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好事连连。
四月来临,洛阳郊外大麦初黄,到了收获的季节。东宫也开始传出一个个佳音,先是狄蕙诊断出来,二次有孕,然后轮到狄好也传出有了身孕的喜讯。狄仁杰听到后,忍不住在家中偷偷乐,咱这两个女儿出身不好,可怎么着,特能生。
不过上官婉儿、裴雨荷与杨敏始终没有动静,让李威哭笑不得。倒不是他“偏袒”,虽然“工夫”做得不一,但实打实的“平均分配”的。只能说大约是狄蕙与狄好,身体长到最成熟的阶段,所以容易受孕。
然后到野辞明月临产。
李威也放下手中的事务,不时地过去探望。这时候生产是一项很危险的任务,特别是多胞胎,胎儿大,胎位不正,产女体质弱,以及头胎,都容易发生危险。别看裴雨荷一直没有怀孕,眼神都幽幽的,但她的体质,一旦生产,危险程度十分高。
不知是第几趟走过来,听到外面宫女报喜道:“陛下,生了,生了,是一个皇子。”
“才人身体如何?”
“安然无恙。”
“那就好,”是男是女不重要,都是自己的孩子,母子平安才是重要的,正在进去,忽然房里传出产婆的喊声:“才人哪,不能起床啊。”
从小劳动,身体健康,加上这段时间的调理,没有感到多虚弱,听到李威过来,要起床,将产婆吓着了。
“好好养着,”李威站在门口大笑,喊了一句。
但武则天与李治皆不喜,这东宫里都是怎么一回事?看看生下皇子皇女是些什么妃子?狄氏姐妹是何出身?早知道她俩皆能生,当初就不应当将她们收进东宫。
徐俪是一个疯丫头,当年追男追到少林寺,成为天下人的笑柄。碧儿还好一点,可她父母等于是平民百姓,能让她享受荣华富贵,这是她对儿子忠心耿耿,尽心尽力的回报,但她的儿子能做未来的天下之主么?这时候武则天也忘记了,当初她差一点,让李潞成为皇太子的。
野辞明月是怎么回事?更不能提了。
不但这几女,就是对杨敏夫妻二人始终有些怀恨在心。只是儿子贪图美色,恋恋不忘,否则这个儿媳妇当初居然瞧不起皇家,瞧不起太子,早就拒之门外了。不知道儿子是怎么想的。但也未必,美色李威也爱,感情更重视,然而杨敏瞧不起李弘,与他有何干系?自他认识杨敏后,态度一直在转变,有什么好恨的。
其实最想的,还是裴雨荷,韦月小了一点,倒也罢了,郑家女也想她怀孕,家世好,看样子十分娴静。那怕是上官婉儿,武则天都不恶,很乖巧很有才气的一个女孩子。
因此,听到后,武则天将李威特地喊到上阳宫,说道:“本宫听说你在东宫,有什么轮流制。”
“是,母后,这样没有专宠,后宫争执就会少些。儿臣也是害怕当初母后受苦受难的事情,在东宫再度上演。”
“本宫不管,你什么轮流制也不要轮了,从现在起,每晚陪宿的妃子必须是皇后,或者是郑家那位小娘子。对了,她进宫多日,也到了册封的时候,本宫之意,她虽是出身郑家,然而却是后来之人。因此将她册封为贤妃,你意下如何?”
“但凭母后做主。”
上面还留着一个贵妃与淑妃,也未必全部册封,不过会让人联想翩翩。但武则天话音一转,又转到了陪寝的事上,道:“切记,本宫想这一年内听到郑贤妃与裴皇宫的喜讯。上官婉儿替你做了许多事,若是她有喜讯,本宫也不究。不然你休想用那个轮流制。”
李威哭笑不得,只好称诺。
不仅是母亲,恐怕裴行俭与刘仁轨他们也不想东宫变成这样子,毕竟有正牌,能拿得出的妃子生出的孩子,才能名正言顺。但李威想到了另一件事,生产,这几个女子总终要生产的,就算有不孕之症,不能郑宫楚、上官婉儿与裴雨荷,或者未来的韦月,皆有不孕症。但万一生出的子女皆不肖,难道非要从她们子嗣中选择将来帝国的继承人?
