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布莱克在圣保罗教堂里挥笔书写着他的报告,商毅和林凤舞也在官邸听取李格非向他的汇报这两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员在浙江地区的行程安排。
商毅听完之后,也觉得十分满意,点了点头,道:“李叔,这段时间就由你多操心一点,其他的事情暂时放一放,要向他们展示一下我们在浙江的经商环境。”
这时林凤舞道:“相公,但我觉得你似乎非常看重这两个英国人?”
其实这也是李格非正想问的,只不过不好主动询问,正好林凤舞问了,因此也等着商毅的回答。
商毅道:“上次我说过了,我们不用总是被动的等着别人到我们这里来购贸经商,而是应该主动走出去,既然西洋人可以不远万里的来到中国,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主动把货物运到欧州去买呢?这不仅仅是为了经商,同时还可以把我们中华文化传到欧州去,也可以更好的吸收欧州的优点,这样东西方才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李格非点了点头,道:“大人之言,也正是我的心愿,实现当年三宝太监七下西洋之壮举。”
李格非是海商出身,而林凤舞也常年生活在马尼拉,都是接触过海外世界的人,而且也有相当的冒险精神,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商毅这一举的重大意义,但对商毅所说主动把货物运到欧州去买,还是相当赞同的,从商人的角度来说,尽管这个时候中国的商品都不愁销路,但等着别人上门来购买,和主动把货物运出去买,结果可是有极大差别的。前者毕竟被动,而后者却可以为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商毅又道:“但从中国到欧州,地域遥远,不下十余万里,既使单程,少则半年,多则十月,中途必须有补充淡水和食物的地方,印度正好位于我们到欧州的中间点上,而且土地肥沃,盛产粮食,因此西洋诸国都在印度设立公司,做为来到中国经商的中途补给点,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主动到欧州去进行贸易,也必须在印度建立一个类似的补给点才行。所以我才希望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合作,以后我们也在印度开一个公司。”
林凤舞和李格非也都知道,西洋各国都在印度建立什么东印度公司,因此听商毅这么一说,也有些明白,林凤舞又道:“但是相公,来我这里经商的西洋人不止一家,也有都在印度开设了公司,你又为什么偏偏要和这个英国东印度公司合作,他们好像并没在南洋一带有什么基础?”
商毅笑道:“这正是我希望与他们合作的原因,现在佛郎机人占居了香山澳,干系腊人占据马尼拉,红夷毛人占据巴达维亚和台湾南部,只有英国人在南洋一带没有基础,因此如果他们想在南洋立足,或是与我们直接通商,就必然有求于我,而我们正好可以用在印度开设公司为条件,与他们交换。而且他们在印度有基础,有他们支持,也好办一些。”
李格非听了,也连连点头,道:“大人果然深谋远虑。”
商毅又对林凤舞道:“凤舞,这几天李叔叔要招待客人,商务司的事务,你就多操心一些。”
林凤舞嫣然一笑,道:“相公放心好了,一定不会误事的。”
其实商毅想在印度建立一个据点的目地,不仅仅只是在贸易上,而且还可以印度为跳板,向非州大陆和阿拉伯地区进行扩展,同时印度在军事上的价值同样也不可估量,可以说在未来三百年內,如果欧州国家想要进攻中国,印度将会他们的桥头堡和主要后勤基地。事实上在另一时空里爆发的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两国都是以印度作为支点,才能万里迢迢入侵中国的。
因此从地缘政治学来说,在印度建立中国的据点,从欧州囯家的印度、非州等地的殖民利益中分一杯羹,同时遏制欧州进攻中国的发起点,是绝对有必要的。
尽管在这个时候,东西方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如果有可能,还是应该为以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和欧州国家相比,中国不仅离印度更近,还有陆地相通,因此只要先在印度有一个据点,就可以迅速扩大在印度的势力范围。
当然在目前来说,还是以贸易为主要目地。
――――――――分割线―――――――――分割线――――――――
“在这十天的时间里,我对杭州各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考查,虽然这一段时间并不算长,和刚到中国的时候相比,我对这里认识无疑更加深了一步,而对先前的某些疑问也己经找到了答案,同时对一部份观点,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修正。
