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奏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一众大臣除了保泰、隆科多正值壮年,余者皆已年迈,即便在腿上绑了软垫,时间一长,亦是承受不住,平日里回事,康熙多是赐座,今日康熙心情不好,他们可就吃足了苦头。
终于听到康熙赐座赏茶,众人心里不由都暗松了口气,否则这海外分封,他们根本就不敢多言,跪不起!谢恩之后,一众人纷纷起身落座,心里却在琢磨康熙对海外分封是何态度?十四爷既然已经向康熙提及,两人说到了什么程度?
裕亲王保泰瞥了众人一眼,这帮子上书房大臣个个都是心机深沉之辈,而隆科多、马高鸣是武将,鄂伦岱又是新近获罪,此事还只有他适合带头回话,况且海外分封,他亦是极力赞成,即便是有一府之地为封地,他亦不愿意窝在这京城,一方诸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岂是这空筒子王爷能比的?
略微思忖,保泰便小心的说道:“回皇上,海外分封,封地远在海外,不影响朝廷的集权与统一,不妨碍朝廷的政令通行,亦不耗费国家物力财力,反之,不仅可以为国屏藩,还可为国开疆拓土,增添贡赋。
即便不分封,海外之地,朝廷亦鞭长莫及,与其任由荒芜,不如分封,皇上亦可多一种赏赐方式。奴才窃以为,海外分封,堪称一举数得,有益而无害。”
一见保泰抛砖引玉,所有人都未急于表态,想看看康熙是何态度,无奈康熙却是不置一词,就连表情亦无丝毫变化。
众人都不由谨慎起来,海外分封是历朝历代未有之创举,无史可鉴,其影响之巨,完全可以预见,好处亦是明摆着的,却是偏偏牵扯到争储,在摸不清康熙的意思之前,他们可不敢乱发言。
海外分封是胤祯提出来的,张鹏翮身为十四党得力干将,自然是要极力促成,康熙今日集齐所有上书房大臣议论此事,便是预先将此事的调子定下来,偏偏又不清楚康熙对此事是持何态度?他心里不由有些焦虑,心里暗自责怪十四爷之前也不通通气,想到这里,他心里不由一亮,十四爷既然不与他们通气,那就是说此事十四爷有极大的把握,也就是说,康熙是赞成的居多!
既是如此,倒不用再鼓吹,反到要挑挑刺,引起辩驳,从正反两面论证海外分封的可行性,以起到拾遗补缺之效。
想明白这其中关节,张鹏翮一阵轻松,略微思忖,便沉吟着道:“凡事有利必有弊,海外分封既于国有利,亦有其弊端,分封之害无须赘言,即便是海外分封,时日一长,亦难免有封国出现尾大不掉之势。
其次,既要实行海外分封,势必要大肆在海外征战以开拓领地,难免有穷兵黩武之嫌。其三,开拓海外封地,必然需要大量人力,如今四川、台湾两地仍是地广人稀,似乎有舍本逐末之嫌。”
一听张鹏翮如此毫不留情的痛批海外分封,而且句句都说到点子上,殿内所有人都为之一怔,十四党窝里反了?李光地微一沉吟,便明白了张鹏翮的用意,不过,他素来谨慎,虽然心里暗暗赞叹,却是不肯多言。
几位上书房大臣,哪个不是人精,略一咂摸,就都明白过来,心里不由都是一松,既然清楚了康熙的态度,这事就好办多了。
王掞可说是太子的死忠,在太子兵变一事上,他建议太子关闭九门释放被挟持的群臣宗亲,却是阴差阳错立了一功,对于太子在安定门外率七千之众投降,他起初是百思不得其解,待海外分封的消息传出之后,他才隐隐猜到,可能是十四爷或者是康熙应允,诓骗太子流放海外。
若是海外分封能够顺利推行,太子流放海外的机会就能多一分,既然康熙是倾向于海外分封,王掞也就不再有所顾忌,当下就率先说道:“微臣不敢苟同,海外蛮荒之地,地狭民稀,如何能成尾大不掉之势?况且海路迢迢,大清海军又强盛无比,实不必庸人自忧。”