摆了一下头,未来的事太过遥远。还是先将母亲这一难关渡过再说吧。
起身告辞。
但未来的皇子之争,野辞明月这个孩子肯定是没戏了,一出生,李威就取了一个名字,李丞,意思是辅佐未来的天下之主。
不过李威还是很高兴的,又多了一个儿子嘛。以至他忽视了另一件事。
司马承祯前来洛阳。
李治与武则天对这个司马承祯也有深刻的印象,老神仙的高徒,相貌长得好看,学问又好,举止也不错,对道术十分精通。立即召到上阳宫,为他们讲解经义。
这两口子佛道两派皆信,什么流派也皆信,甚至连祆教与景教也偶尔信仰一回,就连天主教的几个传教士,还喊到皇宫,语谈良久。李威对他们的博爱,十分汗颜。
想到的就是这些,以至若干年后,李威为此感到很后悔。
……
李治封禅还有一个理由,一是大捷,二是他自己晚年变得贪慕虚名,三是西方前来了许多使者,一个个留恋唐朝的繁荣,至今没有离去,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一部分人选择留在了长安或者洛阳,但大多数人则是要回去了。一旦封禅,随行的各国使者,将超过历朝历代,涉及到的国家与地域之广,也是从古未有。
四月末,又让他找到了封禅的理由。
是岁,天下大熟,东突厥暴乱后,粮价也一涨再涨,一度涨到每斗二十几文。许多地主囤积居奇。可没有想到唐军迅速将突厥暴乱平灭,再加上大丰收到来,粮价掉得很惨。再加上又传出朝廷将大修水利,开耕出更多的耕地。青海丰收,不仅军民用粮解决,甚至拿来喂马。粮价到了四月末,就掉到了每斗八九文钱。还在继续往下掉。
丹水渠竣工日期晚了一些,可也竣工了。丹水整个河段经过五六年的治理,到此基本结束。剩下的工程量不小,但是打通关中,这又是一件大喜讯。这是内部的环境。
并且有了封禅的条件。
海军的建立,争发了一些小小的争议。老百姓不知,以为朝廷真的为海客护航,才建立的军队。有的人支持,不仅是护航,海客东一块西一块,“占领”了许多地区,这些未来皆是唐朝的领土,想要统治,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军队。这是老百姓的解读,现在是未雨绸缪呢。反对的人认为还有几十年光景,现在建立,是浪费财政。这分明是朝廷贪图商人的利润,为利折服,有失体统。
知道真相的人有不少,可皆不敢说。
可这让河边兽生再度返回,大喜过望。
仅是倭国,吃下新罗,未免骨头太大了,有些难啃,若是两国联手,那怕唐朝出动少量军队,倭国也会大获全胜。带着喜悦的心情,再度来到洛阳。梁金柱就在扬州,可他也不敢做主,必须要会报。所以谈判继续放在洛阳,仅是朝廷一直不出面。对此,大海人不解,然后讥讽嘲笑,说了一些难听的话。河边兽生不敢将这些话带回来的。
不仅不敢说出来,他在唐朝呆得久,也知道唐朝一些习惯。这是被迫这样做的,心中反而很理解。
但这次他的返回,让唐朝君臣喜出望外。听了河边兽生的会报,大海人虽是一个落后国家的神马天皇,可也能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问得很仔细,包括李威承诺的部曲,为什么唐朝皇帝登基说赎出部曲,又婉转地通过钱帛购买部曲?问了一问,最终会意了,原来唐朝皇帝将他的子民当作高贵一等的民族,想用下贱的新罗人代替唐朝原来的部曲。对民族的贵贱,倭人最信这个邪。一下子“会意过来”,可这让他十分高兴的。倭国也需要奴隶,但不会象唐朝那样迫切。
新罗有不少老百姓,掳一个几十万,一百万的,是不是可以将全部军费抵消,还白白得到了大量武器与优良船舶?不但如此,他自己也铸就了货币,一切仿照唐朝的,铜币作货币体系,金银排除在外。河边兽生走的时候,听到李威下的诏书,然而没有得知实施情况,预计会有许多麻烦。这些金银在自己国家里,仅是金银,一个装饰品。并且在河边兽生离开后,又派人满山遍野找银矿,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个大银矿。
李威其他的允诺,也让他颇为心动,谁占领的地区就属于谁的,连战利品都不干涉,于是又增加了五十万两银子,五万两黄金,前来交易。这也几乎搜刮了倭国现在所有的金银储备,就差一点从大佛像上将镀金扒下来,重新融化了。
金子还不是准货币,可银子经过这一段时间实施后,却渐渐向唐朝上流交易准货币发展。许多大宗交易,已经出了银币代替的趋势。这是一笔巨款,大海人认为占了很大的便宜,然而唐朝却大赚了一把。皆大欢喜。有了这笔钱,国库终于充实起来。