首先是关于商将军在其辖区內的权限,在此前我显然是有所误解,正如在以前的报告中我曾经说过,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明帝国目前正面临着很大危机,事实上这种危机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大一些,因为明帝国不仅失去了北方的大半土地,而且皇帝的权威,以及对现在国土的控制力度,也下降到一个很底的水平。
但明帝国现在所面临的危机,对商毅将军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坏事,这将使他的实际权力更接近于一个领主,而不是他的官职总督,他的辖区实际上己经等同于他的封地一样,明帝国的皇帝己经无法将自己的权威施加在他的辖区上,也就是说,商毅将军在他的辖区內,就等于是皇帝一样的存在。
当然造成这种现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商毅将军的手下,确实有一支十分强大的军队,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
在最后一天,我非常有幸的参观了一次商毅将军的陆军实战演习,这是一次有七八千人参加的实战演习训练,大炮和步枪是士兵使用的主要武器,我甚致看到他们使用了管风琴枪,另外还有一些是我不知明的武器,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居有十分强大的威力,由其是汉斯所说的那种射程超远的步枪,居然是真的。
不仅仅是武器,他们使用的战术和瑞典人相似,甚致还要巧妙;而防线的布置安排堪比意大利人;步兵和火炮的配合,可以算是天衣无逢;在我看来,既使是欧州全好的军队,也不过如此了。坦白的说,如果有可能,我确实不希望和这样一支军队为敌。
事实上在几个月前,击败满族向南方进攻的那场战斗中,就是这支军队所完成的,而明帝国在里面扮演的,只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而且在这一场战斗中,商毅将军的指挥水平,堪称是一项精釆的艺术行为,我觉得可以列入全欧州的军校教科书。当然这次战役的全部经过,我己经另作了一份报告。
另外我虽然没有看到海军的实战演习,但从上一次参观他们造船厂的情况来看,商毅将军的海军也绝不会差到那里去,两次打败西班牙人的舰队,由其是第二次,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正是由于有这样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基础,加上他所推行的政策也符合大众的利益,因此商毅将军的统治,在他的辖区內,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因此我在以前所但心的问题完全不存在,我们完全可以放心的与商毅将军进行各方面的合作。
但我却发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拥有相当于一个欧州国家实力的人,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同伴,但同样也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两者在某种意义上说,差距只有一线之间。
和大多数中国人不同,商毅将军对航海和贸易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热情,这一点从他建立了那一座庞大的造船厂,以及一糸列鼓励经商的政策就可以看出。
但在这段时间里,他也不止一次对我提及过,中国和欧州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中国不仅应该接纳欧州的商船,同时也应该主动派遣商船到欧州去,甚致双方可以建立对等的国家关系,就好像我们和莫卧尔帝国那样。
如果从中国的国家对外政策角度出发,这当然是一个十分睿智而开明的决策,但站在我们公司的立场来说,却相当糟糕,这意味着同我们竞争的不只是其他的欧州国家,同时还要加入一个庞大的东方帝国。
而相比于其他的欧州国家来说,中国在一开始就将占居极大的优势,因为他们商品的竞争力无与伦比,而我们根本找不到任何的替代品,事实上我们几乎毫无胜算,正如我以前的报告所说,商毅将军控制着几乎所有欧州所需的这些商品的生产。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真的准备走向远海贸易,印度将是他们必会染指的地方,事实上商毅将军曾经提出过,在合适的时候,他也会派出代表到印度来访问我们公司。我怀疑这表达了某种信号。假如我们选择与商毅将军合作,这一点不能不加以考虑……”
在一艘从杭州驶向马尼拉的商船上,布莱克正在自己的房间里,书写着[布莱克报告]的最后部份内容。
商毅听完之后,也觉得十分满意,点了点头,道:“李叔,这段时间就由你多操心一点,其他的事情暂时放一放,要向他们展示一下我们在浙江的经商环境。”
这时林凤舞道:“相公,但我觉得你似乎非常看重这两个英国人?”
