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祖大寿的徐徐讲述,众人的心中都是一动,眸子里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越来越明亮,脸上更是流露出淡淡的希冀之色,隐隐有一些期待起来。
有着姻亲的关系,吴三桂的母亲乃是祖家人,祖大寿的亲妹妹,就凭这一层关系,要想安排几个祖家的年轻之辈,到他的帐下,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何况,祖大寿曾经亲自调教过吴三桂这个亲外甥儿,教其骑马射箭等等,两人的关系还不错。
一时间,吴三桂虽然只是一个游击将军,相当于卫所军的一名千户,将祖家子弟送到他的帐下,最多也就只能安排一个百户的职位,位置虽低,却胜在立功的机会多多。
毕竟,之所以现在送出一些祖家年轻子弟,就是因为,缺少一个这样的立功机会,尤其是此时此刻,更是绝佳的机会,此战过后,数年之内,恐怕东北再难有如此规模的战争。
渐渐地,大帐里的气氛开始缓和了一些,变得有一些愉悦,不再那么的凝重而压抑,而又有一股不一样的气氛开始弥漫开来,那些老一辈的神情微松,眼角透着丝丝笑意,但那些年轻一辈却是一副老大不愿意的样子。
毕竟,跟着自己的父亲、叔父等人的身边,不仅军阶更高,提拔的也更快,难怪他们是那么的不乐意。
或许,这就是年长者与青年人的不同之处,前者的眼光更远,更加侧重于机会,而后者却是那么的急功近利,只看到了眼前得到的好处,却忽略了一个关键,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奠定在军中的地位,立功的机会,要比个人关系重要的太多太多。
尽管碍于视野的局限性,尽管心中有一些不情不愿,到吴三桂的手下当一个微末小将,但摄于祖大寿那凌厉的目光,只得点头答应了下来。
与此同时,沈阳城以东的方向,浑河西岸附近,一处水草旺盛的地方,袁可立统帅的大军宿营于此,每个人都是处于一种枕戈待旦的状态,一旦号角响起,随时都能进行作战,拿起身侧的兵器。
真的可谓是,兵不离甲,马不离鞍,警惕至极。
帅帐之中,袁可立一脸肃穆的站在那里,凝视着众人,而在他对面的诸多将领,有一小半都是皇家军事学院的的学员,在辽东之战崛起的新军将领,比如去年的武科开试的武举人,王来聘,徐彦琦、翁英等人。
看着如此多的新鲜血液,那些新军将领散发着浓浓的战意昂扬之意,身材挺拔,英武不凡,单单是身上的那股气势,就要比太多的老将强的太多。
看到如此情景,袁可立就是轻轻点头,露出欣慰之色,暗叹大明中兴有望,这才缓缓开口,打破了平静。
“各位将军,一定要切记,也是皇上一再交代和嘱托的,此次辽东之战,重在收复失地,将鞑子赶出辽东,尽可能地斩杀鞑子,却不是一定要将其全歼。”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想必你们也已经明白了皇上的良苦用心,理解皇上的用意所在,皇上当然希望,借助此战,能够一举将鞑子全歼,将建奴灭国,甚至于灭族。”
“然而,先不说野猪皮已经逃回了建州老巢,单单是这样做的代价,都是难以想象的,鱼死网破之下,我军的伤亡将会大幅度增加,闹到最后,很有可能会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而这,绝不是皇上想看到的。”
“毕竟,如果咱们的大军损失的过于严重,将会难以对蒙古人形成压制和威慑。否则的话,就真的是,前面刚赶走了饿狼,后面又来了猛虎。”
......