不是不谈利,看利有多厚。
就象五家七姓女子尊贵,可真将十万缗钱放他们家门口一放,女子会不会嫁?不嫁,再放十万缗,嫁不嫁?保准没有几家能拒绝这笔巨款的诱惑。朝廷同样如此。银子在向准货币发展,只是一直不多,不多同样也流通不起来。得到了大量的银子,也如同得到了大笔款项。
利太厚了,只要银价位保持下去,有可能这笔交易能为唐朝带来近三百五十万缗钱的收益。面对这份收益,就是直臣朱敬则、魏玄同等人,也一个个选择了缄默。
卖吧。
估计连火药配方现在卖出去,估计都没有多少人反对。
这回国库也充塞起来,你们没有理由让我不封禅了吧。
这时候魏元忠召了回来,授了秘书省少监之职,从四品,算是高级大员,但秘书省权利很小,这个从四品不能作数的。提拨狄仁杰为刑部侍郎是破格提拨,魏元忠有政绩,回京仅授了秘书省少监,只能算是正常的调动。
但是额外的奖励,能回京了,已经很不错了。就是这样,武则天心中还时常后悔,儿子似乎又增加了一员干将在身边了。
魏元忠不会顾武则天有什么想法,他久在江南,也在关注时局,可有的情况不是很清楚的,回到京城后,就住在狄仁杰家中,住了一夜,交谈了半个晚上,才将前后发生的事情,理了一个大约。
对与倭人交易,魏元忠说了一句:“我在江南,看到江南有些地区很富裕,特别是这两年航海,给一些大户人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有的人家比富,一席花费千缗钱。富是富了,扬州地方潮湿偏塞,于是许多百姓轻农重商,这让我也担心。国家需要钱帛,然而粮食才是国家稳定之根本。”
“魏少监,你多虑了,陛下也考虑此节,他比什么人都重视粮食,所以才让刘相公与李相公巡察江南准南山南,正是为了围塞沼泽浅泊,大修圩田,拓展新的耕地。只不过所用费很巨,只好等到丹水渠完全竣工后,看朝廷的财政,逐步实施落实。一旦这些圩田出现,将会为国家增加许多粮食。不可能所有人都弃农经商。与此,我也与陛下做过交谈。陛下一句话颇似有理,商人逐利而行,也不能太于鼓励提倡,但历代以来似乎矫枉过正,度没有控制好。”
“狄侍郎,能这样说,我就放心了。一直以来,我也担心陛下看到国库始终紧张,于是也学着商人,开始逐利而行,忘记国家根本。”
“不是,陛下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不仅是商业,包括军事,税务,货币,教育,农业,科举,兵制。他的心很大,可因为朝廷的政局,不敢轻易实施。可有的却借着机会落实下去。你不知道,去年发生了武承嗣管事一案,当时陛下就想将此事作为价码,将你重新调回京城。然而陛下为了国家主动放弃了。于是才有全国各州县普察水利一举,武举糊名制度与普及教育三件实事的落实。”
“这是陛下应当做的。”
“应当做的是将来,现在才只是略露一角。不过即便是将来陛下……也不能鲁莽行事,还要象今天这样,权衡轻重,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变革,国家才不会有大的波动,又向良性发展,国运才能会更长久。”
“是。”
“此次交易,不仅是为了钱帛,还有为了将来……”狄仁杰又说了经过,然后道:“而且陛下还担心突厥有变,有了钱,可以在北方储备更多的粮食,不仅北方,西突厥也没有真正稳定下来。吐蕃论氏兄弟还有可能挑唆。国库里要有一些储备,才能以防万一。”
“可我担心一件事,国家并没有变得很好,太上皇还想要封禅,国库里储备越多,他不及往年远矣,只怕用费越多。陛下好不容易谋来的钱帛,太上皇却用来大把大把的挥霍。”
“你说得很有道理,明天我们一道面见陛下。”
见到了李威。说了一番寒喧之语,魏元忠将他的担心说了出来。
李威脸色立即变得慎重起来。
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很有可能。甚至有了钱帛,说不定父母还用它拿来收买人心,巩固自己的权利。几百万缗钱的收益,放在那一户人家头上,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放在一个若大的国家上,只要不主意,七用八用就用了下去。而且母亲一句话让自己不能反驳。父亲时日无多,对国家也确实做了许多有益的事。
就剩下这么几年,只是花一些“小钱”,也不是学习杨广乘龙舟下江南的啥,不算为过。自己怎么阻拦?
