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嘉德殿外,朝会已过,众人散去,而王允、杨彪和凌巴等几人却是有意无意的落在最后,等到其他大部分臣子们都先走了,刘协和董卓还有蹇硕也是早早的离开了,甚至连那些侍卫都撤走了,几人却都是在殿外停留着,各自沉默不语。
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他们知道这更多不过是因为心里的感觉,大殿里的地面早就经过清理了,那个因为害怕得身体发抖而显得异常被董卓怀疑直接射杀了的倒霉鬼官员的尸首已经被拖下去,地上的血迹也被擦掉了,现在看起来依然干净光滑如初,只是有些痕迹在心里面的,却是沉淀下来不是那么容易驱除的。
可以说,刚才董卓的那番示威的确是起到了效果,虽然看起来大逆不道,在皇宫里皇帝面前干出那种事情来,只能够引发更多人更大的不满,而且听起来似乎还有些荒谬,但却已经造成了既定事实,现在大部分人真正的沉默就是佐证。
不过凌巴现在也不担心了,因为他心里很清楚,经过计算分析,看看时间,再加上刚才蹇硕来报到,看董卓脸色,显然并没能够带回来典韦和何太后的踪迹,所以典韦现在应该已经带着何太后顺利离开皇宫了,既然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安全出宫去没有被发现,出去之后有凌巴安排的接应,那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那么这件事情基本就到此为止了,董卓再追查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反而若是这么一直纠缠于此继续下去的话,只会引得洛阳人人自危,对于董卓在洛阳建立起自己的根基也是很不利的,就算是董卓想不到这一点,李儒肯定不会想不到,而从目前来看,董卓对李儒基本上还是言听计从的。
也就是说凌巴这一次的行动总的来说还是成功的,尽管引发了董卓的怒火,可以想见今日朝会上的发飙不会是结束,接下来或许还会有一段“白色恐怖”时期,不过对凌巴来说,那都没太大干系了。
而且今天董卓的表现反应之剧烈,说实话还有些出乎凌巴意料之外,看来他对于董卓对自己脾性的控制还是有些高估了,不过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要被低估了才可怕,不过如今么,这样的董卓,连自己的脾性都无法控制住,本来在他的打压下怨言颇多的朝堂渐渐变得沉默,沉默之后就是在氤氲着更大更恐怖的爆发,而董卓有性格上这样几乎不可避免的重大缺陷,即便是李儒再能干,但经过凌巴第一次的搅浑,他也没有办法在外人眼中亲身跟在董卓身边时时提醒他注意什么的,到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也不是他能够控制得主的,而那么一天的到来不会太遥远,朝堂众大臣被积压的怒气,如果有机会一旦被释放的话,将会很可怕,绝不是董卓能够承受得起的。
本来对于董卓凌巴还有另外的计划,可是没想到从十常侍之乱开始之后有些事情就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了,接着董卓进洛阳,然后发生这一系列事情,何进猝死,董卓掌权,废刘辩、立刘协,在这其中凌巴更甚至是多是站在一个旁观者角度去看待,但他何尝又不是参与其中,而在心中谋划着?
对于自己的情况凌巴是再也了解不过了,实际上别看他在刘宏在位的时候有多风光,其实本质上和十常侍也没有多大区别,不过也就是靠着皇帝的宠幸,然而新帝登基,尽管他和刘协关系也是非凡,但这其中不确定因素就多了许多,更何况皇帝还小,更容易受人影响,不可能永远都只是对凌巴一个观感,只要哪怕有一次对他表现出不满来了,那凌巴就是岌岌可危了。
虽然凌巴没有当皇帝的心思,可他绝不会任由自己的命运让别人摆布,如果那样他宁愿自己成为一个曹操那样的枭臣,所以现在的他只能够不断在真正乱世来临之前确立自己的威望,而威望的建立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尽管之前因为扫平黄巾,让他声望很高,但也仅仅在军中而已,对整个天下来说,对于凌巴此人其实还没有多少概念,而这是很危险的偏差,要知道原来历史上刘皇叔的名声可不只是在那些军队中,更重要是在普通老百姓中,而且作为皇室朝廷乃是大汉这个政权的正统,在百姓中的声望就更加重要了。
所以现在凌巴才不会介意靠着董卓树立一个现象,一个“非凌巴不可”的观念,让洛阳人进而让天下人对他印象深刻,对他感激、对他信任,这才是他最终的目的,也更是他将来与那天下不可避免要四起的并立诸侯争雄的倚仗,不然以为他真怕了董卓还是喜欢扮龟孙子?
