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五零巧媳妇最新章节!
两个孩子过了百天,之后便是清明,过了清明没多久,春耕就开始了。
今年有互助组,倒是不用张文广过来帮忙趟地,赵长生领着人,第一个先把巧莲家的地给趟了。
接着又帮巧莲,把地里的庄稼种上去,之后才轮到各家。
巧莲觉得过意不去,每天都做了饭送到地里招待大家伙,石嘴子的这五家住户,从这往后倒是相处的挺好。
庄稼全都种上,巧莲也少了份心思,而面对着春天里各类野菜疯长,巧莲这心里也长毛坐不住。
于是白天就留佳媛在家看着俩娃,给俩孩子吃奶粉用尿不湿,巧莲领着嘉康去地里或是山里采各类野菜。
下雨天晚间就跑出去捡蛤蟆,蝲蛄咬汛的时节就去抓蝲蛄。
反正一个春天没闲着,系统里的积分一个劲儿猛涨,不但填补了冬日里因为生养孩子所耗费的积分,最终还涨了将近四万。
一转眼,春季最挣钱的时候过去,夏季也悄然溜走,暑气渐消,新的秋收季节即将来到,而孩子们,也迎来了开学季。
原本,巧莲并不打算让嘉康和佳媛太早上学,想让他们明年再上一年级,毕竟俩孩子太小了。
可韩书记过来找了两次,非得让巧莲去乡里上班,巧莲没办法,只好带着嘉康佳媛,去乡里的小学报名。
大营乡有个小学,凡是大营乡下辖各村的孩子都来这所小学读书,小学的校长姓冯,四十来岁,带着近视眼镜,看上去很斯文有学问。
“陈同志,你家这俩孩子岁数有点儿小啊,他俩是农历九月的生日,还不到六周岁呢。”
冯校长拿着俩孩子的户口瞅了瞅,摇摇头。
“按照上级规定,小学一年级至少也得六周岁才行,孩子太小了读书累。”
冯校长看了看嘉康和佳媛,觉得这俩孩子长得格外精神,倒是有几分喜欢。可是学校的规定在,他也不好因为喜欢孩子就收下他们。
“冯校长,我也知道孩子年纪小了点儿,不够上小学的。
关键是我要到乡里来工作,就想着干脆让他俩也一起上学,这样来回的有我照顾着也方便些。”
巧莲倒是也没瞒着,就把韩书记让她到乡里工作的事情说了。
冯校长一听这话,点了点头,“是,老韩书记那头缺妇女干部都快急疯了,好不容易见着个人才,哪能放过?
你看这样行不行?你让俩孩子来旁听,他俩要是能听得懂学的进去,那就明年秋天跟着升二年级。
要是俩孩子听不懂跟不上,那就明年再重读一年级,咋样?”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是韩书记看重的人,冯校长多少也要照顾几分。
况且冯校长对嘉康佳媛两个孩子印象不错,索性就提议让两个孩子先旁听。
对于这个提议,巧莲自然是很高兴了。
俩孩子这一年多跟着她学了好多东西呢,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已经非常熟练,就连乘除现在也学的差不多了。
认字就更不用说,目前常用字基本都认识,会写的字也有一两百了,过来旁听肯定能跟的上。
“当然可以了,谢谢冯校长。”巧莲高兴的很,当场答应下来。
冯校长笑笑,朝着嘉康佳媛伸手,“走吧,我领你们去教室看看。”
俩娃倒是也不怕生,就这么扯着冯校长的手,进了学校。
大营乡的小学,就是当年谢大户带人来种人参时盖的工房,建国以后,收归了国有,成了大营乡小学。
房子年头不少有些旧,乡里派人维修了几回,倒还算结实。
如今上学的孩子不算多,好多百姓还认识不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
再加上小学一学期的学费两块五,另外还要花钱买笔和本子,所以不少人家都舍不得这个钱。
或者是让孩子晚几年上学,或者是干脆让孩子在家干活,尤其是女孩子,上学的很少。
学校从四七年开始招生的,目前一个年级设一个班,一个班里有的有二三十人,有的三四十人,孩子不算多,教室还有不少都空着。
此时学校还没有正式开课,教室里没人,冯校长领着嘉康佳媛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又在学校里各处溜达看了一圈,然后才出来。
“学校九月一号开始上课,到时候准时来上课别迟到就行。书本学校会发,给他们预备几个本子,还有铅笔和橡皮就行了。”
冯校长领着嘉康佳媛从学校里出来,朝两个孩子摆摆手。
“好,谢谢冯校长,那我们就先回去了,九月一号让孩子来上课。嘉康佳媛,跟校长伯伯说再见,咱们去大姨家接弟弟。”
顺利入学,巧莲也少了份心思,于是同冯校长告别之后,领着嘉康佳媛一起去了张家。
嘉俊、嘉和都在张家呢,拜托巧娟给看着的,巧莲怕孩子们饿了,故而急匆匆的来了张家。
刚一进院子,就听见屋里欢声笑语不断,好像还夹杂着陈家老太太的声音。
巧莲快步进屋一看,果然是老太太也在,“娘,你怎么来大姐家了?”之前送孩子的时候,没见着老娘在啊?
