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hanrydn成为本书的盟主,今天加更回报。
============
至少目前做得很高明,后党与太子党水火不融,就是脾气最好的戴至德,清争无为的张文瓘对武则天也没有多少好感。
段夫庆所做的,只是轻轻推动了一下。
暂时肯定没有想起来的,一听,无论是戴至德,或者刘仁轨,皆是反对。太子生死不知,默不作声,可现在奇迹般地杀了回来,那么必然扶助太子。皇后一直看不习惯,而且前几个月的种种更让这些大佬心寒,加上宰辅中又有心腹进入,再有诸武上来,以皇后的才智,太子就是以后登基,都会有无穷无休的麻烦。
全部反对。
王德真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于是看着裴炎、崔知温、薛元超,说道:“难道我说得没有道理吗?皇后这几年为了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就象前段时间,若没有皇后,后果,那……我不敢想哪。”
崔知温不大好回答,他内心是倒向太子的,武则天是有本事,可终究是一个皇后。再说呢,李显与太子关系亲切。可他终是武则天提拨上来的,因此,只能唯唯诺诺。薛元超倒与太子无关,对李贤也不是那么很忠心,因为武则天压迫,拜于武则天石榴裙下。可真正提拨他的人却是李治,若将这十位宰相排一排,恐怕薛元超对李治最忠心的。
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李义琰于其说是太子党,不如说他们考虑的只是国家,不是太子党,也不是李治党,那一个对国家有利,就支持那一个。倒是刘仁轨虽在青海做得不光彩,却是实打实的太子党。
两人没有作声,王德真孤掌难鸣,只好又看着裴炎,没有抱多大希望。
裴炎也没有将王德真当作一回事,你这只小麻雀,怎么知道我的志向?此人进入宰辅时间很短,而且太子看他不顺眼,可是风头却隐然迅速地居于几位新宰相之首。
要出身有出身,河东裴家的子弟。要学问有学问,特别是在《春秋》上的造诣无几人能及。要政绩有政绩,上到朝廷,下到地方,皆是一名能吏。要清廉有清廉,清到家贫如洗。
很多大臣对他都是很敬重。
就在他想缄默之时,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无论自己怎么做,太子大约是不喜欢的。皇后的岁数不是很大,身体又健康,其实将皇后扶起来,未必没有作为。有了皇后撑腰,自己以后在朝堂上依然会屹立不倒。
于是又改悔起来,说道:“只是一个九寺少卿,各位,你们太大惊小怪了。”
一句话,让所有人一愣。
郝处俊等人本来就很反对的,这一听,心中想到,这个裴炎什么时候真正倒在皇后裙下了?更警觉,也更不同意。
争了大半天,没有结果。
张大安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可听到他们的争执,心满意足地微笑。
当天晚上,到了雍王府上。
既然坚决不愿意监国,李贤只在府中修书,不出门,可是当初诏书是让张大安为首的一些大臣,协助李贤修书的。他去雍王府,并不影响李贤的“退”。
将事情禀报了一下。
李贤不能作主,主要还是询问段夫庆,派人将段夫庆喊来,又大约说了一遍。段夫庆又问了各个宰相的履历,在吐蕃听到的情报不详细,在民间听到的传闻不真实,因此还得要问。
一个个问完了,说道:“殿下,可以进行下一步安排。”
张大安没有离开,也想看这个牛哄哄的胡人,倒底有什么高招。
仅因为这次争执,还是远远不能影响武则天与太子的关系,更不能影响太子上位的。
继续说道:“你派一些生面孔的人,在几位相公经常出没的茶馆,或者其他场合,悄悄扬言。就说天皇图谋不诡,数位宰相,看似太子势大,其实未必,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岁数皆高,特别是前两人,都七十多岁了,身体一直不大好,经常生病。而李义琰为人又刚勇急躁,刘仁轨不能容人,是一个地道的小人。已经不是数年前的辰光。想一想,前几年,那一个敢当着众位宰相的面,捧诸武上台?况且还是出自宰相之口。再看诸相中其他数人,王德真、裴炎、崔知温,就是薛元超也叛投于皇后门下,这些相公皆是年当益壮之时,他们全部投于天后门下。天后还不满足,又要捧诸武上台,她要做什么?”
