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打到你求和(上)
慧观听了杨应麒的话赞叹不已,杨应麒又道:“只是如此一来,你僧门不但有私人之捐献,且有公家之资助,若太平岁月一久,到时候入胜于出,只怕便富比帝皇,却如何能保其间不生蠹虫?嘿!说实在的,我对你们和尚的操守,可怀疑得很那!”
慧观沉吟道:“唯有请公家派人严加监督了。”
杨应麒摇头道:“那还不够。最好,是将所有钱财的来龙去脉一一公开,让捐献者知道自己捐的钱去了何处,同时也可告诉世人:佛门无私弊。”
慧观颔首道:“此法甚好。至于第三弊则更容易,易金菩萨、铜菩萨为石菩萨、泥菩萨、丹青菩萨便可。”
杨应麒一听大喜,心道:“这慧观和尚大不简单!这样改革意味着什么想来他心知肚明!”
两人言语投机,越说越起兴,杨应麒对佛法知之不多,然而一法通,万法通,慧观说出一些佛门规条来,他却能逐一评驳。一席话下来,杨应麒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蓝图,知道如果能帮助慧观完成他宗门的变革,那慧观领导下的宗派将转化为州县政厅的极佳补充。有许多社会事务政府直接介入实不如其它民间力量自觉介入来得好。两人一直谈到黄昏,慧观这才带着两个弟子告辞而去。
走出一段山路,其中一个弟子道:“这七将军可真是难缠,竟然开出这么多的条件来。”
慧观一听斥责道:“痴儿!竟然未悟!”
那个弟子愣愣不知当如何回答,另一个弟子接口道:“师兄糊涂!若依了这位七将军,则我宗不仅能立寺传经而已。将来我宗大兴,也许便在这几条变革上来!”
慧观指着他的这个弟子道:“证因,你且说说看。”
证因道:“这五大济世之方,前辈高僧或也曾为,只是未作明文定制,又无人在起始时大力支持,因此行之而不能及远。若我宗能将之定成规条,则佛家必成为政者不可或缺之臂膀。义食是养生,义葬是送死,义学结儒士之心,义仓收农氓之信,义医更是造福于民的大功德!若能募私富之财借公家之力成此五事,则我道之昌必可垂之千古!”
慧观颔首道:“不错!天下大变在即,我观辽东有非常之气,这七将军有逾常之能。我宗若能从而助之,岂止远来求存而已?将来泽及天下,也未可知!”顿了顿道:“若得便,我当相一相那位折大将军,看看他运数如何。”
慧观走后,辽西方面送来一份谍报。杨应麒善于利用民间力量,几年间已经建立起一个颇具架势的情报系统。东京平定之前,帮他做事的赵履民、刘介等人还显得畏畏缩缩,只是收集一些市井上能打听到的普通消息。东京被大金攻破以后,北国局势大变,赵、刘等人看清了形势,做事也大胆起来,大把花钱收买大辽的官员、太监,唯恐被竞争对手抢了功劳。
杨应麒眼前这份谍报,说的是辽主在众议之下,立皇叔耶律淳为都元帅,募粮集兵,准备再次伐金。杨应麒接到情报后立即打道回津门,命人请找欧阳适来商议。
自萧铁奴和欧阳适聊过之后,欧阳适言行大有改变,不但没了津门建港后的骄气,甚至比建港前也沉稳得多。杨应麒看得暗暗称奇,不知萧铁奴是怎么跟他说的。他和欧阳适间的关系,似乎也回复到在会宁时的模样。
欧阳适来到后在灯下看了谍报,问道:“你怕耶律淳会来打辽南?”
