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 注释标题 最初发表于1985年《上海文学》杂志,后收入小说集《诱惑》等,被译成英文、法文、意文、荷文、韩文、希伯来文、塞尔维亚文等,获1985年上海文学奖。
    很多人说过,他们有时第一次到了某个地方,却觉得那地方很眼熟,奇怪之余不知道是何原因。
    现在,我也得到这种体会。我走着,看到土路一段段被洪水冲过,冲毁得很厉害,留下路面一道道深沟和一窝窝卵石,像剜去了皮肉,暴露出人体的筋骨和脏器。沟里有几根腐竹,一截烂牛绳,是村寨将要出现的预告。路边小水潭里冒出几团一动不动的黑影,不在意就以为是石头,细看才发现它们是小牛的头,鬼头鬼脑地盯着我。它们都有皱纹,有胡须,有眼光的疲惫,似乎生下来就苍老了,有苍老的遗传。前面的芭蕉林后冒出一座四四方方的炮楼,墙黑得像经过了烟熏火燎。我听说过这地方以前多土匪,还有“十年不剿地无民”一类说法,怪不得村村有炮楼。民居房屋也决不分散,互相紧紧地挤靠和纠缠。石墙都厚实,上面的窗户开得又高又小,大概是防止盗匪翻爬,或者是防止瘴雾过多涌入。
    这一切居然越看越眼熟。见鬼,我到底来过这里没有呢?让我来测试一下吧:踏上前面那石板路,绕过芭蕉林,在油榨房边往左一折,也许可以看见炮楼后面一棵老树、银杏或者是樟树,已经被雷电劈死。
    片刻之后,预测竟然被证实!连那空空的树心,还有树洞前两个烧草玩耍的小娃崽,似乎都依照我的想象各就各位。
    我又怯怯地预测:老树后面可能有栋牛房,檐下有几堆牛粪,有一张锈了的犁或者耙。没想到我一旦走过去,它们果然清清晰晰地向我迎来!甚至那个歪歪的石臼,那臼底的泥沙和落叶,也似曾相识。
    当然,我想象中的石臼里没有积水。但再细想一下,刚下过雨,屋檐水就不该流到那里去吗?于是凉气又从我的脚跟上升,直冲我的后脑。
    我一定没有来过这里,绝不可能。我没得过脑膜炎,没患过精神病,脑子还管用。那么眼前的一切也许是在电影里看过?听朋友们说过?或是曾在梦中相遇……我慌慌地回忆着。
    更奇怪的是,山民们似乎都认识我。刚才我扎起裤脚探着石头过溪水时,一个汉子挑着两根扎成a字形的杉木从山上下来,见我脚下溜溜滑滑,就从路边瓜地里拔出一根树枝,远远地丢给我,莫名其妙地露出一口黄牙,笑了笑。
    “来了?”
    “嗯,来了……”
    “怕有上十年了吧?”
    “十年……”
    “到屋里去坐吧,三贵在门前犁秧田。”
    他的屋在哪里?三贵又是谁?我糊涂了。
    随着我扶杖走上一个坡,一些黑黑的檐瓦在前面升起来。几个人影在地坪中翻打豆荚,连耞摇得叭叭响,几下重,又一下轻,几下重,又一下轻,形成了统一的节拍。他们都赤脚,上衣短短地吊着,露出脐眼和软和的肚皮,裤边松松地搭在胯骨上,看上去随时可能垮落下来。这些人脸上都有棕色的汗釉,釉块的边缘残缺不齐,在日光下一晃,颧骨处就有一小块反光。直到发现他们中的一个走向摇篮开始解怀喂奶,直到发现她们都挂了耳环,我这才知道他们应该是她们——女人。有一位对我睁大了眼。
    “这不是马……”
    “马眼镜。”另一个提醒她。觉得这个名字好笑,她们都笑了。
    “我不姓马,姓黄……”
    “改姓了?”
    “没改。”
    “就是,还是爱逗个耍呵?从哪里来的?”
