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二,大唐西京,长安城。
往日的繁华喧闹,歌舞升平,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极盛景象,已经没有了踪影,笼罩在长安城内外的,是一种紧张而忐忑的心情。
虽然自几个月之前,安禄山麾下的二十七万幽州军在河北道境内四处劫掠,竟然抢到了五姓七家的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的头上,之后天下嚷嚷,举国上下都说安禄山必将造反。
长安城内,上至公卿大夫,富豪权贵,下至平明百姓,贩夫走卒,也无不在酒席之间,茶余饭后,将安禄山和幽州军作为谈资,大骂安禄山中山之狼,狼子野心恩将仇报云云。
国子监的太学生,世家勋贵的年轻子弟,更是上下奔走,大声疾呼。在青楼瓦舍呼朋引伴,置酒高会之时,一个个也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慨然有一旦朝廷照他们说的去做,或者对他们委以重用,便能立刻诛除奸邪,刷新朝纲,澄清天下。小小幽州胡儿的反叛,在他们眼中更是翻手可平,又何足道哉!
可等到安禄山果真反了,除了这些自负大才而不遇,书空咄咄的空谈书生,每日洋洋得意,叫嚷的更凶之外,其他所有人,上至一般文武大臣,下至底层百姓,却一下傻了眼,没有一个主意。
所有这些人,都是一种“啊,这般白眼狼还真的反了啊……”这样的反应,然后脑子就一片空白,空白之中就只有两个大写的字——懵逼。
这些承平日久的官僚和百姓,在懵逼过后,其中的大部分人竟然产生了和杨国忠、李隆基的想法,以为造反只是安禄山一人造反,且不出旬日就会失败,然后所有的长安官僚、世家权贵还有底层百姓,就每日翘首以待,等着幽州军集团和回纥叛军。自己覆灭的消息传来。
直到不久之后,很多河北道的百姓,到达都畿道之后,又在李岘的安排下。坐着四海商社的四轮马车,一路来到长安城。
在亲眼见到,轻耳听到这些河北难民是怎么样家破人亡,河北道的汉家百姓是怎样一个惨绝人寰,幽州叛军有多残暴邪恶野蛮之后。这些长安权贵和百姓,才终于知道了害怕和紧张!
但依然毫无应对,半个世纪的太平日子,已经让这些原本最尚武的关中勋贵和百姓忘记了刀枪为何物,没了血性,变得麻木而软弱。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除了每日忐忑不安,少玩一些斗鸡赛马,少听一些梨园丝竹,心神不宁之外,就再无别的应对。
加之长安城最善战的飞龙禁军被调走。这座庞大而臃肿,有两百多万人口,反应迟钝的大唐国度,几乎只需要用两千精兵,就可一举攻下。
再之后,就突然传出河东道已经被攻破,十万幽州大军正顺着汾河平原,一路南下,整个长安城这才开始慌了,皇帝宰相不在。太子被囚,副宰相兵部尚书、同平章事韦见素,和京兆尹崔光远这才紧急动员起来,关闭长安城门。全城戒严。
几乎同一时间,韦见素、崔光远两人收到了大唐皇帝李隆基的八百里加急,于是开府库,募骁勇,贴出招兵告示。
因为这些年,四海商社在海外的掠夺。加之经济确实飞快发展,就算有杨国忠等一班大小贪官,长安的国库还是存满了钱财。
于是招兵的待遇也是极高,一时间,整个长安城,人人踊跃从军,困于长安的书生啊,商人子弟、无业游民、市井泼皮啊,也全都加入军中,不出三天,就募兵十万,号为天武军,一半驻扎长安,一般驻扎霸上。
颇为讽刺的是,由于事情紧急,这十万新兵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组织管理,一直吵吵嚷嚷,鸡飞狗跳的。
而另一边,天策府集团,也在紧急运作起来,天策府的特务头子李天锡,于九月初六赶赴长安,亲自组织指挥清心茶社说书人的宣传工作。