当然了,也有现实的原因,此时凌巴的手下军队力量都不在身边,和董卓就在洛阳外的西凉铁骑没法比,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他也没有能够拉拢到朝廷这些分量极重的人,这才是他往后走得更顺当的凭仗。
本来凌巴在王允这些人中人缘和名声就不错了,尤其是和孔融的关系很好,凌巴有时候会刻意去迎合让他觉得“这小子不错”。
不过孔融终于还是被赶了出去,实际上早在刘宏的时候,孔融的位置就已经是岌岌可危的了,他并不受宠,在朝廷里面也不是什么显赫或者是非他不可的位置,除了文名以及祖先孔子留下来的声望还能够让他稍稍在这里立足一二之外,就没有什么了,而现在碰到了比刘宏更加无法容忍的董卓,更何况董卓既然是奸臣贼子,自然也要做出一些“符合身份”的事情来,这不过是其中之一,还算是其中比较小的一件了。
孔融的黯然离去,不仅为王允他们这个团体添上了一抹暗淡沉重的黑色,在他们心里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助长了董卓的气焰,现在在朝堂里能够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少了,本来三公和车骑将军这几个本该的领头人物就一直不发表意见的,现在也没有谁会指望他们四个人,而他们似乎也没有一点儿要让大家改观的意思,依然是我行我素,但其实他们自己心里面不痛苦、不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么?不管是凌巴还是王允还是杨彪,对于董卓都是绝无好感,可他们要考虑的更多,所以他们才能够蛰伏下来,所以他们才能够到现在都好保持着让外人无法理解的冷静。
原本在后世看三国的时候,凌巴并无法理解王允在董卓那个时候做出的一些行为,但现在他能够稍微感同身受一些了,而历史早已经发生了改变,除了所谓被虚构出来的美人计,凌巴不知道王允是用何种方式让吕布反目反了董卓的,问题是现在吕布还没有出现,貂蝉成为了凌巴的夫人,更不可能抛头露面去挑拨董卓,一切在他看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也因此对于原本的十三路诸侯联盟征讨董卓,开始抱着不小的期望了。
要说现在的情况说复杂也不是那么复杂,真要说地话,凌巴可以很好的破局,只是要事请往自己想的那样发展,还需要略施一些小手段,尽管或许有些不齿,但为了大局也是不得不做的。
“奸贼当道、真乃是奸贼当道啊……”王允沉默了良久第一个打破了这份静寂,摇头叹息了一声,然后又抬起头来,仰望苍穹,“难道我大汉就当受此劫难?”
“若众位不忍看到大汉受此一劫,咱们未尝不可以做出些努力来……”凌巴突然语出惊人道,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见众人都看着自己,凌巴知道是时候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相信通过今天的事情,会让他们看得更加清楚,也会更少犹豫,总不能够什么事都让自己一个人来承担,如果能够趁此机会一下子一网打尽、将他们都“拉下水”,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想到这里,他干脆站出来,扫视过众人一眼,将他们各自神色都收入眼底,然后便有了主意遂直接邀请道:“今日敝人于舍下宴请各位大人,还请届时赏光光临!”
他没有说为什么请,也没有说要请谁,说的话更是显得没头没尾,但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的对话,向来都不需要说的一二三四那么明细,只要意思到了,彼此就都能够领会就行了。
又立刻反应过来的大臣眼前一亮,如王允和杨彪都是深深望了凌巴一眼,接着彼此互相对视一眼,暗自点了点头,他们心里亮堂着呢。
其实在场这些大臣本来能够聚在一起,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大多都是属于一类人才能够走到一起,不管是在人品、抱负还是心思智慧等方面都差不多,要也只是差在深浅和经验上,而凌巴这句话其实已经算是很浅显的表达出意思了,他们又怎么会领会不到其中的含义呢?
