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温、张颢得到消息,立刻率甲士入府。张颢见杨渥死了,起了贪心,想踢开徐温,自己当吴王。张颢大陈甲兵,然后召来文武“议事”,张颢尖着嗓子干嚎道:“小主子已经没了,淮南无主,众位觉得谁可当之?!”连问三次,众人低头不语,暗想:直说你想当吴王得了,装什么大头蒜?
众人的沉默就是对张颢无言的拒绝,张颢勃然大怒,准备发作。徐温的哥们严可求是淮南第一智士,向来看不上张颢,见众人不说话,生怕事变,装模作样的凑到张颢身边耳语道:“淮南事乱,能做淮南主者,非公而谁?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张颢不解:“为什么?”严可求小声道:“武忠王虽故,但刘威、李遇、李简等人皆淮南首功之臣,恐怕他们不会对张公心服。今日之事,不如先立二公子隆演,张公挟天子令诸侯,谁敢不从?”
张颢沉默不语,严可求等不下去了,知道张颢被逼急了就可能来粗的。严可求急中生智,声称肚子不舒服要出趟恭,急赴书记室,以太夫人史氏的名义写了一道教令。然后出来招呼众人到府中正堂,说是有大事相告。众人来到正堂,严可求跟真的一样,跪在地上宣读“史太夫人”的教令:“武忠王创业不易,为使杨家基业不堕,今应速立隆演。”
众人都不希望张颢出头,也不管是教令真假,伏地三呼。张颢闻着动静也赶了过来,看到这个样子,知道自己暂时不能得手,只好依众人议,迎立杨隆演。
张颢虽然一时失了手,却贼心不死,当然首先他需要的做的是搬掉徐温这块绊脚石,让徐温去守润州。徐温得到消息,急问严可求该怎么办?严可求和徐温交情很铁,便去联系淮南节度副使李承嗣,几人密谋之后,严可求独自来见张颢,说外边传言张颢要杀徐温,所以先调出扬州。张颢装清白:“徐温自己想去,和我没关系!”严可求附耳道:“留下徐温更好下手。”张颢觉得有理。
不久,徐温和李承嗣来见张颢,严可求大骂徐温:“犬知报主,徐公奈何受武忠王之大恩,而今淮南动荡之际,公却要甩手,岂不负武忠王大恩?”徐温暗笑,大呼冤枉:“不敢!不敢!武忠王重恩数世不敢忘,温愿竭犬马以报杨氏。”李承嗣也跟着起哄,张颢没法,只好留下徐温。
徐温躲过一劫,严可求劝徐温先下手,张颢这人虽然愚钝,但一旦玩粗的来,大家都吃不消。徐温觉得时候着差不多了,便收买左监门卫将军钟泰章,率领三十个壮汉闯入军府,趁张颢不备,割下了人头。徐温大喜,速诛张颢党羽,甚至连当初杀掉杨渥的的纪祥也没放过,以大逆不道罪将纪祥五马分尸。从此,淮南大权尽入徐温手中,杨隆演不过是尊泥菩萨,供人拜拜而已。
徐温执政之后,力行改革,之前施行的弊政,一概废除,百姓称悦不已。徐温总揽国务,以严可求参知军政,是实际上的内阁总理,而让财经高手支计官骆知祥主抓财政,淮南局势日趋稳定。
徐温这个外姓主政淮南,自然有人不服,抚州(今江西抚州)刺史危全讽第一个跳了出来。他自封为镇南军节度使,连结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彭彦章、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彭钎和信州(今江西上饶)刺史危仔倡起兵做乱,攻镇南军府驻地洪州(今江西南昌)。
徐温派淮南马步军使周本出战,周本曾经斗杀过猛虎,江湖人送雅号“打虎将”。不久八百里捷报传来:危全讽兵败象牙塘(今江西南昌南),活捉献入扬州,徐温好脾气,没杀他。其他人都以危全讽为首,危全讽一败,全都跑没影了。
杨家虽然失了势,但杨行密经营淮南三十年,根基尚在。徐温知道扬州不是他的地盘,想经营一块自己的战略根据地。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徐温让杨隆演封自己为升州刺史,并在升州(金陵)建造水师,由义子徐知诰率领。徐温看的很远:扬州虽然是天下财赋重地,但却在江北,只有淮南一线可以防御北方势力,而金陵却多了一道长江防线,况又是东晋南朝故都,地势易守难攻。