宣传鼓动的内容,倒也简单,第一就是河北道、河东道被幽州叛军入寇之后的凄惨遭遇,亲人被杀,妻妹女儿被掳走糟蹋、家园被毁;同时又对大唐的过分优待胡人,引狼入室,多次被胡人反叛却依然故我的这个政策提出疑问和讨论。
当然,公允的来说,安禄山的幽州集团造反,胡人劫掠成性,反叛成性固然是最大的原因,但李隆基和杨国忠等人的昏聩**,骄奢淫逸,以及节度使制度的缺陷等都有责任,但这个时候自然是抓大放小,重点攻击。
一时之间,整个长安仇胡情绪高度暴涨,很多西域胡商,被打被抢,几乎不敢开门营业,这个算是他们被连累了,暂且不提。
第二个宣传的重点就是前方将士,浴血拼杀的英勇事迹,强调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思想;讲军人的血性,军人的牺牲精神。
当然因为是天策府的附属机构,对天策府的事迹知道的也最多,其中六成以上就是在宣传天策府将士的英雄事迹。
饶阳城外六十一骑天策将士,牺牲自我勇救数千百姓的事迹,更是被重点宣传和歌颂,天策军校尉莫秋凤也在一天之内,在长安城变得无人不知,每个人说起这件事,都是热血沸腾,大声赞颂天策将士,真英雄也!
乱世之中,这种英雄事迹本就极受欢迎,在这样的大力宣传下,清心茶社名下所有茶楼茶馆,路边说书棚,都每天爆满,挤满了听书的,一种炙热的情绪正在被渲染。
然后也有一些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天策府如此奋不顾身浴血拼杀,天策府又一早就知道安禄山要造反,为什么还让幽州军打到河东腹地,直接威胁长安安全呢?
没到这个时候,清心茶社的说书人,便会直言不讳相告,这一切都是因为河东节度使杜乾运的愚蠢和贪功,并在众人的疑惑和一再请求下,将河东之战,井陉关雁门关丢失的经过一一说出。
更阴毒的是。李天锡还派人假扮一般的百姓,到处在酒楼茶馆,人多的地方,揭发杜乾运和李福德的黑材料全部揭发出来。比如在剑南的时候,两人就贪污军饷,虐待士卒,还纵兵劫掠;
南诏之战时,此二人就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致使八万唐军全军覆没。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因为贿赂了杨国忠,又善于逢迎拍马,竟然被杨国忠推荐,一个担任河东节度使,一个担任右羽林卫大将军。
本来,自杨国忠得势以来,就在长安城骄横跋扈到了极点,他的亲属和杨家仆役自然也是为非作歹。仗势欺人。
而且杨国忠赌场小混混出身,做事轻佻,他自己也知道其他很多人都是瞧不起他的,自己不但没有真才实学,也没有好名声,结局肯定不好,不如及时行乐,于是做事越发肆无忌惮!
再加上他当政以来,欺瞒皇帝,有灾不救。在南诏送掉二十万人,并且还准备在京畿道抓壮丁继续送。可以说,整个长安,乃至整个京畿道。除了被他提拔起来的小弟,上至公卿,下至庶民,没有一个不讨厌,不痛恨杨国忠的。
于是乎,大部分的怒气。就一下转到了杨国忠身上,只不过杨国忠官职太高,权力太大,敢怒不敢言而已;
但是对送掉五万河东大军,丢了井陉雁门两关,又临阵脱逃的杜乾运,就没那么客气了,愤怒的长安百姓,以及骑马赶车从河东逃难而来的世家富户,一下包围了杜乾运在长安的府邸,无数的小石头,臭鸡蛋,烂菜叶就往里面砸。
而天策府的这些小动作,也终于引起了杨国忠手下人的注意。
时间是正午,长安城连续两个多月的淫雨霏霏在不久前终于停歇,难得出了个大太阳,位于长安东市的一间清心茶社的大茶楼已经挤满了人。
后来到的人只能搬个胡床坐着或者干脆站着,茶水全免,点心小吃半价,大家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听说书人讲莫秋风在饶阳城的故事。
“……当时情况那个危急啊,五千汉人百姓负土填壕,若不是不放箭射杀,要不了多久,土丘就能堆得和城墙齐平,幽州胡狗就可以直接冲上城墙,饶阳就破了啊,城内的上十万汉家百姓就都会被杀死!