杨应麒道:“应该不会。大辽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可以同时发动几路大军了。如今来攻,必然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辽南在大多数人眼里又还不是很重要的地方。因此这里不会是耶律淳的目标。就是他们真来也不怕。二哥三哥都在辽口,他们俩手下是汉部——甚至可以说是大金最擅守的部队,那里的城防也已经颇具规模,契丹人没三五个月攻不下来的。”
欧阳适点头道:“不错。如果我是耶律淳也会去打辽阳府!那里是军政重地,攻下的话影响会大得多。大哥现在还在会宁吧?斡鲁好像也不在东京,如今驻防辽阳府是什么人?”
杨应麒道:“大哥和斡鲁都不在,现在主管辽阳府军务的应该是斡鲁古,兵力大概有一万左右。此外,斡鲁临走前又把鞍坡交给了狄叔叔,老六也在那里助防,兵力大概有一千五百人。”
欧阳适道:“斡鲁古这人我知道,虽然生性贪婪了些,不过打仗是把好手。再加上我们汉部在鞍坡的人马,就是大辽倾国来攻也能抵挡一阵子了。嘿!其实我真怀疑大辽还能有多少兵力!”
杨应麒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辽立国两百余年,没那么容易吞掉的。”他敲了一下手中的谍报后道:“这谍报一共有三份,一份来津门,一份留辽口,另外一份去鞍坡。想来二哥和狄叔叔看到谍报后都会各自准备,鞍坡的谍报应该还会寄往会宁给大哥。老四,你说大哥看到谍报会怎么办?”
欧阳适沉吟道:“我猜老大一定会主张主动出击。”
杨应麒道:“那国主会赞成么?”
欧阳适笑道:“当然会赞成!自起兵以来这么久,他什么时候被动过?嘿,看来我们汉部又有仗打了。”
杨应麒微笑道:“打仗是凶险事,真不知道你干嘛这么高兴。”取出一幅地图来,说道:“这里是辽口,这里是东京。据这份谍报,耶律淳的军马就驻扎在显州附近。这里是大辽在东京道最后一条防线。这条防线一失,大辽不但整个东京道全军覆没,连临潢府、中京道甚至南京道都不得安宁!”
欧阳适皱眉道:“可惜可惜,显州离海太远,我的水师去不到那里。”
杨应麒道:“老四啊,其实你不用上阵,头功也还是你的。”
欧阳适精神一振道:“怎么说?”
杨应麒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东京有多少粮草我是知道的。这场仗打下来,东京的粮草是不够用的。他们女真人喜欢劫掠,但我知道狄叔叔和二哥却都不喜欢干这种事情。所以得把复州的粮食往辽口运一部分过去以备万一。”
欧阳适问道:“复州的粮食够用么?”
杨应麒道:“津门的人口越来越多,不过幸好我早有准备。我们的储粮,连津门将会新增的人口算上,到秋收之前只怕会过得紧巴巴的。若这一仗能拖到秋收之后再打,那就没问题了。今年咱们新开垦的耕地各种作物长势都不错,原住民安定下来后,租了我们的牛马农具,学着种玉米番薯,多半收成也会比往年好些。只要不遭灾,就算只是平常年景,我们接下来一年里也会有余粮的。”
欧阳适想了想又道:“我们在新开的村庄都在复州北部,从那里到津门和到辽口其实也差不多远。运粮也是从陆路行走,和我有什么关系?难道要先把粮食运到津门再北上辽口?”
杨应麒道:“陆路行走,费车马畜力太多。但先把粮食运到津门也不划算”他在地图上一指,说道:“这条永宁河从复州北部流下,贯穿复州中部入海,所流过的地方刚好都是我们产粮的村庄。我们在它的入海口再开一个渡头,这个渡头不用像津门这样齐备,只要能把从永宁河中上游运下来的粮食搬上船就好。陆路运粮从长远来说是没有前途的。我们也正好趁这个机会打造一支运粮的船队来,将来大有用处。契丹人动作还没那么快,我们正好利用这个契机把半岛的建设搞起来。”
杨应麒说到这里叹道:“就是不知大哥在会宁会如何反应这件事情,国主又会如何处置。”
慧观听了杨应麒的话赞叹不已,杨应麒又道:“只是如此一来,你僧门不但有私人之捐献,且有公家之资助,若太平岁月一久,到时候入胜于出,只怕便富比帝皇,却如何能保其间不生蠹虫?嘿!说实在的,我对你们和尚的操守,可怀疑得很那!”