    “当然是县城。”
    “真是稀客。梁妹呢?”
    “哪个梁妹?”
    “你娘子不是姓梁?”
    “我那位姓杨。”
    “未必是吾记糟了?不会不会,那时候她还说是吾本家哩。吾婆家是三江口的,梁家畲,你晓得的。”
    我晓得什么?再说,那个马什么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姓马的怎么又扯出一个姓梁的?……事情有点复杂。我似乎是想去访友,想做点生意,却鬼使神差地来到这里。我不知自己是怎么来的。
    这位大嫂丢下连耞,把我引进她家里。门槛极高,极粗重,不知被多少由少到老的人踩踏过,不知被多少代人闲坐过,已经磨得腰中部分微微凹陷,木纹像一圈圈月光在门槛上扩散开来,凝成了一截月光的化石。小娃崽过门槛要靠攀爬,大人须高高地勾起腿,才能艰难地倾着身子拐进去。门内很黑,一切都看不清楚。只有高高的小窗漏下一束光线,划开了潮湿的黑暗。我的瞳孔好半天才适应过来,可以看见满壁烟灰,还有弯梁和吊篓。我坐在一截木墩上——这里奇怪地没有椅子,只有木墩和板凳。
    妇人们都叽叽喳喳地挤在门口。喂奶的那位毫不害羞,把另一只长长的奶子掏出来,换到孩子嘴里,冲我笑了笑,而换出的那一只还滴着乳汁。她们都说了些奇怪的话:“小琴……”“不是小琴。”“是吧?”“是小玲。”“哦哦。小玲还在教书吧?”“何事不也来耍耍?”“你们都回了长沙吧?”“是长沙城里还是长沙乡里?”“有娃崽没有?”“一个还是两个?”“小罗有娃崽没有?”“一个还是两个?”“陈志华有娃崽没有?”“一个还是两个?”“熊头呢?找了娘子没有?”“也有娃崽了吧?”“一个还是两个?”……
    我很快察觉到,她们都把我错当成一位既认识什么小玲也认识什么熊头的“马眼镜”,一位曾经居住在这里的青年。也许那家伙同我长得很像,也躲在眼镜片后面看人。
    他是什么人?我需要去设想和伪装他吗?从女人们的笑脸来看,今天的吃和住是不成问题了,谢天谢地。当一个什么姓马的也不坏。回答关于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让女人们惊讶或惋惜一阵,不费多少气力。
    梁家畲来的大嫂端来一个茶盘,四大碗油茶。我后来才知道,这是取四季平安的意思。碗边黑黑的,令我不敢把嘴沾上去,不过茶倒香,有油炒芝麻、红豆以及糯米的气味。她满意地看着我喝下第一口,把地下两件娃崽的衣捡起来,丢进木盆,端到里屋去,于是一句话被切分成两半:“老久没有听到你的音信,听水根夫子说……”(半晌才从里屋出来)“你一回去,就坐了大牢。”
    我吃了一惊,差点让油茶烫了手。“什么大牢?”
    “就是判徒刑呵。”
    “胡说,我从来没犯过事!”
    “背时的水根打鬼讲!讲得跟真的一样,害得吾家公公还吓心吓胆,还为你烧了好多香。”她捂嘴笑起来。
    妇女们都笑起来。有一位还绽开黄牙补充:“她公公还到杨公岭求了菩萨呢。”
    真是晦气,扯上了香火与菩萨。也许那个姓马的真的撞了什么煞,确有牢狱之灾,而我代替他在这里喝油茶。
    大嫂又敬上了第二碗。“他老是挂牵你,说你仁义,有天良。你给他的那件袄子,他穿了好几个冬天。他故了,我就把它改了条棉裤,满崽又穿……”
    我想谈谈天气。
    屋里突然暗了下来,回头一看,是一个黑影几乎遮挡了整个门。看得出这是个男人,赤裸的上身线条很硬,隆起的肌肉有棱有角。他手里提着什么东西,从那剪影来看,是个牛头或是树蔸。黑影向我笼罩过来了,没容我看清面孔,他扑通一下丢掉了手里的东西,两只大巴掌捉住了我的手开始猛锉起来。“是马同志呵,哎哟哟,呵呀呀……”
    我又不是一条毛虫,他惊恐什么?以至发出这样的尖声?