危全讽反徐温失败,不等于其他人都愿做徐温的走狗。宣州观察使李遇是杨行密的故交,徐温在他面前都是小辈,徐温成了大丞相,李遇不服,曾经骂徐温:“老子跟先王跑江湖的时候,徐温在哪里?凭什么就敢挟嗣王号令诸镇?”徐温派都指挥使柴克用去灭李遇,并把李遇的小儿子抓来在阵前,李家少爷哀告父亲不要造反。李遇最疼这个儿子,心软了,决定归顺徐温。可徐温是什么人?管你老臣小臣,反正不是他的心腹,杀光了才好。柴克用进宣州后,奉徐温命,先斩李遇父子,再将李遇一家老小全都砍死。杀了李遇,果然震住了那帮老家伙,没人再敢和徐温较量。
徐温除掉了一些不听话的,开始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吸收杨行密的教训,首先扶持自己的儿子们。徐温六个儿子:徐知训、徐知询、徐知诲、徐知谏、徐知证、徐知谔,但这些亲生的都不如徐温另一个收养的儿子:徐知诰(李昪)。
徐知诰事徐温如亲父,极为孝顺,徐温非常感动,经常对自己的儿子们说“你们虽然是我亲生的,但若论起孝道来,没一个超过知诰的。”吴王杨行密活着的时候,对徐知诰也偏爱有加,徐温白捡了本是自己养子的徐知诰,杨行密常吐酸水:“知诰这孩子人中俊杰,前途不可限量。”
徐知诰不仅在孝顺上强过徐知训他们,而且能力上更是判若云泥。徐知诰坐镇金陵,黜庸进贤,宽简得当,一时间,四方贤士蜂拥来投,其中名头最响的就是洪州人宋齐丘。宋齐丘素有辩才,有战国苏张之风,其他如周宗、曹倧等人,徐知诰都允以重用,参预政务。徐知诰礼贤下士,慷慨大方,甚得军民士心。徐知诰手下文武云集,徐温对徐知诰大加赞赏,叹为奇才。
此后,吴越王钱缪和梁朝皇帝,听说徐温掌握淮南实权之后,都先后过来考察徐温的本事。结果,他们发现,这姓徐的,一点也不比杨行密差。
梁朝和吴越同是淮南的死敌,徐温都给修理了,威望直线上涨。徐温的大儿子徐知训知道老爹将来要做皇帝,自己肯定就是皇太子,心高气傲,连吴主杨隆演都不放在眼时,经常出难题,让杨隆演下不来台。干兄弟徐知诰在徐知训眼中也不算个人物,徐知训能瞧得起的,估计也只有老爹徐温了。
淮南名将朱瑾此时守在扬州,在徐知训手下做事,朱瑾曾经教过徐知训武功,算得上师生之谊,可徐知训却把朱瑾当成了家奴,经常颐气指使。朱瑾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现在倒给徐家小儿当奴才,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后来二人起了口角,徐知训派江湖刺客去暗杀朱瑾,朱瑾武功了得,不在乎这几个小贼,全都做了,埋在后花园里。
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六月,徐温知道朱瑾在扬州和儿子闹了矛盾,胳膊肘自然朝里拐,便调朱瑾去泗州(今江苏盱眙)做淮宁军节度使,明摆着是瞧不起朱瑾。朱瑾受不了这个窝囊气,决定干票大买卖。朱瑾知道徐知训看上了自己的小妾桃氏和坐骑宝马,便盛情邀请徐知训来宴,愿意把桃氏和宝马送给大少爷。徐知训不知有诈,欢喜前来赴宴。朱瑾恭恭敬敬的请徐少爷上坐,然后转呼:“桃儿,过来侍侯少主子。”帘响处,香气袭来,果见一个大美人摇拽而来,奉大卮酒跪地请饮。徐知训眼都直了,大喜:“相公如此厚爱,知训哪里承受的起,多谢!”痛饮数卮后,酩酊大醉,伏在案上。朱瑾见机会来了,递个眼色让桃氏出去,朱瑾操刀将徐知训的人头剁下来。
朱瑾急入宫,把徐知训的人头丢给杨隆演:“徐知训无礼大王,臣以斩之!”杨隆演胆小怕事,吓的魂飞九霄外,如果徐温要是知道他和徐之训的死有牵连,哪还有好吃果子吃?掩袖急走,颤抖言道:“这是你自己干的,日后齐公问罪,与我无关!”