可若是放箭射杀,杀的却是自家的无辜百姓,附近的乡亲,这叫城头这些守军如何下得了手!
便就在这个时候,天策军的校尉莫秋风站了出来,要带领六十名天策骑士,冲击两万人的幽州大阵。饶阳太守卢全诚双目含血道‘你们这是送死’,可是莫秋风却说‘我们是天策府的兵,天策府的使命就是保卫大唐,天策府的将士,为了守卫大唐,为了保护大唐的百姓,可以去死’……”
“好!天策军好样的!真英雄!”听书的人们大声鼓掌叫好,堂中一片热烈的掌声。便在这时,就从外面传来一阵吵嚷之声,却是一队金吾卫的士兵拿这长枪挤了进来,见人就打,很快就清除一片较大的空间,一名将军模样的走了进来。
“是裴十五郎……”
“杨国忠的小舅子……”
“故意来找茬……”被赶到大堂两侧的听众有人认出了这名金吾卫将军,小声的议论到。
裴十五郎裴昱进到大堂之后,环视了一圈店内,昂着头,颐指气使道:“妖言惑众,胡说八道,你们清心茶社胆敢颠倒黑白,污蔑当今宰相,从今天起,所有清心茶社不许再说书,否则就把你们偷偷抓起来。”
几名四海商社的员工和两名天策暗卫成员跑了过来,互相对望几眼,旋即那说书人一拍惊堂木,看着裴昱,开了口:“还请裴将军指出来,在下说书的内容,到底哪点是胡说八道,哪点是颠倒黑白?”
一些听书的也壮着胆子问道:“是啊,这位说书先生哪点说的不对,指出来啊!”
“颠倒黑白的是你们吧,杨家真是跋扈惯了,当长安是你家开的么……”
裴昱杨着个脑袋,眼中寒光四射,尖声叫道:“井陉关、雁门关会丢,明明是你们天策府想居心叵测,想消耗河东军的实力,故意放假消息让河东军出兵井陉关。之后又发动士兵作乱,驱赶河东节度使杜乾运!”
“滑天下之大稽!”那说书人冷冷笑道:“那杜乾运是个什么样的货色你当我们大家不知道么?你这种颠倒黑白的话也说得出来,你以为大家会信?”
一名河北道的难民用手指着裴昱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这天下就是被杨国忠败坏的,你姐夫杨国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吗?当初南诏之战就是他颠倒黑白。葬送掉二十万大军啊!”
店中众人也跟着一起叫嚷:“就是,就是,他惯会颠倒黑白!”
“金刀乱唐,金刀乱唐,说的不就是杨钊么……”
“你们杨家人惹了这么大的祸事。到现在还想仗势欺人,为非作歹么……”
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裴昱的脸色一下挂不住,气急败坏道:“说天策府妖言惑众,你们就妖言惑众,这么多人就被你们骗了!”
顿了一下,他声音再次提高了三四度,又尖又细的大声喊道:“把这里砸了!叫你们妖言惑众,颠倒黑白。”
几十名金吾卫的士兵开始打砸起来,桌子茶杯茶壶碟子倒了一地。噼里啪啦的,瓷器碎片乱飞,滚烫的黄绿色茶汤四溅,店里的听众纷纷四处躲避,口中大声议论往店外跑,而包括说书人在内的十几名天策府成员只是在一旁冷笑。
一天之内,类似的场景同时在长安城内所有的清新茶社所属的茶馆茶楼上演,所有的长安人都开始议论纷纷。
即使是再迟钝的人,也一下反应过来,这是杨国忠和天策府两大权力集团。公开翻脸决裂啊,就是不知最后谁赢谁输,不过至少在现在,至少九成以上的人。是希望天策府能赢。
杨家仗势欺人,胡作非为,杨国忠那那副小人得志的轻狂模样,我们早就看他不惯了……
平康坊,潇湘馆。
八名国子监的太学生在此置酒高会,在接过旁边女妓的斟酒。满饮一杯过后,有人深深叹了一口气,做悲天悯人状。
于是旁边一人道:“刘兄就是悲天悯人,可是为河北、河东道的百姓伤心难过?”