慧观沉吟道:“唯有请公家派人严加监督了。”
杨应麒摇头道:“那还不够。最好,是将所有钱财的来龙去脉一一公开,让捐献者知道自己捐的钱去了何处,同时也可告诉世人:佛门无私弊。”
慧观颔首道:“此法甚好。至于第三弊则更容易,易金菩萨、铜菩萨为石菩萨、泥菩萨、丹青菩萨便可。”
杨应麒一听大喜,心道:“这慧观和尚大不简单!这样改革意味着什么想来他心知肚明!”
两人言语投机,越说越起兴,杨应麒对佛法知之不多,然而一法通,万法通,慧观说出一些佛门规条来,他却能逐一评驳。一席话下来,杨应麒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蓝图,知道如果能帮助慧观完成他宗门的变革,那慧观领导下的宗派将转化为州县政厅的极佳补充。有许多社会事务政府直接介入实不如其它民间力量自觉介入来得好。两人一直谈到黄昏,慧观这才带着两个弟子告辞而去。
走出一段山路,其中一个弟子道:“这七将军可真是难缠,竟然开出这么多的条件来。”
慧观一听斥责道:“痴儿!竟然未悟!”
那个弟子愣愣不知当如何回答,另一个弟子接口道:“师兄糊涂!若依了这位七将军,则我宗不仅能立寺传经而已。将来我宗大兴,也许便在这几条变革上来!”
慧观指着他的这个弟子道:“证因,你且说说看。”
证因道:“这五大济世之方,前辈高僧或也曾为,只是未作明文定制,又无人在起始时大力支持,因此行之而不能及远。若我宗能将之定成规条,则佛家必成为政者不可或缺之臂膀。义食是养生,义葬是送死,义学结儒士之心,义仓收农氓之信,义医更是造福于民的大功德!若能募私富之财借公家之力成此五事,则我道之昌必可垂之千古!”
慧观颔首道:“不错!天下大变在即,我观辽东有非常之气,这七将军有逾常之能。我宗若能从而助之,岂止远来求存而已?将来泽及天下,也未可知!”顿了顿道:“若得便,我当相一相那位折大将军,看看他运数如何。”
慧观走后,辽西方面送来一份谍报。杨应麒善于利用民间力量,几年间已经建立起一个颇具架势的情报系统。东京平定之前,帮他做事的赵履民、刘介等人还显得畏畏缩缩,只是收集一些市井上能打听到的普通消息。东京被大金攻破以后,北国局势大变,赵、刘等人看清了形势,做事也大胆起来,大把花钱收买大辽的官员、太监,唯恐被竞争对手抢了功劳。
杨应麒眼前这份谍报,说的是辽主在众议之下,立皇叔耶律淳为都元帅,募粮集兵,准备再次伐金。杨应麒接到情报后立即打道回津门,命人请找欧阳适来商议。
自萧铁奴和欧阳适聊过之后,欧阳适言行大有改变,不但没了津门建港后的骄气,甚至比建港前也沉稳得多。杨应麒看得暗暗称奇,不知萧铁奴是怎么跟他说的。他和欧阳适间的关系,似乎也回复到在会宁时的模样。
欧阳适来到后在灯下看了谍报,问道:“你怕耶律淳会来打辽南?”