随着袁可立的徐徐讲述,众人不禁想起了这一个多月的作战情况,正面作战之下,有着兵力的绝对优势,再加上最新的火器配备,完全可以碾压建奴。
然而,一到夜里,亦或是经过一些深山老林之时,建奴突然发动偷袭,或是夜色的掩盖,或者是树木丛林的遮蔽,亦或是山路的婉转曲折,使得两者的距离被一下子拉近,火器的优势就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如此情况之下,自然而然地,己方的伤亡之衔上升。
毕竟,鞑子的最大优势就是,近身格斗,肉搏厮杀,在马上作战。
还有就是,随着祖大寿等人从辽河套相继回归,与大军会合,一起收复失地,他们的任务也不再是秘密,众人知道,除了野猪皮之外,大明还有一个强敌,那就是蒙古的林丹汗,尽管现在与大明有着盟约。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今时今日,大明与建奴的实力差距,虽然已经不能用鹬、蚌来形容,凭着林丹汗的实力,也不是渔翁,但却是这个意思,若大明在辽东的损伤过于严重,势必会引起林丹汗的觊觎,窥视辽东之地。
因此,不难想象,垂死挣扎之下,若是建奴真得鱼死网破,就算大明真得将其灭国,最终受益的也只会是林丹汗,大明依旧没有解决辽东之患,只是由女真人换为了蒙古人而已。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现在的林丹汗,不仅依旧野心极大,更是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就算他不窥视辽东之地,若是一统蒙古各族的话,危害性要远超过建奴。
毕竟,与建奴不同,蒙古人的人口规模更大,骑兵的战力并不弱。
最为关键的是,蒙古人的地盘更大,更加广袤,遍及大明整个的北方边境,长城的任何一个关口,都是他们可以攻击的一点,自然而然地,一旦对手换做蒙古人,大明的防线将会增加数十倍,军费也会随之飙升,而建奴却只是在东北一带。
何况,朝廷的整饬军备,加强边防,修葺与加固北方的长城关口,才一年多一点,有一些边关的城防还很薄弱,甚至于有一些长城出现了豁口,很容易被蒙古人趁虚而入,进入关内。
如此情形之下,怎可让林丹汗趁势做大,一家独秀?
在众人的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袁可立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依旧在继续,回荡在他们的耳边,引起一阵的思绪翻滚,感触颇多。
“因此,在围剿鞑子之时,一定要留一个豁口,让他们有着逃跑的希望,你们从后面追击即可,但也不可孤军深入,一切以稳为主......”
有着姻亲的关系,吴三桂的母亲乃是祖家人,祖大寿的亲妹妹,就凭这一层关系,要想安排几个祖家的年轻之辈,到他的帐下,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何况,祖大寿曾经亲自调教过吴三桂这个亲外甥儿,教其骑马射箭等等,两人的关系还不错。
一时间,吴三桂虽然只是一个游击将军,相当于卫所军的一名千户,将祖家子弟送到他的帐下,最多也就只能安排一个百户的职位,位置虽低,却胜在立功的机会多多。
毕竟,之所以现在送出一些祖家年轻子弟,就是因为,缺少一个这样的立功机会,尤其是此时此刻,更是绝佳的机会,此战过后,数年之内,恐怕东北再难有如此规模的战争。
渐渐地,大帐里的气氛开始缓和了一些,变得有一些愉悦,不再那么的凝重而压抑,而又有一股不一样的气氛开始弥漫开来,那些老一辈的神情微松,眼角透着丝丝笑意,但那些年轻一辈却是一副老大不愿意的样子。
毕竟,跟着自己的父亲、叔父等人的身边,不仅军阶更高,提拔的也更快,难怪他们是那么的不乐意。
或许,这就是年长者与青年人的不同之处,前者的眼光更远,更加侧重于机会,而后者却是那么的急功近利,只看到了眼前得到的好处,却忽略了一个关键,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奠定在军中的地位,立功的机会,要比个人关系重要的太多太多。
尽管碍于视野的局限性,尽管心中有一些不情不愿,到吴三桂的手下当一个微末小将,但摄于祖大寿那凌厉的目光,只得点头答应了下来。
与此同时,沈阳城以东的方向,浑河西岸附近,一处水草旺盛的地方,袁可立统帅的大军宿营于此,每个人都是处于一种枕戈待旦的状态,一旦号角响起,随时都能进行作战,拿起身侧的兵器。