实际上是王德真受了下属的蛊惑,才提出来的提议,武则天根本就不知道此事。
细想了一下,李贤说道:“妙啊。”
不能乱造谣,得有针对性。
段夫庆又说道:“殿下,且慢,夺嫡之事,已经不能急在一时,散过谣传后,让这几人立即离开,不要再露面了。让百姓自己去议论。以免让人查出来。”
“是。”
张大安心里面不是滋味,谁是胡人粗鲁的,这个胡人一套又一套的,心思比自己还细腻。这想法也是错误的,现在的吐蕃,后来的突厥,屡有人才涌现,与胡人汉人有什么关系?只是文明方式落后罢了。
李贤立即去布置。
但他就当此事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呆在府中连门也不出,修书。除了修书外,任何客人也不接见。就连狄仁杰也狐疑起来,难道这个雍王真的退出夺嫡之争。
于是将视线再次转向了明崇俨。皇帝死活就是不退位,怎么办呢?等一个一年两年可以,等得时间长了,难免会夜长梦多。可是太子不能真率兵谋反。得有一个适当的借口,不但是逼皇帝自己不得不退出来,也是顺手逼皇后退让手中的政权。
对武则天,狄仁杰也不放心。
武则天也没有注意,在等李首成回来,看李首成带来了什么回话。
谣传在蔓延,暂时还没有让武则天注意。李首成回来了,裴雨荷她们也到了洛阳。李潞让武则天抱到洛阳,不得不来。前去青海,裴雨荷病倒了,现在还没有康复,不过也有收获,御医搭了一下脉,确认了狄蕙与徐俪有了身孕。
武则天眉头皱了一下,有身孕是好事,可怀孕的对象让她极为不满。狄蕙出身更贱,徐俪在她眼中就是一个疯丫头。
不满意,只好与李首成进行了交谈。
听完后沉思道:“你确认弘儿这些话是真心说出来的?”
“是,奴婢观察了很久。”
“这一次辛苦你了,本宫心中有数。”
“这是奴婢应当做的。”
“嗯,去见陛下吧,他想问一问青海的情况。”
“喏。”
又去拜见李治,李治倒是真实地询问了青海现在的战况。李首成老老实实地将他听到的看到的,又细说了一遍。
“这个论钦陵是一个危险的人物。”
“是。”
其实李令月已经将她听到的,以及从薛讷嘴中掏出来的,急不可耐地告诉了李治,但毕竟是一个孩子,说话丢三落四的,再与李首成的回话,以及儿子所写来的信相互对照一下,李治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更真实的判断。
想了想,心中做下一个判断,这一战,今年唐朝军队会大获全胜,不过以后麻烦事不少。说道:“你下去吧。”
“喏。”
随行还有侍卫,立即传扬出去。
李贤又担忧地喊来段夫庆,说道:“李先生,有些不大好啊,估计母亲一定派了那名老太监,与大哥搭成了什么协议。”
“那是必然,不然天后为什么派出亲信的内侍,前往青海。这几天臣也听到一些风声,若臣猜得没有错的话,太子给的承诺,天后还是比较满意的。”
“那可怎么办?”李贤又担心起来。无论是大哥,或者母亲,皆不是自己所能敌的,况且二人联手。
“殿下担心什么?这一点臣早预料出来。还记得臣求见殿下时说过的话,凡事适而可止,太子如今风头一时无两,在这种情况下,再换得天后支持,到了什么境界?”