其实这也是李格非正想问的,只不过不好主动询问,正好林凤舞问了,因此也等着商毅的回答。
商毅道:“上次我说过了,我们不用总是被动的等着别人到我们这里来购贸经商,而是应该主动走出去,既然西洋人可以不远万里的来到中国,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主动把货物运到欧州去买呢?这不仅仅是为了经商,同时还可以把我们中华文化传到欧州去,也可以更好的吸收欧州的优点,这样东西方才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李格非点了点头,道:“大人之言,也正是我的心愿,实现当年三宝太监七下西洋之壮举。”
李格非是海商出身,而林凤舞也常年生活在马尼拉,都是接触过海外世界的人,而且也有相当的冒险精神,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商毅这一举的重大意义,但对商毅所说主动把货物运到欧州去买,还是相当赞同的,从商人的角度来说,尽管这个时候中国的商品都不愁销路,但等着别人上门来购买,和主动把货物运出去买,结果可是有极大差别的。前者毕竟被动,而后者却可以为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商毅又道:“但从中国到欧州,地域遥远,不下十余万里,既使单程,少则半年,多则十月,中途必须有补充淡水和食物的地方,印度正好位于我们到欧州的中间点上,而且土地肥沃,盛产粮食,因此西洋诸国都在印度设立公司,做为来到中国经商的中途补给点,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主动到欧州去进行贸易,也必须在印度建立一个类似的补给点才行。所以我才希望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合作,以后我们也在印度开一个公司。”
林凤舞和李格非也都知道,西洋各国都在印度建立什么东印度公司,因此听商毅这么一说,也有些明白,林凤舞又道:“但是相公,来我这里经商的西洋人不止一家,也有都在印度开设了公司,你又为什么偏偏要和这个英国东印度公司合作,他们好像并没在南洋一带有什么基础?”
商毅笑道:“这正是我希望与他们合作的原因,现在佛郎机人占居了香山澳,干系腊人占据马尼拉,红夷毛人占据巴达维亚和台湾南部,只有英国人在南洋一带没有基础,因此如果他们想在南洋立足,或是与我们直接通商,就必然有求于我,而我们正好可以用在印度开设公司为条件,与他们交换。而且他们在印度有基础,有他们支持,也好办一些。”
李格非听了,也连连点头,道:“大人果然深谋远虑。”
商毅又对林凤舞道:“凤舞,这几天李叔叔要招待客人,商务司的事务,你就多操心一些。”
林凤舞嫣然一笑,道:“相公放心好了,一定不会误事的。”
其实商毅想在印度建立一个据点的目地,不仅仅只是在贸易上,而且还可以印度为跳板,向非州大陆和阿拉伯地区进行扩展,同时印度在军事上的价值同样也不可估量,可以说在未来三百年內,如果欧州国家想要进攻中国,印度将会他们的桥头堡和主要后勤基地。事实上在另一时空里爆发的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两国都是以印度作为支点,才能万里迢迢入侵中国的。
因此从地缘政治学来说,在印度建立中国的据点,从欧州囯家的印度、非州等地的殖民利益中分一杯羹,同时遏制欧州进攻中国的发起点,是绝对有必要的。
尽管在这个时候,东西方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如果有可能,还是应该为以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和欧州国家相比,中国不仅离印度更近,还有陆地相通,因此只要先在印度有一个据点,就可以迅速扩大在印度的势力范围。
当然在目前来说,还是以贸易为主要目地。
――――――――分割线―――――――――分割线――――――――
“在这十天的时间里,我对杭州各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考查,虽然这一段时间并不算长,和刚到中国的时候相比,我对这里认识无疑更加深了一步,而对先前的某些疑问也己经找到了答案,同时对一部份观点,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修正。
首先是关于商将军在其辖区內的权限,在此前我显然是有所误解,正如在以前的报告中我曾经说过,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明帝国目前正面临着很大危机,事实上这种危机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大一些,因为明帝国不仅失去了北方的大半土地,而且皇帝的权威,以及对现在国土的控制力度,也下降到一个很底的水平。
