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升起腾腾的烟雾,中间偶尔能看到一些人马的残肢断臂飞舞在空中,两边的宋军也根本不瞄准,就用手中的弓弩或者火炮朝着那个方向射击就是。
等到言占打完第十五枪之后,每一门火炮都发射了三发炮弹。而士兵们的弓弩更是两个弩匣全部射光。
刘平战旗一挥,随着宋军所有的动作全部停止,刚刚还震耳欲聋的声音很快就平息了,每一个人的眼睛都盯着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契丹人的喊杀声已经那淹没,待到烟雾慢慢的散去,陈元再也没有看见耶律涅咕噜,那几千契丹士兵全部倒在那一片地方。他们静静的躺着,只有那杆还插在地上辽国的战旗依然迎风飘荡,旗面已经被炸的破碎不堪,给人一种异常悲凉的感觉。
一切都结束了。
陈元深深的呼吸了一下,入口尽是一股火药的味道,呛的他十分难受。这本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耶律涅咕噜的死意味着宋军可以去完成下一步了,陈元可以放心的带着大宋走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可是陈元的心情却高兴不起来,好半天之后说了一句:“厚葬。”
刘平抱拳应到:“是!”
陈元强自挤出一丝笑容,把耶律涅咕噜给他带来的那种感觉全部抛开,看看狄青说道:“大哥,我打算在中京专门开一块地,用来给我们那些战死的士兵立碑。”
对对手尊重,对自己就更要尊重,以前陈元没有考虑到这些,他只顾着安慰那些活着的战士,对牺牲的士兵除了提高抚恤之外,没有做更多的事情,他忘记了。
现在他来做,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迟。
狄青听后先是愣了一下,接着那脸上的神情马上就变了,有些激动。不光是他,旁边的那些宋军士兵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挖个坑,找一块石碑而已,但是不光宋朝没有做过,历朝历代都没有做过。
陈元双上按在墙头上继续说道:“以后,军营就安排那墓地不远的地方,咱们定一个规矩,每年清明,军营中的兄弟要去给躺在那里的兄弟烧些纸钱,让他们在天之灵知道,咱们没有忘记他们,也告诉他们,这一片他们用性命打下来的地方,我们还在。”
高迎喜听完之后忽然控制不住了,猛的一下单膝跪倒:“多谢将军!”
城头上的士兵跟着他跪倒了一片!群情异常激动。
陈元是为死人做事,其实也是在为活人做事。战场上,生死只有一个很模糊的界限,现在还活着,是上天怜悯,但是假如稍微不走运,自己就是死人了。
谁不想让自己死的时候有一块墓碑可以记住自己的名字?最少,亲人找的时候,能有一个哭坟的地方。
陈元上前把一一扶起这些士兵:“这是做什么?兄弟们快些起来。以后大宋每打下一片地方都会如此。说句心里话,咱们讲究一个落叶归根,把这些战死的兄弟埋在客乡,实在是情非得已的事情。还请大家见谅一些才是。”
狄青说道:“已经不错了,总比我们以前随便挖一个坑把兄弟埋了要强的多。”
陈元想想,他觉得这个事情做好了意义非常大,首先,对那些战死的同袍是一个交代,其次,也让以后驻守这里的士兵和那些来这里的人知道,宋朝为了得到这里,曾经付出了什么。
事情还能做的更周到一些,陈元想了一下:“大哥,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做,找一个风水先生,选一块风水宝地。能找到名字的兄弟一定要把名字写上,是在找不到名字的,就写无名氏吧。”
狄青点头:“你放心吧,你要走了么?”
周围的士兵也都站了起来,护送着狄青和陈元二人并肩走下城楼,陈元对狄青说道:“我要回汴京一趟,辽国的事情咱们做好了,剩下需要朝堂上面马上派那些士大夫来接手才是。还有高丽的问题,也需要那些能拿笔杆子的人过去解决,对我们现在这些将军们的培训也必须马上做起来,等你击败了阿拉伯,我们经营西域得有一些文武精通的全才才可以。”
西域太远,在那里驻守的将军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向朝廷请示,所以必须有足够的智谋,可以应对一些突发的危机。
狄青点头:“好,这里的事情交给我,还有什么事情要交代么?”
