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学生们又纷纷体验长征精神,开始步行进京,步行四处串联,要真的重走长征的步伐。
    周明愈和莫茹东西南北都走了一遍,最后9月底返回省城。
    他们刚出火车站,就被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给吓了一跳,比走的时候真是疯狂太多。
    路上他们收缴了一批武器,真是刀枪长矛菜刀木棍的全都有,甚至还有枪支弹药,也不知道他们哪里弄来的,或许是攻击了解放军的军械库?
    他们直接去省大研究所,先去找弟弟。
    见他们回来,莫应熠终于松了口气,“姐姐,姐夫,你们在首都怎么呆了这么久。”
    “办点事而已,”两人笑笑,幸亏有火车,就算这时候车速慢,可从南到北也要不了几天的时间。
    这一个半月,他们可真是收获颇丰。
    不等他们问学校的事情呢,莫应熠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几张报纸,“姐夫,姐姐你们看,我看到有几个人可像你们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接过莫应熠的报纸一看,哎呀……还别说,两人一看就知道真的是他们。
    莫茹笑了笑,假装很惊讶,“小五哥,真的呢,我也觉得这人侧面看起来和你很像。”
    这是他们去六朝古都的时候被拍到的,因为六朝古都和省城原本是一个军区,虽然前几年分开,但是他们有一份xx军报,还是两个军区一起的。这张照片,反映的就是六朝古都的学生运动情况,被发在了省城日报上。还有一张就是长安日报,是有步行串联的学生带回来的。
    莫应熠也很激动,“是吧,我一看就觉得跟姐姐和姐夫好像,如果不是知道你们在首都,我就以为是你们呢。”
    那两张报纸隔了几天,也正是他们当时的行程。
    周明愈笑道:“一打眼看着有点像,仔细看一点都不像,你看看,可没有你姐姐好看呢。”
    幸亏他们穿的是绿军装,而且模样像也不会真的一模一样,毕竟拍摄角度以及拍摄质量问题,就算同一个人去拍照,有时候模样都有区别。
    更何况他们在学生队伍里被集体拍下来,人脸又小又模糊,并不是那么清楚。
    不信?
    八零后看看你十八岁的身份证!!!
    …………………………
    他们回到省城以后,发现省城如今更乱,学生们纷纷组成了几个帮派,大学生们是大将,中学生们是小将,连原本没有资格参加的小学生都成了小兵!
    这时候省委原先派到省大的工作组已经撤离,学生们进入了“自己解放自己”“自己组织闹革命”的阶段,多数派先成立了“本省的省大红x兵”,是为官办。很快其他少数派也紧随其后,成立了“省大m主义红x兵”,这些就是自发组织,无法无天,口号就是各种“砸烂!”“打倒!”。
    省大还建立了很多其他的比较温和的派系,比如“八.三一”“新省大”“要武xx兵”等等,但主力还是前两派。
    这时候研究所他们也终于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叫做“八一八”他们是第一批进京面圣的师生,所以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中间偏左的学生们。
    另外还有教职工也成立了依附性的组织,类xx兵性质,一般都是赤卫队、赤卫军一类的。
    甚至还有一些机关干部的下层干部也成立了组织,结果却被抵触严重,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学生们眼中的当权派,只有被打倒的份儿,怎么还能打倒别人?
    还有那些黑五类出身的,也是没有资格成立的,甚至只能当外围,否则会连累组织被人攻击。
    只有出身好的红五类才可以!
    莫茹和周明愈对打倒谁、批谁一点都不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就在于四处保护搜集各种要被破坏的物品。
    期间他们还去了一趟曲阜保护孔庙,原本会被打烂的那些塑像全被莫茹给暗中收起来,然后留下一堆破烂石头,让学生们以为已经被打砸过。那些学生挥舞着棍棒、锤子的冲进去的时候,莫茹就躲在暗处将他们的武器又收缴了,惹得那些学生大呼牛鬼蛇神来了,吓得一哄而逃。
    有了这个空间异能以后,莫茹简直是如鱼得水,有一种能呼风唤雨的感觉。
    特别爽!