被称作刘兄的太学生名叫刘秩,乃是这八名太学生的头头,最善于清谈辩论,一手骈文也写得精致漂亮,每每酒后就长篇大论,上至宰相,下至地方,激扬文字,整个大唐就都被他批评指摘了遍。
而他说发表的言论,也大多是书生意气,盲目复古,以为一切都按照春秋时期周礼来,自然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若是萧去病在此,定会如闻狗屁,或者一巴掌打得他闭嘴或者落荒而逃,可偏偏他身边一群人,却对他无比追捧,一群人每日饮酒高会,抒发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懑。
刘秩闻言,点了点头:“国危如累卵,社稷倾颓,生灵涂炭,我等空有一腔报国之热忱,却无报国之门路,每日只能饮酒高会。
想到每日都有那么多的百姓正在被幽州叛军屠杀,我的心如刀割啊。”
另一名叫做李揖的太学生道:“可惜朝廷不能用刘兄这样大才,否则这叛乱又何足平!”
又一名叫宋若思的太学生叹气道:“说的正是,陛下不思朝政,朝廷奸臣当道,那杨国忠本是赌场小混混出身,既无才学,又五品行,怎可窃据相位!
还有各镇节度使,也是无用,打了这么久,竟然还不能平定叛乱,一群庸庸碌碌之人,窃据高位,尸位素餐,实非国家之福。”
名叫邓景山的书生道:“应该说天策府兰陵王,建宁王师徒还是不错。兰陵王两万大军征讨南诏,一战而平,之后又大破吐蕃八万援军,可惜竟然被奸人害死。建宁王多次打败幽州军,也是继承了兰陵王的本事,此次平乱,就看建宁王和天策府的了。”
刘秩冷笑道:“那建宁王真有本事,又怎会到现在仍然不能平底叛乱,又怎会让幽州叛军攻占井陉关,雁门关?
更加可恶的是,现在国难当前,那杨国忠和建宁王还要争权夺利,互相拆台,这战事真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了。”
“哦,刘兄这是何意,难道你也相信杨国忠那边所说?”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两日清心茶社,不断宣传天策府之事迹,又岂会没有居心?那杨国忠固然不好,天策府和建宁王也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去。”
刘秩恨恨地说道,心里觉得委屈极了。
他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太有本事了,而且在太学生中又这么有名,皇帝不思朝政,杨国忠又是奸邪小人,于是就一心想到天策府入幕,施展胸中的抱负。
可是等来等去,各种暗示和推销,天策府兰陵王也不来三国茅庐结交自己,刘秩只好放下身段,写了一篇《止戈记》论述怎么结束天下的战乱,怎么开万世太平的方法,自以为自己的办法实在是太好了。
可是这篇文章一递过去,就被天策府赶了出来,说什么天策府的庙太小,供不下你这尊大佛,据说当时看不上自己的,便是这建宁王。
“依我看,建宁王这么做,便是想学王莽,等陛下一回来,我便要向陛下告发建宁王的不臣之心!”