“更有希望啊。”
“错,更没有希望。”也不一定的,这个段夫庆不去管,有没有希望,与他有什么关系,只要让唐朝内部混乱即可。又说道:“亢龙有悔啊。太子已经飞到天的穷头,天皇怎么办?”
“李先生,那我怎么去做?”
“听我二言,第一条将赵道生他们会部撵出府中。”
李贤留恋不舍。
“殿下这一条办不到,臣只好立即告辞。”
“好,我答应你。”李贤咬咬牙说道。
房氏在一边冲段夫庆躬身遥行了一礼,此事她也劝解过的,为了这几个娈奴,大臣多次指责,可是丈夫就是不听。说起来,丈夫宠幸赵道生的次数,比宠幸自己次数还要多。这让她感到很悲哀。
段夫庆就当没有看见,又说道:“第二条,立即派人再放出一个谣传。就说天皇恋权,自己病重多年。原来说太子年幼,不能继承大统,现在太子长大成人,文武双全,仁爱过人,为何还继续贪恋权位?看一看,这几年皇帝做的事,荒诞无稽,朝堂混乱不堪。国家不幸啊。”
“为何?”
“殿下啊,想做太子,不是百姓说得算,是陛下说得算。想一想,这个谣传到了天皇耳朵里,天皇如何想?当真他不知道李首成是天后的亲信?过了一段时间后,只要张相公借议事淡淡地说一句,点醒天皇。天皇如何自处?那就是你重新上位的楔机到来。”
李贤思考了一下,说道:“好主意。”
于是依言去做,不过暂时谣传还没有普遍地传扬起来,倒是李治听到他将**逐出府中,心中略略欣慰了一下,将李贤喊进内宫,夸奖了几句。这是一个好兆头,当天晚上李贤做了一个美梦。
他坐在龙辇上,两边是仪仗队,浩浩荡荡向长安出发。大道两边伏着无数的百姓,一起欢呼:“参见陛下。”
李贤在龙辇上意气风发,举起手来,说道:“各位平身,平身。”
这孩子,因为一个帝位,得了心魔。(未完待续。如果您
============
至少目前做得很高明,后党与太子党水火不融,就是脾气最好的戴至德,清争无为的张文瓘对武则天也没有多少好感。
段夫庆所做的,只是轻轻推动了一下。
暂时肯定没有想起来的,一听,无论是戴至德,或者刘仁轨,皆是反对。太子生死不知,默不作声,可现在奇迹般地杀了回来,那么必然扶助太子。皇后一直看不习惯,而且前几个月的种种更让这些大佬心寒,加上宰辅中又有心腹进入,再有诸武上来,以皇后的才智,太子就是以后登基,都会有无穷无休的麻烦。
全部反对。
王德真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于是看着裴炎、崔知温、薛元超,说道:“难道我说得没有道理吗?皇后这几年为了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就象前段时间,若没有皇后,后果,那……我不敢想哪。”
崔知温不大好回答,他内心是倒向太子的,武则天是有本事,可终究是一个皇后。再说呢,李显与太子关系亲切。可他终是武则天提拨上来的,因此,只能唯唯诺诺。薛元超倒与太子无关,对李贤也不是那么很忠心,因为武则天压迫,拜于武则天石榴裙下。可真正提拨他的人却是李治,若将这十位宰相排一排,恐怕薛元超对李治最忠心的。
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李义琰于其说是太子党,不如说他们考虑的只是国家,不是太子党,也不是李治党,那一个对国家有利,就支持那一个。倒是刘仁轨虽在青海做得不光彩,却是实打实的太子党。
两人没有作声,王德真孤掌难鸣,只好又看着裴炎,没有抱多大希望。
裴炎也没有将王德真当作一回事,你这只小麻雀,怎么知道我的志向?此人进入宰辅时间很短,而且太子看他不顺眼,可是风头却隐然迅速地居于几位新宰相之首。
要出身有出身,河东裴家的子弟。要学问有学问,特别是在《春秋》上的造诣无几人能及。要政绩有政绩,上到朝廷,下到地方,皆是一名能吏。要清廉有清廉,清到家贫如洗。
很多大臣对他都是很敬重。
