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是天然的防御!
这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经典名言,漫长的距离,糟糕的补给,缺乏后勤和情报支援让无数伟大的远征折戟沉沙,让无数即将到手的胜利化为泡影。很多伟大的军队都曾不止一次因为轻视这一点而体验了充满痛苦和屈辱的败战。
就是在人类生产力已经高度发达的20世纪,远征万里的俄国舰队也在距离的折磨下力量大减,从而被日本人一举击破。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其实就是一场争取时间和空间的战斗。谁控制了距离,谁就占据了主动。
航空母舰的出现使得距离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快速机动的飞机改变了海战的模式;但距离的威力仍然在历次战争中体现着……
公元1993年5月,伊拉克海军库赛·阿卜杜拉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与印度维拉特号航母战斗群狭路相遇,在印度洋上演出了一场难得航母对抗游戏。
受限于海鹞式战机的作战半径,印度航母必须尽快接近伊拉克人的所在的位置,为了消除距离上的差距,他们被迫全速向西北前进。全速前进的航母战斗群的运转,显然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虽然印度人使用航母已经有很多年头,但却从来没有人检验一下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就。
现在伊拉克人来了,他们的战机正在向印度航母的方向疾飞而来。虽然他们并不想与印度人发生战斗,但威慑本身就是一种极度危险的姿态。何时放出预警直升机,何时起飞战斗机,如何调配起飞和降落的批次,以保证自己的最大战斗力,这些都成为了双方指挥官斗法的关键。
艾哈迈迪·巴克尔的指挥很干脆,第一攻击波次由12架苏-27k战机组成,8架空优,4架海攻,前者挂载4枚r-27半主动雷达导弹和4枚kk-10“魔眼”导弹,后者挂载两枚kk-10“魔眼”导弹和一枚kh-31型反舰导弹。
这个批次的战机作为威慑印度人的第一波次,在距离维拉特号航母编队大约400公里的距离上起飞攻击,正好在印度战机的航程之外,而又可以发挥苏-27k战机最大的作战能力。这个攻击就距离而言,可以说选择的恰到好处,而在首次攻击波出发后,第二攻击波已经做好准备。
不管第一轮的情况如何,第二波都将在第一次巡航结束返回前升空,保持必要的威慑和进攻能力。刘明对于艾哈迈迪·巴克尔的谨慎感到赞赏,伊拉克海军面对印军航母占有压倒性的有利态势是事实,但是,战史上也不乏强大的远征军为弱小的防御军所败的例子。
印度人背靠国内和科钦海军基地,处于内线作战,有着很多有利条件。伊拉克编队孤军深入,兵处险境,还是应当稳扎稳打。最为主要的是,两军都没有预警飞机的支持,只能靠自己战机上的雷达来提供预警,这使得苏-27k战机的优势扩大了很多。
在整个伊拉克战机编队前面大约十公里处,第一波次行动的指挥官正带着他的双机编队进行着前方预警任务。他们的战机装备的是与空军苏-27s战机一样的rlpk-27综合雷达瞄准系统,唯一不同的是采用了n001k脉冲多普勒雷达,虽然比起空优版战机上的雷达对空模式要差一点,但是比起海鹞战斗机上的雷达来说,那就强大了很多。
尤其是苏-27k战斗机上还装备了光电探测装置,这种由光电二极管组成的红外接收系统可以探测距离60千米内的尾后目标,对目标迎头发现距离不超过20千米。激光测距仪的最大有效作用距离为7千米。配上头盔瞄准器和先进的kk-10“魔眼”红外格斗导弹,苏-27k战机的近战格斗能力在此时的世界上是顶尖的。
当机群接近到距离印度海军编队200公里的距离上时,突然全体战机下降高度,开始在距离海平面70米左右的地方超低空飞行。海军航空兵飞行员都是从伊拉克空军中挑选出的尖子,这种海面超低空大速表科目难不倒他们。由于印度方面也没有预警机,因此编队可以利用地球曲率的掩护迅速的逼近对手。
伊拉克飞行员都在尽可能地操纵飞机做好机动,整个编队都组成了密集的阵型,刘明向侧面看去,就是一个整齐的三机编队。其中一架战机下挂着一枚白色的kh-31大型反舰导弹,座舱遮住了刘明的视线,他无法看清飞行员。在海面侧风的情况下,刘明感觉这架飞机飞的很稳,显然飞行员是个经验丰富的老鸟。
不过海面低空大速表是个比较难的科目,编队在侧风下很有可能发生相撞,而葬身大海。长时间在海面飞行也容易使许多人出现眩晕。
“全体注意高度。”带队长机提醒道,他没有出现眩晕,也不想让自己成为上安全课时的重点介绍对象,作为整个编队的指挥官,他是个技术高超的家伙。
“明白。”飞行员纷纷回答道。
“编队拉开间距,注意前方出现低空气旋。”长机再次提醒道。刘明所乘飞机的飞行员迅速收小油门并打开减速板,操纵飞机作了个左坡度急转,与编队中的那三架飞机拉开了距离。
“前方即将进入战区,各单位是否已做好战斗准备?立即进行作战检查!”长机的声音仍然镇定如恒。飞行员纷纷开始了战前检查,从放下飞行头盔上的护目镜,到导弹控制显示板上的开关位置,以便准备发射机翼下挂弹点上携带的导弹,还包括飞机的油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全体注意,准备跃升高度。进入战斗状态!”长机大声传来指令,瞬间仿佛整个海面上咆哮了一下一样,所有战机的引擎都开足马力,四散而开,开始跃升准备作战!