他此话一出,座中其他七人一下就呆住了,惊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片刻之后,刘秩正准备洋洋洒洒揭露建宁王的真面目之时,就听青楼外面的街道上一阵大乱。
众人连忙把头探出窗子,询问了半天,这才弄清楚,原来是皇帝陛下从前线回来了,刘秩兴奋地大声道:“我要上疏陛下,你们谁愿与我一起?”(未完待续。)
往日的繁华喧闹,歌舞升平,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极盛景象,已经没有了踪影,笼罩在长安城内外的,是一种紧张而忐忑的心情。
虽然自几个月之前,安禄山麾下的二十七万幽州军在河北道境内四处劫掠,竟然抢到了五姓七家的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的头上,之后天下嚷嚷,举国上下都说安禄山必将造反。
长安城内,上至公卿大夫,富豪权贵,下至平明百姓,贩夫走卒,也无不在酒席之间,茶余饭后,将安禄山和幽州军作为谈资,大骂安禄山中山之狼,狼子野心恩将仇报云云。
国子监的太学生,世家勋贵的年轻子弟,更是上下奔走,大声疾呼。在青楼瓦舍呼朋引伴,置酒高会之时,一个个也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慨然有一旦朝廷照他们说的去做,或者对他们委以重用,便能立刻诛除奸邪,刷新朝纲,澄清天下。小小幽州胡儿的反叛,在他们眼中更是翻手可平,又何足道哉!
可等到安禄山果真反了,除了这些自负大才而不遇,书空咄咄的空谈书生,每日洋洋得意,叫嚷的更凶之外,其他所有人,上至一般文武大臣,下至底层百姓,却一下傻了眼,没有一个主意。
所有这些人,都是一种“啊,这般白眼狼还真的反了啊……”这样的反应,然后脑子就一片空白,空白之中就只有两个大写的字——懵逼。
这些承平日久的官僚和百姓,在懵逼过后,其中的大部分人竟然产生了和杨国忠、李隆基的想法,以为造反只是安禄山一人造反,且不出旬日就会失败,然后所有的长安官僚、世家权贵还有底层百姓,就每日翘首以待,等着幽州军集团和回纥叛军。自己覆灭的消息传来。
直到不久之后,很多河北道的百姓,到达都畿道之后,又在李岘的安排下。坐着四海商社的四轮马车,一路来到长安城。
在亲眼见到,轻耳听到这些河北难民是怎么样家破人亡,河北道的汉家百姓是怎样一个惨绝人寰,幽州叛军有多残暴邪恶野蛮之后。这些长安权贵和百姓,才终于知道了害怕和紧张!
但依然毫无应对,半个世纪的太平日子,已经让这些原本最尚武的关中勋贵和百姓忘记了刀枪为何物,没了血性,变得麻木而软弱。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除了每日忐忑不安,少玩一些斗鸡赛马,少听一些梨园丝竹,心神不宁之外,就再无别的应对。
加之长安城最善战的飞龙禁军被调走。这座庞大而臃肿,有两百多万人口,反应迟钝的大唐国度,几乎只需要用两千精兵,就可一举攻下。
再之后,就突然传出河东道已经被攻破,十万幽州大军正顺着汾河平原,一路南下,整个长安城这才开始慌了,皇帝宰相不在。太子被囚,副宰相兵部尚书、同平章事韦见素,和京兆尹崔光远这才紧急动员起来,关闭长安城门。全城戒严。
几乎同一时间,韦见素、崔光远两人收到了大唐皇帝李隆基的八百里加急,于是开府库,募骁勇,贴出招兵告示。
因为这些年,四海商社在海外的掠夺。加之经济确实飞快发展,就算有杨国忠等一班大小贪官,长安的国库还是存满了钱财。
于是招兵的待遇也是极高,一时间,整个长安城,人人踊跃从军,困于长安的书生啊,商人子弟、无业游民、市井泼皮啊,也全都加入军中,不出三天,就募兵十万,号为天武军,一半驻扎长安,一般驻扎霸上。
颇为讽刺的是,由于事情紧急,这十万新兵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组织管理,一直吵吵嚷嚷,鸡飞狗跳的。
而另一边,天策府集团,也在紧急运作起来,天策府的特务头子李天锡,于九月初六赶赴长安,亲自组织指挥清心茶社说书人的宣传工作。