萧永藻是老八一党,海外分封,十四爷明显是拉拢人心,此事大利宗亲勋贵,却是不利康熙,反对,他是不敢的,但借此给十四爷上点眼药,却是一举两得,他紧接着道:“开拓海外封地,未必花费大量人力,完全可以掳掠海外的土著进行开发,如此,既可开拓疆域,又可充实国力,既利朝廷,又大利宗亲勋贵,海外分封,可谓是深得人心之举。”
马齐听的心领神会,挑拨离间他可是玩的熟溜,当下就跟着说道:“海外分封,另辟蹊径,有分封之利而无分封之害,实乃亘古未有之创举,必为后世所传诵。此事一经传出,便引起京城轰动,人人争相探询,可见是深得人心。”
张鹏翮听的暗自腹诽,这两个可不是什么好鸟,明着唱赞歌,实则是居心叵测,尽极挑拨之能事,不过,站在他的立场,偏偏又不好驳斥二人。
隆科多亦不是等闲角色,听的是暗暗心惊,这些个上书房大臣还真是杀人不见血,所谓的唇枪舌箭不过如此,今儿可是开了眼界,不过,这场合,他却是不便插言,只是闷头听着。
嵩祝是中立派,四边不靠,他是老军务,自然是扬长避短,略一沉吟便洪声说道:“海军南洋大捷,攻克西班牙盘踞多年的马尼拉,大吕宋,亦未用多大的兵力,可见征服海外之地,并不需劳师动众,这穷兵黩武一说,却是颇为牵强,若是仅靠海军,便可征服大片海外之地,奴才是极力赞成,岂有嫌疆域太大之理?”
康熙一生经历过无数的党争,对于上书房这几个大臣的阵营、立场、奏对的侧重点,都是一清二楚,听完之后,仅仅只是扫了众人一眼,心里却是暗自感叹,老十四真是大才,这些个朝廷的顶尖大臣,竟然没有一个能够看出这海外分封背后隐藏的目的。
瞥了一眼默然不语的李光地,康熙略微犹豫才道:“此事,明日朝会公开商议,都跪安吧。”说完又补充道:“李光地留下。”(未完待续。如果您
终于听到康熙赐座赏茶,众人心里不由都暗松了口气,否则这海外分封,他们根本就不敢多言,跪不起!谢恩之后,一众人纷纷起身落座,心里却在琢磨康熙对海外分封是何态度?十四爷既然已经向康熙提及,两人说到了什么程度?
裕亲王保泰瞥了众人一眼,这帮子上书房大臣个个都是心机深沉之辈,而隆科多、马高鸣是武将,鄂伦岱又是新近获罪,此事还只有他适合带头回话,况且海外分封,他亦是极力赞成,即便是有一府之地为封地,他亦不愿意窝在这京城,一方诸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岂是这空筒子王爷能比的?
略微思忖,保泰便小心的说道:“回皇上,海外分封,封地远在海外,不影响朝廷的集权与统一,不妨碍朝廷的政令通行,亦不耗费国家物力财力,反之,不仅可以为国屏藩,还可为国开疆拓土,增添贡赋。
即便不分封,海外之地,朝廷亦鞭长莫及,与其任由荒芜,不如分封,皇上亦可多一种赏赐方式。奴才窃以为,海外分封,堪称一举数得,有益而无害。”
一见保泰抛砖引玉,所有人都未急于表态,想看看康熙是何态度,无奈康熙却是不置一词,就连表情亦无丝毫变化。
众人都不由谨慎起来,海外分封是历朝历代未有之创举,无史可鉴,其影响之巨,完全可以预见,好处亦是明摆着的,却是偏偏牵扯到争储,在摸不清康熙的意思之前,他们可不敢乱发言。
海外分封是胤祯提出来的,张鹏翮身为十四党得力干将,自然是要极力促成,康熙今日集齐所有上书房大臣议论此事,便是预先将此事的调子定下来,偏偏又不清楚康熙对此事是持何态度?他心里不由有些焦虑,心里暗自责怪十四爷之前也不通通气,想到这里,他心里不由一亮,十四爷既然不与他们通气,那就是说此事十四爷有极大的把握,也就是说,康熙是赞成的居多!
