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元年六月,扬州府守城大战爆发。叛军首领罗玉璋一路携裹地方私兵,进逼扬州城,贼军兵临城下时、已有数万之众;而扬州官府在守备军全军覆没、援军未到的情况下,只以皂役和临时征召的壮丁拒敌,知府商凌下令紧闭四门,开始了惨烈的防御之战。
商凌在扬州很得人心,在他的主持下,扬州官民同仇敌忾,百姓纷纷走上城头助战。城中的百姓还贡献出了桐油等可燃物,待贼军架起云梯攻城时,官军便将桐油从城头上泼将下去,然后点火焚烧,贼军摔死烧死者不计其数……
扬州的战事很快传到了洛阳福王府。
一个太监小跑着奔进文昌楼,他一手抱着拂尘,一手抓着急报,长衣下摆随着步子不断翻飞,走得很急。
太监刚进文昌楼,就把手里的急报举了起来,气喘吁吁地喊道:“王爷,王爷,扬州反了!”
此时福王朱常洵正和皦生光对坐在一起下棋,皦生光听罢立刻侧目看向那个太监,但福王却装作没有听见,依然若无其事地用食指和中指夹起一粒黑子。
“王爷,扬州、扬……”太监见福王依然目不斜视根本不搭理,十分疑惑,话说了一半又咽下去。太监无法理解福王装逼的境界,心里有些怯,生怕因打搅福王下棋而激怒了他……但是,下棋有扬州造反的事儿重要吗?所以太监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
皦生光的心思可不比太监那么简单,他当然明白福王……这样天大的喜事儿,此时不装何时才装?
所以风雅之人装逼要遇到知音才好装,皦生光很配合地不搭理那太监,故作高深地说道:“王爷,您这条大龙恐怕逃不出去了。”
福王朱常洵突然哈哈大笑,捏着手里的黑子轻轻放了下去,笑道:“我只需一子,满盘皆活!”
皦生光拈着胡须,看着棋盘,微笑道:“妙!妙!王爷这步棋妙,老夫不得不佩服。”
太监不知所措,像傻叉一样呆立在一旁,陪衬着他们两人在那里装逼。
朱常洵笑道:“区区棋盘谈何妙哉?先生献计京师刺案,那步棋才妙呢,哈哈……哈哈!成与不成,都在咱们的掌控之中!”
皦生光忙拱手道:“全仗王爷英明。罗玉璋敢铤而走险,不也是因为有王爷为他撑腰?”
两人说罢顿时相视大笑,得意之至。
京师刺案,完全是朱常洵党羽的安排,朱常洵才是点导火索的人。福王府势力极大,收买几个扬州府的江湖人物进京行刺,不过是小菜一碟……如果真的把张问杀掉了,接下来朝廷群龙无首,局势自不用说;就算没有成功,也能把矛头指向嫌疑极大的扬州大地主罗玉璋。
福王早已和罗玉璋有联络,给了他胆气。罗玉璋在诛灭九族的威胁下,又有福王撑腰,不揭竿而起该何去何从?
所以朱常洵才说,京师刺案成与不成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这个局是谋士皦生光献计,现在成功了,福王对皦生光更加信赖,他以礼贤下士的姿态问道:“请皦先生指教,下一步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皦生光一脸受宠若惊的表情道:“老夫万万不敢指教,老夫谏言,时机已到,可马上公布檄文,号令天下兴兵反抗伪朝!”
朱常洵把玩着手里的黑子,又问道:“起兵之后呢?”
皦生光道:“按照既定方略,不伐京师,反而挥师东南,先取凤阳,再取南京!
……在政略上我们要尤其重视,兵戈只是皮面,政略才是根本!王爷可昭告天下,废除新政恢复祖制,以仁政治国,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获得宗室、士人的支持;同时给罗玉璋封个爵位,以此为榜样,让世家大族、地方乡绅站到我们这边来。我大军一路东进,招募不满新政的地主私兵,实力将如裹雪球一般越来越大,最后割据南方,对京师形成绝对优势,天下大势定也。”
朱常洵道:“如果中都、南直隶驻军驰援扬州,先把罗玉璋部消灭了怎么办?”