宣传鼓动的内容,倒也简单,第一就是河北道、河东道被幽州叛军入寇之后的凄惨遭遇,亲人被杀,妻妹女儿被掳走糟蹋、家园被毁;同时又对大唐的过分优待胡人,引狼入室,多次被胡人反叛却依然故我的这个政策提出疑问和讨论。
当然,公允的来说,安禄山的幽州集团造反,胡人劫掠成性,反叛成性固然是最大的原因,但李隆基和杨国忠等人的昏聩**,骄奢淫逸,以及节度使制度的缺陷等都有责任,但这个时候自然是抓大放小,重点攻击。
一时之间,整个长安仇胡情绪高度暴涨,很多西域胡商,被打被抢,几乎不敢开门营业,这个算是他们被连累了,暂且不提。
第二个宣传的重点就是前方将士,浴血拼杀的英勇事迹,强调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思想;讲军人的血性,军人的牺牲精神。
当然因为是天策府的附属机构,对天策府的事迹知道的也最多,其中六成以上就是在宣传天策府将士的英雄事迹。
饶阳城外六十一骑天策将士,牺牲自我勇救数千百姓的事迹,更是被重点宣传和歌颂,天策军校尉莫秋凤也在一天之内,在长安城变得无人不知,每个人说起这件事,都是热血沸腾,大声赞颂天策将士,真英雄也!
乱世之中,这种英雄事迹本就极受欢迎,在这样的大力宣传下,清心茶社名下所有茶楼茶馆,路边说书棚,都每天爆满,挤满了听书的,一种炙热的情绪正在被渲染。
然后也有一些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天策府如此奋不顾身浴血拼杀,天策府又一早就知道安禄山要造反,为什么还让幽州军打到河东腹地,直接威胁长安安全呢?
没到这个时候,清心茶社的说书人,便会直言不讳相告,这一切都是因为河东节度使杜乾运的愚蠢和贪功,并在众人的疑惑和一再请求下,将河东之战,井陉关雁门关丢失的经过一一说出。
更阴毒的是。李天锡还派人假扮一般的百姓,到处在酒楼茶馆,人多的地方,揭发杜乾运和李福德的黑材料全部揭发出来。比如在剑南的时候,两人就贪污军饷,虐待士卒,还纵兵劫掠;
南诏之战时,此二人就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致使八万唐军全军覆没。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因为贿赂了杨国忠,又善于逢迎拍马,竟然被杨国忠推荐,一个担任河东节度使,一个担任右羽林卫大将军。
本来,自杨国忠得势以来,就在长安城骄横跋扈到了极点,他的亲属和杨家仆役自然也是为非作歹。仗势欺人。
而且杨国忠赌场小混混出身,做事轻佻,他自己也知道其他很多人都是瞧不起他的,自己不但没有真才实学,也没有好名声,结局肯定不好,不如及时行乐,于是做事越发肆无忌惮!
再加上他当政以来,欺瞒皇帝,有灾不救。在南诏送掉二十万人,并且还准备在京畿道抓壮丁继续送。可以说,整个长安,乃至整个京畿道。除了被他提拔起来的小弟,上至公卿,下至庶民,没有一个不讨厌,不痛恨杨国忠的。
于是乎,大部分的怒气。就一下转到了杨国忠身上,只不过杨国忠官职太高,权力太大,敢怒不敢言而已;
但是对送掉五万河东大军,丢了井陉雁门两关,又临阵脱逃的杜乾运,就没那么客气了,愤怒的长安百姓,以及骑马赶车从河东逃难而来的世家富户,一下包围了杜乾运在长安的府邸,无数的小石头,臭鸡蛋,烂菜叶就往里面砸。
而天策府的这些小动作,也终于引起了杨国忠手下人的注意。
时间是正午,长安城连续两个多月的淫雨霏霏在不久前终于停歇,难得出了个大太阳,位于长安东市的一间清心茶社的大茶楼已经挤满了人。
后来到的人只能搬个胡床坐着或者干脆站着,茶水全免,点心小吃半价,大家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听说书人讲莫秋风在饶阳城的故事。
“……当时情况那个危急啊,五千汉人百姓负土填壕,若不是不放箭射杀,要不了多久,土丘就能堆得和城墙齐平,幽州胡狗就可以直接冲上城墙,饶阳就破了啊,城内的上十万汉家百姓就都会被杀死!