朱瑾见杨隆演如此不中用,气的大骂。这时徐温的亲兵已经追来,朱瑾跳墙逃跑,结果摔断了腿,再找所乘的马,已经不知跑哪了,朱瑾知道没救了,要被徐温活捉,酷刑是少不了的,为了不受辱,横剑自刎。(朱瑾也太鲁莽了,真不知道这人是咋想的。)
在金陵的徐温听说扬州有变,急率精锐入扬州。大肆诛杀朱瑾党羽,并灭了朱瑾的三族,暴朱瑾尸于扬州市中。徐温留下最器重的义子徐知诰总督扬州军政,然后回到金陵。
行军司马徐玠曾经劝徐温把权力传给徐知询,严可求也不喜欢徐知诰,经常播弄是非。徐温也有了换掉徐知诰的打算,可徐知诰运气不错,徐温在这个节骨眼上病死,徐知询天大的能耐也没辙了。吴国军政大权毫不意外的落到了徐知诰的手里,接着徐知诰逼迫杨溥当皇帝。杨溥无奈,只好在徐温死后不久自称大吴皇帝,改元乾贞
徐知诰当政,徐温的几个亲儿子非常不满,暗骂父亲糊涂。徐温糊涂,徐知询比老爹更糊涂,徐知询不会笼络人,甚至连自己的几个亲兄弟都刻薄寡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都跑到徐知诰那边了。乾贞三年(公元930年)十一月,徐知诰以皇帝杨溥的名义让徐知询来扬州朝见,徐知询不知是计,刚到扬州,徐知诰就把“阴谋造反”的大帽子扣在了徐知询的头上,关了起来。徐知诰改任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六弟徐知谔去守金陵重镇。
第二年,徐知诰上奏皇帝杨溥,说自己想回金陵养老,杨溥同意。徐知诰这年也只有43岁,养哪门子老?不过是徐知诰准备在金陵建立新政权的前奏,扬州实在不是一个建都的地方,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如金陵。徐知诰学起义父徐温,坐镇金陵总控淮南,让亲生儿子徐景通(李景)在宋齐丘等的帮助下在扬州“辅政”,实际上是监视杨溥。
徐知诰做事稳妥,他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只是饭要一口口的吃,沉得住气。这跟杀人一样,让人慢性中毒比当场把人毒死更不容易被察觉,徐知诰就是这样。公元935年九月,杨溥先将年号改为天祚,然后“顺从民意”,加封徐知诰“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爵位再进一级,进封为齐王,加九锡,弄了十个州为“齐国”封地。事情到了这一步,傻子也知道徐知诰下一步要干什么了。
徐知诰掌握吴国军政大权近十年,统治基础根深蒂固,即使那些杨行密时代的老臣,看到杨家血脉不久就要灭绝,心痛不已,但又没胆量给徐知诰使绊子,也只好向现实低头,象德高望重的中书令周本就是这样,徐知诰本希望周本能带头劝杨溥下台,周本不想干这缺德事,长叹:“杨家待我恩重如泰山,食人禄,不忠于人,传出来,脸面何存?”他的儿子周弘祚巴不得徐知诰称帝,好在新朝中谋个好位置,强迫周本去劝进,拗不过儿子,周本只好低首率群臣向徐知诰劝进。