    当他转到火塘边,侧面被镀上了一层光亮,我这才看清是一张笑脸,有黑洞洞的大嘴巴,有满嘴的胡桩。
    “马同志,何时来的?”
    我想说我根本不姓马,姓黄,叫黄治先,也不是来寻访故地的,只是进山来随便问问山货。
    “还识得吾吧?你走的那年,还在螺丝岭修公路,吾叫艾八呵。”
    “识”大概是认识的意思。
    “艾八?识的识的。你那时候当队长?”
    “不是队长,吾当记工员。你嫂子,还识不识呵?”
    “识的识的,她最会打油茶。”
    “吾同你去赶过肉的,记不记得?那次吾要安山神,你说是迷信,不让我敬香和念诀。结果还不是?野猪毛都没打到一根。你还碰上牧麻草,染了一身毒疮。你碰了只小麂子,也没叉着……”
    我听出来了,“赶肉”是打猎的意思。
    黑洞洞的大嘴巴笑起来。女人们也笑了笑,然后纷纷起身,摇晃着宽大的屁股,出门继续去打场。自称艾八的男人搬出一个葫芦,向我大碗大碗敬酒。酒很混浊,有甜味,也有辣味和苦味,据说浸过什么草药和虎骨。他不抽我的纸烟,用报纸卷了一支喇叭筒,吸一口,吸出了烟头的明火,但看也不看一眼,待我着急了好一阵,才从从容容一口气把明火荡灭,烟卷还是好好的。
    “如今日子好过了,酒肉不稀奇。过年,家家都杀了猪,柴熏肉要吃半年。”他抹着嘴巴,“只有那几年大干快上,累得翻筋斗,谁都没得禄。你晓得的。”
    “是没得禄。”
    “你视德龙哥了吗?他当了乡长,昨日到捉妹桥栽树去了,兴许回来,兴许不回来,兴许又会回的。”他谈起一些令我糊涂的人和事:某某做了新屋,丈六高;某某也做了新屋,丈八高;某某也要做屋了,丈六高;某某正在打地基,兴许是丈六也兴许是丈八。我紧张地听着,捕捉这些话后面的各种脉络,猜测某些陌生词语的含义。“视”大概就是指看,“得禄”大概是指得利。还有一个个“集”,是起立的意思,还是站立的意思?
    我有点醺醺然头重脚轻了,对丈六或丈八胡乱地表示着高兴。
    “你这个人念旧,还进山来视一视。”他又把烟纸吸出了浅浅的明火,让我暗暗急了几秒钟。“你当民师那阵发的书,吾还存着哩。”他咚咚地上楼,好半天才头顶几丝蜘蛛网下来,拍着几页黄黄的纸。这是一本油印的小书,大概是识字课本,已经撕去封面了,散发出霉气和桐油气。上面好像有什么夜校歌谣、农用杂字、辛亥革命,还有马克思以及地图,印得很粗糙,一个个字也大得出奇,杂有油墨团子。
    “你那时也造孽,饿得脸上只剩一双眼睛,还来讲书。”
    “没什么,没什么。”
    “腊月大雪天,好冷呵。”
    “是好冷,鼻子都差点冻落了。”
    “有时候晚上还要开田,打起松明子出工。”
    “嗯啦,松明子。”
    他突然神秘起来,颧骨上那一小块光亮,还有几颗酒刺,一齐朝我逼近。“吾想打听件事,阳矮子是不是你杀的?”
    阳矮子?我头盖骨乍地一紧,口腔也僵硬,连连摇头。我压根儿不姓马,也没见过什么阳矮子,怎么刑事案都往我身上扯?
    “真的不是你?”