    进入10月下旬以后,革命出现新形势,学生们破/四旧的活动冷淡下来,开始转向各种大批判、大辩论、文攻武斗。
    与此同时,因为学生们四处破/四旧也引发和群众的矛盾,将革命蔓延到社会上,工人率先响应成立各种红色组织。
    进入冬天以后,形势越来越紧张,各地都发生了严重的武斗现象。
    周明愈联系了机械厂的李厂长,让他们成立的工人组织保护研究所的师生们,免得他们被那些激进的学生们伤害。
    幸亏有他们保护,才使得研究所一次又一次幸免于难,尤其那些宝贵的研究成果,里面还有各种谷类作物的母种,水稻、小麦、大豆等等,这种母种非常珍贵。如果没有母种,那么作物百年甚至几十年之内就会衰退,不能再行种植,就需要利用母种不断地研究新的种子。
    省大的被保护下来,但是在东北研究基地的母种、样本等被摧毁大半,尤其是大豆全军覆没。如果不是省大的一部分被莫茹帮忙保留下来,那么几十年以后大豆的种子就需要常年从美国进口!
    现在这些研究成果都被很好的保护下来,莫茹甚至悄悄地藏了一些母本在空间里,反正现在空间里可以种植作物。
    有空间做后盾,以后不管发生什么情况,这些母本都不会消失啦。
    ……
    很快一些教授、老师们还是受到冲击,他们被揪斗、下放、劳改,直接被强制离开学校关押起来。
    研究所的几位非常有名的教授就被关起来,剃阴阳头、戴帽子、挂牌子、游斗……
    周明愈和莫茹想了个办法,他找黄院长和李主任等人商量,觉得他们可以主动申请下乡支农!
    “诸位可以考虑以下乡的名义去我们先锋大队,我给家里拍电报让他们申请修建种子站,研究所可以暂时搬到种子站去。我们还可以申请为研究所划拨试验田,到时候你们就能继续搞研究。”
    这是一个好办法!
    黄院长和李主任几个一商量,觉得真的可行。
    如今省城情况不容乐观,他们留下来不但不能专心研究,还要被各种逼迫,研究成果也可能被破坏,与其这样不如退一步刦乡下。
    “好,那咱们研究所就暂时搬迁去乡下!”
    下定决心以后,他们就向教育部申请搬迁试想,但是现在学校一片混乱,省委的工作组撤走,新的小组还没有正式成立,所以他们向上申请的文件有些波折。
    他们向省委、省教育局、省农业局等发出申请,省委又向中央发电报请示,一个月后,终于有新指令下达,为了保护科研所的研究成果,允许省大研究所以下乡的名义转移。
    于是在省城各大院校和中学忙着闹革命打烂旧社会的时候,研究所将珍贵的实验成果悄悄地运上火车,低调地抵达高进县,然后悄悄地来到先锋大队。
    其实在黄院长和李主任他们决定要下乡之前,周明愈就已经拍电报说过情况,让大队在养猪场那里再弄一个大院出来,专门给研究所的师生们住。
    当然要先去公社申请,在先锋大队建种子科研站,让柳红旗跑县委去审批种子站的基金。因为有全国闻名的省大科研所做后盾,柳红旗这里一拍即合,跑到县委去申请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很快他就审批了两笔资金回来,交给先锋大队的队长和会计,让他们修建种子科研站。
    一个月的时间,周诚志带着周玉忠、周诚信等人集合了全公社的泥瓦匠,又快又好地在养猪场附近修建大院和种子站。
    盖好以后就接到了周明愈出发的电报,然后周诚廉和周培基开着拖拉机、赶着马车去火车站接人!
    所以等黄院长、李主任带了人抵达高进县火车站的时候,先锋大队的拖拉机、马车已经在此恭候多时。
    虽然乡下条件可能会简陋,可是能够摆脱紧张、危险、狂热的省城,师生们还是非常开心的,他们说说笑笑唱着歌,情绪放松。
    到了种子站,看着眼前的青砖灰瓦的大院,研究所的师生们都被惊呆了。
    他们真的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原本以为也就是乡下那种土坯房,有个地方落脚就可以,等过阵子城里风声小了他们就要离开的。
    没想到,人家先锋大队修建了这么一座像模像样的大院给他们。
    全是砖瓦房!!
    虽然是青砖,却整齐美观,典雅大方,让人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
    蓝天白云,青砖黛瓦,热情的社员,这一切都让研究所的师生们觉得特别亲切和感动。
    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者少,周明愈和莫茹,就是给他们雪中送炭的人。
    一辈子都会铭记于心!