老太太抬头看了一眼巧莲,脸上的笑意还没散呢,“你也是,带着孩子过来,咋就不去跟我说一声?
我都好久没见着这俩孩子了,怪想的呢,还是我出来溜达,人家跟我说你来你姐这,我才赶紧过来。”
“娘,我急着领嘉康佳媛去学校报名呢,还没来得及抱孩子过去看您。”
面对亲娘的责问,巧莲一头黑线。
也不知道老太太是不是年纪大了开始喜欢孩子,或者是跟嘉俊嘉和投缘,老太太是从心里喜欢这俩孩子。
基本上过一段时间瞧不着这俩娃,或者是让张文广送她去石嘴子住一两天,或者是找人捎信,让巧莲抱着孩子回来玩儿。
巧莲仔细想了想,好像她上回来大营离着现在也就半个月吧?怎么到了老娘口中,就成好久没见着孩子了?
听见闺女说这个,老太太才想起来,嘉康佳媛要上学的事儿,“你这么早就让他俩上学啊?
俩孩子才多大啊,让他们在家玩儿就是了,还能帮你哄哄孩子,过一两年再上学都不晚。
我记得你一直都教他们认字来着,在家里学不也一样么?”
两个孩子过了百天,之后便是清明,过了清明没多久,春耕就开始了。
今年有互助组,倒是不用张文广过来帮忙趟地,赵长生领着人,第一个先把巧莲家的地给趟了。
接着又帮巧莲,把地里的庄稼种上去,之后才轮到各家。
巧莲觉得过意不去,每天都做了饭送到地里招待大家伙,石嘴子的这五家住户,从这往后倒是相处的挺好。
庄稼全都种上,巧莲也少了份心思,而面对着春天里各类野菜疯长,巧莲这心里也长毛坐不住。
于是白天就留佳媛在家看着俩娃,给俩孩子吃奶粉用尿不湿,巧莲领着嘉康去地里或是山里采各类野菜。
下雨天晚间就跑出去捡蛤蟆,蝲蛄咬汛的时节就去抓蝲蛄。
反正一个春天没闲着,系统里的积分一个劲儿猛涨,不但填补了冬日里因为生养孩子所耗费的积分,最终还涨了将近四万。
一转眼,春季最挣钱的时候过去,夏季也悄然溜走,暑气渐消,新的秋收季节即将来到,而孩子们,也迎来了开学季。
原本,巧莲并不打算让嘉康和佳媛太早上学,想让他们明年再上一年级,毕竟俩孩子太小了。
可韩书记过来找了两次,非得让巧莲去乡里上班,巧莲没办法,只好带着嘉康佳媛,去乡里的小学报名。
大营乡有个小学,凡是大营乡下辖各村的孩子都来这所小学读书,小学的校长姓冯,四十来岁,带着近视眼镜,看上去很斯文有学问。
“陈同志,你家这俩孩子岁数有点儿小啊,他俩是农历九月的生日,还不到六周岁呢。”
冯校长拿着俩孩子的户口瞅了瞅,摇摇头。
“按照上级规定,小学一年级至少也得六周岁才行,孩子太小了读书累。”
冯校长看了看嘉康和佳媛,觉得这俩孩子长得格外精神,倒是有几分喜欢。可是学校的规定在,他也不好因为喜欢孩子就收下他们。
“冯校长,我也知道孩子年纪小了点儿,不够上小学的。
关键是我要到乡里来工作,就想着干脆让他俩也一起上学,这样来回的有我照顾着也方便些。”
巧莲倒是也没瞒着,就把韩书记让她到乡里工作的事情说了。
冯校长一听这话,点了点头,“是,老韩书记那头缺妇女干部都快急疯了,好不容易见着个人才,哪能放过?
