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家三兄弟静静坐着,没有一个人说话。
    若是换了两年之前,莫说俞宜勤,就是年纪最长的俞宜简,这个时候也一定背着手没有仪态地在屋子里转悠。
    不过,在俞国振崛起的这两年里,各种大事,他们都算见惯了,养气的功夫也随之见长。
    客厅里的西洋座钟敲响,那是九点了。俞宜轩咳了一声:“大哥,南京那边的准备如何了?”
    “只等着咱们这边发货过去,除了咱们自家的铺子外,徐家也有意分一杯羹,国雄那边寄来的信,说是年后徐东主会来咱们这拜望。”
    徐东主便是徐林徐仲渊,俞家将棉布交与他经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而俞家所需的棉花、铁料、纸张,也都是通过他来收购的。在有俞国振支持而缓过气来之后,徐家的生意渐渐恢复旧观,俞家与他的生意,只占他家整个经营额的一成左右,但他与俞家的关系却未因此冷淡下来。
    “国振对这些书寄予厚望,无论如何也得经营好来。”俞宜轩身为读书人,自然知道书的威力。
    “嗯。”
    正说话间,俞国振走了出来,三位叔伯都站起身,俞国振长揖行礼:“各位叔伯,请坐,请坐。”
    “昨日你累了,我们便未来打扰,桐城之事,情形如何?”
    俞国振笑了:“不过是一群土鸡瓦狗,手到擒来。”
    他倒不是自我吹嘘,一来这是事实,二来他也想坚定一下几位族中长辈的信心。俞国振知道自己的短板,手中的少年家卫用来战斗是不成问题,可管理庶务,他们就嫩得多,必须借助族中的力量。
    不过现在已经好些了,那些在战斗中伤残不能继续的少年,被俞国振有意安排到族中的店铺、田庄之中,他们在家卫中所学的东西,渐渐与如今新的职司相结合。
    他将桐城之战的情形说了一遍,自然没有提那十余万两银子之事,听他说完之后,俞家三位长辈都是大感振奋。
    “如今我们俞家的声名便是安庆府也知晓了!”
    “只怕安庆知府现在在头痛,该如何向天子上奏折。”俞宜轩考虑问题角度与宜简宜勤都不相同,他笑着道:“东南腹心之地,却发生如此逆反之举,他一个失察之罪是脱不了的,那位被杀了的桐城县令倒好,一死百了。”
    就如俞宜轩所言,安庆知府皮应举确实焦头烂额,当他的奏折递到了北京崇祯手中时,崇祯几乎愤怒地掀翻了御几。
    “这便是朕仰赖的子民!这便是大明的缙绅!”
    放在他面前的,除了安庆知府皮应举的奏折,还有南京提督操江马鸣世的奏折,两份奏折之中,都将桐城民乱的责任,归结于劣绅的恶行。
    “陛下息怒,这等劣绅,自当严惩,东南局势,几乎为之所坏!”温体仁奏道:“好在贼乱已平,如今当善加安抚,以免再生事端。”
    “卿既如此说,有何良策?”
    “应天巡抚,当追其罪,另委贤达,替陛下分忧。”
    温体仁此时仍未被任命为首辅,事实上,他只是以次辅代行首辅之权。崇祯皇帝在赶走周延儒之后,似乎对任命首辅一事起了戒心,温体仁虽然大权在握,却还是有诸多掣肘。在内有文震孟等东林遗老,在外各地抚臣之中,亦多是温体仁政敌,因此,他曾经想着在朝堂之上安插心腹,甚至不惜提拔当初魏忠贤一党,可这些都受到了抵制。
    崇祯连连颔首,出这般事情,时任的应天巡抚难辞其绺。
    所谓应天巡抚,又称苏松巡抚、江南巡抚,实际上是巡抚十府之地。崇祯想了一想:“卿觉得何人足任此职?”
    “臣以为……唐世济素有廉名,可当此职。”
    “唐世济?他如何能当得!”崇祯闻言不悦:“卿为何会荐他!”
    温体仁心中一跳,没有想到皇帝对唐世济竟然如此不喜,不过他自有理由:“唐世济十六岁便为县令,向有清廉之名,善断案理财。陛下欲稳东南,所忧者不过是劣绅豪奴不法之事,世济擅处置,臣故荐之。”
    “臣以为不然!”
    这虽非大朝会,但在场的却也不只是温体仁一个,立刻有人起来反对道:“鹿世济欲引阉党入朝,已然被劾,如何能巡抚江南。论及抚乡安民,臣荐张国维!”