    “我连鸡都没有杀过。”
    “这就怪了。”见我否认,他似乎有点怀疑,又不无遗憾。“都说是你杀的。那家伙是条两头蛇,该杀!”
    “还有酒没有?”我岔开话题。
    “有的有的,尽你的量。”
    “这里有蚊子。”
    “蚊子欺生,要不要烧把草?”
    草烧起来了。又有一批批的人来看我,拐进门来,照例问起身体可好和府上可安一类。男人们接过我的纸烟,嗖嗖嗖地抽得很响,靠门或靠墙坐下来,眯眯笑,不多言语。他们相互之间偶尔说上一两句,无非是说我胖了,或者说我瘦了;说我老多了,或者说我还很“少颜”,当然是城里油水厚的缘故。待纸烟烧完,他们又笑一笑,说是去倒树或下粪,懒散地出门而去。有几个娃崽跑过来,把我的眼镜片考察了片刻,紧张得兴高采烈,恐惧得有滋有味:“里面有鬼崽,有鬼崽!”他们一边宣告一边四下奔逃。还有一位女子,咬着一根草站在门边,反复打量着我却不说话,不知是什么意思,弄得我很不自在。
    这类事我已经碰得多了。刚才我去看他们种的鸦片,路上碰到一位中年妇人。她一见我就显得恐惧,脸色像一盏灯突然黯淡,赶紧拔了拔鞋后跟,低头择路而去,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难道姓马的曾经与她有过什么麻烦?
    艾八说我还应该去看看三阿公——其实三阿公已经不在,不久前死于蛇咬,只是在人们的谈论中还留下了一个名字。在砖窑那边,他的孤零零小屋已有一半倾斜,眼看就要倒塌。两棵大桐树下,青草蓬蓬勃勃地生长,已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阴险地漫上了台阶,摇着尖舌般的草叶,眼看就要吞灭小屋,吞灭一个家族的最后几根残骨。挂了锁的木门,已被虫蛀出了密密小洞,在门边留下一堆堆蛀粉。我不知道主人在的时候,房屋是否会破败得这么厉害。难道人是房屋的灵魂,一旦灵魂飞去,躯壳就会腐朽得如此迅速?齐腰深的草丛里倒栽着一盏锈马灯,上面有几点白色的鸟粪。还有一个破了的瓦坛子,你不经意地一碰,坛口就嗡的一下涌出很多蚊子。艾八叹了口气,说这口瓦坛腌泡的酸菜最好,当年我就经常来这里吃酸黄瓜和酸豆角。(是吗?)艾八扯掉门前几把草,又打望檐下的蛛网与鸟窝,说墙头灰壳剥落之处,那几个还未完全褪色的油漆字,“放眼世界”云云,还是我当年写的。(是吗?)
    我朝窗里瞥了一眼,看见屋里有半筐石灰,几捆干柴,还有一个铁圆盘,细看一阵,才发现是铁杠铃,已经锈得不成样子——我感到惊异,这种罕见的体育用品,怎么会出现在山里?是怎么运来的?大概不用问,也是我从城里运来,直到临走时才送给三阿公的。是么?我希望三阿公用它去打几把锄头或钯头,而他终究还是没有打。是么?