真的可谓是,兵不离甲,马不离鞍,警惕至极。
帅帐之中,袁可立一脸肃穆的站在那里,凝视着众人,而在他对面的诸多将领,有一小半都是皇家军事学院的的学员,在辽东之战崛起的新军将领,比如去年的武科开试的武举人,王来聘,徐彦琦、翁英等人。
看着如此多的新鲜血液,那些新军将领散发着浓浓的战意昂扬之意,身材挺拔,英武不凡,单单是身上的那股气势,就要比太多的老将强的太多。
看到如此情景,袁可立就是轻轻点头,露出欣慰之色,暗叹大明中兴有望,这才缓缓开口,打破了平静。
“各位将军,一定要切记,也是皇上一再交代和嘱托的,此次辽东之战,重在收复失地,将鞑子赶出辽东,尽可能地斩杀鞑子,却不是一定要将其全歼。”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想必你们也已经明白了皇上的良苦用心,理解皇上的用意所在,皇上当然希望,借助此战,能够一举将鞑子全歼,将建奴灭国,甚至于灭族。”
“然而,先不说野猪皮已经逃回了建州老巢,单单是这样做的代价,都是难以想象的,鱼死网破之下,我军的伤亡将会大幅度增加,闹到最后,很有可能会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而这,绝不是皇上想看到的。”
“毕竟,如果咱们的大军损失的过于严重,将会难以对蒙古人形成压制和威慑。否则的话,就真的是,前面刚赶走了饿狼,后面又来了猛虎。”
......
随着袁可立的徐徐讲述,众人不禁想起了这一个多月的作战情况,正面作战之下,有着兵力的绝对优势,再加上最新的火器配备,完全可以碾压建奴。
然而,一到夜里,亦或是经过一些深山老林之时,建奴突然发动偷袭,或是夜色的掩盖,或者是树木丛林的遮蔽,亦或是山路的婉转曲折,使得两者的距离被一下子拉近,火器的优势就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如此情况之下,自然而然地,己方的伤亡之衔上升。
毕竟,鞑子的最大优势就是,近身格斗,肉搏厮杀,在马上作战。
还有就是,随着祖大寿等人从辽河套相继回归,与大军会合,一起收复失地,他们的任务也不再是秘密,众人知道,除了野猪皮之外,大明还有一个强敌,那就是蒙古的林丹汗,尽管现在与大明有着盟约。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今时今日,大明与建奴的实力差距,虽然已经不能用鹬、蚌来形容,凭着林丹汗的实力,也不是渔翁,但却是这个意思,若大明在辽东的损伤过于严重,势必会引起林丹汗的觊觎,窥视辽东之地。
因此,不难想象,垂死挣扎之下,若是建奴真得鱼死网破,就算大明真得将其灭国,最终受益的也只会是林丹汗,大明依旧没有解决辽东之患,只是由女真人换为了蒙古人而已。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现在的林丹汗,不仅依旧野心极大,更是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就算他不窥视辽东之地,若是一统蒙古各族的话,危害性要远超过建奴。
毕竟,与建奴不同,蒙古人的人口规模更大,骑兵的战力并不弱。
最为关键的是,蒙古人的地盘更大,更加广袤,遍及大明整个的北方边境,长城的任何一个关口,都是他们可以攻击的一点,自然而然地,一旦对手换做蒙古人,大明的防线将会增加数十倍,军费也会随之飙升,而建奴却只是在东北一带。
何况,朝廷的整饬军备,加强边防,修葺与加固北方的长城关口,才一年多一点,有一些边关的城防还很薄弱,甚至于有一些长城出现了豁口,很容易被蒙古人趁虚而入,进入关内。
如此情形之下,怎可让林丹汗趁势做大,一家独秀?
在众人的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袁可立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依旧在继续,回荡在他们的耳边,引起一阵的思绪翻滚,感触颇多。
“因此,在围剿鞑子之时,一定要留一个豁口,让他们有着逃跑的希望,你们从后面追击即可,但也不可孤军深入,一切以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