    温体仁闻得此言,心再度一跳,不过,他并未再说什么。
    崇祯看了温体仁一眼,心中有些不豫。
    自温体仁将周延儒赶出朝堂之后,京城之中便流言四起,将这一年多来的天灾人祸,尽数归于温体仁身上。民间甚至有“崇皇帝,温阁老,崇祯皇帝遭瘟了”的童谣,这消息,自然也被厂卫传给了崇祯。
    崇祯相信,温体仁是孤臣,不结党营私,所以才会被人如此攻讦,可国事如此败坏,总得有一个有才能的人出来收拾。温体仁有些才能,可比不上周延儒,而且此人声望不足,士林中反对之声极大,或许……该再往内阁中补充人手了。
    江苏宜兴,张溥满脸喜色地看着周延儒,而周延儒则捻须良久不语。
    “这是老师起复的机会,这个机会,不可放过!”见周延儒犹豫不决,张溥不快地道:“天赐不取,必得其绺,老师何必多思?”
    “天如,你性子太急切……”
    “老师,非我性子急切,国家大事,不急如何能行?”张溥道。
    他的态度有些咄咄逼人,不过面对自己这个弟子,周延儒却硬气不起来。当初他为内阁首辅之时,与东林交恶,在士林之中声名实在不好,他想起复,没有士林支持绝无可能。
    “如今内阁之中,有钱抑之在,我起复是否,无干大局……”
    “如何无干大局,钱抑之虽是东林宿老,却不是温体仁对手,欲对温体仁,非老师不可!”张溥再次打断了他。
    周延儒嘿然一笑,温体仁其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此次退归田园,他反思此前,自己还是小瞧了温体仁。即使现在天子对温体仁略有疑虑,可圣眷未失,此时去硬撼他,周延儒没有任何胜算。
    “老师,你究竟是何意?”张溥有些不耐了。
    他对周延儒虽然有几分尊重,那只是因为周延儒是他进士科的座师,那一科当中他与吴梅村同样上榜,吴梅村为进士第一,书商将中试之人的卷子印刷出版,按惯例应该由几位考官点评他们的试卷,可张溥毫不客气地抢了这个活儿,由此便可看出,他实际上是瞧不大起当时的几位考官。
    周延儒看了他一眼,心中暗恨,脸上却笑得更加温和:“天如,你只想着我,我回家才一年,陛下未必会起复,倒有一人,若是你愿意大力支持,更胜过我。”
    “孰人能比得上老师?”
    “何芝岳。”
    “他……上次老师不是力荐他接替首辅之职,他畏惧温体仁,不敢出来么?”
    张溥知道自己将温体仁得罪狠了,若不能将温体仁拉下,迟早是要受其党羽迫害。听得周延儒推荐何如宠,想到此人畏温体仁如虎,张溥叹息道。
    “此一时也彼一时,当时避温体仁锋芒,何芝岳不肯出山在所难免,如今却不同,他乡梓遭变,就是他自家也损失不小,愤然出山,匡扶天下,肃清妖氛,正其时也!”周延儒道:“他此前不肯出,是因为悠游林下胜过去朝堂上操劳,如今出了此等事情,他还不肯出?”
    “况且,今上空着首辅之职已经有一年,温体仁始终只是次辅,今上虽简拔钱士升等相助,可首辅之位,迟迟不定,分明是今上虚位以待贤达,并未瞩意温体仁。何芝岳前次不明形势,不肯轻易入京,如今形势明朗,上有天子求贤若渴之心,下有天如等鼓吹抬捧之力,何愁他不去?”
    “何芝岳……”
    张溥有些犹豫,何如宠确实名声比周延儒更响,而起是东林前辈,与左光斗既是同乡又是好友。崇祯四年张溥考中会试那一次,他是周延儒的副手,也可以说是张溥的房师,因此倒不是外人。
    相比名声颇有瑕疵的周延儒,何如宠要好得多,但正是因此,张溥并不太支持他。
    张溥有自己的算计,何如宠在东林之中的声望太高,复社对他来说只是锦上添花,他即使就任首辅,也未必能采纳自己的计策,让自己能在乡野之间遥控朝堂之政。
    “芝岳先生虽然也是合适人选,终究比不上老师,老师为了天下人,便勉为其难应了吧!”一念至此,他再度催促道。
    “老夫说了,你操之甚切,何芝岳今年已是六十有六,温体仁六十有二,老夫则四十二岁,来日方长呢。”周延儒笑道:“如今温体仁风头正盛,且由何芝岳顶上两年,到时老夫再出山,为时尚且不晚。”
    张溥犹豫了好一会儿,见周延儒心意甚决,也只能如此。
    “天如,不过要成此事,须得钱牧斋等出手相助,你不妨再去拜访钱牧斋。”周延儒又道。
    “老师为何不亲见钱牧斋,老师今后要再度初山,正需涤除旧恶,与钱谦益讲好,救既散之人心。”
    “呵呵,此事老夫自知,天如你只管放心。”
    张溥拱手而去,周延儒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这个张天如,自视甚高,竟然想控制自己,当真是一个目无纲纪伦常之辈!
    (感谢郁闷之子、木头竹子、惊恐小狼打赏,继续求月票中……五十张月票有加更)(未完待续。如果您

章节目录

明末风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圣者晨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者晨雷并收藏明末风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