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队在古巴的推进速度远远的超过了战前的预期目标,这是好事,可同样也是坏事。而坏的一面就是,因为预先准备不足,结果导致在后勤保障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而这不但影响到了陆战队进攻巴亚莫与奥尔金的行动,同样也影响到了罗云冲部署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时间安排。
后勤保障方面的难题有很多,同样的,导致后勤保障出现问题也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准备不充分,二是战斗消耗太大。
战前的物资消耗预估是由韩绍锋自己做的,而且韩绍锋已经是尽可能的将预估做得大一点,以保证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不会出现物资脱节的问题。可实际上,他的估算仍然太少了。当时,韩绍锋认为在第一批陆战队,也就是直接由登陆舰队与第一支运输船队运送的六个陆战师到达古巴时,日均消耗各类物资在三万吨左右,平均一个师一天消耗五千吨。而在第二批登陆部队,也就是直接运送到圣地亚哥港的那六个陆战师到达之后,日均消耗各类物资七万吨,这包括了工程部队的消耗,同时也包括了用于稳定平民所需要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物资。而到了战役后期,也就是在韩绍锋派上了预备队的时候,日均物资消耗为十万吨。当时运送到前线的物资,以及所安排的运输能力也正是按照韩绍锋这一估算进行的。每四天一支运输船队,而一支运输船队一次运送的物资在40到50万吨之间,平均大概为44万吨,这正好与最大的估算结果相差不多,还有一点余量。
战役打响后,当时统计出来的真正物资消耗量远超过了韩绍锋的估计。在三日到九日期间,平均每天消耗物资5万5千吨,其中以工程物资为主,特别是在巩固登陆场的时候,消耗了大量的工程物资。九日到十六日的七天中,平均每天消耗物资9万4千吨,其中光是运送到前线,用于稳定平民的生活用品就达到了12700吨,而且送上去的补充装备更是占用了大量的投送份额。而在十六日到二十日期间,平均每天消耗的物资超过了14万吨。也就是说,到二十日的时候,陆战队一共消耗掉了近165万吨的物资。当时,只有五支运输船队到达,运送到前线的物资只有215万吨左右,余额不到50万吨。这还是其次的,在剩余的物资中,大部分都是工程物资,以及用来稳定占领区的生活与医疗物资,真正可以供部队使用的作战物资是相当有限的。
这些后勤保障的数据即体现出了战争巨大的消耗能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后勤保障能力难以满足韩绍锋立即发动进攻的要求。更麻烦的是,原本应该用来为罗云冲运送修复机场的设备与物资的运输船只全都装上了战斗物资,从而使很多占领的机场无法立即修复。同样的,罗云冲不得不调遣更多的运输船只去支持韩绍锋,导致当时很多囤积在巴拿马的物资无法立即运送到牙买加去。到二十日的时候,囤积在牙买加的物资总量只够满足一支运输船队的需要了,也就是在43万吨左右,而韩绍锋需要在月底前至少获得150万吨的作战物资,这就必须得重新分配运输能力,以便把囤积在巴拿马的作战物资运送到牙买加去,或者是直接从巴拿马把作战物资送到圣地亚哥。
当时,罗云冲已经不是战区司令了,成了韩绍锋的后勤保障司令。陆战队在消耗作战物资方面绝对是帝国军团中最厉害的,其物资的消耗量是陆军地面部队的五倍以上。可以说,这也算得上是陆战队的一大特点吧。万幸的是,罗云冲不仅仅是个航空兵上将,在对日轰炸,以及后来参加对英国的战略轰炸中,罗云冲多次参与了后勤保障工作,可以说,战略轰炸本身打的也是后勤保障能力,他对后勤工作非常熟悉,调度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如果当时换了另外一个将领,比如古迅雷,甚至是韩绍锋本人,恐怕都会忙中出乱,平添不少的麻烦。
为了巩固古巴东南部的占领区,让韩绍锋尽快打赢地面战斗,罗云冲不得不延迟了向古巴部署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时间。而让他做出这一决定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也不可能在八月底获得足够的重型轰炸机。
当时,韩绍锋所需要的一批“鹏”式轰炸机已经到达了瓦胡岛,随时可以直接转场飞过来,而按照罗云冲的安排,这批轰炸在八月下旬到达的时候,都将首先部署在尤卡坦半岛的机场上,重点轰炸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重要工业目标,特别是密西西比河石油产区的炼油厂,钻井平台等目标。