可若是放箭射杀,杀的却是自家的无辜百姓,附近的乡亲,这叫城头这些守军如何下得了手!
便就在这个时候,天策军的校尉莫秋风站了出来,要带领六十名天策骑士,冲击两万人的幽州大阵。饶阳太守卢全诚双目含血道‘你们这是送死’,可是莫秋风却说‘我们是天策府的兵,天策府的使命就是保卫大唐,天策府的将士,为了守卫大唐,为了保护大唐的百姓,可以去死’……”
“好!天策军好样的!真英雄!”听书的人们大声鼓掌叫好,堂中一片热烈的掌声。便在这时,就从外面传来一阵吵嚷之声,却是一队金吾卫的士兵拿这长枪挤了进来,见人就打,很快就清除一片较大的空间,一名将军模样的走了进来。
“是裴十五郎……”
“杨国忠的小舅子……”
“故意来找茬……”被赶到大堂两侧的听众有人认出了这名金吾卫将军,小声的议论到。
裴十五郎裴昱进到大堂之后,环视了一圈店内,昂着头,颐指气使道:“妖言惑众,胡说八道,你们清心茶社胆敢颠倒黑白,污蔑当今宰相,从今天起,所有清心茶社不许再说书,否则就把你们偷偷抓起来。”
几名四海商社的员工和两名天策暗卫成员跑了过来,互相对望几眼,旋即那说书人一拍惊堂木,看着裴昱,开了口:“还请裴将军指出来,在下说书的内容,到底哪点是胡说八道,哪点是颠倒黑白?”
一些听书的也壮着胆子问道:“是啊,这位说书先生哪点说的不对,指出来啊!”
“颠倒黑白的是你们吧,杨家真是跋扈惯了,当长安是你家开的么……”
裴昱杨着个脑袋,眼中寒光四射,尖声叫道:“井陉关、雁门关会丢,明明是你们天策府想居心叵测,想消耗河东军的实力,故意放假消息让河东军出兵井陉关。之后又发动士兵作乱,驱赶河东节度使杜乾运!”
“滑天下之大稽!”那说书人冷冷笑道:“那杜乾运是个什么样的货色你当我们大家不知道么?你这种颠倒黑白的话也说得出来,你以为大家会信?”
一名河北道的难民用手指着裴昱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这天下就是被杨国忠败坏的,你姐夫杨国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吗?当初南诏之战就是他颠倒黑白。葬送掉二十万大军啊!”
店中众人也跟着一起叫嚷:“就是,就是,他惯会颠倒黑白!”
“金刀乱唐,金刀乱唐,说的不就是杨钊么……”
“你们杨家人惹了这么大的祸事。到现在还想仗势欺人,为非作歹么……”
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裴昱的脸色一下挂不住,气急败坏道:“说天策府妖言惑众,你们就妖言惑众,这么多人就被你们骗了!”
顿了一下,他声音再次提高了三四度,又尖又细的大声喊道:“把这里砸了!叫你们妖言惑众,颠倒黑白。”
几十名金吾卫的士兵开始打砸起来,桌子茶杯茶壶碟子倒了一地。噼里啪啦的,瓷器碎片乱飞,滚烫的黄绿色茶汤四溅,店里的听众纷纷四处躲避,口中大声议论往店外跑,而包括说书人在内的十几名天策府成员只是在一旁冷笑。
一天之内,类似的场景同时在长安城内所有的清新茶社所属的茶馆茶楼上演,所有的长安人都开始议论纷纷。
即使是再迟钝的人,也一下反应过来,这是杨国忠和天策府两大权力集团。公开翻脸决裂啊,就是不知最后谁赢谁输,不过至少在现在,至少九成以上的人。是希望天策府能赢。
杨家仗势欺人,胡作非为,杨国忠那那副小人得志的轻狂模样,我们早就看他不惯了……
平康坊,潇湘馆。
八名国子监的太学生在此置酒高会,在接过旁边女妓的斟酒。满饮一杯过后,有人深深叹了一口气,做悲天悯人状。
于是旁边一人道:“刘兄就是悲天悯人,可是为河北、河东道的百姓伤心难过?”