    而先锋大队的社员看他们,却仿佛看着如山堆的粮食,白花花的细面,这可是大财神啊!
    ☆、第262章 暴风雨
    周诚志带了诸位大队小队干部将他们送入种子站, 还介绍一下,“这是按照明愈的要求修建的,除了宿舍是已经建好的,实验室、仓库, 我们只盖了屋子, 里面想改成什么样的,老师们可以自己设计, 到时候知会一声, 我们就有人来帮忙的。”
    以后这就是先锋大队的种子站,也是高进县的种子站,这可是周明愈算计来的。
    有省大的研究院做后盾,以后这个种子站就是整个地区乃至全省最大最有权威的!
    老师学生们也都是带着铺盖和生活用品来的, 屋子已经修缮完毕, 炕也都烧过, 门窗齐备,现在直接就能拎包入住。
    黄院长看得直夸这里好, 她对李主任道:“李主任,咱们给其他人写信,如果在城里不好混, 我们也欢迎他们来种子站啊!哈哈。”
    来到这里以后, 他们可以继续工作搞研究,一点都不耽误, 甚至会更加安静呢。
    周诚志就把钥匙都交给他们, 让他们自己安排一下住处。
    周明愈做向导, 领着黄院长等人看一下。
    种子站分为几个部分,宿舍有一座院子,另外有几排砖瓦房做实验室、仓库等,还有给他们划分的农田、菜地,一共占地有六亩左右,因为时间和材料关系,没有盖院墙,以后也可以根据需要扩建。
    宿舍有单间的,给夫妻住,有的可以几个人住一间,这样生火也暖和,节省柴火。
    研究所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和养猪场的社员们一起,那边有煤气。
    年轻的老师学生们已经憋不住,都纷纷四处参观去,看到他们的沼气池、煤气灶、大棚菜、养猪场,养鸡场,他们都惊叹不已。
    “你们好厉害,居然能做出这样先进的养猪场!”
    他们其中有研究家畜基因的老师和学生,看了看他们的猪和鸡以后,笑道:“还有很大的改良余地,经过优生优育,这些猪不容易生病,长得更快,肉质也会更加美味的!”
    “还有鸡也是,你们现在一大部分是下白蛋的苏联鸡,还有一大部分是本地鸡,其实可以通过配种培育更高产的家禽。比如专门培育下蛋鸡和肉食鸡。”
    听他们这么说,周明愈和莫茹对视一眼,要是按照日常,想要请这些人来村里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因为特殊的政治环境,就将这些全国名的生物学家送到了他们眼前。
    简直神操作!
    周明愈脑子里转一圈,已经想出好几个计划,要尽快将种子站扩建,要建成一个更像样的种子站,想办法留住这些精/英,哪怕只留两年呢。等他们走了以后,大家有了感情,他们也会愿意指导提携先锋大队的种子站。
    那些老师学生们看他们这里还有大棚,里面种了一些蔬菜,还有草莓,简直太了不起了。
    这种东西对研究所的老师学生来说并不稀罕,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理论和技术都不是问题,可眼前这些是普通的农民啊,他们没有读过专门的农业大学,没有研究过生物科学,可他们居然就给建起来。
    简直太能干了!
    研究所的师生们住下以后,少不得先熟悉一下环境。
    十月里乡下地里的农活基本都结束了,只有零散的没有拔掉的棉花柴还站在地里,叶子落尽,光秃秃的像一片杂乱的灌木层。
    这种都是队里特意留的,把一些开不成的棉桃留在地里,给村里那些工分少分棉花少的人家去捡。捡回去晒晒、捶捶,也能当棉花絮被子。毕竟这时候棉花有限,绝大部分要交任务,剩下的大队做主一家也就是分个三五斤,哪怕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
    可家里人多的,棉衣被子都是一项很大的开支,只能想着法儿地凑棉花。
    今年因为莫茹没在家拾棉花,所以村里的妇女几乎都出动去帮忙拾棉花,也让她们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劳模的重要。
    以往劳模领着几个弱体力妇女就能把棉花拾完,今年她们十几个妇女忙活一秋,一个个累得腰酸背疼指头烂的。
    劳模真不容易,劳模太伟大了!

章节目录

六零年代好家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桃花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桃花露并收藏六零年代好家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