皦生光笑道:“官军向来你推我攘,反应迟钝,在朝廷派遣大员授权南方之前,南直隶会有什么建树基本不可能。况且朝廷不得人心,罗玉璋一路携裹,只会越打越强。”
“先生所言即是。”
皦生光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我们先逐步蚕食南直隶周围城池,如果朝廷调西大营南下,便采用敌进我退不断消耗的方略……朝廷的南方官军被王爷牵制,北方还有建虏威胁,一旦建虏入关,京师必定要集中全部可以机动的兵力方能拒敌,西大营必被调回。那时,王爷在黄河以南将如入无人之境。”
“哈哈……”朱常洵的心情好极了。这时他才叫太监把急报拿过来,饶有兴致地翻开来看,看着看着,他又是一阵大笑,“皦先生,这份急报到我们手中之时,扬州必定已在罗玉璋之手。”
朱常洵将手里的东西递给皦生光,皦生光看罢点头道:“王爷所言甚是……守备已全军覆没,扬州如一座空城了。”
朱常洵笑道:“用运粮的牛车冲营?闻所未闻也,这个参将张琯还真是个人才。”
皦生光道:“此法是唐人注《孙子》时例举的战例,可并不是这么用的……如此看来,张琯不过是个迂腐的书生而已,吃败仗情理之中。”
……
扬州兵祸的急报也很快传到了京师;不久之后,到达京师的还有福王的檄文、以及有关建虏的预警。
扬州叛乱,福王造反,建虏入侵……很显然,大明政权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朝廷充满了阴霾和悲观。
当太后张嫣看到福王那篇檄文,直接气晕了过去。檄文上把她描述得非常不堪,说她不守妇道,和姐夫通奸,淫乱宫廷,实在是下流之极。
同时朝廷里的大臣也惶惶不可终日,如果蛮夷铁骑或者叛军打进了京师,他们该是什么样的下场?有的胆战心惊、有的寻思着找关系和福王攀上交情,总之京师是人心浮动情况十分不妙。
一些大臣在恐慌中纷纷上书,要求改变新政、作出妥协,以免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礼部尚书就上了奏章,说按地价比例税收太偏激:江南一带地价很高,收成还抵不上税赋,根本就是断了地主们的活路;最好的办法是稍微妥协,将税赋制度改为按收成比例税收,给地主们一条出路,以免他们狗急跳墙。
……
各种各样的信息传到宫廷,太后张嫣似乎已经麻木了,她从羞辱、忧虑、惊慌中走过来,人已经瘦了一圈。她整天都板着一张脸、面无表情,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光的白色,是由七色混合而成;而她的白色,是由绝望和仇恨而成。为什么藩王争夺天下要用她的名声来做牺牲品?
一个善良的女子,她的心已经蜕变得面目全非。檄文让她更加明白,她对张问的爱慕之情并不美好,反而十分丑陋,这是美好的梦想被撕裂的绝望;她还保持着清白,却被人诬陷冤枉煽动人心,她有口难辩,于是充满了愤怒和仇恨。
人有时候并不是想象得那么脆弱,尽管张嫣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是她依然挺过来了,而且渐渐地冷静下来。
张嫣在西暖阁召见了张问,因为她明白:很多人都可能在福王的压力下,把她当作牺牲品和筹码,只有张问和她完全是一条船上的人;只有张问,有可能撑住摇摇欲坠的大厦。
在西暖阁,她询问张问关于大臣们上书要求改变新政缓和矛盾的事儿,不料张问直接就否决了。
如此光景下,张问看起来依然很有激情,一点沮丧之色都没有,他神情坚定地说道:“新政既然已经颁布、且昭告天下,就不能更改!按地价税收,并不是不给人活路,因为这项政策会使地价下跌;地价一跌,税赋高于收成的情况就会迎刃而解、达到平衡。只有这样,才能遏制土地兼并,让大明帝国焕然一新!”
张嫣用复杂的眼神看着张问,仿佛不认识他一样……这个男人,到现在还想着他的新政和梦想,好像四方兵祸蔓延、京师危在旦夕,只是一个梦。
张嫣很想提醒一下他:咱们快完了。
但最终她没有说出来,她突然觉得,有张问在,心里就很踏实……这个男人自负、脆弱、富有攻击性、责任感,无论是他的缺点、还是他的优点,张嫣都觉得充斥着男人的气息,这种气息让她觉得安心。
于是张嫣对他充满了溺爱。就算是张嫣这样不太懂得政治的人,都想到了张问的错误;而他却仍在固执、执着……张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张嫣轻叹了一声,喃喃说道:“你错也好、对也罢,我都支持你。”
张问仰起头,红着眼睛说道:“我没有错!上天让我们手握重柄、站在高处,就是要让我们在天塌下来的时候首当其冲!让我们带领族人,就是要承担起前进的方向!”