所以就这一下子,顿时很多大臣都是上前来回应凌巴,这让他欣慰的时候也有一丝感慨,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想做什么事情,而是没有一个由头,没有一个可以起到带头作用的人,否则的话这股清流名士组合起来的势力,光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也是绝对不可小觑的,尤其是其中如同孔融这样的文学大儒,虽然他现在被赶出朝堂,可影响力还在;或者是一些堪称泰斗级别的文臣干臣,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认准了目标,他们便可以跟着一起干到底,基本不会出现临到头结果突然退缩的情况,那是要受到天下人鄙视的,毕竟读书人本来就高人一等,品德也一向被看重,若是有了这么一笔记录,那么到哪里都会抬不起头来,这可就不符合他们的追求了。(未完待续。如果您
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他们知道这更多不过是因为心里的感觉,大殿里的地面早就经过清理了,那个因为害怕得身体发抖而显得异常被董卓怀疑直接射杀了的倒霉鬼官员的尸首已经被拖下去,地上的血迹也被擦掉了,现在看起来依然干净光滑如初,只是有些痕迹在心里面的,却是沉淀下来不是那么容易驱除的。
可以说,刚才董卓的那番示威的确是起到了效果,虽然看起来大逆不道,在皇宫里皇帝面前干出那种事情来,只能够引发更多人更大的不满,而且听起来似乎还有些荒谬,但却已经造成了既定事实,现在大部分人真正的沉默就是佐证。
不过凌巴现在也不担心了,因为他心里很清楚,经过计算分析,看看时间,再加上刚才蹇硕来报到,看董卓脸色,显然并没能够带回来典韦和何太后的踪迹,所以典韦现在应该已经带着何太后顺利离开皇宫了,既然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安全出宫去没有被发现,出去之后有凌巴安排的接应,那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那么这件事情基本就到此为止了,董卓再追查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反而若是这么一直纠缠于此继续下去的话,只会引得洛阳人人自危,对于董卓在洛阳建立起自己的根基也是很不利的,就算是董卓想不到这一点,李儒肯定不会想不到,而从目前来看,董卓对李儒基本上还是言听计从的。
也就是说凌巴这一次的行动总的来说还是成功的,尽管引发了董卓的怒火,可以想见今日朝会上的发飙不会是结束,接下来或许还会有一段“白色恐怖”时期,不过对凌巴来说,那都没太大干系了。
而且今天董卓的表现反应之剧烈,说实话还有些出乎凌巴意料之外,看来他对于董卓对自己脾性的控制还是有些高估了,不过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要被低估了才可怕,不过如今么,这样的董卓,连自己的脾性都无法控制住,本来在他的打压下怨言颇多的朝堂渐渐变得沉默,沉默之后就是在氤氲着更大更恐怖的爆发,而董卓有性格上这样几乎不可避免的重大缺陷,即便是李儒再能干,但经过凌巴第一次的搅浑,他也没有办法在外人眼中亲身跟在董卓身边时时提醒他注意什么的,到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也不是他能够控制得主的,而那么一天的到来不会太遥远,朝堂众大臣被积压的怒气,如果有机会一旦被释放的话,将会很可怕,绝不是董卓能够承受得起的。
本来对于董卓凌巴还有另外的计划,可是没想到从十常侍之乱开始之后有些事情就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了,接着董卓进洛阳,然后发生这一系列事情,何进猝死,董卓掌权,废刘辩、立刘协,在这其中凌巴更甚至是多是站在一个旁观者角度去看待,但他何尝又不是参与其中,而在心中谋划着?
对于自己的情况凌巴是再也了解不过了,实际上别看他在刘宏在位的时候有多风光,其实本质上和十常侍也没有多大区别,不过也就是靠着皇帝的宠幸,然而新帝登基,尽管他和刘协关系也是非凡,但这其中不确定因素就多了许多,更何况皇帝还小,更容易受人影响,不可能永远都只是对凌巴一个观感,只要哪怕有一次对他表现出不满来了,那凌巴就是岌岌可危了。
虽然凌巴没有当皇帝的心思,可他绝不会任由自己的命运让别人摆布,如果那样他宁愿自己成为一个曹操那样的枭臣,所以现在的他只能够不断在真正乱世来临之前确立自己的威望,而威望的建立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尽管之前因为扫平黄巾,让他声望很高,但也仅仅在军中而已,对整个天下来说,对于凌巴此人其实还没有多少概念,而这是很危险的偏差,要知道原来历史上刘皇叔的名声可不只是在那些军队中,更重要是在普通老百姓中,而且作为皇室朝廷乃是大汉这个政权的正统,在百姓中的声望就更加重要了。
所以现在凌巴才不会介意靠着董卓树立一个现象,一个“非凌巴不可”的观念,让洛阳人进而让天下人对他印象深刻,对他感激、对他信任,这才是他最终的目的,也更是他将来与那天下不可避免要四起的并立诸侯争雄的倚仗,不然以为他真怕了董卓还是喜欢扮龟孙子?