就在他想缄默之时,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无论自己怎么做,太子大约是不喜欢的。皇后的岁数不是很大,身体又健康,其实将皇后扶起来,未必没有作为。有了皇后撑腰,自己以后在朝堂上依然会屹立不倒。
于是又改悔起来,说道:“只是一个九寺少卿,各位,你们太大惊小怪了。”
一句话,让所有人一愣。
郝处俊等人本来就很反对的,这一听,心中想到,这个裴炎什么时候真正倒在皇后裙下了?更警觉,也更不同意。
争了大半天,没有结果。
张大安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可听到他们的争执,心满意足地微笑。
当天晚上,到了雍王府上。
既然坚决不愿意监国,李贤只在府中修书,不出门,可是当初诏书是让张大安为首的一些大臣,协助李贤修书的。他去雍王府,并不影响李贤的“退”。
将事情禀报了一下。
李贤不能作主,主要还是询问段夫庆,派人将段夫庆喊来,又大约说了一遍。段夫庆又问了各个宰相的履历,在吐蕃听到的情报不详细,在民间听到的传闻不真实,因此还得要问。
一个个问完了,说道:“殿下,可以进行下一步安排。”
张大安没有离开,也想看这个牛哄哄的胡人,倒底有什么高招。
仅因为这次争执,还是远远不能影响武则天与太子的关系,更不能影响太子上位的。
继续说道:“你派一些生面孔的人,在几位相公经常出没的茶馆,或者其他场合,悄悄扬言。就说天皇图谋不诡,数位宰相,看似太子势大,其实未必,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岁数皆高,特别是前两人,都七十多岁了,身体一直不大好,经常生病。而李义琰为人又刚勇急躁,刘仁轨不能容人,是一个地道的小人。已经不是数年前的辰光。想一想,前几年,那一个敢当着众位宰相的面,捧诸武上台?况且还是出自宰相之口。再看诸相中其他数人,王德真、裴炎、崔知温,就是薛元超也叛投于皇后门下,这些相公皆是年当益壮之时,他们全部投于天后门下。天后还不满足,又要捧诸武上台,她要做什么?”
实际上是王德真受了下属的蛊惑,才提出来的提议,武则天根本就不知道此事。
细想了一下,李贤说道:“妙啊。”
不能乱造谣,得有针对性。
段夫庆又说道:“殿下,且慢,夺嫡之事,已经不能急在一时,散过谣传后,让这几人立即离开,不要再露面了。让百姓自己去议论。以免让人查出来。”
“是。”
张大安心里面不是滋味,谁是胡人粗鲁的,这个胡人一套又一套的,心思比自己还细腻。这想法也是错误的,现在的吐蕃,后来的突厥,屡有人才涌现,与胡人汉人有什么关系?只是文明方式落后罢了。
李贤立即去布置。
但他就当此事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呆在府中连门也不出,修书。除了修书外,任何客人也不接见。就连狄仁杰也狐疑起来,难道这个雍王真的退出夺嫡之争。
于是将视线再次转向了明崇俨。皇帝死活就是不退位,怎么办呢?等一个一年两年可以,等得时间长了,难免会夜长梦多。可是太子不能真率兵谋反。得有一个适当的借口,不但是逼皇帝自己不得不退出来,也是顺手逼皇后退让手中的政权。
对武则天,狄仁杰也不放心。
武则天也没有注意,在等李首成回来,看李首成带来了什么回话。
谣传在蔓延,暂时还没有让武则天注意。李首成回来了,裴雨荷她们也到了洛阳。李潞让武则天抱到洛阳,不得不来。前去青海,裴雨荷病倒了,现在还没有康复,不过也有收获,御医搭了一下脉,确认了狄蕙与徐俪有了身孕。
武则天眉头皱了一下,有身孕是好事,可怀孕的对象让她极为不满。狄蕙出身更贱,徐俪在她眼中就是一个疯丫头。
不满意,只好与李首成进行了交谈。
听完后沉思道:“你确认弘儿这些话是真心说出来的?”