杨应麒道:“应该不会。大辽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可以同时发动几路大军了。如今来攻,必然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辽南在大多数人眼里又还不是很重要的地方。因此这里不会是耶律淳的目标。就是他们真来也不怕。二哥三哥都在辽口,他们俩手下是汉部——甚至可以说是大金最擅守的部队,那里的城防也已经颇具规模,契丹人没三五个月攻不下来的。”
欧阳适点头道:“不错。如果我是耶律淳也会去打辽阳府!那里是军政重地,攻下的话影响会大得多。大哥现在还在会宁吧?斡鲁好像也不在东京,如今驻防辽阳府是什么人?”
杨应麒道:“大哥和斡鲁都不在,现在主管辽阳府军务的应该是斡鲁古,兵力大概有一万左右。此外,斡鲁临走前又把鞍坡交给了狄叔叔,老六也在那里助防,兵力大概有一千五百人。”
欧阳适道:“斡鲁古这人我知道,虽然生性贪婪了些,不过打仗是把好手。再加上我们汉部在鞍坡的人马,就是大辽倾国来攻也能抵挡一阵子了。嘿!其实我真怀疑大辽还能有多少兵力!”
杨应麒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辽立国两百余年,没那么容易吞掉的。”他敲了一下手中的谍报后道:“这谍报一共有三份,一份来津门,一份留辽口,另外一份去鞍坡。想来二哥和狄叔叔看到谍报后都会各自准备,鞍坡的谍报应该还会寄往会宁给大哥。老四,你说大哥看到谍报会怎么办?”
欧阳适沉吟道:“我猜老大一定会主张主动出击。”
杨应麒道:“那国主会赞成么?”
欧阳适笑道:“当然会赞成!自起兵以来这么久,他什么时候被动过?嘿,看来我们汉部又有仗打了。”
杨应麒微笑道:“打仗是凶险事,真不知道你干嘛这么高兴。”取出一幅地图来,说道:“这里是辽口,这里是东京。据这份谍报,耶律淳的军马就驻扎在显州附近。这里是大辽在东京道最后一条防线。这条防线一失,大辽不但整个东京道全军覆没,连临潢府、中京道甚至南京道都不得安宁!”
欧阳适皱眉道:“可惜可惜,显州离海太远,我的水师去不到那里。”
杨应麒道:“老四啊,其实你不用上阵,头功也还是你的。”
欧阳适精神一振道:“怎么说?”
杨应麒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东京有多少粮草我是知道的。这场仗打下来,东京的粮草是不够用的。他们女真人喜欢劫掠,但我知道狄叔叔和二哥却都不喜欢干这种事情。所以得把复州的粮食往辽口运一部分过去以备万一。”
欧阳适问道:“复州的粮食够用么?”
杨应麒道:“津门的人口越来越多,不过幸好我早有准备。我们的储粮,连津门将会新增的人口算上,到秋收之前只怕会过得紧巴巴的。若这一仗能拖到秋收之后再打,那就没问题了。今年咱们新开垦的耕地各种作物长势都不错,原住民安定下来后,租了我们的牛马农具,学着种玉米番薯,多半收成也会比往年好些。只要不遭灾,就算只是平常年景,我们接下来一年里也会有余粮的。”
欧阳适想了想又道:“我们在新开的村庄都在复州北部,从那里到津门和到辽口其实也差不多远。运粮也是从陆路行走,和我有什么关系?难道要先把粮食运到津门再北上辽口?”
杨应麒道:“陆路行走,费车马畜力太多。但先把粮食运到津门也不划算”他在地图上一指,说道:“这条永宁河从复州北部流下,贯穿复州中部入海,所流过的地方刚好都是我们产粮的村庄。我们在它的入海口再开一个渡头,这个渡头不用像津门这样齐备,只要能把从永宁河中上游运下来的粮食搬上船就好。陆路运粮从长远来说是没有前途的。我们也正好趁这个机会打造一支运粮的船队来,将来大有用处。契丹人动作还没那么快,我们正好利用这个契机把半岛的建设搞起来。”
杨应麒说到这里叹道:“就是不知大哥在会宁会如何反应这件事情,国主又会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