轰炸机能够飞过来,甚至可以带着一批炸弹飞过来,可是战略轰炸所需要的大量弹药与燃料是飞不过来的,必须要依靠海运,而当时大部分的海运力量都分配给了韩绍锋与古迅雷的地面部队,能够用来运送轰炸机所需要的炸弹,燃烧弹,以及航空汽油的运输船只相当有限。在罗云冲不断的向海军司令部发出不满的电报后,也就最多能够保证在九月初的时候给他安排两支专门运送弹药燃料的船队,运送大概40万吨的弹药与55万吨的航空汽油,而这些物资,最多只够1000架轰炸机,按照两天一次的出勤率消耗大概两个月左右。如果出勤率提高的话,也许一个月就用光了。
除了物资之外,当时计划部署到古巴与牙买加的“狼鸠”式轰炸机没有办法直接从瓦胡岛转场飞到中美洲,必须要依靠海运,而且还得首先分解成好几段,在送到机场后再组装起来,因此还得运送一批工程维护人员,以及大量的工程维护设备。这些,都得依靠海运。而这批轰炸机也最快只能在九月份的时候到达,能够在九月底之前投入战斗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主要是“鹏”式轰炸机的全面生产工作刚开始不久,工厂缺少足够的技术熟练工人,还有三条生产线没有建好,产量一直跟不上需要,罗云冲才不得不使用已经显得有点老旧的“狼鸠”式轰炸机来执行轰炸任务。当然,这些轰炸机也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与燃料,而这些物资的补充与运送工作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可以说,战略轰炸机消耗的物资绝不比其他的任何一支部队少,甚至更多。“狼鸠”式轰炸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32吨,载油系数0.27,也就是可以装上8.6吨的航空汽油,在此情况下可以装3吨炸弹。在不考虑剩余燃料的情况下,出动一次就要消耗11.6吨的弹药与燃料。这还没有包括飞行员所需要的物资,在对付敌人的战斗机时消耗掉的机关炮的炮弹,以及战损修复所消耗掉的零备件,地勤人员所需要的物资等等。如果平均计算下来,除掉返航时必须保留的剩余燃料的话,出动一次平均消耗12吨物资。“鹏”式轰炸机就更惊人了,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66吨,载油系数0.33,即最多可以装载21.8吨航空汽油,在此情况下可以携带4.5吨炸弹,算上其他消耗,再扣除掉返航时的剩余燃料,出动一次平均消耗27吨物资。
按照这个数据计算,一支运送能力为45万吨的船队只能够保证“狼鸠”式轰炸机出动37500架次,或者是“鹏”式轰炸机出动16666架次。可实际上根本就达不到这一标准,因为轰炸机在作战中会出现损伤,有的时候损伤的轰炸机甚至占到了总架次的四成左右,这就需要为损伤的轰炸机提供备用零件。另外,货轮在装载货物的时候也不可能达到最佳效率,特别是在需要运送大量“轻质”货物(也就是密度小,且必须要避免损坏的货物)时,根本就不可能达到最大的载重吨,因此就不可能到达最高的运输效率。根据大战期间帝国统计的数据来看,实际上一支由50艘万吨轮组成的船队所运送的物资,最多只能够满足“鹏”式轰炸机出动4500架次,或者是“狼鸠”式轰炸机出动8000架次。按照部署1000架轰炸机,平均两天出动一次,那么每两天,或者是四天,就得有一支运输船队抵达,不然的话轰炸机群就会因为缺少物资而被迫停飞。
真正的军事后勤统计学就是在大战期间诞生的,早在对日轰炸的时候,就多次出现因为物资严重匮乏而导致轰炸机群集体停飞的事情,特别是在大规模使用燃烧弹,而帝国兵工厂生产燃烧弹的速度更不是消耗的时候,更是出现了一个多月都无法让轰炸机出动的“怪”事情。也就是在总结对日轰炸教训的时候,帝国海军后勤部的人员总结出了“后勤保障统计学”,当然,这个名字是后来加上去的。当时这门学科还没有得到承认,可是在战争的需要下,发展却相当迅速。不说别的,怎么分配一艘运输船装载的货物,就很是一门学问。以往,基本上是由一艘货轮装单一的货物,这就会出现在货舱塞满了的时候,却没有达到最大载重吨,或者是在达到了最大载重吨的时候,货舱还有一大半是空着的。当时就是海军首先提出要混装货物,尽量保证在货舱塞满的时候达到最大载重吨,或者是接近最大载重吨,以尽量提高海运的效率。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八月中旬,谈仁皓在回到了巴拿马之后,就一直在协助罗云冲解决后勤方面的问题。当时联合舰队的事情几乎不需要他操心,郝东觉与朱荣哲以前就是上下级关系,现在的配合也很默契,而第三特混舰队维护的事情是由常荐新在安排的,还有黄晓天的协助。最重要的是,短期内,联合舰队也没有别的任务。谈仁皓有了不少的空余时间,而他之前与罗云冲就有过长期合作关系,当时就是由他在帮助罗云冲解决后勤方面的难题,现在,自然又轮到他来帮助罗云冲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了。