当然了,也有现实的原因,此时凌巴的手下军队力量都不在身边,和董卓就在洛阳外的西凉铁骑没法比,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他也没有能够拉拢到朝廷这些分量极重的人,这才是他往后走得更顺当的凭仗。
本来凌巴在王允这些人中人缘和名声就不错了,尤其是和孔融的关系很好,凌巴有时候会刻意去迎合让他觉得“这小子不错”。
不过孔融终于还是被赶了出去,实际上早在刘宏的时候,孔融的位置就已经是岌岌可危的了,他并不受宠,在朝廷里面也不是什么显赫或者是非他不可的位置,除了文名以及祖先孔子留下来的声望还能够让他稍稍在这里立足一二之外,就没有什么了,而现在碰到了比刘宏更加无法容忍的董卓,更何况董卓既然是奸臣贼子,自然也要做出一些“符合身份”的事情来,这不过是其中之一,还算是其中比较小的一件了。
孔融的黯然离去,不仅为王允他们这个团体添上了一抹暗淡沉重的黑色,在他们心里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助长了董卓的气焰,现在在朝堂里能够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少了,本来三公和车骑将军这几个本该的领头人物就一直不发表意见的,现在也没有谁会指望他们四个人,而他们似乎也没有一点儿要让大家改观的意思,依然是我行我素,但其实他们自己心里面不痛苦、不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么?不管是凌巴还是王允还是杨彪,对于董卓都是绝无好感,可他们要考虑的更多,所以他们才能够蛰伏下来,所以他们才能够到现在都好保持着让外人无法理解的冷静。
原本在后世看三国的时候,凌巴并无法理解王允在董卓那个时候做出的一些行为,但现在他能够稍微感同身受一些了,而历史早已经发生了改变,除了所谓被虚构出来的美人计,凌巴不知道王允是用何种方式让吕布反目反了董卓的,问题是现在吕布还没有出现,貂蝉成为了凌巴的夫人,更不可能抛头露面去挑拨董卓,一切在他看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也因此对于原本的十三路诸侯联盟征讨董卓,开始抱着不小的期望了。
要说现在的情况说复杂也不是那么复杂,真要说地话,凌巴可以很好的破局,只是要事请往自己想的那样发展,还需要略施一些小手段,尽管或许有些不齿,但为了大局也是不得不做的。
“奸贼当道、真乃是奸贼当道啊……”王允沉默了良久第一个打破了这份静寂,摇头叹息了一声,然后又抬起头来,仰望苍穹,“难道我大汉就当受此劫难?”
“若众位不忍看到大汉受此一劫,咱们未尝不可以做出些努力来……”凌巴突然语出惊人道,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见众人都看着自己,凌巴知道是时候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相信通过今天的事情,会让他们看得更加清楚,也会更少犹豫,总不能够什么事都让自己一个人来承担,如果能够趁此机会一下子一网打尽、将他们都“拉下水”,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想到这里,他干脆站出来,扫视过众人一眼,将他们各自神色都收入眼底,然后便有了主意遂直接邀请道:“今日敝人于舍下宴请各位大人,还请届时赏光光临!”
他没有说为什么请,也没有说要请谁,说的话更是显得没头没尾,但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的对话,向来都不需要说的一二三四那么明细,只要意思到了,彼此就都能够领会就行了。
又立刻反应过来的大臣眼前一亮,如王允和杨彪都是深深望了凌巴一眼,接着彼此互相对视一眼,暗自点了点头,他们心里亮堂着呢。
其实在场这些大臣本来能够聚在一起,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大多都是属于一类人才能够走到一起,不管是在人品、抱负还是心思智慧等方面都差不多,要也只是差在深浅和经验上,而凌巴这句话其实已经算是很浅显的表达出意思了,他们又怎么会领会不到其中的含义呢?
所以就这一下子,顿时很多大臣都是上前来回应凌巴,这让他欣慰的时候也有一丝感慨,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想做什么事情,而是没有一个由头,没有一个可以起到带头作用的人,否则的话这股清流名士组合起来的势力,光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也是绝对不可小觑的,尤其是其中如同孔融这样的文学大儒,虽然他现在被赶出朝堂,可影响力还在;或者是一些堪称泰斗级别的文臣干臣,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认准了目标,他们便可以跟着一起干到底,基本不会出现临到头结果突然退缩的情况,那是要受到天下人鄙视的,毕竟读书人本来就高人一等,品德也一向被看重,若是有了这么一笔记录,那么到哪里都会抬不起头来,这可就不符合他们的追求了。(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