“让我想一想。”
狄仁杰说道:“陛下,臣都有一个主意。”
“狄卿,说说看。”
“太上皇要封禅,可仅这样封禅,群臣不服。但陛下可以进谏,让太上皇拿出一部分款项,赎出大量部曲。五姓七家的人在相互走动,不久后将再放海禁,陛下为了转移几大家族吞并的步伐,许诺在原有的海运上政策再放宽松一些。到时候会要更多的部曲。不如乘现在,赎出一部分部曲,让他们充塞青海,也是浩生之德,同时也巩固了陛下在青海好不容易才取得的胜利果实。”
“这个主意颇妙。”李威抚掌赞道。
青海两次调拨,加上原来部分汉人,已经存在不少汉人了。这不是原来隋炀帝那种做法,用罪犯固边,反而很容易的吐谷浑化。不过比例依然没有党项人大,虽然党项人现在对唐朝的态度很不错的。上了唐朝的船了,害怕吐蕃的报复,不得不这样。可是预防未来。再说,有粮有地,有巨大的吸纳百姓迁居的空间。
而且现在的青海环境很好,比如大非川,颇有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味道。后世呢?只剩下一片片戈壁滩,难得看到一片片矮小的野草。这也是放牧过渡破坏环境导致的。
牵强附会的解释。
关中北面现在的环境也不算恶,后来却成了黄土高坡。过度的耕种,同样也在破坏环境。倒是他的某些策略,对环境起着保护作用。一是提出绿化,大多数人没有当作一回事,但说得在理,部分地有官员这样去做了。养成风气,能保证一部分水土不会流失。二是煤炭资源的提前开采。
也在破坏环境,但比使用木炭好。那首《卖炭翁》写写卖炭的老头可怜的。然而制作木炭的过程没有写出来,这不是从地上挖出来的,是一根根树枝砍伐下来,然后放在窑洞里烘烤,才得到的木炭。每到冬天来临,千家万户,就用这个木炭御寒。
三是棉花普及。没有棉花,就没有棉衣。只穿着麻衣,有几个老百姓舍得穿裘皮大衣?这在后世简直无法想像的。甚有人怀疑,那么岂不冻死人了?所以李世民率军返回迟了一步,真冻死了士兵。所以宋朝大寒时,士兵守卫在汴梁城头上,都活活冻死了。这更逼得百姓呆在家里烘火。木棍子木柴禾木炭烧个不停,一大批树木便这样砍伐下来。
对此,李威考虑过,可没有认真考虑。
未必智慧在这时代超人一等,但见识却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可无论如何的兴革,包括已经落实下去的,必须等自己手掌大权,才能真正落实,才能真正成为一种理念。否则就是落实下去,一个小小的变动,前功尽弃了。
又喊狄蕙狄好姐妹前来与狄仁杰交谈了几句,她们父母亲人皆不在人世,也算是娘家人。
然后李威前往上阳宫。
开口说道:“父皇,若是想封禅,依儿臣之见,最后做一样善事。”
只要不反对封禅就行。李治道:“什么善事?”
“新近从倭国得到一笔不菲的款项,各地又有税务增添上来,还有另外一笔钱帛……国库暂时不愁费用。然而青海依然缺少劳动力,许多屯田开耕出来,无人耕种。因此,儿臣恳请父皇拨出一百五十万缗钱,赎出十万,或者几万部曲,给他们一条生路,又替国家严守了西陲边防。有此善举,封禅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部曲这几年价格在逐渐上涨,以前若是拨出一百五十万缗钱,男女老少合在一起,最少能赎出十几万人,但现在不行了。可这确实是一件善举。李世民做得特多,早年之前,东西突厥没有征服,慈悲通过各种方式,有自己逃过去的,有隋朝赏赐过去的,有掳掠过去的,两部突劂有近百万百姓。于是拿出一笔不少的钱帛替他们赎回中原。甚至用了不归还中国百姓作为理由,向龟兹人与薛延陀开战。到了李治手中,几乎就没有做过了。
情况有些不一样,但性质一样的。
李治沉吟了一下,答道:“弘儿,此举是善,朕依你。”
不管这个禅能不能封起来,又落实了一件事。
ps:推荐朋友神界六郎一本书《离天变》书号2226656(未完待续。如果您
四月来临,洛阳郊外大麦初黄,到了收获的季节。东宫也开始传出一个个佳音,先是狄蕙诊断出来,二次有孕,然后轮到狄好也传出有了身孕的喜讯。狄仁杰听到后,忍不住在家中偷偷乐,咱这两个女儿出身不好,可怎么着,特能生。
不过上官婉儿、裴雨荷与杨敏始终没有动静,让李威哭笑不得。倒不是他“偏袒”,虽然“工夫”做得不一,但实打实的“平均分配”的。只能说大约是狄蕙与狄好,身体长到最成熟的阶段,所以容易受孕。
然后到野辞明月临产。
李威也放下手中的事务,不时地过去探望。这时候生产是一项很危险的任务,特别是多胞胎,胎儿大,胎位不正,产女体质弱,以及头胎,都容易发生危险。别看裴雨荷一直没有怀孕,眼神都幽幽的,但她的体质,一旦生产,危险程度十分高。
不知是第几趟走过来,听到外面宫女报喜道:“陛下,生了,生了,是一个皇子。”
“才人身体如何?”