徐知诰装好人,自称“无才无德,不足宰制天下。”没等大臣们二劝呢,杨行密的儿子历阳公杨濛痛心杨家将亡,去找周本希望能帮他搞掉徐知诰。周本做为杨行密的嫡系,和徐家父子不算深交,自然希望能弄倒徐知诰,也算给老主子杨行密有个交待。可他的宝贝儿子周弘祚哪还把杨濛当回事,密使亡命徒把杨濛抓起来送给徐知诰。还那有什么好?以吴国皇帝的名义将杨濛处死。
公元937年十月,吴国皇帝杨溥正式逊位,遣代理太尉江夏王杨璘去金陵传禅国诏书,齐王徐知诰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称帝,建国号大齐,改吴天祚三年为大齐昇元元年,尊义父徐温为太祖武皇帝。虽然徐知诰受“禅”时对逊帝杨溥还自称什么“老臣”,并尊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看上去天花乱坠,可一年以后,杨溥就不明不白的死在扬州。
徐知诰当上大齐皇帝后,就有一个想法:“自己本来姓李,改姓杨,最终姓了徐。现在还有必要再给徐温传香火吗?”徐温没把徐知诰当成亲生的,徐知诰以怨报怨,也不想给老徐家脸上抹粉了,徐知诰便把这个想法“传”给了徐温还在世的两个儿子徐知证和徐知谔。这二位在徐知诰称帝后也当上了王爷,但毕竟是在人家徐知诰门下讨生活,徐知诰想改姓,二人自然顺水推舟,带着众臣上请皇帝还复李姓。徐知诰就等着呢,不过在改之前又演了场戏,众人再劝,这才决定复姓。公元939年,徐知诰复李姓,改国号唐,改名李昪
众人的沉默就是对张颢无言的拒绝,张颢勃然大怒,准备发作。徐温的哥们严可求是淮南第一智士,向来看不上张颢,见众人不说话,生怕事变,装模作样的凑到张颢身边耳语道:“淮南事乱,能做淮南主者,非公而谁?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张颢不解:“为什么?”严可求小声道:“武忠王虽故,但刘威、李遇、李简等人皆淮南首功之臣,恐怕他们不会对张公心服。今日之事,不如先立二公子隆演,张公挟天子令诸侯,谁敢不从?”
张颢沉默不语,严可求等不下去了,知道张颢被逼急了就可能来粗的。严可求急中生智,声称肚子不舒服要出趟恭,急赴书记室,以太夫人史氏的名义写了一道教令。然后出来招呼众人到府中正堂,说是有大事相告。众人来到正堂,严可求跟真的一样,跪在地上宣读“史太夫人”的教令:“武忠王创业不易,为使杨家基业不堕,今应速立隆演。”
众人都不希望张颢出头,也不管是教令真假,伏地三呼。张颢闻着动静也赶了过来,看到这个样子,知道自己暂时不能得手,只好依众人议,迎立杨隆演。
张颢虽然一时失了手,却贼心不死,当然首先他需要的做的是搬掉徐温这块绊脚石,让徐温去守润州。徐温得到消息,急问严可求该怎么办?严可求和徐温交情很铁,便去联系淮南节度副使李承嗣,几人密谋之后,严可求独自来见张颢,说外边传言张颢要杀徐温,所以先调出扬州。张颢装清白:“徐温自己想去,和我没关系!”严可求附耳道:“留下徐温更好下手。”张颢觉得有理。
