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几户人家墙头还是泥筑的,这么大的雨难免会泡坏,好在都是小事情,伤不到人,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砖窑厂可真是立大功啊。”周诚义频频点头。
    放眼四外村,没有一个大队能有他们先锋大队这样气派,满村的瓦顶,一半是砖房!
    不仅如此,先锋大队还在他们田里几个方位都盖了小小的茅房,解决社员们上工时候的方便问题,既卫生又文明还积肥,一举三得。
    他们路过东边的时候碰到丁春荣正戴着个围笠通阳沟。
    丁春荣当初因为偷棉花被判刑,后来回来以后也属于成分不好,都要定期被叫去公社训话,每天还得跟队里汇报思想。
    很多大队的干部,就借着汇报思想这个事儿捞好处,但是先锋大队的干部都被二队给衬得想干坏事都不敢!
    所以丁春荣的汇报工作就很容易,也不用每天汇报,十天半个月汇报一次拉倒,看日常上工表现就行。
    因为这她对周诚志、莫茹等人十分感激。
    她去公社训话的时候,当初一起偷棉花的几个,现在在村里惨兮兮的,跟她可没法比。
    她如今还被莫茹委派看管果园的工作,也是干劲十足的。
    见周诚志几个人过来,她立刻规规矩矩地站好,叉着双手,“队长好!”
    没办法,在劳改队被训出来的规矩几年了也改不掉。
    周诚志看了看她家的屋子和院墙,陈建设虽然懒惰,可他儿子还是个能干的,上工不偷懒,工分挣得多。还因为丁春荣犯了事儿在家里地位低,也不敢再往娘家拿东西,娘家人嫌她成分不好生怕被连累也不上凑,所以她家就攒下钱粮。
    这不,家里三间正房已经翻盖成了砖瓦房,也算是能干的。
    周诚志也没说啥,几个人就继续巡逻,过了一会儿又碰到莫茹和周明愈从东边回来。
    几个老头子立刻就笑得无比慈祥,“七七爹娘,这是看水去啦?”
    以前还红鲤子红鲤子的,这会儿都俩孩子的爹了,不能再叫小名儿了。
    周明愈跟周诚志聊了一下,让他再派人把东边的排水沟疏通一下,这样村里的积水顺畅地流到东边的蓄水井里去,不至于泡坏道路,倒灌社员家里去。
    老头子们就去看看。
    莫茹空间的井功能强大,干旱的时候可以放水,水涝的时候可以收水。今年汛期,她忙着和周明愈出去巡视,看到哪里的大井、河沟水太满就收一收,让它们可以继续蓄水而不至于倒灌。
    不只是先锋大队的,连周围的大队他们也去。
    他们还特意去巡视过那些大水库。
    大水库蓄水量巨大,干旱的时候惠及一方,洪涝时候也是最危险的地方,一旦水位超过警戒线就容易决堤祸及一方。
    周围的农田、村庄,全部都会遭殃。
    哪怕不决堤,有时候为了保护县城不被淹掉,县委都会下令掘堤泄洪,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来保全大部分人的利益。
    一开始莫茹还担心自己收了那么……那么多水,这空间的水井会不会爆啊?谁知道那井真的是不动声色,来者不拒,不管多少都满而不溢,连一个水花都没有。
    就好像干旱时候她不管放出去多少水,那井水也不见少一样,如今不管收多少也不见多。
    实在是神奇至极!
    就因为这口井,真是活人无数。
    就说今年的大水,外面很多地方淹得厉害,只有高进县感觉只是雨大而已,水位线……还好啊。
    不过来回奔波也挺累的,起码莫茹就瘦了一大圈,下巴尖尖的,眼睛也深邃起来,看起来五官更加立体。
    用周明愈的话说,夫妻俩天天看,他竟然被惊艳了!
    莫茹就臭美地摸摸脸,来一句:是不是婴儿肥褪了啊。
    两人回家的路上,雨渐渐变小,经过周诚廉家的时候,莫茹拽拽周明愈:“咱们去看看老爷子好点没。”
    周功德去年冬天就生病了,期间抢救了一次,差点没回来。
    就因为这个,周七七才惦记唐僧肉的。
    大门开着,两人在门楼下把蓑衣脱下来,拍拍门环叫了一声。
    很快一个年轻的媳妇儿戴着斗笠出来,“哎呀,是七七爸妈啊,快进来吧。”
    这媳妇儿中等个子,苗条身材,晒得微黑的肌肤,笑起来一双眼睛弯弯的黑亮,非常有亲和力。
    这是周诚廉今年初夏新娶的媳妇儿,叫荆桂香。
    荆桂香并不是高进县人,而是高成县的。他们是在那一年莫茹和周明愈带着周诚廉、周培基去邻县帮忙抓蝗虫的时候认识的。
    今年初女方家主动派人上门来说亲,也没要彩礼。虽然他们不要彩礼,可周诚廉家生活算好的,自然不会不给,反而比那些要的给的更多。只是结婚的时候女方家都当嫁妆给陪送回来,并没有占周家的好处。
    因为这个,老周家人对荆家印象很好,所以,荆桂香的一个哥哥如今就在砖窑厂上工赚钱。在砖窑厂赚钱,比在家里挣工分赚的多。反正他们村生产队,每次干活一大半人磨洋工,他爹娘就让他来赚钱。
    荆桂香知道自己男人和俩人的关系,对他们也格外亲近,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喝茶。
    莫茹道:“来看看爷爷,好点了没?”
