个基本上完成了农业转型的国家。当时,美国的农业劳动效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按照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21年,美国的农业从业人口仅为550万,实际从业劳动力250万,而同年,美国的人口为16328万,也就是说,一个龙业人口养活了近30名美国人,一个农业从业劳动力养活了65个美国人。同时期,唐帝国的这两个数据分别是20与45,俄罗斯是15与25,德国是22与41,英国是18与32。毫无疑问,美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已经赶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之间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可以从事工业生产,可以从事其他的产业,包括从军。
美国在农业方面的优势与其独有的地理条件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是美国地广人稀,其平均人口密度只有帝国的二分之一左右,是德国的十分之一,英国的十三分之一,日本的十五分之一。也就是说,美国有更多的土地来养活美国人。其次是美国的地理环境比较独特,平原主要就集中在东部沿海,东南部地区,密西西比河,以及西部沿海地区,农业生产区相对集中,而且其东南部地区与密西西比河流域气候相对温暖,降雨充足,是理想的农业生产区。最后,美国属于新兴国家,大部分土地都是新开发与新开垦的,很适合建立大型与超大型农场,而且美国属于移民国家,人口流动性性很大,平民的地域思想不强,因此就没有太多的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对而言,唐帝国与美国基本上处于同一纬度地区,气候条件是比较类似的,可是唐帝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却一直不怎么样。首先是唐帝国境内农业生产区相对分散,从东北的三江平原到海南岛,从东面的江南平原到西北的伊利平原,南北东西跨度都有数千公里,农业生产区相对分散。其次是每个农业区都有自然条件的限制,比如三江平原冬季寒冷,不适合农业生产,只能在夏季种植农作物,而江南平原虽然气候条件好得多,但是却不适合种植北方的农作物。两湖平原与中原地区则经常发洪水,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帝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持续文明的国家,百姓的地域意识相当强烈,农民的土地意识更强烈,在帝国核心地区的农场规模都不大,就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农民不肯放弃土地!
美国在农业方面创造的奇迹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战争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在25,26与27年,当时大部分美国的盟国都出现了粮食紧缺的危险情况,如果不是美国仍然能够生产出足够的粮食的话,恐怕这些国家都会提前一到两年战败。而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粮食绝对是维持国内稳定,让部队在前线继续作战的基本保障。同样的,美国也正是一直不缺乏粮食供应,所以才能够坚持到29年。
美国的农业生产有其先进性,可也有其先天缺陷,特别是在战争期间,相对集中的粮食生产模式绝对是有害而无益的。仍然与唐帝国做比较,虽然没有任何一支敌人的军队打到唐帝国的本土,但是就算有敌人的军队打到了唐帝国的本土,也不可能控制唐帝国的所有农业产区,只要帝国仍然有几个大的农业产区,那么就可以满足国内最基本的粮食供应。相反,美国七成以上的粮食是在东南部地区,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生产出来的,也就是说,只要这里的粮食生产出了问题,那么美国就彻底完蛋了。
同样的道理,美国的大型农场,以及超大型农场承受战争打击的能力也明显不足。
参战后,美国政府一直就很重视农业生产,为此,还专门组织了准军事部队协助农业生产,而这些准军事部队就主要集中在播种与收割时期前往各个大农场,协助农场主收割小麦等农作物,而在此之前,承担这一工作的是遍布美国东南部与密西西比河地区的专业收割队。
当时美国平均一座农场拥有的耕地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而一些超大型农场的耕地面积则在1万,甚至是5万公顷以上。而组成农场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家庭,按照美国政府的统计,一个农业家庭的人口在10到15人之间,劳动力数量仅仅只有5到8人。而农作物在成熟后的收割时间只有几天,最多不过十几天,如果仅仅只用农场自身的劳动力收割农作物的话,是不可能完成收割工作的。
在此情况下,美国首先出现了专业的收割队,就那些驾驶着收割机器,往返于各大农场,替农场住收割农作物的农业工人。另外还有专业的播种队,杀虫队,除草队。如果没有这些农业工人的话,那么美国的农场就不可能产出大量的粮食。
在美国参战后,大量的农业工人被征召入伍,比如会驾驶拖拉机的被编入了陆军的装甲部队,会驾驶飞机的被编入了航空兵。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美国政府不得不动用各地的民兵等准军事部队协助农场主收割粮食,并且按照政府的规定,在收割完成之后直接从农场主那里征收粮食,以保证有足够的粮食战略储备。
这些,都是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的特点,在帝国新开辟的几个粮食产区内也是一样。而情报人员看到的就是这个机会,如果打掉了这些人员,以及破坏了农业机器的话,那么美国的农业生产,以及收割作业都将全面瘫痪,到时候,就算不用橙剂,大量成熟的农作物都将烂在地里!