陈元拍拍他的肩膀:“交代谈不上,大哥在这里,我放心的很。只是有一件事情我想和你商量。我想在大宋立一块墓碑,把咱们历次战争中表现英雄的士兵的名字和他们事迹都记载上去,让后人记住,他们曾经做过什么。”
狄青摇头:“这是个好主意,可是我怕你做不成。”
宋朝是个尚文的朝代,即便陈元已经提高了武人的地位,但是要给武人立碑,想来士大夫们会极力阻止的,毕竟到目前为止,士大夫们都没有立碑,他们岂会让武人捷足先登?
陈元笑了一下:“我尽力就是了,总之,这些为大宋战死的人,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我们都要记住他们。还有包大人,范大人这样的爱国爱民的大人们,我们也要给他们立碑。”
狄青不再说什么,他也希望陈元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当下问道:“你什么时候走?”
“就这两天吧,我回来的时候就不走上京了,直接去回鹘,你准备好了就可以出征,想来我能跟的上。”
陈元的话音刚落,忽然看见前方一个身着孝服的骑士飞奔而来。还没等陈元反应过来怎么回事,那骑士带着哭腔从马背上一个跳跃下来跪倒在地上:“将军,驸马爷,皇上有旨,三军戴孝!”
陈元和狄青心中一阵错愕,两个人对视一眼:“怎么了?”
“包大人归天了!”
周围的空气放佛在这一瞬间凝结了,整个城从刚才胜利的气氛中忽然就寂静了下来,片刻之后,先是一阵阵低声的抽泣,接着如同汴京一样,那些士兵的声音越来越大,哭声顿时在全城响起。
甚至一些从来没有去过大宋的契丹百姓也跟着哭了,陈元的脸上也是一片悲戚之色,包拯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是相当的出色,即便他曾经耍过陈元,还曾经想那陈元开刀,甚至到最后都还不放心陈元。可是,陈元说不出来包拯的不好。
“什么时候的事情?”陈元沉声问道。
那快马回道:“六日之前。”
周围全部都是哭声,陈元感觉自己的眼眶有些湿润了,当下把眼睛闭上,直到确定那湿润不会溢出,这才一声长叹:“狄青大哥,我先走了。”
狄青点头:“好,一路小心。”
陈元知道自己已经赶不上送包拯最后一程了,他也知道自己解决了辽国的问题就是最好的送别包拯的方式。还有,如果能让包拯了却一直对自己的牵挂,那自然能让他安息于九泉。
本来想着停几天的,最少让自己休息几天再回去,但是包拯的死真的催动了陈元,他为包拯无法看见自己带着大宋走出东亚而感觉有些遗憾,真的,陈元希望吕夷简没有看到,包拯也没有看到。
陈元希望能让范仲淹看到,能让夏竦看到。
而且回去真的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在大宋很多势力都和他挂着关系,他如果想离开的话,一定要把这些势力安排好。比如商会,陈元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确保自己走了之后商会可以再那个人的带领下继续发展。
如果陈元真的说走就走,那么首先,老百姓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会凭借他们想象力进行猜测。还有,银行马上就会出现问题,整个大宋经济将遭受重创。辽东,高丽,瀛洲,还有现在还没有搞定的辽国会因为大宋的经济受到牵连,爆发出各种无法预测的问题,这是一个连锁的反应。
这些问题可能很小,也可能会非常的大。但是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麻烦,都必然牵扯到宋朝的精力,那些藩属国极有可能见到宋朝无法维持局势了,而升起挑战这个霸主的心思。
他们的做法会在某种程度上面加剧大宋局势的恶化。
很多人都以为陈元舍不得走。
他们不是陈元,根本不知道陈元现在的想法。到了这个时候,大宋除了仁宗就是自己了,那些什么士大夫王爷的,声望根本不行,就是赵曙能不行。
一旦仁宗不在了,陈元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进一步,要么就是退走。
进一步,就是唱那黄袍加身的剧本,凭借陈元的能力很有可能比赵匡胤唱的更好,只是,士大夫和那些姓赵的王爷们必然不甘心,双方的争斗无法避免,在这样的争斗中,吃亏的是老百姓,毁掉的是陈元和仁宗这十几年来的努力。
陈元不想看着自己十几年的努力被自己亲手毁掉,他宁愿看着赵曙接过自己和仁宗交给他的接力棒,能跑的更快更远。
选择离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陈元根本没有想过去坐仁宗的位置,他始终憧憬着什么时候能安安稳稳的做个买卖。(未完待续。如果您
等到言占打完第十五枪之后,每一门火炮都发射了三发炮弹。而士兵们的弓弩更是两个弩匣全部射光。
刘平战旗一挥,随着宋军所有的动作全部停止,刚刚还震耳欲聋的声音很快就平息了,每一个人的眼睛都盯着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契丹人的喊杀声已经那淹没,待到烟雾慢慢的散去,陈元再也没有看见耶律涅咕噜,那几千契丹士兵全部倒在那一片地方。他们静静的躺着,只有那杆还插在地上辽国的战旗依然迎风飘荡,旗面已经被炸的破碎不堪,给人一种异常悲凉的感觉。
一切都结束了。
陈元深深的呼吸了一下,入口尽是一股火药的味道,呛的他十分难受。这本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耶律涅咕噜的死意味着宋军可以去完成下一步了,陈元可以放心的带着大宋走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可是陈元的心情却高兴不起来,好半天之后说了一句:“厚葬。”
刘平抱拳应到:“是!”