“安然无恙。”
“那就好,”是男是女不重要,都是自己的孩子,母子平安才是重要的,正在进去,忽然房里传出产婆的喊声:“才人哪,不能起床啊。”
从小劳动,身体健康,加上这段时间的调理,没有感到多虚弱,听到李威过来,要起床,将产婆吓着了。
“好好养着,”李威站在门口大笑,喊了一句。
但武则天与李治皆不喜,这东宫里都是怎么一回事?看看生下皇子皇女是些什么妃子?狄氏姐妹是何出身?早知道她俩皆能生,当初就不应当将她们收进东宫。
徐俪是一个疯丫头,当年追男追到少林寺,成为天下人的笑柄。碧儿还好一点,可她父母等于是平民百姓,能让她享受荣华富贵,这是她对儿子忠心耿耿,尽心尽力的回报,但她的儿子能做未来的天下之主么?这时候武则天也忘记了,当初她差一点,让李潞成为皇太子的。
野辞明月是怎么回事?更不能提了。
不但这几女,就是对杨敏夫妻二人始终有些怀恨在心。只是儿子贪图美色,恋恋不忘,否则这个儿媳妇当初居然瞧不起皇家,瞧不起太子,早就拒之门外了。不知道儿子是怎么想的。但也未必,美色李威也爱,感情更重视,然而杨敏瞧不起李弘,与他有何干系?自他认识杨敏后,态度一直在转变,有什么好恨的。
其实最想的,还是裴雨荷,韦月小了一点,倒也罢了,郑家女也想她怀孕,家世好,看样子十分娴静。那怕是上官婉儿,武则天都不恶,很乖巧很有才气的一个女孩子。
因此,听到后,武则天将李威特地喊到上阳宫,说道:“本宫听说你在东宫,有什么轮流制。”
“是,母后,这样没有专宠,后宫争执就会少些。儿臣也是害怕当初母后受苦受难的事情,在东宫再度上演。”
“本宫不管,你什么轮流制也不要轮了,从现在起,每晚陪宿的妃子必须是皇后,或者是郑家那位小娘子。对了,她进宫多日,也到了册封的时候,本宫之意,她虽是出身郑家,然而却是后来之人。因此将她册封为贤妃,你意下如何?”
“但凭母后做主。”
上面还留着一个贵妃与淑妃,也未必全部册封,不过会让人联想翩翩。但武则天话音一转,又转到了陪寝的事上,道:“切记,本宫想这一年内听到郑贤妃与裴皇宫的喜讯。上官婉儿替你做了许多事,若是她有喜讯,本宫也不究。不然你休想用那个轮流制。”
李威哭笑不得,只好称诺。
不仅是母亲,恐怕裴行俭与刘仁轨他们也不想东宫变成这样子,毕竟有正牌,能拿得出的妃子生出的孩子,才能名正言顺。但李威想到了另一件事,生产,这几个女子总终要生产的,就算有不孕之症,不能郑宫楚、上官婉儿与裴雨荷,或者未来的韦月,皆有不孕症。但万一生出的子女皆不肖,难道非要从她们子嗣中选择将来帝国的继承人?