当时,谈仁皓就主要负责与海军司令部联系,负责安排运输船队的事情。处理物资运送工作绝对是一件细致活,一上手,谈仁皓就头痛不已,虽然当初在对日轰炸的时候,他也做过类似的工作,可那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而且现在海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与制度已经改变了很多,他还是得从头学起。
有了谈仁皓的帮助,罗云冲就主要负责调遣他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到八月下旬的时候,第一批“鹏”式轰炸机已经到达了中美洲的机场,可是罗云冲没有立即安排轰炸任务,而是让这支部队组织训练,一是熟悉战场环境,二是让官兵们尽快适应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到九月八日的时候,这支部队只参加过几次支援陆军远征军的轰炸行动,而且没有取得明显的战绩,反而在战斗中损失了几架轰炸机,让罗云冲心痛不已。
直到九月五日,运送弹药,燃料的第一支船队才到达了巴拿马。这支船队没有在巴拿马城停留,而是直接通过了巴拿马运河,其最后的目的地是尤卡坦半岛上的切图马尔港,这也将是第一支进入切图马尔港的运输船队。九月七日,船队进入了切图马尔港,第二天弹药与燃料就运送到了附近的机场上。七日当天晚上,罗云冲就给这支有493架轰炸机的部队部署了作战任务,在八日夜间轰炸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正式拉开对美战略轰炸的序幕!
谈仁皓没有参加战略轰炸的策划工作,他又不是战区司令部的人,而且也没有必要去干预罗云冲的行动。最重要的是,在九月初,韩绍锋已经打下了巴亚莫与奥尔金,陆战队开始构建防线,没有急着向古巴中部地区推进,黄晓天在此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战役计划,一个不但能够继续向美国推进,而且还可以迫使大西洋舰队前来决战的作战计划,谈仁皓必须要把重点放到联合舰队的作战行动上来了。
****
http:<a href="http://www.qidian.combook1011340.aspx"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book1011340.aspx</a>。朋友新书,大家多多支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后勤保障方面的难题有很多,同样的,导致后勤保障出现问题也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准备不充分,二是战斗消耗太大。
战前的物资消耗预估是由韩绍锋自己做的,而且韩绍锋已经是尽可能的将预估做得大一点,以保证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不会出现物资脱节的问题。可实际上,他的估算仍然太少了。当时,韩绍锋认为在第一批陆战队,也就是直接由登陆舰队与第一支运输船队运送的六个陆战师到达古巴时,日均消耗各类物资在三万吨左右,平均一个师一天消耗五千吨。而在第二批登陆部队,也就是直接运送到圣地亚哥港的那六个陆战师到达之后,日均消耗各类物资七万吨,这包括了工程部队的消耗,同时也包括了用于稳定平民所需要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物资。而到了战役后期,也就是在韩绍锋派上了预备队的时候,日均物资消耗为十万吨。当时运送到前线的物资,以及所安排的运输能力也正是按照韩绍锋这一估算进行的。每四天一支运输船队,而一支运输船队一次运送的物资在40到50万吨之间,平均大概为44万吨,这正好与最大的估算结果相差不多,还有一点余量。
战役打响后,当时统计出来的真正物资消耗量远超过了韩绍锋的估计。在三日到九日期间,平均每天消耗物资5万5千吨,其中以工程物资为主,特别是在巩固登陆场的时候,消耗了大量的工程物资。九日到十六日的七天中,平均每天消耗物资9万4千吨,其中光是运送到前线,用于稳定平民的生活用品就达到了12700吨,而且送上去的补充装备更是占用了大量的投送份额。而在十六日到二十日期间,平均每天消耗的物资超过了14万吨。也就是说,到二十日的时候,陆战队一共消耗掉了近165万吨的物资。当时,只有五支运输船队到达,运送到前线的物资只有215万吨左右,余额不到50万吨。这还是其次的,在剩余的物资中,大部分都是工程物资,以及用来稳定占领区的生活与医疗物资,真正可以供部队使用的作战物资是相当有限的。