    荆桂香笑道:“好多了,今早晨还吃了一碗面条呢。”
    两人进屋跟老太太问好,又看看周功德,让他只管好好吃,打针吃药也别省着。
    周功德精神不错,“比起老一辈,我这几年都是多活的。这会儿还一天能吃碗细面条一个鸡蛋,这好的日子,真是神仙也不换。”
    周诚廉去砖窑厂没在家,莫茹和周明愈也不久坐,说几句话就告辞回家。
    “小五哥,你说爷爷是不是好了?我看着脸色不错。”
    周明愈摇摇头,“够呛。”
    莫茹叹了口气,“我的空间也不会治病。”
    虽然井水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可人的衰老还是不可逆转的。
    周明愈握着她的手,安慰她,“要是你的井水能治病不死人,这世界岂不是乱套了。”
    她这个空间,很显然是那种不干扰生命秩序的。
    莫茹就不说那些伤感的话题了,一摸肚子,“哎呀,饿了,想吃炸茄盒。”
    周明愈和她拐去菜园,两人摘一堆水灵灵的大茄子,再割几把韭菜,莫茹空间还有麦收时候杀猪割的肉,正好做韭菜猪肉馅儿的茄盒。
    屋里开着收音机在听新出炉的《葫芦娃》,小八、拦子儿几个在炕上玩儿,张翠花纳鞋底呢。
    今年开始布票每人每年改成了四尺,比以前三尺三还多,加上莫茹和周明愈能倒腾布票,家里又有钱,现在张翠花手上还真不缺布。
    她正纳鞋底要给小八做双千层底布鞋穿。
    “娘,戳这个怪累的,直接买胶鞋底多方便。”莫茹怕她累着,再把眼睛累坏了,不划算。
    张翠花笑道:“这叫累?看看咱们村里的老婆子,谁也赶不上我轻快,他们想纳鞋底还没有布呢。”
    语气是无比的骄傲!
    她看莫茹拿回来的茄子,听说要炸茄盒就下来帮忙。
    家里正常饭菜都在南屋做,加餐就莫茹这里做,反正张翠花不管劳模媳妇,想干嘛就干嘛。妯娌虽然有人嫉妒莫茹这样自由富裕,但是能跟着沾光,也就不说什么。
    把茄子洗干净,切厚片,中间切一刀不到头,再把韭菜肉馅儿夹进去。锅里油热了就把茄片在鸡蛋面糊糊里滚一圈,然后直接放锅里炸。
    “嗤啦!”一声,顿时满屋子香气四溢。
    莫茹怕油烟太多把屋子熏黑落油,一边做饭还悄悄地用空间吸油烟。
    人体吸油烟机技真是没谁了!
    家里人多,莫茹也不吝啬,直接炸一大盆,让每个人都吃到。
    就这样锅底下还剩下一点油,张翠花看得直心疼,“刚吃茄盒不当菜,再炖上锅扁豆土豆。”
    扁豆早就摘好洗净掰断,土豆也用破瓷瓦刮了皮,这会儿直接切块,一起倒进锅里,添水盖锅焖。
    “现在生活真是好得很,搁以前哪里有菜吃,能吃饱饭就不糙了。”
    就算今年生活好点,村里其他人家也炸不起茄盒的,顶多过节的时候炒个菜吃。
    莫茹知道她心疼用了那么多油,笑笑也不说话,由着她自己念叨去。
    孩子们已经在炕上大快朵颐地吃煎得酥香的茄盒,一个个直说好吃。
    小八嘴上不说,看那油汪汪的小嘴也知道是爱吃的。
    张翠花喊道:“一人吃一个就行啊,给七七留一盘。”
    众多孙子孙女里,张翠花无疑是最偏爱周七七的。
    拦子儿一听不让吃了,赶紧嘴里塞一个,再一手拿一个,烫得嘶啦嘶啦的都不肯慢下来。
    莫茹:……
    “你慢点吃,多得很呢。”
    她下去和张翠花商量,“炸了这么多,给大娘、娘娘家分一些吧。”
    张翠花直肉疼,“想吃他们自己做,这会儿也不是做不起,不用管他们,你们自己留着吃吧。哦,对了,给你爷爷家送碗去,给他尝尝。”
    莫茹就夹了一盘子让周明愈送去。
    张翠花看她夹了那么多,虽然肉疼却也忍着没再夹回来。
    周明愈回来道:“爱吃得很,说多少年没吃到这么香的茄子饼了。”
    几人听了难免有些心酸。
    原本以为周功德慢慢会好起来呢,结果两天后的一个早晨,就传来痛哭声——周功德没了。
    周诚廉少不得一家家地敲门报丧,本家的老人们赶紧去帮忙擦身子、穿寿衣、搭灵棚。
    寿材是早就准备好的,柳木的,周诚信和周玉忠给打的。
    桐油生漆是莫茹和周明愈帮忙买的,刷了十几层,不腐烂不虫蛀。
    做好以后老爷子非常满意,还躺进去试试说怪舒服的呢。
    家里的白布也是早就准备的。
    这年头布奇缺,自然没有那么多布能用,连孝子贤孙的孝服都准备不齐呢。
    不过这时候老人们过了六十岁,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就会想办法准备。
    周功德也一样,去年开始就托莫茹和周明愈帮他买粗白布,还寻摸一架织布机让老婆子用棉花自己织粗布,就为自己百年之后给晚辈们做孝服呢。
    除了他家里自己攒的,本家有白布的也会凑过去先把丧事办了。

章节目录

六零年代好家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桃花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桃花露并收藏六零年代好家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