摆了一下头,未来的事太过遥远。还是先将母亲这一难关渡过再说吧。
起身告辞。
但未来的皇子之争,野辞明月这个孩子肯定是没戏了,一出生,李威就取了一个名字,李丞,意思是辅佐未来的天下之主。
不过李威还是很高兴的,又多了一个儿子嘛。以至他忽视了另一件事。
司马承祯前来洛阳。
李治与武则天对这个司马承祯也有深刻的印象,老神仙的高徒,相貌长得好看,学问又好,举止也不错,对道术十分精通。立即召到上阳宫,为他们讲解经义。
这两口子佛道两派皆信,什么流派也皆信,甚至连祆教与景教也偶尔信仰一回,就连天主教的几个传教士,还喊到皇宫,语谈良久。李威对他们的博爱,十分汗颜。
想到的就是这些,以至若干年后,李威为此感到很后悔。
……
李治封禅还有一个理由,一是大捷,二是他自己晚年变得贪慕虚名,三是西方前来了许多使者,一个个留恋唐朝的繁荣,至今没有离去,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一部分人选择留在了长安或者洛阳,但大多数人则是要回去了。一旦封禅,随行的各国使者,将超过历朝历代,涉及到的国家与地域之广,也是从古未有。
四月末,又让他找到了封禅的理由。
是岁,天下大熟,东突厥暴乱后,粮价也一涨再涨,一度涨到每斗二十几文。许多地主囤积居奇。可没有想到唐军迅速将突厥暴乱平灭,再加上大丰收到来,粮价掉得很惨。再加上又传出朝廷将大修水利,开耕出更多的耕地。青海丰收,不仅军民用粮解决,甚至拿来喂马。粮价到了四月末,就掉到了每斗八九文钱。还在继续往下掉。
丹水渠竣工日期晚了一些,可也竣工了。丹水整个河段经过五六年的治理,到此基本结束。剩下的工程量不小,但是打通关中,这又是一件大喜讯。这是内部的环境。
并且有了封禅的条件。
海军的建立,争发了一些小小的争议。老百姓不知,以为朝廷真的为海客护航,才建立的军队。有的人支持,不仅是护航,海客东一块西一块,“占领”了许多地区,这些未来皆是唐朝的领土,想要统治,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军队。这是老百姓的解读,现在是未雨绸缪呢。反对的人认为还有几十年光景,现在建立,是浪费财政。这分明是朝廷贪图商人的利润,为利折服,有失体统。
知道真相的人有不少,可皆不敢说。
可这让河边兽生再度返回,大喜过望。
仅是倭国,吃下新罗,未免骨头太大了,有些难啃,若是两国联手,那怕唐朝出动少量军队,倭国也会大获全胜。带着喜悦的心情,再度来到洛阳。梁金柱就在扬州,可他也不敢做主,必须要会报。所以谈判继续放在洛阳,仅是朝廷一直不出面。对此,大海人不解,然后讥讽嘲笑,说了一些难听的话。河边兽生不敢将这些话带回来的。
不仅不敢说出来,他在唐朝呆得久,也知道唐朝一些习惯。这是被迫这样做的,心中反而很理解。
但这次他的返回,让唐朝君臣喜出望外。听了河边兽生的会报,大海人虽是一个落后国家的神马天皇,可也能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问得很仔细,包括李威承诺的部曲,为什么唐朝皇帝登基说赎出部曲,又婉转地通过钱帛购买部曲?问了一问,最终会意了,原来唐朝皇帝将他的子民当作高贵一等的民族,想用下贱的新罗人代替唐朝原来的部曲。对民族的贵贱,倭人最信这个邪。一下子“会意过来”,可这让他十分高兴的。倭国也需要奴隶,但不会象唐朝那样迫切。
新罗有不少老百姓,掳一个几十万,一百万的,是不是可以将全部军费抵消,还白白得到了大量武器与优良船舶?不但如此,他自己也铸就了货币,一切仿照唐朝的,铜币作货币体系,金银排除在外。河边兽生走的时候,听到李威下的诏书,然而没有得知实施情况,预计会有许多麻烦。这些金银在自己国家里,仅是金银,一个装饰品。并且在河边兽生离开后,又派人满山遍野找银矿,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个大银矿。
李威其他的允诺,也让他颇为心动,谁占领的地区就属于谁的,连战利品都不干涉,于是又增加了五十万两银子,五万两黄金,前来交易。这也几乎搜刮了倭国现在所有的金银储备,就差一点从大佛像上将镀金扒下来,重新融化了。
金子还不是准货币,可银子经过这一段时间实施后,却渐渐向唐朝上流交易准货币发展。许多大宗交易,已经出了银币代替的趋势。这是一笔巨款,大海人认为占了很大的便宜,然而唐朝却大赚了一把。皆大欢喜。有了这笔钱,国库终于充实起来。