不久,徐温和李承嗣来见张颢,严可求大骂徐温:“犬知报主,徐公奈何受武忠王之大恩,而今淮南动荡之际,公却要甩手,岂不负武忠王大恩?”徐温暗笑,大呼冤枉:“不敢!不敢!武忠王重恩数世不敢忘,温愿竭犬马以报杨氏。”李承嗣也跟着起哄,张颢没法,只好留下徐温。
徐温躲过一劫,严可求劝徐温先下手,张颢这人虽然愚钝,但一旦玩粗的来,大家都吃不消。徐温觉得时候着差不多了,便收买左监门卫将军钟泰章,率领三十个壮汉闯入军府,趁张颢不备,割下了人头。徐温大喜,速诛张颢党羽,甚至连当初杀掉杨渥的的纪祥也没放过,以大逆不道罪将纪祥五马分尸。从此,淮南大权尽入徐温手中,杨隆演不过是尊泥菩萨,供人拜拜而已。
徐温执政之后,力行改革,之前施行的弊政,一概废除,百姓称悦不已。徐温总揽国务,以严可求参知军政,是实际上的内阁总理,而让财经高手支计官骆知祥主抓财政,淮南局势日趋稳定。
徐温这个外姓主政淮南,自然有人不服,抚州(今江西抚州)刺史危全讽第一个跳了出来。他自封为镇南军节度使,连结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彭彦章、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彭钎和信州(今江西上饶)刺史危仔倡起兵做乱,攻镇南军府驻地洪州(今江西南昌)。
徐温派淮南马步军使周本出战,周本曾经斗杀过猛虎,江湖人送雅号“打虎将”。不久八百里捷报传来:危全讽兵败象牙塘(今江西南昌南),活捉献入扬州,徐温好脾气,没杀他。其他人都以危全讽为首,危全讽一败,全都跑没影了。
杨家虽然失了势,但杨行密经营淮南三十年,根基尚在。徐温知道扬州不是他的地盘,想经营一块自己的战略根据地。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徐温让杨隆演封自己为升州刺史,并在升州(金陵)建造水师,由义子徐知诰率领。徐温看的很远:扬州虽然是天下财赋重地,但却在江北,只有淮南一线可以防御北方势力,而金陵却多了一道长江防线,况又是东晋南朝故都,地势易守难攻。
危全讽反徐温失败,不等于其他人都愿做徐温的走狗。宣州观察使李遇是杨行密的故交,徐温在他面前都是小辈,徐温成了大丞相,李遇不服,曾经骂徐温:“老子跟先王跑江湖的时候,徐温在哪里?凭什么就敢挟嗣王号令诸镇?”徐温派都指挥使柴克用去灭李遇,并把李遇的小儿子抓来在阵前,李家少爷哀告父亲不要造反。李遇最疼这个儿子,心软了,决定归顺徐温。可徐温是什么人?管你老臣小臣,反正不是他的心腹,杀光了才好。柴克用进宣州后,奉徐温命,先斩李遇父子,再将李遇一家老小全都砍死。杀了李遇,果然震住了那帮老家伙,没人再敢和徐温较量。