商凌在扬州很得人心,在他的主持下,扬州官民同仇敌忾,百姓纷纷走上城头助战。城中的百姓还贡献出了桐油等可燃物,待贼军架起云梯攻城时,官军便将桐油从城头上泼将下去,然后点火焚烧,贼军摔死烧死者不计其数……
扬州的战事很快传到了洛阳福王府。
一个太监小跑着奔进文昌楼,他一手抱着拂尘,一手抓着急报,长衣下摆随着步子不断翻飞,走得很急。
太监刚进文昌楼,就把手里的急报举了起来,气喘吁吁地喊道:“王爷,王爷,扬州反了!”
此时福王朱常洵正和皦生光对坐在一起下棋,皦生光听罢立刻侧目看向那个太监,但福王却装作没有听见,依然若无其事地用食指和中指夹起一粒黑子。
“王爷,扬州、扬……”太监见福王依然目不斜视根本不搭理,十分疑惑,话说了一半又咽下去。太监无法理解福王装逼的境界,心里有些怯,生怕因打搅福王下棋而激怒了他……但是,下棋有扬州造反的事儿重要吗?所以太监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
皦生光的心思可不比太监那么简单,他当然明白福王……这样天大的喜事儿,此时不装何时才装?
所以风雅之人装逼要遇到知音才好装,皦生光很配合地不搭理那太监,故作高深地说道:“王爷,您这条大龙恐怕逃不出去了。”
福王朱常洵突然哈哈大笑,捏着手里的黑子轻轻放了下去,笑道:“我只需一子,满盘皆活!”
皦生光拈着胡须,看着棋盘,微笑道:“妙!妙!王爷这步棋妙,老夫不得不佩服。”
太监不知所措,像傻叉一样呆立在一旁,陪衬着他们两人在那里装逼。
朱常洵笑道:“区区棋盘谈何妙哉?先生献计京师刺案,那步棋才妙呢,哈哈……哈哈!成与不成,都在咱们的掌控之中!”
皦生光忙拱手道:“全仗王爷英明。罗玉璋敢铤而走险,不也是因为有王爷为他撑腰?”
两人说罢顿时相视大笑,得意之至。
京师刺案,完全是朱常洵党羽的安排,朱常洵才是点导火索的人。福王府势力极大,收买几个扬州府的江湖人物进京行刺,不过是小菜一碟……如果真的把张问杀掉了,接下来朝廷群龙无首,局势自不用说;就算没有成功,也能把矛头指向嫌疑极大的扬州大地主罗玉璋。
福王早已和罗玉璋有联络,给了他胆气。罗玉璋在诛灭九族的威胁下,又有福王撑腰,不揭竿而起该何去何从?
所以朱常洵才说,京师刺案成与不成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这个局是谋士皦生光献计,现在成功了,福王对皦生光更加信赖,他以礼贤下士的姿态问道:“请皦先生指教,下一步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皦生光一脸受宠若惊的表情道:“老夫万万不敢指教,老夫谏言,时机已到,可马上公布檄文,号令天下兴兵反抗伪朝!”
朱常洵把玩着手里的黑子,又问道:“起兵之后呢?”
皦生光道:“按照既定方略,不伐京师,反而挥师东南,先取凤阳,再取南京!
……在政略上我们要尤其重视,兵戈只是皮面,政略才是根本!王爷可昭告天下,废除新政恢复祖制,以仁政治国,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获得宗室、士人的支持;同时给罗玉璋封个爵位,以此为榜样,让世家大族、地方乡绅站到我们这边来。我大军一路东进,招募不满新政的地主私兵,实力将如裹雪球一般越来越大,最后割据南方,对京师形成绝对优势,天下大势定也。”
朱常洵道:“如果中都、南直隶驻军驰援扬州,先把罗玉璋部消灭了怎么办?”
