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华的故事
    有钱不如有人缘
    戴花要戴大红花,
    当官要当外交家,
    说话要说顺溜话,
    做人要学公西华。
    衣轻裘,乘肥马,
    还有同学管老妈。
    如果老师自我表扬
    跟子路和宰予相比,公西华要乖巧得多。
    某次,有个名叫沈诸梁的人向子路提问。沈诸梁是楚国叶县(今河南省叶县)的长官,所以叫叶公。叶读如射。成语“叶公好龙”的故事,讲的就是他。
    这位老兄不但好龙,对孔子似乎也有兴趣。
    所以他问子路:你们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子路不回答。
    不回答或许是答不上来,也可能因为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还可能是懒得搭理那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孔子却认为应该而且可以回答。他对子路讲:你为什么不说:他那个人呀,用起功来就忘记吃饭,读起书来就忘记忧愁,完全不知道自己快要老了。
    原文是: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谁都看得出,这是孔子的自我表扬。
    老师自我表扬,学生应该捧场。至少,也该跟着说那么两句,子路却居然什么反应都没有。
    这情商也未免太低。
    公西华就不会这样。
    某天,孔子又自我表扬。
    他对公西华说:我这个人其实没什么了不起。要说优点嘛,也就是工作学习不知道厌烦,教书育人不知道疲倦——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如此而已。
    公西华马上说:这正是弟子们学不来的。
    哈哈,反应好快。
    那么,这算不算拍马屁?
    有一点,但不全是,因为孔子的原话是: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很清楚,孔子的自我表扬是很克制的。他没有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和仁人,引以为豪的也不过是热爱工作和学习。应该说,这基本属实。
    同样的说法还有一次,原文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显然,孔子很看重他的这些优点。
    老师自己看重,又没吹牛撒谎,公西华表示赞同不能算错。何况那时没有成绩单,没有家长会,连考试都没有,拍马屁没什么好处。再说公西华的推崇备至也可能发自内心,甚至只不过觉得老师年纪大了,哄老人家开心而已。然而给人的感觉,却实在不佳。
    学而不厌什么的能有多难?怎么就学不来?
    何况这种话说顺溜了,也会有麻烦。
    那该怎么办?
    就算真心佩服,也尽量不要当面奉承。
    如果老师自我表扬,最好不说话。
    实在要说也得改成:这正是弟子们想学的。
    本节故事见《论语·述而》
    救济款事件
    有一次,冉有和子路问了同样的问题。
    子路问:听到了就做吗?
    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可以?
    冉有问:听到了就做吗?
    孔子说:当然,你还等什么?
    公西华听不懂了。
    他说:阿由问,听到使命该不该立即行动,老师说不要见风就是雨;阿求的问题一样,答案却相反。赤也愚钝,实在不明白这是咋回事,请老师指点迷津。
    孔子说:很简单。冉求这人谨小慎微,所以要推他一把;仲由胆大包天,所以要拖他后腿。
    但,公西华该怎么着,孔子没说。
    没说,是由于用不着。
    用不着,则因为他乖巧。
    乖巧的公西华很让孔子喜欢,跟同学们的关系也非常好,尤其是跟善于理财的冉有。
    结果,就出了一件怪事。
    某年,公西华当了外交官出使齐国。这当然是让人高兴的事。奇怪的是,冉有却为他母亲申请救济。
    孔子说:给小米六斗四升。
    冉有说:能不能更多一点?
    孔子说:那就再加二斗四升。
    结果,冉有至少给了八十斛。
    孔子不高兴了。他说:阿赤出国访问,可是坐着肥马拉的高级轿车,穿着又轻又暖的名牌衣服。我们君子做慈善,只能雪中送炭,不能锦上添花。
    此事可疑。
    请问,公西华出国,为什么要孔子给钱?
    他出的究竟是公差,还是私差?
    是替鲁君办事,还是替孔子办事?
    乘肥马,衣轻裘,母亲又怎么会没钱用?
    更难以理解的是,公西华的家里缺钱缺粮,他自己为什么不说,要冉有去向老师申请救济?
    没有人说得清。
    也许,公西华出的是公差,所有排场都靠国家财政拨款。可惜公款不能私用。挪用公款是不忠,母亲没钱是不孝。忠孝不能两全,公西华只能如此。
    冉有却认为,一个人在外头风光体面,家里也不能穷兮兮的。但是这话并不能去对国君去讲,也就只好向老师要钱。碰巧的是,善于理财的冉有当时正好担任了孔子的大管家,便自作主张给了一大笔。
    谁说冉有谨小慎微来着?
    如果想干,也没什么不敢的。
    这件事没有下文,不知道多给的小米是不是被孔子追回,或者被公西华退回。大概没有。因为孔子的一贯主张,是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叫既往不咎。
    看来,家里再有钱,不如有个好人缘。
    公西华会做人,所以吃得开。
    冉有呢?
    孔子说:这家伙应该狠揍一顿。
    本节故事见《论语》之《先进》《雍也》《八佾》
    差点就挨打
    孔子怒火万丈,要开除冉有的学籍。
    发飙倒不因为冉有替公西华要钱,这时的冉有也不再是孔子的大管家,而是季康子的。季康子是鲁国世袭的执政官,权力和财产其实比国家元首还大还多。到季康子那里去打工,实际上就是当官。
    孔子很赞成学生从政,何况这事也跟他有关,因为鲁国的这位执政官曾经请孔子推荐人才。
    季康子问:子路这个人,可以让他当官吗?
    孔子说:阿由果敢刚毅,当官算什么!
    又问:子贡这个人,可以让他当官吗?
    孔子说:阿赐通情达理,当官算什么!
    又问:冉有这个人,可以让他当官吗?
    孔子说:阿求多才多艺,当官算什么!
    另一次,孔子还夸过公西华。
    结果,冉有成为季康子的大管家。
    说起来这是好事:冉有解决了工作问题,季康子有了得力助手,孔夫子也算了却多年的心愿。
    但是,冉有很快就发现,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时代变了,季康子的执政理念跟孔夫子的政治主张完全相反。在老板和老师之间,他只能选择老板。
    孔夫子也很快就不满意。
    不满的事情挺多,比方说季康子公然以大夫的身份祭祀泰山,冉有却表示不能阻止。但最让孔子气愤的是季康子已经富可敌国,却还要搞税制改革,增加人民的负担。这件事,孔子曾经告诫冉有不可实行。但不知是冉有说了没用,还是根本就没说,改制雷厉风行。
    于是,孔子的愤怒便像火山爆发: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那么,扁了没有呢?
    好像没有。
    再说,孔夫子也不是主张动粗的人。
    因此,这话一般都翻译为:同学们,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声讨反对他!
    不过,这事同样没有下文。
    冉有也好像并没有被开除。
    现在看来,孔子的学生真是无奇不有,有挨骂的也有差点就挨揍的。顶嘴吵架闹别扭,拿怪问题刁难先生或者抬杠顶牛之类,也都一应俱全。
    但是奇怪,所有学生都爱他们的老师,包括挨骂的宰予,挨训的冉有,被敲打的子路和子贡。周游列国时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之间,学生们也都不离不弃。
    孔门师生就像虽然拌嘴却又亲亲热热的一家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然因为他们的老师。
    这,恐怕才是更该去了解的。
    本节故事见《论语》之《雍也》《公冶长》《八佾》《先进》

章节目录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