徐温除掉了一些不听话的,开始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吸收杨行密的教训,首先扶持自己的儿子们。徐温六个儿子:徐知训、徐知询、徐知诲、徐知谏、徐知证、徐知谔,但这些亲生的都不如徐温另一个收养的儿子:徐知诰(李昪)。
徐知诰事徐温如亲父,极为孝顺,徐温非常感动,经常对自己的儿子们说“你们虽然是我亲生的,但若论起孝道来,没一个超过知诰的。”吴王杨行密活着的时候,对徐知诰也偏爱有加,徐温白捡了本是自己养子的徐知诰,杨行密常吐酸水:“知诰这孩子人中俊杰,前途不可限量。”
徐知诰不仅在孝顺上强过徐知训他们,而且能力上更是判若云泥。徐知诰坐镇金陵,黜庸进贤,宽简得当,一时间,四方贤士蜂拥来投,其中名头最响的就是洪州人宋齐丘。宋齐丘素有辩才,有战国苏张之风,其他如周宗、曹倧等人,徐知诰都允以重用,参预政务。徐知诰礼贤下士,慷慨大方,甚得军民士心。徐知诰手下文武云集,徐温对徐知诰大加赞赏,叹为奇才。
此后,吴越王钱缪和梁朝皇帝,听说徐温掌握淮南实权之后,都先后过来考察徐温的本事。结果,他们发现,这姓徐的,一点也不比杨行密差。
梁朝和吴越同是淮南的死敌,徐温都给修理了,威望直线上涨。徐温的大儿子徐知训知道老爹将来要做皇帝,自己肯定就是皇太子,心高气傲,连吴主杨隆演都不放在眼时,经常出难题,让杨隆演下不来台。干兄弟徐知诰在徐知训眼中也不算个人物,徐知训能瞧得起的,估计也只有老爹徐温了。
淮南名将朱瑾此时守在扬州,在徐知训手下做事,朱瑾曾经教过徐知训武功,算得上师生之谊,可徐知训却把朱瑾当成了家奴,经常颐气指使。朱瑾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现在倒给徐家小儿当奴才,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后来二人起了口角,徐知训派江湖刺客去暗杀朱瑾,朱瑾武功了得,不在乎这几个小贼,全都做了,埋在后花园里。
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六月,徐温知道朱瑾在扬州和儿子闹了矛盾,胳膊肘自然朝里拐,便调朱瑾去泗州(今江苏盱眙)做淮宁军节度使,明摆着是瞧不起朱瑾。朱瑾受不了这个窝囊气,决定干票大买卖。朱瑾知道徐知训看上了自己的小妾桃氏和坐骑宝马,便盛情邀请徐知训来宴,愿意把桃氏和宝马送给大少爷。徐知训不知有诈,欢喜前来赴宴。朱瑾恭恭敬敬的请徐少爷上坐,然后转呼:“桃儿,过来侍侯少主子。”帘响处,香气袭来,果见一个大美人摇拽而来,奉大卮酒跪地请饮。徐知训眼都直了,大喜:“相公如此厚爱,知训哪里承受的起,多谢!”痛饮数卮后,酩酊大醉,伏在案上。朱瑾见机会来了,递个眼色让桃氏出去,朱瑾操刀将徐知训的人头剁下来。
朱瑾急入宫,把徐知训的人头丢给杨隆演:“徐知训无礼大王,臣以斩之!”杨隆演胆小怕事,吓的魂飞九霄外,如果徐温要是知道他和徐之训的死有牵连,哪还有好吃果子吃?掩袖急走,颤抖言道:“这是你自己干的,日后齐公问罪,与我无关!”