陈元强自挤出一丝笑容,把耶律涅咕噜给他带来的那种感觉全部抛开,看看狄青说道:“大哥,我打算在中京专门开一块地,用来给我们那些战死的士兵立碑。”
对对手尊重,对自己就更要尊重,以前陈元没有考虑到这些,他只顾着安慰那些活着的战士,对牺牲的士兵除了提高抚恤之外,没有做更多的事情,他忘记了。
现在他来做,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迟。
狄青听后先是愣了一下,接着那脸上的神情马上就变了,有些激动。不光是他,旁边的那些宋军士兵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挖个坑,找一块石碑而已,但是不光宋朝没有做过,历朝历代都没有做过。
陈元双上按在墙头上继续说道:“以后,军营就安排那墓地不远的地方,咱们定一个规矩,每年清明,军营中的兄弟要去给躺在那里的兄弟烧些纸钱,让他们在天之灵知道,咱们没有忘记他们,也告诉他们,这一片他们用性命打下来的地方,我们还在。”
高迎喜听完之后忽然控制不住了,猛的一下单膝跪倒:“多谢将军!”
城头上的士兵跟着他跪倒了一片!群情异常激动。
陈元是为死人做事,其实也是在为活人做事。战场上,生死只有一个很模糊的界限,现在还活着,是上天怜悯,但是假如稍微不走运,自己就是死人了。
谁不想让自己死的时候有一块墓碑可以记住自己的名字?最少,亲人找的时候,能有一个哭坟的地方。
陈元上前把一一扶起这些士兵:“这是做什么?兄弟们快些起来。以后大宋每打下一片地方都会如此。说句心里话,咱们讲究一个落叶归根,把这些战死的兄弟埋在客乡,实在是情非得已的事情。还请大家见谅一些才是。”
狄青说道:“已经不错了,总比我们以前随便挖一个坑把兄弟埋了要强的多。”
陈元想想,他觉得这个事情做好了意义非常大,首先,对那些战死的同袍是一个交代,其次,也让以后驻守这里的士兵和那些来这里的人知道,宋朝为了得到这里,曾经付出了什么。
事情还能做的更周到一些,陈元想了一下:“大哥,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做,找一个风水先生,选一块风水宝地。能找到名字的兄弟一定要把名字写上,是在找不到名字的,就写无名氏吧。”
狄青点头:“你放心吧,你要走了么?”
周围的士兵也都站了起来,护送着狄青和陈元二人并肩走下城楼,陈元对狄青说道:“我要回汴京一趟,辽国的事情咱们做好了,剩下需要朝堂上面马上派那些士大夫来接手才是。还有高丽的问题,也需要那些能拿笔杆子的人过去解决,对我们现在这些将军们的培训也必须马上做起来,等你击败了阿拉伯,我们经营西域得有一些文武精通的全才才可以。”
西域太远,在那里驻守的将军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向朝廷请示,所以必须有足够的智谋,可以应对一些突发的危机。
狄青点头:“好,这里的事情交给我,还有什么事情要交代么?”