皦生光笑道:“官军向来你推我攘,反应迟钝,在朝廷派遣大员授权南方之前,南直隶会有什么建树基本不可能。况且朝廷不得人心,罗玉璋一路携裹,只会越打越强。”
“先生所言即是。”
皦生光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我们先逐步蚕食南直隶周围城池,如果朝廷调西大营南下,便采用敌进我退不断消耗的方略……朝廷的南方官军被王爷牵制,北方还有建虏威胁,一旦建虏入关,京师必定要集中全部可以机动的兵力方能拒敌,西大营必被调回。那时,王爷在黄河以南将如入无人之境。”
“哈哈……”朱常洵的心情好极了。这时他才叫太监把急报拿过来,饶有兴致地翻开来看,看着看着,他又是一阵大笑,“皦先生,这份急报到我们手中之时,扬州必定已在罗玉璋之手。”
朱常洵将手里的东西递给皦生光,皦生光看罢点头道:“王爷所言甚是……守备已全军覆没,扬州如一座空城了。”
朱常洵笑道:“用运粮的牛车冲营?闻所未闻也,这个参将张琯还真是个人才。”
皦生光道:“此法是唐人注《孙子》时例举的战例,可并不是这么用的……如此看来,张琯不过是个迂腐的书生而已,吃败仗情理之中。”
……
扬州兵祸的急报也很快传到了京师;不久之后,到达京师的还有福王的檄文、以及有关建虏的预警。
扬州叛乱,福王造反,建虏入侵……很显然,大明政权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朝廷充满了阴霾和悲观。
当太后张嫣看到福王那篇檄文,直接气晕了过去。檄文上把她描述得非常不堪,说她不守妇道,和姐夫通奸,淫乱宫廷,实在是下流之极。
同时朝廷里的大臣也惶惶不可终日,如果蛮夷铁骑或者叛军打进了京师,他们该是什么样的下场?有的胆战心惊、有的寻思着找关系和福王攀上交情,总之京师是人心浮动情况十分不妙。
一些大臣在恐慌中纷纷上书,要求改变新政、作出妥协,以免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礼部尚书就上了奏章,说按地价比例税收太偏激:江南一带地价很高,收成还抵不上税赋,根本就是断了地主们的活路;最好的办法是稍微妥协,将税赋制度改为按收成比例税收,给地主们一条出路,以免他们狗急跳墙。
……
各种各样的信息传到宫廷,太后张嫣似乎已经麻木了,她从羞辱、忧虑、惊慌中走过来,人已经瘦了一圈。她整天都板着一张脸、面无表情,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光的白色,是由七色混合而成;而她的白色,是由绝望和仇恨而成。为什么藩王争夺天下要用她的名声来做牺牲品?
一个善良的女子,她的心已经蜕变得面目全非。檄文让她更加明白,她对张问的爱慕之情并不美好,反而十分丑陋,这是美好的梦想被撕裂的绝望;她还保持着清白,却被人诬陷冤枉煽动人心,她有口难辩,于是充满了愤怒和仇恨。
人有时候并不是想象得那么脆弱,尽管张嫣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是她依然挺过来了,而且渐渐地冷静下来。
张嫣在西暖阁召见了张问,因为她明白:很多人都可能在福王的压力下,把她当作牺牲品和筹码,只有张问和她完全是一条船上的人;只有张问,有可能撑住摇摇欲坠的大厦。
在西暖阁,她询问张问关于大臣们上书要求改变新政缓和矛盾的事儿,不料张问直接就否决了。
如此光景下,张问看起来依然很有激情,一点沮丧之色都没有,他神情坚定地说道:“新政既然已经颁布、且昭告天下,就不能更改!按地价税收,并不是不给人活路,因为这项政策会使地价下跌;地价一跌,税赋高于收成的情况就会迎刃而解、达到平衡。只有这样,才能遏制土地兼并,让大明帝国焕然一新!”
张嫣用复杂的眼神看着张问,仿佛不认识他一样……这个男人,到现在还想着他的新政和梦想,好像四方兵祸蔓延、京师危在旦夕,只是一个梦。
张嫣很想提醒一下他:咱们快完了。
但最终她没有说出来,她突然觉得,有张问在,心里就很踏实……这个男人自负、脆弱、富有攻击性、责任感,无论是他的缺点、还是他的优点,张嫣都觉得充斥着男人的气息,这种气息让她觉得安心。
于是张嫣对他充满了溺爱。就算是张嫣这样不太懂得政治的人,都想到了张问的错误;而他却仍在固执、执着……张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张嫣轻叹了一声,喃喃说道:“你错也好、对也罢,我都支持你。”
张问仰起头,红着眼睛说道:“我没有错!上天让我们手握重柄、站在高处,就是要让我们在天塌下来的时候首当其冲!让我们带领族人,就是要承担起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