不是不谈利,看利有多厚。
就象五家七姓女子尊贵,可真将十万缗钱放他们家门口一放,女子会不会嫁?不嫁,再放十万缗,嫁不嫁?保准没有几家能拒绝这笔巨款的诱惑。朝廷同样如此。银子在向准货币发展,只是一直不多,不多同样也流通不起来。得到了大量的银子,也如同得到了大笔款项。
利太厚了,只要银价位保持下去,有可能这笔交易能为唐朝带来近三百五十万缗钱的收益。面对这份收益,就是直臣朱敬则、魏玄同等人,也一个个选择了缄默。
卖吧。
估计连火药配方现在卖出去,估计都没有多少人反对。
这回国库也充塞起来,你们没有理由让我不封禅了吧。
这时候魏元忠召了回来,授了秘书省少监之职,从四品,算是高级大员,但秘书省权利很小,这个从四品不能作数的。提拨狄仁杰为刑部侍郎是破格提拨,魏元忠有政绩,回京仅授了秘书省少监,只能算是正常的调动。
但是额外的奖励,能回京了,已经很不错了。就是这样,武则天心中还时常后悔,儿子似乎又增加了一员干将在身边了。
魏元忠不会顾武则天有什么想法,他久在江南,也在关注时局,可有的情况不是很清楚的,回到京城后,就住在狄仁杰家中,住了一夜,交谈了半个晚上,才将前后发生的事情,理了一个大约。
对与倭人交易,魏元忠说了一句:“我在江南,看到江南有些地区很富裕,特别是这两年航海,给一些大户人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有的人家比富,一席花费千缗钱。富是富了,扬州地方潮湿偏塞,于是许多百姓轻农重商,这让我也担心。国家需要钱帛,然而粮食才是国家稳定之根本。”
“魏少监,你多虑了,陛下也考虑此节,他比什么人都重视粮食,所以才让刘相公与李相公巡察江南准南山南,正是为了围塞沼泽浅泊,大修圩田,拓展新的耕地。只不过所用费很巨,只好等到丹水渠完全竣工后,看朝廷的财政,逐步实施落实。一旦这些圩田出现,将会为国家增加许多粮食。不可能所有人都弃农经商。与此,我也与陛下做过交谈。陛下一句话颇似有理,商人逐利而行,也不能太于鼓励提倡,但历代以来似乎矫枉过正,度没有控制好。”
“狄侍郎,能这样说,我就放心了。一直以来,我也担心陛下看到国库始终紧张,于是也学着商人,开始逐利而行,忘记国家根本。”
“不是,陛下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不仅是商业,包括军事,税务,货币,教育,农业,科举,兵制。他的心很大,可因为朝廷的政局,不敢轻易实施。可有的却借着机会落实下去。你不知道,去年发生了武承嗣管事一案,当时陛下就想将此事作为价码,将你重新调回京城。然而陛下为了国家主动放弃了。于是才有全国各州县普察水利一举,武举糊名制度与普及教育三件实事的落实。”
“这是陛下应当做的。”
“应当做的是将来,现在才只是略露一角。不过即便是将来陛下……也不能鲁莽行事,还要象今天这样,权衡轻重,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变革,国家才不会有大的波动,又向良性发展,国运才能会更长久。”
“是。”
“此次交易,不仅是为了钱帛,还有为了将来……”狄仁杰又说了经过,然后道:“而且陛下还担心突厥有变,有了钱,可以在北方储备更多的粮食,不仅北方,西突厥也没有真正稳定下来。吐蕃论氏兄弟还有可能挑唆。国库里要有一些储备,才能以防万一。”
“可我担心一件事,国家并没有变得很好,太上皇还想要封禅,国库里储备越多,他不及往年远矣,只怕用费越多。陛下好不容易谋来的钱帛,太上皇却用来大把大把的挥霍。”
“你说得很有道理,明天我们一道面见陛下。”
见到了李威。说了一番寒喧之语,魏元忠将他的担心说了出来。
李威脸色立即变得慎重起来。
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很有可能。甚至有了钱帛,说不定父母还用它拿来收买人心,巩固自己的权利。几百万缗钱的收益,放在那一户人家头上,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放在一个若大的国家上,只要不主意,七用八用就用了下去。而且母亲一句话让自己不能反驳。父亲时日无多,对国家也确实做了许多有益的事。
就剩下这么几年,只是花一些“小钱”,也不是学习杨广乘龙舟下江南的啥,不算为过。自己怎么阻拦?