为情报部门服务的农业专家提供了另外一条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美国东南部与密西西比河流域种植的小麦将在六月与七月成熟。
最先成熟的是墨西哥湾沿海地区,这离位于美国的南部,而且受到了墨西哥暖流的影响,气温偏高,种植的时间要早一点。另外,除了小麦之外,还有大量的玉米,土豆产区。同时,这里也是美国主要的圈养畜牧业产区,是美国本土生产猪牛羊等家畜,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的主要地区,很多农场种植的都是饲养畜禽的农作物,而不是粮食作物。这些农作物基本上都在六月,或者七月成熟。
偏北一点的农场主要种植的就是小麦。美国人以面食为主,小麦是美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按照当时美国的战士配给标准,一名成年人一个月可以领到20公斤面粉,一个未成年人一个月是15公斤。也就是说,美国人主要吃的就是面食,小麦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了。而这些地区的小麦基本上都在七月份的时候成熟,收割时间贯穿整个七月,有的地区会延续到八月初,但是不会超过八月中旬。
农业专家提供的这份报告的意思很明确,如果要想动手的话,那就得赶在六月份下手,如果让美国人把粮食都收割了的话,再下手就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而薛希岳拿到这份报告的时候,离29年6月份也就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要生产100万吨的橙剂,并且将其制成炸弹,最少都需要半年的时间,当然,任何需要催促首相尽快做出决定的报告都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而这份报告也不例外,半年的生产时间已经足够了。
在此情况下,薛希岳没有时间犹豫,立即就批准了该计划,立即动员帝国的化工厂,弹药工厂,全力以赴的生产“橙剂炸弹”,准备从29年6月份开始,全面破坏美国的农业生产。
可以说,保密是绝对有必要的。当时这件事情都是秘密部署下去的,内阁与陆海军司令部知道这件事的人不会超过10个人,身在前线的罗云冲自然也不知情了。
橙剂的生产工作是由化工厂负责的,为了保密,所有的橙剂都标上了“杀虫剂”,或者是“化肥”,或者是“燃烧剂”等一直在大规模生产的化学产品。兵工厂生产的炸弹则全部标为“燃烧弹”,反正当时帝国兵工厂生产得最多的就是燃烧弹。
整个生产工作从28年底持续到了29年的4月初,在尽一切努力的情况下,100万吨橙剂被装进了220万枚炸弹里面。这些炸弹在生产出来之后就直接装到了停靠在青岛港里的特种运输船上,当然,当时所有的船员都只知道这是要运往前线的燃烧弹,而没有任何人知道,这种外观有点奇特的燃烧弹里面装的不是燃烧剂。只是有一点让船员们很是疑惑,负责看管与检验这些炸弹的都是技术人员,而不是以往兵工厂派来的管理人员,而且还禁止船员擅自进入货舱,另外货舱在装满后也完全密封,仿佛里面的东西有巨大危害性一样。
而这些船只就是在五月份到达圣地亚哥的那些运输船!(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