“是,奴婢观察了很久。”
“这一次辛苦你了,本宫心中有数。”
“这是奴婢应当做的。”
“嗯,去见陛下吧,他想问一问青海的情况。”
“喏。”
又去拜见李治,李治倒是真实地询问了青海现在的战况。李首成老老实实地将他听到的看到的,又细说了一遍。
“这个论钦陵是一个危险的人物。”
“是。”
其实李令月已经将她听到的,以及从薛讷嘴中掏出来的,急不可耐地告诉了李治,但毕竟是一个孩子,说话丢三落四的,再与李首成的回话,以及儿子所写来的信相互对照一下,李治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更真实的判断。
想了想,心中做下一个判断,这一战,今年唐朝军队会大获全胜,不过以后麻烦事不少。说道:“你下去吧。”
“喏。”
随行还有侍卫,立即传扬出去。
李贤又担忧地喊来段夫庆,说道:“李先生,有些不大好啊,估计母亲一定派了那名老太监,与大哥搭成了什么协议。”
“那是必然,不然天后为什么派出亲信的内侍,前往青海。这几天臣也听到一些风声,若臣猜得没有错的话,太子给的承诺,天后还是比较满意的。”
“那可怎么办?”李贤又担心起来。无论是大哥,或者母亲,皆不是自己所能敌的,况且二人联手。
“殿下担心什么?这一点臣早预料出来。还记得臣求见殿下时说过的话,凡事适而可止,太子如今风头一时无两,在这种情况下,再换得天后支持,到了什么境界?”
“更有希望啊。”
“错,更没有希望。”也不一定的,这个段夫庆不去管,有没有希望,与他有什么关系,只要让唐朝内部混乱即可。又说道:“亢龙有悔啊。太子已经飞到天的穷头,天皇怎么办?”
“李先生,那我怎么去做?”
“听我二言,第一条将赵道生他们会部撵出府中。”
李贤留恋不舍。
“殿下这一条办不到,臣只好立即告辞。”
“好,我答应你。”李贤咬咬牙说道。
房氏在一边冲段夫庆躬身遥行了一礼,此事她也劝解过的,为了这几个娈奴,大臣多次指责,可是丈夫就是不听。说起来,丈夫宠幸赵道生的次数,比宠幸自己次数还要多。这让她感到很悲哀。
段夫庆就当没有看见,又说道:“第二条,立即派人再放出一个谣传。就说天皇恋权,自己病重多年。原来说太子年幼,不能继承大统,现在太子长大成人,文武双全,仁爱过人,为何还继续贪恋权位?看一看,这几年皇帝做的事,荒诞无稽,朝堂混乱不堪。国家不幸啊。”
“为何?”
“殿下啊,想做太子,不是百姓说得算,是陛下说得算。想一想,这个谣传到了天皇耳朵里,天皇如何想?当真他不知道李首成是天后的亲信?过了一段时间后,只要张相公借议事淡淡地说一句,点醒天皇。天皇如何自处?那就是你重新上位的楔机到来。”
李贤思考了一下,说道:“好主意。”
于是依言去做,不过暂时谣传还没有普遍地传扬起来,倒是李治听到他将**逐出府中,心中略略欣慰了一下,将李贤喊进内宫,夸奖了几句。这是一个好兆头,当天晚上李贤做了一个美梦。
他坐在龙辇上,两边是仪仗队,浩浩荡荡向长安出发。大道两边伏着无数的百姓,一起欢呼:“参见陛下。”
李贤在龙辇上意气风发,举起手来,说道:“各位平身,平身。”
这孩子,因为一个帝位,得了心魔。(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