    有人在坡上唤牛:“呜吗——呜吗——”于是满山都是回声,林子里有隐隐的牛铃声响。我发现这里唤牛的方式比较特别,像一声声喊妈,喊得有些凄凉。
    一位老阿婆背着小小柴捆,从山上走下来,腰弯得几乎成了直角,每走一步下巴就朝前一锄,像一步步锄着归途。她抬头仰望了我一眼,黑瞳孔顶着上眼皮,但目光似乎穿透了我的脑袋,投向我身后的桐树,还有桐树上的鸟巢。她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满脸皱纹深刻得使我一震。“树也死了。”她看看高高的桐树,又看看三阿公的老屋,没头没脑地嘟哝:“人也死了呵。”然后慢慢地锄着步子离开,额上几根枯枯的银丝,被一阵阵寒风压下去,压下去,再压下去。
    我现在相信,我确实没有来过这里。我更无法理解老阿婆的这句话——一片无法看透的深潭。
    晚饭做得很隆重。牛肉和猪肉都大模大样,神气十足,手掌大一块,熬得不怎么熟,有一股生油味,一层层堆出了碗口,靠草箍码成了砖窑模样——几千年来山民们就有这种待客的豪爽和奢侈吧。同很多地方的规矩一样,男客才能上桌。不过有种做法比较新鲜:如果有哪位没来,主人就在空着的座位前摆放一张草纸,大家吃一块,往纸上夹一块,算是那位也吃了。席间我继续充当马眼镜,应邀唱了几首歌,谈了些城里的故事,生意之事当然也在偷偷进行。我谈到了香米,他们根本不肯出价钱,简直是要白送。至于鸦片,今年鸦片好是好,但国家药材站统一收购,我果然没法插手。
    “阳矮子该杀。”
    艾八嗬嗬地喝下一口热汤,把汤勺放回桌面黏糊糊的老地方,又在碗边猛敲筷子,“翘屁股,圆手板,什么功夫都做不像,还起了两栋屋,不就是靠脔心阴毒?”
    “就是,哪个没挨过他一绳子?吾腕子上现在还两道疤。操他老娘顿顿的!”
    “他到底是何事死的?真的碰了血污鬼,跌到崖下去了?”
    “人再狠,拗不过八字。命里只有一升,偏要吃一斗。夏家湾的洪生也是这个样。”
    “连老鼠肉都敢吃,几多毒辣!”
    “是蛮毒辣,没听见过的。”
    “熊头也造孽,挨了他两巴掌。明明是几管颜料,吾视过的,染不得布,油不得桶,只在纸上画得菩萨。他硬说是国民党的炮子。”
    “炮子”就是子弹的意思。
    “也怪熊头的成分大了一点。”
    我鼓足勇气插了一句:“阳矮子的事,上面没派人来查过么?”
    艾八把一块肥肉咬得吱吱响:“查过的,查卵呵!那天来找我,我背都不给他们看。哎,马同志,你的酒没动呵?来,取菜取菜,取。”
    他又压给我一大块肉,令我喉头紧缩,只好再次做出装饭的模样,溜入暗处时把肉拨给胯下一挤而过的狗。
    饭后,他们说什么也要我洗澡,我怀疑这是不是当地的风俗,得装得很懂,很配合。没有澡堂,只有大木桶一个,足可以装几锅热水,戳在灶屋当中,如同让我在广场上脱衣起舞。女人们在桶前来来去去,梁家畲来的大嫂还不时用瓜瓤来加水,使我不好意思,往桶内一次次蹲躲。直到她提桶去喂猪,我才偷偷出了口长气。我已经洗得一身发热,汗气腾腾了。大概水是用青蒿熬出来的,全身蚊虫咬出来的红斑,一过水就不再痒。头上那盏野猪油的灯壳子,在蒸气中发出一团团淡蓝色光雾,给我的全身也抹上一层幽冷。
    洗着洗着,我望着这个淡蓝色的我,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这具身体很陌生,与我没有关系。他是谁?或者说我是谁?这具赤裸裸的肉身有手脚,可以干点什么;有肠胃,要吃点什么;生殖器呢,当然可以繁殖后代。由于很久以前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的巧合,才有了一位祖先。这位祖先与另一位祖先的再巧合,才有了另一个受精卵子,有了世世代代以后一具淡蓝色的身体。作为无数偶然巧合之后的一个受精卵子,他或者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我蠢头蠢脑地也许想得太多了。
    我擦拭着小腿上一道伤疤。这是不久前在足球场上被钉鞋刺伤的,但似乎也不是,而是……一个什么矮子咬的。那是一个雨雾蒙蒙的清早?是在那条窄窄的山道上?他撑着伞过来,被我的目光盯得全身颤抖,脸上红一块白一块,然后跪下,然后叩头,说他再也不敢,再也不敢了。他说二嫂的死与他毫无关系,三阿公的牛也不是他牵走的,熊头被抓入狱更不是出于他的举报。最后,他在一根绳子下反抗,眼球凸突得像要掉出来,一嘴咬住了我的小腿,双手揪住绳套,接着又猛地伸开去,在空中抓拉一阵,十个指头最后抠进泥沙。
    我不敢想下去,甚至不敢看自己的双手——是否有血腥味和牛绳勒伤的痕迹?是否将成为刑警辨认和展示的物证?