“让我想一想。”
狄仁杰说道:“陛下,臣都有一个主意。”
“狄卿,说说看。”
“太上皇要封禅,可仅这样封禅,群臣不服。但陛下可以进谏,让太上皇拿出一部分款项,赎出大量部曲。五姓七家的人在相互走动,不久后将再放海禁,陛下为了转移几大家族吞并的步伐,许诺在原有的海运上政策再放宽松一些。到时候会要更多的部曲。不如乘现在,赎出一部分部曲,让他们充塞青海,也是浩生之德,同时也巩固了陛下在青海好不容易才取得的胜利果实。”
“这个主意颇妙。”李威抚掌赞道。
青海两次调拨,加上原来部分汉人,已经存在不少汉人了。这不是原来隋炀帝那种做法,用罪犯固边,反而很容易的吐谷浑化。不过比例依然没有党项人大,虽然党项人现在对唐朝的态度很不错的。上了唐朝的船了,害怕吐蕃的报复,不得不这样。可是预防未来。再说,有粮有地,有巨大的吸纳百姓迁居的空间。
而且现在的青海环境很好,比如大非川,颇有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味道。后世呢?只剩下一片片戈壁滩,难得看到一片片矮小的野草。这也是放牧过渡破坏环境导致的。
牵强附会的解释。
关中北面现在的环境也不算恶,后来却成了黄土高坡。过度的耕种,同样也在破坏环境。倒是他的某些策略,对环境起着保护作用。一是提出绿化,大多数人没有当作一回事,但说得在理,部分地有官员这样去做了。养成风气,能保证一部分水土不会流失。二是煤炭资源的提前开采。
也在破坏环境,但比使用木炭好。那首《卖炭翁》写写卖炭的老头可怜的。然而制作木炭的过程没有写出来,这不是从地上挖出来的,是一根根树枝砍伐下来,然后放在窑洞里烘烤,才得到的木炭。每到冬天来临,千家万户,就用这个木炭御寒。
三是棉花普及。没有棉花,就没有棉衣。只穿着麻衣,有几个老百姓舍得穿裘皮大衣?这在后世简直无法想像的。甚有人怀疑,那么岂不冻死人了?所以李世民率军返回迟了一步,真冻死了士兵。所以宋朝大寒时,士兵守卫在汴梁城头上,都活活冻死了。这更逼得百姓呆在家里烘火。木棍子木柴禾木炭烧个不停,一大批树木便这样砍伐下来。
对此,李威考虑过,可没有认真考虑。
未必智慧在这时代超人一等,但见识却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可无论如何的兴革,包括已经落实下去的,必须等自己手掌大权,才能真正落实,才能真正成为一种理念。否则就是落实下去,一个小小的变动,前功尽弃了。
又喊狄蕙狄好姐妹前来与狄仁杰交谈了几句,她们父母亲人皆不在人世,也算是娘家人。
然后李威前往上阳宫。
开口说道:“父皇,若是想封禅,依儿臣之见,最后做一样善事。”
只要不反对封禅就行。李治道:“什么善事?”
“新近从倭国得到一笔不菲的款项,各地又有税务增添上来,还有另外一笔钱帛……国库暂时不愁费用。然而青海依然缺少劳动力,许多屯田开耕出来,无人耕种。因此,儿臣恳请父皇拨出一百五十万缗钱,赎出十万,或者几万部曲,给他们一条生路,又替国家严守了西陲边防。有此善举,封禅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部曲这几年价格在逐渐上涨,以前若是拨出一百五十万缗钱,男女老少合在一起,最少能赎出十几万人,但现在不行了。可这确实是一件善举。李世民做得特多,早年之前,东西突厥没有征服,慈悲通过各种方式,有自己逃过去的,有隋朝赏赐过去的,有掳掠过去的,两部突劂有近百万百姓。于是拿出一笔不少的钱帛替他们赎回中原。甚至用了不归还中国百姓作为理由,向龟兹人与薛延陀开战。到了李治手中,几乎就没有做过了。
情况有些不一样,但性质一样的。
李治沉吟了一下,答道:“弘儿,此举是善,朕依你。”
不管这个禅能不能封起来,又落实了一件事。
ps:推荐朋友神界六郎一本书《离天变》书号2226656(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