这些后勤保障的数据即体现出了战争巨大的消耗能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后勤保障能力难以满足韩绍锋立即发动进攻的要求。更麻烦的是,原本应该用来为罗云冲运送修复机场的设备与物资的运输船只全都装上了战斗物资,从而使很多占领的机场无法立即修复。同样的,罗云冲不得不调遣更多的运输船只去支持韩绍锋,导致当时很多囤积在巴拿马的物资无法立即运送到牙买加去。到二十日的时候,囤积在牙买加的物资总量只够满足一支运输船队的需要了,也就是在43万吨左右,而韩绍锋需要在月底前至少获得150万吨的作战物资,这就必须得重新分配运输能力,以便把囤积在巴拿马的作战物资运送到牙买加去,或者是直接从巴拿马把作战物资送到圣地亚哥。
当时,罗云冲已经不是战区司令了,成了韩绍锋的后勤保障司令。陆战队在消耗作战物资方面绝对是帝国军团中最厉害的,其物资的消耗量是陆军地面部队的五倍以上。可以说,这也算得上是陆战队的一大特点吧。万幸的是,罗云冲不仅仅是个航空兵上将,在对日轰炸,以及后来参加对英国的战略轰炸中,罗云冲多次参与了后勤保障工作,可以说,战略轰炸本身打的也是后勤保障能力,他对后勤工作非常熟悉,调度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如果当时换了另外一个将领,比如古迅雷,甚至是韩绍锋本人,恐怕都会忙中出乱,平添不少的麻烦。
为了巩固古巴东南部的占领区,让韩绍锋尽快打赢地面战斗,罗云冲不得不延迟了向古巴部署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时间。而让他做出这一决定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也不可能在八月底获得足够的重型轰炸机。
当时,韩绍锋所需要的一批“鹏”式轰炸机已经到达了瓦胡岛,随时可以直接转场飞过来,而按照罗云冲的安排,这批轰炸在八月下旬到达的时候,都将首先部署在尤卡坦半岛的机场上,重点轰炸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重要工业目标,特别是密西西比河石油产区的炼油厂,钻井平台等目标。
轰炸机能够飞过来,甚至可以带着一批炸弹飞过来,可是战略轰炸所需要的大量弹药与燃料是飞不过来的,必须要依靠海运,而当时大部分的海运力量都分配给了韩绍锋与古迅雷的地面部队,能够用来运送轰炸机所需要的炸弹,燃烧弹,以及航空汽油的运输船只相当有限。在罗云冲不断的向海军司令部发出不满的电报后,也就最多能够保证在九月初的时候给他安排两支专门运送弹药燃料的船队,运送大概40万吨的弹药与55万吨的航空汽油,而这些物资,最多只够1000架轰炸机,按照两天一次的出勤率消耗大概两个月左右。如果出勤率提高的话,也许一个月就用光了。
除了物资之外,当时计划部署到古巴与牙买加的“狼鸠”式轰炸机没有办法直接从瓦胡岛转场飞到中美洲,必须要依靠海运,而且还得首先分解成好几段,在送到机场后再组装起来,因此还得运送一批工程维护人员,以及大量的工程维护设备。这些,都得依靠海运。而这批轰炸机也最快只能在九月份的时候到达,能够在九月底之前投入战斗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主要是“鹏”式轰炸机的全面生产工作刚开始不久,工厂缺少足够的技术熟练工人,还有三条生产线没有建好,产量一直跟不上需要,罗云冲才不得不使用已经显得有点老旧的“狼鸠”式轰炸机来执行轰炸任务。当然,这些轰炸机也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与燃料,而这些物资的补充与运送工作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可以说,战略轰炸机消耗的物资绝不比其他的任何一支部队少,甚至更多。“狼鸠”式轰炸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32吨,载油系数0.27,也就是可以装上8.6吨的航空汽油,在此情况下可以装3吨炸弹。在不考虑剩余燃料的情况下,出动一次就要消耗11.6吨的弹药与燃料。这还没有包括飞行员所需要的物资,在对付敌人的战斗机时消耗掉的机关炮的炮弹,以及战损修复所消耗掉的零备件,地勤人员所需要的物资等等。如果平均计算下来,除掉返航时必须保留的剩余燃料的话,出动一次平均消耗12吨物资。“鹏”式轰炸机就更惊人了,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66吨,载油系数0.33,即最多可以装载21.8吨航空汽油,在此情况下可以携带4.5吨炸弹,算上其他消耗,再扣除掉返航时的剩余燃料,出动一次平均消耗27吨物资。