你看这样行不行?你让俩孩子来旁听,他俩要是能听得懂学的进去,那就明年秋天跟着升二年级。
要是俩孩子听不懂跟不上,那就明年再重读一年级,咋样?”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是韩书记看重的人,冯校长多少也要照顾几分。
况且冯校长对嘉康佳媛两个孩子印象不错,索性就提议让两个孩子先旁听。
对于这个提议,巧莲自然是很高兴了。
俩孩子这一年多跟着她学了好多东西呢,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已经非常熟练,就连乘除现在也学的差不多了。
认字就更不用说,目前常用字基本都认识,会写的字也有一两百了,过来旁听肯定能跟的上。
“当然可以了,谢谢冯校长。”巧莲高兴的很,当场答应下来。
冯校长笑笑,朝着嘉康佳媛伸手,“走吧,我领你们去教室看看。”
俩娃倒是也不怕生,就这么扯着冯校长的手,进了学校。
大营乡的小学,就是当年谢大户带人来种人参时盖的工房,建国以后,收归了国有,成了大营乡小学。
房子年头不少有些旧,乡里派人维修了几回,倒还算结实。
如今上学的孩子不算多,好多百姓还认识不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
再加上小学一学期的学费两块五,另外还要花钱买笔和本子,所以不少人家都舍不得这个钱。
或者是让孩子晚几年上学,或者是干脆让孩子在家干活,尤其是女孩子,上学的很少。
学校从四七年开始招生的,目前一个年级设一个班,一个班里有的有二三十人,有的三四十人,孩子不算多,教室还有不少都空着。
此时学校还没有正式开课,教室里没人,冯校长领着嘉康佳媛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又在学校里各处溜达看了一圈,然后才出来。
“学校九月一号开始上课,到时候准时来上课别迟到就行。书本学校会发,给他们预备几个本子,还有铅笔和橡皮就行了。”
冯校长领着嘉康佳媛从学校里出来,朝两个孩子摆摆手。
“好,谢谢冯校长,那我们就先回去了,九月一号让孩子来上课。嘉康佳媛,跟校长伯伯说再见,咱们去大姨家接弟弟。”
顺利入学,巧莲也少了份心思,于是同冯校长告别之后,领着嘉康佳媛一起去了张家。
嘉俊、嘉和都在张家呢,拜托巧娟给看着的,巧莲怕孩子们饿了,故而急匆匆的来了张家。
刚一进院子,就听见屋里欢声笑语不断,好像还夹杂着陈家老太太的声音。
巧莲快步进屋一看,果然是老太太也在,“娘,你怎么来大姐家了?”之前送孩子的时候,没见着老娘在啊?
老太太抬头看了一眼巧莲,脸上的笑意还没散呢,“你也是,带着孩子过来,咋就不去跟我说一声?
我都好久没见着这俩孩子了,怪想的呢,还是我出来溜达,人家跟我说你来你姐这,我才赶紧过来。”
“娘,我急着领嘉康佳媛去学校报名呢,还没来得及抱孩子过去看您。”
面对亲娘的责问,巧莲一头黑线。
也不知道老太太是不是年纪大了开始喜欢孩子,或者是跟嘉俊嘉和投缘,老太太是从心里喜欢这俩孩子。
基本上过一段时间瞧不着这俩娃,或者是让张文广送她去石嘴子住一两天,或者是找人捎信,让巧莲抱着孩子回来玩儿。
巧莲仔细想了想,好像她上回来大营离着现在也就半个月吧?怎么到了老娘口中,就成好久没见着孩子了?
听见闺女说这个,老太太才想起来,嘉康佳媛要上学的事儿,“你这么早就让他俩上学啊?
俩孩子才多大啊,让他们在家玩儿就是了,还能帮你哄哄孩子,过一两年再上学都不晚。
我记得你一直都教他们认字来着,在家里学不也一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