这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经典名言,漫长的距离,糟糕的补给,缺乏后勤和情报支援让无数伟大的远征折戟沉沙,让无数即将到手的胜利化为泡影。很多伟大的军队都曾不止一次因为轻视这一点而体验了充满痛苦和屈辱的败战。
就是在人类生产力已经高度发达的20世纪,远征万里的俄国舰队也在距离的折磨下力量大减,从而被日本人一举击破。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其实就是一场争取时间和空间的战斗。谁控制了距离,谁就占据了主动。
航空母舰的出现使得距离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快速机动的飞机改变了海战的模式;但距离的威力仍然在历次战争中体现着……
公元1993年5月,伊拉克海军库赛·阿卜杜拉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与印度维拉特号航母战斗群狭路相遇,在印度洋上演出了一场难得航母对抗游戏。
受限于海鹞式战机的作战半径,印度航母必须尽快接近伊拉克人的所在的位置,为了消除距离上的差距,他们被迫全速向西北前进。全速前进的航母战斗群的运转,显然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虽然印度人使用航母已经有很多年头,但却从来没有人检验一下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就。
现在伊拉克人来了,他们的战机正在向印度航母的方向疾飞而来。虽然他们并不想与印度人发生战斗,但威慑本身就是一种极度危险的姿态。何时放出预警直升机,何时起飞战斗机,如何调配起飞和降落的批次,以保证自己的最大战斗力,这些都成为了双方指挥官斗法的关键。
艾哈迈迪·巴克尔的指挥很干脆,第一攻击波次由12架苏-27k战机组成,8架空优,4架海攻,前者挂载4枚r-27半主动雷达导弹和4枚kk-10“魔眼”导弹,后者挂载两枚kk-10“魔眼”导弹和一枚kh-31型反舰导弹。
这个批次的战机作为威慑印度人的第一波次,在距离维拉特号航母编队大约400公里的距离上起飞攻击,正好在印度战机的航程之外,而又可以发挥苏-27k战机最大的作战能力。这个攻击就距离而言,可以说选择的恰到好处,而在首次攻击波出发后,第二攻击波已经做好准备。
不管第一轮的情况如何,第二波都将在第一次巡航结束返回前升空,保持必要的威慑和进攻能力。刘明对于艾哈迈迪·巴克尔的谨慎感到赞赏,伊拉克海军面对印军航母占有压倒性的有利态势是事实,但是,战史上也不乏强大的远征军为弱小的防御军所败的例子。
印度人背靠国内和科钦海军基地,处于内线作战,有着很多有利条件。伊拉克编队孤军深入,兵处险境,还是应当稳扎稳打。最为主要的是,两军都没有预警飞机的支持,只能靠自己战机上的雷达来提供预警,这使得苏-27k战机的优势扩大了很多。
在整个伊拉克战机编队前面大约十公里处,第一波次行动的指挥官正带着他的双机编队进行着前方预警任务。他们的战机装备的是与空军苏-27s战机一样的rlpk-27综合雷达瞄准系统,唯一不同的是采用了n001k脉冲多普勒雷达,虽然比起空优版战机上的雷达对空模式要差一点,但是比起海鹞战斗机上的雷达来说,那就强大了很多。
尤其是苏-27k战斗机上还装备了光电探测装置,这种由光电二极管组成的红外接收系统可以探测距离60千米内的尾后目标,对目标迎头发现距离不超过20千米。激光测距仪的最大有效作用距离为7千米。配上头盔瞄准器和先进的kk-10“魔眼”红外格斗导弹,苏-27k战机的近战格斗能力在此时的世界上是顶尖的。
当机群接近到距离印度海军编队200公里的距离上时,突然全体战机下降高度,开始在距离海平面70米左右的地方超低空飞行。海军航空兵飞行员都是从伊拉克空军中挑选出的尖子,这种海面超低空大速表科目难不倒他们。由于印度方面也没有预警机,因此编队可以利用地球曲率的掩护迅速的逼近对手。
伊拉克飞行员都在尽可能地操纵飞机做好机动,整个编队都组成了密集的阵型,刘明向侧面看去,就是一个整齐的三机编队。其中一架战机下挂着一枚白色的kh-31大型反舰导弹,座舱遮住了刘明的视线,他无法看清飞行员。在海面侧风的情况下,刘明感觉这架飞机飞的很稳,显然飞行员是个经验丰富的老鸟。
不过海面低空大速表是个比较难的科目,编队在侧风下很有可能发生相撞,而葬身大海。长时间在海面飞行也容易使许多人出现眩晕。
“全体注意高度。”带队长机提醒道,他没有出现眩晕,也不想让自己成为上安全课时的重点介绍对象,作为整个编队的指挥官,他是个技术高超的家伙。
“明白。”飞行员纷纷回答道。
“编队拉开间距,注意前方出现低空气旋。”长机再次提醒道。刘明所乘飞机的飞行员迅速收小油门并打开减速板,操纵飞机作了个左坡度急转,与编队中的那三架飞机拉开了距离。
“前方即将进入战区,各单位是否已做好战斗准备?立即进行作战检查!”长机的声音仍然镇定如恒。飞行员纷纷开始了战前检查,从放下飞行头盔上的护目镜,到导弹控制显示板上的开关位置,以便准备发射机翼下挂弹点上携带的导弹,还包括飞机的油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全体注意,准备跃升高度。进入战斗状态!”长机大声传来指令,瞬间仿佛整个海面上咆哮了一下一样,所有战机的引擎都开足马力,四散而开,开始跃升准备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