既是如此,倒不用再鼓吹,反到要挑挑刺,引起辩驳,从正反两面论证海外分封的可行性,以起到拾遗补缺之效。
想明白这其中关节,张鹏翮一阵轻松,略微思忖,便沉吟着道:“凡事有利必有弊,海外分封既于国有利,亦有其弊端,分封之害无须赘言,即便是海外分封,时日一长,亦难免有封国出现尾大不掉之势。
其次,既要实行海外分封,势必要大肆在海外征战以开拓领地,难免有穷兵黩武之嫌。其三,开拓海外封地,必然需要大量人力,如今四川、台湾两地仍是地广人稀,似乎有舍本逐末之嫌。”
一听张鹏翮如此毫不留情的痛批海外分封,而且句句都说到点子上,殿内所有人都为之一怔,十四党窝里反了?李光地微一沉吟,便明白了张鹏翮的用意,不过,他素来谨慎,虽然心里暗暗赞叹,却是不肯多言。
几位上书房大臣,哪个不是人精,略一咂摸,就都明白过来,心里不由都是一松,既然清楚了康熙的态度,这事就好办多了。
王掞可说是太子的死忠,在太子兵变一事上,他建议太子关闭九门释放被挟持的群臣宗亲,却是阴差阳错立了一功,对于太子在安定门外率七千之众投降,他起初是百思不得其解,待海外分封的消息传出之后,他才隐隐猜到,可能是十四爷或者是康熙应允,诓骗太子流放海外。
若是海外分封能够顺利推行,太子流放海外的机会就能多一分,既然康熙是倾向于海外分封,王掞也就不再有所顾忌,当下就率先说道:“微臣不敢苟同,海外蛮荒之地,地狭民稀,如何能成尾大不掉之势?况且海路迢迢,大清海军又强盛无比,实不必庸人自忧。”
萧永藻是老八一党,海外分封,十四爷明显是拉拢人心,此事大利宗亲勋贵,却是不利康熙,反对,他是不敢的,但借此给十四爷上点眼药,却是一举两得,他紧接着道:“开拓海外封地,未必花费大量人力,完全可以掳掠海外的土著进行开发,如此,既可开拓疆域,又可充实国力,既利朝廷,又大利宗亲勋贵,海外分封,可谓是深得人心之举。”
马齐听的心领神会,挑拨离间他可是玩的熟溜,当下就跟着说道:“海外分封,另辟蹊径,有分封之利而无分封之害,实乃亘古未有之创举,必为后世所传诵。此事一经传出,便引起京城轰动,人人争相探询,可见是深得人心。”
张鹏翮听的暗自腹诽,这两个可不是什么好鸟,明着唱赞歌,实则是居心叵测,尽极挑拨之能事,不过,站在他的立场,偏偏又不好驳斥二人。
隆科多亦不是等闲角色,听的是暗暗心惊,这些个上书房大臣还真是杀人不见血,所谓的唇枪舌箭不过如此,今儿可是开了眼界,不过,这场合,他却是不便插言,只是闷头听着。
嵩祝是中立派,四边不靠,他是老军务,自然是扬长避短,略一沉吟便洪声说道:“海军南洋大捷,攻克西班牙盘踞多年的马尼拉,大吕宋,亦未用多大的兵力,可见征服海外之地,并不需劳师动众,这穷兵黩武一说,却是颇为牵强,若是仅靠海军,便可征服大片海外之地,奴才是极力赞成,岂有嫌疆域太大之理?”
康熙一生经历过无数的党争,对于上书房这几个大臣的阵营、立场、奏对的侧重点,都是一清二楚,听完之后,仅仅只是扫了众人一眼,心里却是暗自感叹,老十四真是大才,这些个朝廷的顶尖大臣,竟然没有一个能够看出这海外分封背后隐藏的目的。
瞥了一眼默然不语的李光地,康熙略微犹豫才道:“此事,明日朝会公开商议,都跪安吧。”说完又补充道:“李光地留下。”(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