    我现在努力断定,我从来没有来过这里,更不认识什么阳矮子。眼前这一团团淡蓝色的光雾,我甚至从未梦见过。
    堂屋里还很热闹。有一位老人进来,踩灭了松明子,说他以前托我买过染布的颜料,欠了我两块多钱,现在是来还钱的,还请我明天去他家吃饭。这就同艾八争起来了。艾八说他明天接裁缝,已经砍了肉,已经买了豆腐,明天我毫无疑义该去他家……趁他们还在争执,我悄悄溜出门,浅一脚深一脚上了石板路,想去看看我以前住过的老屋——听艾八说,马眼镜以前就住油榨房后的那间瓦房。
    又经过了桐树下,又看见了杂草将要吞灭的破屋。萤虫是破屋的眼风,鸦噪是它的咳嗽,沙沙树叶声是它的低语。我甚至还感到了一股似有似无的酒气。
    孩子,回来了么?自己抽椅子坐下吧。吾对你说过的,你要远远地走,远远地走,再也不要回来。
    可是,我想着你的酸黄瓜和酸豆角。我自己也学着做过,做不出那个味。
    那些糟东西有什么好吃呢?那时候是你们饿,造孽,一犁拉到头,连田塍上的生蚕豆也剥着吃,才会觉得什么都好吃。
    你总是惦记着我们,我知道的。
    谁没个出门的时候呢?那是该的。
    那次担树丫,我们只担了九担,你记数,总说我们担了十担。
    吾不记得了。
    你还总是催着我们剃头,说头发和胡须都是吃血的东西,留长了会伤精气。
    吾不记得了。
    我该早一点来看你的。我没想到,变化会这么大,你走得这么快。
    该走了。再活不快成精了么?
    阿公,你抽烟么?
    小马,喝茶自己去烧吧。
    ……
    我离开了那股酒气,举着将要熄灭的松明子,想着明天早上要干的农活,不时听到脚边的青蛙跳到水田里,摇摇晃晃地回家。但我现在手中没有松明子,我的家也变成了牛房,显得如此生疏和冷冽。我看不清屋里的情景,只听到牛反刍的声音,还有牛粪热烘烘的酸臭涌出门来。几头牛以为是主人来了,有什么好事,头挤头地往外探,撞得木头门栏咔嗒作响。我每走一步,脚步声就从牛房土墙上折回来,一声套着一声,似乎还有一个人在墙那边走,或是在墙里面走——这个人知道我的秘密。
    巨大的月亮冒出来,寨子里的狗好像很吃惊,狺狺地叫唤。我踏着树影筛下的月光,踏着水藻浮萍似的圈圈点点,向村口的溪边走去。此情此景,使我猜测溪边应该坐着一个人,比方说一位姑娘,嘴里含一片木叶什么的。
    溪边老树下果然有人影。
    “是小马哥?”
    “是我。”我居然应答得并不慌张。
    “你们喝酒也喝得太多了。”
    “你……是谁?”
    “我是四妹子,听不出来?”
    “四妹子,你长得好高了。要是在外面什么地方碰到,我根本认不出你。”
    “你跑的世界大,就觉得什么都变了。”
    “家里人都好吗?”
    “你还好意思问。”
    “怎么啦?”
    她突然沉默了,望着溪那边的水榨房,声音有些异样:“你为什么还要回来呢?为什么不忘记这个地方呢?吾姐好恨你……”
    我紧张地回望村里的灯光,有点想逃之夭夭。“对不起,我有很多事情不知道,也一直说不清楚……”
    “你傻呵?你疯呵?那天你为哪样要往她背篓里放包谷呢?女儿家的背篓,能随便放东西么?她给了你一根头发,你也不晓得?”