陈元拍拍他的肩膀:“交代谈不上,大哥在这里,我放心的很。只是有一件事情我想和你商量。我想在大宋立一块墓碑,把咱们历次战争中表现英雄的士兵的名字和他们事迹都记载上去,让后人记住,他们曾经做过什么。”
狄青摇头:“这是个好主意,可是我怕你做不成。”
宋朝是个尚文的朝代,即便陈元已经提高了武人的地位,但是要给武人立碑,想来士大夫们会极力阻止的,毕竟到目前为止,士大夫们都没有立碑,他们岂会让武人捷足先登?
陈元笑了一下:“我尽力就是了,总之,这些为大宋战死的人,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我们都要记住他们。还有包大人,范大人这样的爱国爱民的大人们,我们也要给他们立碑。”
狄青不再说什么,他也希望陈元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当下问道:“你什么时候走?”
“就这两天吧,我回来的时候就不走上京了,直接去回鹘,你准备好了就可以出征,想来我能跟的上。”
陈元的话音刚落,忽然看见前方一个身着孝服的骑士飞奔而来。还没等陈元反应过来怎么回事,那骑士带着哭腔从马背上一个跳跃下来跪倒在地上:“将军,驸马爷,皇上有旨,三军戴孝!”
陈元和狄青心中一阵错愕,两个人对视一眼:“怎么了?”
“包大人归天了!”
周围的空气放佛在这一瞬间凝结了,整个城从刚才胜利的气氛中忽然就寂静了下来,片刻之后,先是一阵阵低声的抽泣,接着如同汴京一样,那些士兵的声音越来越大,哭声顿时在全城响起。
甚至一些从来没有去过大宋的契丹百姓也跟着哭了,陈元的脸上也是一片悲戚之色,包拯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是相当的出色,即便他曾经耍过陈元,还曾经想那陈元开刀,甚至到最后都还不放心陈元。可是,陈元说不出来包拯的不好。
“什么时候的事情?”陈元沉声问道。
那快马回道:“六日之前。”
周围全部都是哭声,陈元感觉自己的眼眶有些湿润了,当下把眼睛闭上,直到确定那湿润不会溢出,这才一声长叹:“狄青大哥,我先走了。”
狄青点头:“好,一路小心。”
陈元知道自己已经赶不上送包拯最后一程了,他也知道自己解决了辽国的问题就是最好的送别包拯的方式。还有,如果能让包拯了却一直对自己的牵挂,那自然能让他安息于九泉。
本来想着停几天的,最少让自己休息几天再回去,但是包拯的死真的催动了陈元,他为包拯无法看见自己带着大宋走出东亚而感觉有些遗憾,真的,陈元希望吕夷简没有看到,包拯也没有看到。
陈元希望能让范仲淹看到,能让夏竦看到。
而且回去真的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在大宋很多势力都和他挂着关系,他如果想离开的话,一定要把这些势力安排好。比如商会,陈元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确保自己走了之后商会可以再那个人的带领下继续发展。
如果陈元真的说走就走,那么首先,老百姓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会凭借他们想象力进行猜测。还有,银行马上就会出现问题,整个大宋经济将遭受重创。辽东,高丽,瀛洲,还有现在还没有搞定的辽国会因为大宋的经济受到牵连,爆发出各种无法预测的问题,这是一个连锁的反应。
这些问题可能很小,也可能会非常的大。但是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麻烦,都必然牵扯到宋朝的精力,那些藩属国极有可能见到宋朝无法维持局势了,而升起挑战这个霸主的心思。
他们的做法会在某种程度上面加剧大宋局势的恶化。
很多人都以为陈元舍不得走。
他们不是陈元,根本不知道陈元现在的想法。到了这个时候,大宋除了仁宗就是自己了,那些什么士大夫王爷的,声望根本不行,就是赵曙能不行。
一旦仁宗不在了,陈元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进一步,要么就是退走。
进一步,就是唱那黄袍加身的剧本,凭借陈元的能力很有可能比赵匡胤唱的更好,只是,士大夫和那些姓赵的王爷们必然不甘心,双方的争斗无法避免,在这样的争斗中,吃亏的是老百姓,毁掉的是陈元和仁宗这十几年来的努力。
陈元不想看着自己十几年的努力被自己亲手毁掉,他宁愿看着赵曙接过自己和仁宗交给他的接力棒,能跑的更快更远。
选择离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陈元根本没有想过去坐仁宗的位置,他始终憧憬着什么时候能安安稳稳的做个买卖。(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