按照这个数据计算,一支运送能力为45万吨的船队只能够保证“狼鸠”式轰炸机出动37500架次,或者是“鹏”式轰炸机出动16666架次。可实际上根本就达不到这一标准,因为轰炸机在作战中会出现损伤,有的时候损伤的轰炸机甚至占到了总架次的四成左右,这就需要为损伤的轰炸机提供备用零件。另外,货轮在装载货物的时候也不可能达到最佳效率,特别是在需要运送大量“轻质”货物(也就是密度小,且必须要避免损坏的货物)时,根本就不可能达到最大的载重吨,因此就不可能到达最高的运输效率。根据大战期间帝国统计的数据来看,实际上一支由50艘万吨轮组成的船队所运送的物资,最多只能够满足“鹏”式轰炸机出动4500架次,或者是“狼鸠”式轰炸机出动8000架次。按照部署1000架轰炸机,平均两天出动一次,那么每两天,或者是四天,就得有一支运输船队抵达,不然的话轰炸机群就会因为缺少物资而被迫停飞。
真正的军事后勤统计学就是在大战期间诞生的,早在对日轰炸的时候,就多次出现因为物资严重匮乏而导致轰炸机群集体停飞的事情,特别是在大规模使用燃烧弹,而帝国兵工厂生产燃烧弹的速度更不是消耗的时候,更是出现了一个多月都无法让轰炸机出动的“怪”事情。也就是在总结对日轰炸教训的时候,帝国海军后勤部的人员总结出了“后勤保障统计学”,当然,这个名字是后来加上去的。当时这门学科还没有得到承认,可是在战争的需要下,发展却相当迅速。不说别的,怎么分配一艘运输船装载的货物,就很是一门学问。以往,基本上是由一艘货轮装单一的货物,这就会出现在货舱塞满了的时候,却没有达到最大载重吨,或者是在达到了最大载重吨的时候,货舱还有一大半是空着的。当时就是海军首先提出要混装货物,尽量保证在货舱塞满的时候达到最大载重吨,或者是接近最大载重吨,以尽量提高海运的效率。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八月中旬,谈仁皓在回到了巴拿马之后,就一直在协助罗云冲解决后勤方面的问题。当时联合舰队的事情几乎不需要他操心,郝东觉与朱荣哲以前就是上下级关系,现在的配合也很默契,而第三特混舰队维护的事情是由常荐新在安排的,还有黄晓天的协助。最重要的是,短期内,联合舰队也没有别的任务。谈仁皓有了不少的空余时间,而他之前与罗云冲就有过长期合作关系,当时就是由他在帮助罗云冲解决后勤方面的难题,现在,自然又轮到他来帮助罗云冲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了。
当时,谈仁皓就主要负责与海军司令部联系,负责安排运输船队的事情。处理物资运送工作绝对是一件细致活,一上手,谈仁皓就头痛不已,虽然当初在对日轰炸的时候,他也做过类似的工作,可那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而且现在海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与制度已经改变了很多,他还是得从头学起。
有了谈仁皓的帮助,罗云冲就主要负责调遣他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到八月下旬的时候,第一批“鹏”式轰炸机已经到达了中美洲的机场,可是罗云冲没有立即安排轰炸任务,而是让这支部队组织训练,一是熟悉战场环境,二是让官兵们尽快适应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到九月八日的时候,这支部队只参加过几次支援陆军远征军的轰炸行动,而且没有取得明显的战绩,反而在战斗中损失了几架轰炸机,让罗云冲心痛不已。
直到九月五日,运送弹药,燃料的第一支船队才到达了巴拿马。这支船队没有在巴拿马城停留,而是直接通过了巴拿马运河,其最后的目的地是尤卡坦半岛上的切图马尔港,这也将是第一支进入切图马尔港的运输船队。九月七日,船队进入了切图马尔港,第二天弹药与燃料就运送到了附近的机场上。七日当天晚上,罗云冲就给这支有493架轰炸机的部队部署了作战任务,在八日夜间轰炸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正式拉开对美战略轰炸的序幕!
谈仁皓没有参加战略轰炸的策划工作,他又不是战区司令部的人,而且也没有必要去干预罗云冲的行动。最重要的是,在九月初,韩绍锋已经打下了巴亚莫与奥尔金,陆战队开始构建防线,没有急着向古巴中部地区推进,黄晓天在此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战役计划,一个不但能够继续向美国推进,而且还可以迫使大西洋舰队前来决战的作战计划,谈仁皓必须要把重点放到联合舰队的作战行动上来了。
****
http:<a href="http://www.qidian.combook1011340.aspx"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book1011340.aspx</a>。朋友新书,大家多多支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