朱瑾见杨隆演如此不中用,气的大骂。这时徐温的亲兵已经追来,朱瑾跳墙逃跑,结果摔断了腿,再找所乘的马,已经不知跑哪了,朱瑾知道没救了,要被徐温活捉,酷刑是少不了的,为了不受辱,横剑自刎。(朱瑾也太鲁莽了,真不知道这人是咋想的。)
在金陵的徐温听说扬州有变,急率精锐入扬州。大肆诛杀朱瑾党羽,并灭了朱瑾的三族,暴朱瑾尸于扬州市中。徐温留下最器重的义子徐知诰总督扬州军政,然后回到金陵。
行军司马徐玠曾经劝徐温把权力传给徐知询,严可求也不喜欢徐知诰,经常播弄是非。徐温也有了换掉徐知诰的打算,可徐知诰运气不错,徐温在这个节骨眼上病死,徐知询天大的能耐也没辙了。吴国军政大权毫不意外的落到了徐知诰的手里,接着徐知诰逼迫杨溥当皇帝。杨溥无奈,只好在徐温死后不久自称大吴皇帝,改元乾贞
徐知诰当政,徐温的几个亲儿子非常不满,暗骂父亲糊涂。徐温糊涂,徐知询比老爹更糊涂,徐知询不会笼络人,甚至连自己的几个亲兄弟都刻薄寡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都跑到徐知诰那边了。乾贞三年(公元930年)十一月,徐知诰以皇帝杨溥的名义让徐知询来扬州朝见,徐知询不知是计,刚到扬州,徐知诰就把“阴谋造反”的大帽子扣在了徐知询的头上,关了起来。徐知诰改任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六弟徐知谔去守金陵重镇。
第二年,徐知诰上奏皇帝杨溥,说自己想回金陵养老,杨溥同意。徐知诰这年也只有43岁,养哪门子老?不过是徐知诰准备在金陵建立新政权的前奏,扬州实在不是一个建都的地方,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如金陵。徐知诰学起义父徐温,坐镇金陵总控淮南,让亲生儿子徐景通(李景)在宋齐丘等的帮助下在扬州“辅政”,实际上是监视杨溥。
徐知诰做事稳妥,他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只是饭要一口口的吃,沉得住气。这跟杀人一样,让人慢性中毒比当场把人毒死更不容易被察觉,徐知诰就是这样。公元935年九月,杨溥先将年号改为天祚,然后“顺从民意”,加封徐知诰“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爵位再进一级,进封为齐王,加九锡,弄了十个州为“齐国”封地。事情到了这一步,傻子也知道徐知诰下一步要干什么了。
徐知诰掌握吴国军政大权近十年,统治基础根深蒂固,即使那些杨行密时代的老臣,看到杨家血脉不久就要灭绝,心痛不已,但又没胆量给徐知诰使绊子,也只好向现实低头,象德高望重的中书令周本就是这样,徐知诰本希望周本能带头劝杨溥下台,周本不想干这缺德事,长叹:“杨家待我恩重如泰山,食人禄,不忠于人,传出来,脸面何存?”他的儿子周弘祚巴不得徐知诰称帝,好在新朝中谋个好位置,强迫周本去劝进,拗不过儿子,周本只好低首率群臣向徐知诰劝进。
徐知诰装好人,自称“无才无德,不足宰制天下。”没等大臣们二劝呢,杨行密的儿子历阳公杨濛痛心杨家将亡,去找周本希望能帮他搞掉徐知诰。周本做为杨行密的嫡系,和徐家父子不算深交,自然希望能弄倒徐知诰,也算给老主子杨行密有个交待。可他的宝贝儿子周弘祚哪还把杨濛当回事,密使亡命徒把杨濛抓起来送给徐知诰。还那有什么好?以吴国皇帝的名义将杨濛处死。
公元937年十月,吴国皇帝杨溥正式逊位,遣代理太尉江夏王杨璘去金陵传禅国诏书,齐王徐知诰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称帝,建国号大齐,改吴天祚三年为大齐昇元元年,尊义父徐温为太祖武皇帝。虽然徐知诰受“禅”时对逊帝杨溥还自称什么“老臣”,并尊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看上去天花乱坠,可一年以后,杨溥就不明不白的死在扬州。
徐知诰当上大齐皇帝后,就有一个想法:“自己本来姓李,改姓杨,最终姓了徐。现在还有必要再给徐温传香火吗?”徐温没把徐知诰当成亲生的,徐知诰以怨报怨,也不想给老徐家脸上抹粉了,徐知诰便把这个想法“传”给了徐温还在世的两个儿子徐知证和徐知谔。这二位在徐知诰称帝后也当上了王爷,但毕竟是在人家徐知诰门下讨生活,徐知诰想改姓,二人自然顺水推舟,带着众臣上请皇帝还复李姓。徐知诰就等着呢,不过在改之前又演了场戏,众人再劝,这才决定复姓。公元939年,徐知诰复李姓,改国号唐,改名李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