被称作刘兄的太学生名叫刘秩,乃是这八名太学生的头头,最善于清谈辩论,一手骈文也写得精致漂亮,每每酒后就长篇大论,上至宰相,下至地方,激扬文字,整个大唐就都被他批评指摘了遍。
而他说发表的言论,也大多是书生意气,盲目复古,以为一切都按照春秋时期周礼来,自然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若是萧去病在此,定会如闻狗屁,或者一巴掌打得他闭嘴或者落荒而逃,可偏偏他身边一群人,却对他无比追捧,一群人每日饮酒高会,抒发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懑。
刘秩闻言,点了点头:“国危如累卵,社稷倾颓,生灵涂炭,我等空有一腔报国之热忱,却无报国之门路,每日只能饮酒高会。
想到每日都有那么多的百姓正在被幽州叛军屠杀,我的心如刀割啊。”
另一名叫做李揖的太学生道:“可惜朝廷不能用刘兄这样大才,否则这叛乱又何足平!”
又一名叫宋若思的太学生叹气道:“说的正是,陛下不思朝政,朝廷奸臣当道,那杨国忠本是赌场小混混出身,既无才学,又五品行,怎可窃据相位!
还有各镇节度使,也是无用,打了这么久,竟然还不能平定叛乱,一群庸庸碌碌之人,窃据高位,尸位素餐,实非国家之福。”
名叫邓景山的书生道:“应该说天策府兰陵王,建宁王师徒还是不错。兰陵王两万大军征讨南诏,一战而平,之后又大破吐蕃八万援军,可惜竟然被奸人害死。建宁王多次打败幽州军,也是继承了兰陵王的本事,此次平乱,就看建宁王和天策府的了。”
刘秩冷笑道:“那建宁王真有本事,又怎会到现在仍然不能平底叛乱,又怎会让幽州叛军攻占井陉关,雁门关?
更加可恶的是,现在国难当前,那杨国忠和建宁王还要争权夺利,互相拆台,这战事真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了。”
“哦,刘兄这是何意,难道你也相信杨国忠那边所说?”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两日清心茶社,不断宣传天策府之事迹,又岂会没有居心?那杨国忠固然不好,天策府和建宁王也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去。”
刘秩恨恨地说道,心里觉得委屈极了。
他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太有本事了,而且在太学生中又这么有名,皇帝不思朝政,杨国忠又是奸邪小人,于是就一心想到天策府入幕,施展胸中的抱负。
可是等来等去,各种暗示和推销,天策府兰陵王也不来三国茅庐结交自己,刘秩只好放下身段,写了一篇《止戈记》论述怎么结束天下的战乱,怎么开万世太平的方法,自以为自己的办法实在是太好了。
可是这篇文章一递过去,就被天策府赶了出来,说什么天策府的庙太小,供不下你这尊大佛,据说当时看不上自己的,便是这建宁王。
“依我看,建宁王这么做,便是想学王莽,等陛下一回来,我便要向陛下告发建宁王的不臣之心!”
他此话一出,座中其他七人一下就呆住了,惊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片刻之后,刘秩正准备洋洋洒洒揭露建宁王的真面目之时,就听青楼外面的街道上一阵大乱。
众人连忙把头探出窗子,询问了半天,这才弄清楚,原来是皇帝陛下从前线回来了,刘秩兴奋地大声道:“我要上疏陛下,你们谁愿与我一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