但明帝国现在所面临的危机,对商毅将军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坏事,这将使他的实际权力更接近于一个领主,而不是他的官职总督,他的辖区实际上己经等同于他的封地一样,明帝国的皇帝己经无法将自己的权威施加在他的辖区上,也就是说,商毅将军在他的辖区內,就等于是皇帝一样的存在。
当然造成这种现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商毅将军的手下,确实有一支十分强大的军队,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
在最后一天,我非常有幸的参观了一次商毅将军的陆军实战演习,这是一次有七八千人参加的实战演习训练,大炮和步枪是士兵使用的主要武器,我甚致看到他们使用了管风琴枪,另外还有一些是我不知明的武器,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居有十分强大的威力,由其是汉斯所说的那种射程超远的步枪,居然是真的。
不仅仅是武器,他们使用的战术和瑞典人相似,甚致还要巧妙;而防线的布置安排堪比意大利人;步兵和火炮的配合,可以算是天衣无逢;在我看来,既使是欧州全好的军队,也不过如此了。坦白的说,如果有可能,我确实不希望和这样一支军队为敌。
事实上在几个月前,击败满族向南方进攻的那场战斗中,就是这支军队所完成的,而明帝国在里面扮演的,只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而且在这一场战斗中,商毅将军的指挥水平,堪称是一项精釆的艺术行为,我觉得可以列入全欧州的军校教科书。当然这次战役的全部经过,我己经另作了一份报告。
另外我虽然没有看到海军的实战演习,但从上一次参观他们造船厂的情况来看,商毅将军的海军也绝不会差到那里去,两次打败西班牙人的舰队,由其是第二次,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正是由于有这样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基础,加上他所推行的政策也符合大众的利益,因此商毅将军的统治,在他的辖区內,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因此我在以前所但心的问题完全不存在,我们完全可以放心的与商毅将军进行各方面的合作。
但我却发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拥有相当于一个欧州国家实力的人,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同伴,但同样也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两者在某种意义上说,差距只有一线之间。
和大多数中国人不同,商毅将军对航海和贸易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热情,这一点从他建立了那一座庞大的造船厂,以及一糸列鼓励经商的政策就可以看出。
但在这段时间里,他也不止一次对我提及过,中国和欧州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中国不仅应该接纳欧州的商船,同时也应该主动派遣商船到欧州去,甚致双方可以建立对等的国家关系,就好像我们和莫卧尔帝国那样。
如果从中国的国家对外政策角度出发,这当然是一个十分睿智而开明的决策,但站在我们公司的立场来说,却相当糟糕,这意味着同我们竞争的不只是其他的欧州国家,同时还要加入一个庞大的东方帝国。
而相比于其他的欧州国家来说,中国在一开始就将占居极大的优势,因为他们商品的竞争力无与伦比,而我们根本找不到任何的替代品,事实上我们几乎毫无胜算,正如我以前的报告所说,商毅将军控制着几乎所有欧州所需的这些商品的生产。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真的准备走向远海贸易,印度将是他们必会染指的地方,事实上商毅将军曾经提出过,在合适的时候,他也会派出代表到印度来访问我们公司。我怀疑这表达了某种信号。假如我们选择与商毅将军合作,这一点不能不加以考虑……”
在一艘从杭州驶向马尼拉的商船上,布莱克正在自己的房间里,书写着[布莱克报告]的最后部份内容。