    “我……我不懂,不懂这里的规矩。我只是……想要她帮忙,让她背些包谷。”
    大概回答得不错,还可以混过去。
    “你教她扎针。”
    “她一直想当个医生。其实我那时也不懂,只是翻翻书,乱扎。”
    “你还教她读书。”
    “我以为她只是要多认几个字。”
    “你们城里人,是没情义的。”
    “你不要这样说……”
    “就是,就是!”
    “我知道……你姐姐是个好姑娘。我知道,她对我也很好。她歌唱得好听,针线活做得巧。有一次带我去捉鳝鱼,下手就是一条,次次都不落空。这些我都是知道的。可是,有好些事我确实不知道,永远也说不清楚。我对她没有做过坏事。”
    她捂着脸抽泣起来。“那个姓胡的,好狠毒哩。”
    我似乎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继续试探着回答下去:“我听说了。你放心,我迟早要找他算账。”
    “那有什么用?有什么用呵?”她跺着脚,哭得更伤心了,“你要是早说一句话,事情也不会这样。吾姐已变成了一只鸟,天天在这里叫你。你听见没有?”
    月光下,我看见她的背脊在起伏,落下来的头发在抖动。我真想伸出一只手去擦泪,更想让所有泪水都流进我的嘴里,咸咸的,苦苦的,被我吞饮。但是我不敢。这是一个奇怪的故事,我不敢舔破它。
    树上确实有只鸟在叫唤:“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声音孤零零地射入高空,又忽悠悠飘入群山,坠入树林。我抽了支烟。
    行不得也哥哥。
    行不得也哥哥。
    我走了,行前给四妹子留了张字条,请梁家畲来的大嫂转交。我在信中说她姐姐以前想当医生,终究没当成,但愿妹妹能实现姐姐的愿望。路是人闯出来的,她愿意投考卫生学校么?我将寄给她很多复习资料,寄给她学费,一定。我还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她姐姐,请她相信我。
    我几乎像是潜逃,没给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顾上香米样品——其实我要香米或者鸦片干什么?似乎本不是为这个来的。整个村寨莫名其妙地使我窒息,使我惊乱,使我似梦似醒,我必须逃走,一刻也不能耽误。走到山头上,我回头看了看,又见村口那棵死于雷电的老树,伸展的枯枝,像痉挛的手指,要在空中抓住什么。毫无疑问,手的主人在多年前倒下,变成了山脉,但它还在挣扎,永远地举起一只手。
    进了县城的旅社,我做了个梦,梦见我还在皱巴巴的山路上走着,看土路被洪水冲洗毁得很厉害,如同剜去了皮肉,留下筋骨和脏器,来承受一代代山民们的草鞋。不知为什么,这条路总是在延伸,似乎总也走不到头。我看看手腕上的日历表,已经走了一小时,一天,两天,三天……可脚下还是黄土路,长得令人绝望。
    我惊醒过来,喝了三次水,撒了两次尿,最后向朋友挂了个长途电话。我本想问问他在牌桌上的战绩,一出口却成了打听卫生学校招生的事。
    朋友称我为“黄治先”。
    “什么?”
    “什么什么?”
    “你叫我什么?”
    “你不是黄治先吗?”
    “你是叫我黄治先吗?”
    “我不是叫你黄治先吗?”
    我愕然,脑子里空空荡荡。是的,我眼下在县城一家小旅社里。过道里有一盏蚊虫扑绕的昏灯,有一排临时加床和疲倦的旅客们。就在我话筒之下,还有个呼呼打鼾的胖大脑袋。可是——这世界上还有个叫黄治先的人?而这个黄治先就是我?
    我累了,妈妈!
    1985年1月

章节目录

韩少功作品系列(套装共11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韩少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韩少功并收藏韩少功作品系列(套装共11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